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结果,为进一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脑DSA检查的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脑DSA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颅内、外血管病变情况。结果: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40例(76.9%),其中共发现病变66处,颅外动脉病变共38处(57.6%),颅内动脉病变28处(42.4%)。结论:DSA在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具有非常先进的优势,能够准确定位评估病变血管以及侧支代偿情况,是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否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阳性检出率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中,缺血性脑血管病阳性检出率达86.7%(26/30),主要血管病变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多数为颅外血管受累。所有受检查者,无1例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全面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雪峰  赵连东  钟井松 《西部医学》2010,22(7):1304-1305,1307
目的对比分析DSA与SCTA检查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确诊价值。方法对出血性脑血管病中DSA检查阳性的38例病人与之前所做的SCT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SCTA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本组病例中有29个动脉瘤在SCTA影像清晰观察到脑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与DSA及介入栓塞、动脉瘤夹闭术所见完全吻合,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瘤颈宽度、瘤体最长径数值无显著性差异,有2例在DSA检查中未发现SCTA显示部位动脉瘤,检出率为93.55%,其中大脑中动脉M2段1例、大脑前动脉A2段1例;6例动静脉畸形DSA显示清晰,SCTA清晰显示4例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团大小、形态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检出率为85.71%,1例显示为阴性,此例行DSA检查动静脉畸形位于胼缘动脉末端,属微小的动静脉畸形。结论 S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既安全、方便、快速且定性、定位明确,可作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病变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应用.方法分析了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2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扫描原始数据经后台工作站多功能后处理技术处理,并比较CT表现与DSA.结果26例脑血管病变,CT血管造影(CTA)检出急性脑血管闭塞8例,血管狭窄2例,脑内动脉瘤9例, Moyamoya病2例,动静脉畸形4例.除1例CTA显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而DSA未能检出外,其余病例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5例,采用DSA对患者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急性动脉血栓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65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包括9例脑动静脉畸形,3例后交通动脉瘤,36例大脑动脉狭窄,6例大脑动脉闭塞和11例血管正常者;42例血管狭窄或闭塞者经介入治疗,其病变血管的面积、直径狭窄程度明显降低,病变长度和最小直径明显增加(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DSA检查,有助于对该类患者的病变性质进行准确判断,为介入治疗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魏馊珑  高旭光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7):1633-1635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DSA)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它可以直观地测定血管狭窄程度和范围,观察侧支循环情况.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A)、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虽可以为脑血管病提供更多的检查手段,但其对于血管病变尤其是较小病变的检测率仍低于DSA[1-2],目前临床仍视DSA为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3].然而,DSA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也存在一定操作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故对DSA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及并发症应有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一项检查技术于1980年公布以来取得了很大进步,目前脑血管DSA已经成为诊断颅脑血管病变和一些肿瘤性病变不可替代的检查手段,在观察脑内血管情况尤其是在颈动脉分叉处病变、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动静脉瘘等脑血管病的诊断中被认为是金标准。另外,利用计算机成像技术将三维图像与DSA有机结合,获得脑血管的三维影像,可从多角度观察病变血管及周围组织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螺旋 CT 血管造影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救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0例,以上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 CT 脑动脉血管造影进行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有8例使用 DSA 进行检查。结果:CTA 检查结果显示40例患者中,出现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为37例,未出现病变的例,有8例患者采用 DSA 进行检查,而 DSA 检查除了1例患者的检查结果与 CTA 有差异外其余检查结果与 CTA 基本吻合。结论:CTA 脑血管造影以其无辐射、快速、简单、诊断准确率高等优势,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的15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实施常规超声检查、三维超声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结果为参照,比较常规超声、三维超声造影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分析常规超声、三维超声造影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15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有116例患者经DSA证实存在颈动脉血管病变。以DSA诊断结果为参照,三维超声造影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较常规超声更高(P0.05)。三维超声造影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而常规超声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中等。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实施三维超声造影检查可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病变予以灵敏检出,可准确判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供血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7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有完整的头颅3D-TOF-MRA和DSA检查影像资料。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3D-TOF-MRA与DSA对脑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评估的一致性程度;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D-TOF-MRA对脑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76例836支脑动脉血管中,3D-TOF-MRA与DSA对826支(98.80%)脑动脉血管检查结果一致;3D-TOF-MRA与DSA诊断脑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52);3D-TOF-MRA诊断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Kappa值分别为98.40%、99.58%、99.40%和0.977。结论 3D-TOFMRA作为一种无创、方便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评估中与DSA检查具有高度一致性,可以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三维重建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疑有脑血管病的病人均在3D DSA系统的操作床上行普通DSA,然后行三维重建成像处理,做出正确的诊断后,再根据3D DSA图片数据处理结果,拟定治疗方案。结果60例疑有脑血管病病人普通DSA检查阳性率为90.0%,3D DSA处理后阳性率为95.0%。共确诊57例,其中脑动脉瘤26例,脑动静脉畸形19例,颈动脉海绵窦瘘6例,烟雾病4例,血管狭窄2例。脑动脉瘤26例中行动脉瘤内电解可脱弹簧圈(EDC)栓塞治疗9例,外科手术治疗14例,未治疗3例。脑动静脉畸形19例中手术治疗11例,栓塞治疗5例,γ刀治疗1例,2例放弃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6例均行球囊栓塞治疗。血管狭窄2例中支架置入1例。烟雾病4例,伴动脉瘤1例行栓塞治疗,余3例内科治疗。结论3D DSA与普通DSA比较,能够提高脑血管病检出率,对评价脑血管病的综合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CTA检查,包括颅内动脉瘤31例、脑血管畸形15例、脑缺血性疾病4例和自发性颅内出血10例。除7例外其余患者同期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与CTA结果对照。结果52例CTA的结果与DSA相符。1例多发性动脉瘤,CTA漏检1个动脉瘤。7例本行DSA的患者,其CTA结果被手术或临床证实。CTA在描绘脑血管三维结构以及毗邻骨结构上优于DSA结去CTA是脑血管病诊断的一种简单,快速,非侵袭和可靠的方法。它特别适合于手术计划制定,术中定位以及长期系列随访。  相似文献   

13.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Yang H  Liu J  Han G  Sun Y  Liu C  Chen Y  Gao F  Zhou S  Song J  Ma N  Tang J  Xu H  Wu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0):661-664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和血管嫩治疗的价值。方法 40例疑有脑血管病的患者均在3D-DSA系统的操作床上行普通DSA,然后行三维重建成像处理作出正确的诊断,再根据3D-DSA处理图片数据拟定介入治疗方案。结果 40例疑有脑血管病的患者均行普通DSA检查,阳性率为85.0%,3D-DSA处理后阳性率为95.0%。共确诊38例,其中脑动脉瘤15例,GDC栓塞治疗13例,100%栓塞11例,90%以上栓塞2例。脑动静脉畸形9例,100%栓塞7例,90%以上栓塞2例。缺血性中风14例,其中血管狭窄9例,支架置入8例,7例狭窄血管100%开通;血管闭塞5例,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2例,不通1例。并发症3例(7.9%)。结论 3D-DSA能够提高脑血管病的检出率,明显优于普通DSA,对评价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耿万杰  李正侠  杨卫民  王长青 《安徽医学》2012,33(12):1680-1682
目的评价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结果,并对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42例全脑血管造影术共8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3.31%,其中穿刺点皮下血肿4例,脑血管痉挛2例,迷走神经反射1例,穿刺处假性动脉瘤1例,无术中脑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出现,在造影过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DSA对于脑血管疾病是一项较为安全、灵敏的检查方法,检查过程中注意操作细致,完全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病血管造影的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SA在脑血管病因诊断中及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0例不同脑血管病的DSA阳性检出率、安全性及临床特点,对颈动脉狭窄,部分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的疗效评价。结果所有受检者无1例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总的DSA阳性检出率高(66.74%),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阳性率最高(82.85%),主要血管病变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颅外段受累多见。其次为蛛网膜下隙出血(65.04%)、脑实质出血(52.77%)、单侧动眼神经麻痹(66.66%)、头痛待诊(43.47%)阳性率也高,但总患者数尚少。症状性癫痫的DSA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规范化操作可充分保障DSA检查的安全性。慎重筛查DSA纳入患者可提高DSA的阳性检出率及提高效率/费用比,有效指导二级预防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贺亚龙  高焱 《河北医学》2016,(8):1260-126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6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应用DSA 进行检查。观察 DSA 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在 DSA 检查下,血管正常的有11例,占16.67%。有55例为血管异常患者,其中患有大脑动脉狭窄比例最多占54.55%,患有交通动脉瘤比例最少为6.06%。在治疗后,患者血管面积的狭窄程度、血管直径狭窄程度、病变的长度及最小直径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预防和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采用 DSA 进行检查,能够使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检出率得到提高,不良反应率比较低,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变共208例,全部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并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重建,并和DSA、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08例中,动脉瘤138例159个,动静脉畸型48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22例。MSCTA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2.45%、93.75%、86.36%。结论 MSCTA是显示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简单、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联合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年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危险因素及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年龄为18~45岁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82例为病例组,对照组280例为同期自然人群,对所有病例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整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高血压、家族史、吸烟、性别、年龄和饮酒均是青年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年出血性脑血管病组中脑血管病史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18例脑出血患者中有38例行CTA或MRA或DSA检查,显示有18例为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脑出血,占脑出血的8.3 %(18/218); 6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44例行CTA或MRA或DSA检查,其中3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50%(32/64),占青年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11.4%(32/280)。结论:青年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年龄、性别、饮酒和脑血管病史等,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评价颅内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诊断为脑血管病变的98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诊断方法、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照。结果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出颅内动脉瘤47例,脑血管畸形14例,闭塞性脑血管病变25例,烟雾病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脑血管发育异常9例,脑肿瘤(显示肿瘤供血血管)3例。结论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首选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同时可以为颅内血管性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不符原因。方法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行TCD和DSA检查。分析两者结果及不符原因。结果120例患者TCD检查1304条血管,检测狭窄动脉172支,闭塞16支;DSA检查血管1534条,发现狭窄动脉233支,闭塞26支,颅内闭塞17支。TCD与DSA符合156支,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8.2%,假阳性率为9.3%,假阴性率2-3%。结论TCD是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重要而无创性检查方法。由于其技术局限性,结果与DSA存在一定差异.改进检查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