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10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73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73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35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35例进行对照.结果:108例中48例阴道试产,35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2.9%;RCS 73例,手术产率67.6%.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RCS组较VBAC组产后出血量高,平均住院天数多,经济费用高.RCS组产后出血率较PCS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后再孕118例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若  宋春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075-307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11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剖宫产(RCS)84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84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34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34例进行对照。结果;118例中50例行阴道试产,34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8.0%;84例手术,手术产率71.2%。VBAC组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CS产后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天数比VBAC组长,严重粘连发生率均较PCS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的,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 对16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23例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23例进行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RCS)I45例与同期首次剖宫产(PCS)145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6例孕妇阴道试产,23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3.89﹪;选择RCS145例,手术产率86.31%.VBAC组新生儿窒息率、产时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t=1.524,P>0.05);RCS组较VBAC组出血量大(195.9±4.6)mL、(165.7±13.6)mL,有极显著性差异(t=10.552,P<0.01);RCS与PCS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9,P>0.05).结论 剖宫产史作为再次妊娠剖宫产的指征是不合理的,如无剖宫产指征,应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27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182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182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88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88例进行对照。结果270例中119例阴道试产,88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3.9%;RCS182例,手术产率67.41%。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RCS组较VBAC组产后出血量高,平均住院天数多,经济费用高。RCS组产后出血率较PCS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李云英 《健康必读》2008,7(4):49-5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28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91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91例进行对照。结果280例中130例行阴道试产。9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0%。VBAC组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中再次剖宫产组的产后出血量比VBAC组偏高,平均住院天数比VBAC组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笔者所在医院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32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及医疗费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96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96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36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36例进行对照。结果132例中60例行阴道试产,36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0%;RCS96例,手术产率72.2%。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天数比VBAC组长,医疗费用高,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均较PC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如无剖宫产指征,应给予试产,因为阴道分娩可以减少再次开腹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各种危险和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3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186例阴道试产,对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186例进行对照。结果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129例,成功率69.4%,再次剖宫产(RCS)57例,手术产率30.6%;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136例,阴道分娩率73.1%,手术产50例,手术产率26.9%。两组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阴道助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VBA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3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采用选择性再次剖宫产(ERCS)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两种方法分组。结果:VBAC组TOLAC失败中转剖宫产者主要原因: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先兆子宫破裂等。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试产成功阴道分娩孕妇,其子宫破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孕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但风险也比较高。结论:掌握TOLAC适应证及禁忌证,选择具备条件并有意愿TOLAC的孕妇,可以降低阴道试产失败率,同时VBAC能够有效规避产后出血发生率,针对产后出血患者可由良好减低出血量作用,进而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母婴结局,并且其还具备良好的降低剖宫率作用,因此该种模式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天津市红桥医院产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妊娠分娩产妇325例,分为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组(VBAC组)45例和再次剖宫产组(RCS组)280例,另选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45例,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以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VBAC组与VBNC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率及住院时间均少于R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全面充分评估,产时严密监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为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经济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不同分娩方式的选择和妊娠结局的差异,从而为临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医院住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分娩结局。结果 200例产妇中,88例产妇行阴道试产,占44.00%,试产成功77例,占38.5%,剖宫产123例,占61.5%;阴道试产组产程(6.13±1.42)h,产后出血量(156.24±64.23)ml,住院时间(6.23±1.31)d。剖宫产组产程(1.64±0.42)h,产后出血量(364.23±111.42)ml,住院时间(10.35±3.23)d。阴道试产组产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低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试产组产妇无产褥感染、产后大出血及子宫切除者,剖宫产组产褥感染发生率为8.94%,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为7.32%,子宫切除发生率为2.44%。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42±0.42)分,黄疸发生率为5.19%。剖宫产组Apgar评分为(8.75±0.41)分,黄疸发生率为14.63%。阴道试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剖宫产组,且黄疸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产妇可以有效地降低产褥感染率,且产后恢复快,新生儿评分高,临床上对符合阴道分娩产妇应鼓励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2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东明县第三人民医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条件的204例阴道试产孕妇,对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分娩166例,试产成功率81.37%,38例试产过程中出现产程延长、先兆子宫破裂、胎儿窘迫等而改剖宫产术。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晚期妊娠孕妇心理状况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孕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方式选择的关系,为做好产前心理支持和接产提供准备。方法:采用W illiam WK Zung自评量表(SAS)及自制的与分娩方式相关因素问卷,对150例无剖宫产指征及有妊娠合并症的晚期妊娠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将SAS评分结果与常模比较,以高于常模者(存在焦虑)的28例为观察组,低于常模者(无焦虑)的12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分娩方式。结果:焦虑发生率为18.70%,焦虑评分44.25±1.17,与对照组焦虑评分39.22±1.6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道自然分娩及剖宫产观察组分别为12例和16例,对照组分别为91例和31例,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晚期妊娠孕妇存在心理焦虑状态,而焦虑状态可增加剖宫产率。因此,对晚期妊娠孕妇提供心理支持,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工作,缓解焦虑情绪,使其处于正常的心理状态,促进阴道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剖宫产率的趋势,发现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原因及解决措施。方法根据某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助产技术年度服务报表,按照自然分娩数、剖宫产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对该院2014年1-3月入院在没有临床指征前提条件下选择剖宫产分娩的49名产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院5年的剖宫产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平均值达到71.40%,且无指征剖宫产比例逐年增高。产妇中因为"害怕分娩疼痛"而选择剖宫产的占89.80%,"选好日期"这一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结论作为二级医院,医院应在尽可能的条件下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解决因技术原因造成的剖宫产率增高,但降低剖宫产率不单单是一个医疗问题,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布情况,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全部纳入研究的136例产妇中,73例成功完成阴道分娩,占53.68%,63例阴道分娩失败后转为剖宫产分娩,占46.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分娩方式的分娩孕龄、胎儿双顶径、胎儿腹围、胎头方位、子宫下段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的双顶径、子宫下段厚度、分娩孕龄、胎头方位均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具有一定的成功率,但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通过积极寻找影响因素,并给予正确的干预,有望提升该类产妇的阴道分娩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未孕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用自凝刀消融治疗2174例宫颈糜烂患者,追踪观察42例未孕合并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受孕情况。结果:2174例宫颈糜烂患者总体疗效满意,42例未孕合并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分别在术后6~16个月内自然受孕成功,自然受孕率100%,34例正常分娩,8例因脐带绕颈、羊水早破等原因选择剖腹产,未发生因宫颈因素导致的难产。结论:自凝刀消融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是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且术后不会对子宫颈的机能造成影响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扫查对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CS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经阴道彩超扫查的剖宫产术后CSP 18例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其诊断符合率。结果经阴道彩超明确诊断为CSP 16例,未明确诊断1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88.89%(16/18);手术病理诊断为CSP 18例,诊断符合率100.00%(18/18),二者的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彩超扫查能清晰显示孕囊着床部位与子宫下段瘢痕的关系,以及子宫下段瘢痕处肌层的厚度\血流分布等情况,诊断符合率高,是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首选的扫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An analysis is presented of the outcome of labour in 462 women with a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 who delivered in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of Leiden University Hospital in the period 1977-1986. Elective repeat 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26% of these women, while 83% of those accepted for a trial of labour had a vaginal delivery. In 196 women with a history of a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 (1984-1986)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ndication for the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 with respect of the outcome of labour in the following pregnancy. A trial of labour had the highest chance of success in those who had had a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 because of a breech presentation. Sixty-five percent of women who had had a prior caesarean section because of cephalopelvic disproportion or failure to progress delivered by the vaginal route after a trial of labour. Foetal weight estimation by ultrasound could not predict the outcome of a trial of labour. It is concluded that a trial of labour after a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 even when the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because of cephalopelvic disproportion or failure to progress, is safe and rational.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产妇行责任制助产护理,观察其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方法:择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产妇9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将产妇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5例。对参照组产妇行传统分娩护理,对观察组产妇行责任助产方式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结果:在分娩方式方面,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91.11%,剖腹产率为8.89%;参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66.67%,剖腹产率为33.33%,对比两组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具有明显性,即P<0.05;在母婴结局方面,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下肢疼痛麻木率、胎儿窘迫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与参照组产妇进行对比,相应数据组间优势显著,即P<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临床分娩过程中,对其行责任制助产护理,不仅可以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还能促使母婴结局实现良性发展,对于保证母婴生命安全与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实践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77例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17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7例中73例行阴道试产,5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69.9%;再次剖宫产(RCS)126例,手术产率为71.2%。结论剖宫产术后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