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季节趋势模型在肿瘤住院患者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1997-2002年庐江县某二甲医院肿瘤住院患者基本构成,并预测2003-2004年度该院肿瘤住院患者人数,为医院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该院1997-2002年<医院疾病分类年报表>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季节趋势预测.结果1997-2002年该医院肿瘤患者住院人数占同期总住院人数的10.72%,预计2003-2004年肿瘤住院患者分别为1223例、1296例,且有明显逐年增加趋势.结论该院肿瘤患者住院人数在同期总住院人数中占有相当比重,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医院管理者应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加强肿瘤科室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2009-2013年狂犬病报告病例数据,应用趋势季节模型预测2014年全国狂犬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趋势季节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并建立模型,具体计算借助SPSS 15.0和excel软件完成。结果我国大陆地区2009-2013年狂犬病的报告发病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研究建立的趋势季节模型为:yt'=(1766.339-20.168t)st(方差分析结果 F=33.734,P0.001),模型有统计学意义,模型预测2014年狂犬病发病例数,预测相对误差平均为16.97%。结论趋势季节模型可用于我国狂犬病发病情况的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3.
季节趋势模型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我院2002~2007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人数的基本构成进行动态分析,并对2008~2009年度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5年来余杭区住院病人恶性肿瘤构成,为该区恶性肿瘤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CD-10疾病分类方法,以主要诊断为主,收集整理了余杭区3家综合性医院从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经确诊主要诊断为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运用SPSS13.0和Excel软件对住院前10位恶性肿瘤患者按住院构成比、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住院患者逐年递增,排前5位的分别是肺癌、胃癌、肝癌、肠癌和白血病.男性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50~80岁,女性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40~80岁.男女均以肺癌排首位.结论 为加强对恶性肿瘤的防治及临床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2000-2004年住院恶性肿瘤前10位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目的 探讨本地区恶性肿瘤住院病人的病种变化趋势及病人性别和患病年龄变化情况.方法 对本院2000-2004年住院恶性肿瘤前10位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发病不断上升,在病种、年龄、性别构成方面具有新的特点.结论 应重视恶性肿瘤出现的新特点,有效地开展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7.
4792例恶性肿瘤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及病死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分析疾病的类型及死亡原因很有必要。本文对我院 4792例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进行统计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来源选择 1994年~ 1998年在我院经病理学证实 ,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住院病人共 4792例。肿瘤按 ICD- 9分类统计分析。2 结果2 .1 1994年~ 1998年住院病人总计 5 0 191人 ,恶性肿瘤患者 4792例 ,占同期住院病人的 10 .47%。男性 2 6 0 7例(5 4.41% ) ,女性 2 185例 (45 .5 9% )。年龄分布在 3~ 78岁之间。肝癌、支气管肺部以及消化道的各类恶性肿瘤较集中 ,在45~ 6 5岁之间 ;淋巴和造血组织恶性肿…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趋势季节模型预测法,根据我院1996-2000年的门诊诊疗人次,对2001年4个季度的门诊诊疗人次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分析威海市居民恶性肿瘤主要死因、流行特征、趋势变化。方法 利用2006-2013年威海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数据和同期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死亡率的变化百分比(PC)、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死亡率差别分解。结果 2006-2013年威海市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动于208.27/10万~270.45/10万间,调整死亡率变动于119.38/10万~140.74/10万间;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动于132.41/10万~164.09/10万间,调整死亡率变动于71.27/10万~94.64/10万间。居民死亡率居前6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肛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男、女性肝癌调整死亡率都呈下降趋势,该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恶性肿瘤是导致威海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的上升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显著,非人口因素对恶性肿瘤死亡的总体影响基本稳定。降低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应根据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包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环境保护和实施有效的医学防控行为。 相似文献
10.
某院2002-2005年恶性肿瘤住院病人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002-2005年我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疾病构成,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院疾病分类报表整理分析,采用Ridit分析的多个样本比较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癌患者在我院恶性肿瘤病人中居第1位,其次是女性生殖器癌。结论加强食管癌及其他癌症患者的预防和治疗,倡导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调查分析营养支持治疗中应用强化精氨酸、谷氨酰胺对恶性肿瘤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阳江市人民医院2009年3月1日~2010年6月30日确诊恶性肿瘤患者35例,开始研究观察的第一疗程后第1、9天与第二疗程应用强化精氨酸、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后第1、9天有关体液免疫指标比较。结果患者二次治疗后第1、9天与初次治疗后第1、9天免疫指标(IgA、IgG、C3、CH5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精氨酸、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可提高部分体液免疫指标,促进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放、化疗、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香港VNIONHONEST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试盒,测定10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转移组与非转移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经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手术、化疗后D-二聚体值经配对t检验显示,与手术、化疗前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病理学组织分化程度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预测肿瘤临床分期、转移、放疗及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16.
某“三甲”医院10年恶性肿瘤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某医院1999~2008年恶性肿瘤病人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该院乃至该地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病案首页数据库及历年疾病分类报表,运用SPSS13.0及Excel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该院10年恶性肿瘤病例增加明显,年均增长速度为12.76%,比重不断上升,并向低龄化发展。前10位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总数的75.70%,15岁以上恶性肿瘤病例占恶性肿瘤总数的97.12%。该院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是肺癌、白血病、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鼻咽癌、泌尿道恶性肿瘤。[结论]该院恶性肿瘤病例增加较快,高发恶性肿瘤相对集中,病种顺位比较固定,针对上述特点,应加强与此有关的软、硬件的投入,早预防、早检查、早治疗,提高该地区人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伴发抑郁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在病房中开展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和访谈调查方法,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数字疼痛分级法(NRS)、一般状况评定量表以及有关恶性肿瘤患者疾病和社会信息的一般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407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有206例被诊断出抑郁,检出率为50.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水平、既往化疗史、知情、慢性持续性疼痛、KPS评分、经济压力及社会支持的8项因素与抑郁发生显著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既往化疗史、知情、慢性持续性疼痛、KPS评分、社会支持6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的发生率目前较高,对女性、既往有化疗史、知情、有慢性持续性疼痛、KPS评分低、社会支持不足者,应及早给予心理干预、必要的社会支持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检测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对恶性肿瘤疗效判定的价值。方法应用比浊法测定128例恶性肿瘤治疗前后血清中TSGF值,以判定疗效。结果化疗有效组TSGF含量较化疗前明显下降,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化疗无效组TSGF含量上升,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复发转移组TSGF含量明显高于术后无复发转移组(p<0.01)。结论检测血清TSGF可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治疗后复查和随访。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输精管绝育对人群远期健康影响,了解绝育术与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关系。采用三年一次性回顾和两年随访的历史前瞻方法,对绝育术开展早、绝育率高、平均绝育期长、我国食道癌高发区的四川盐亭县进行了男性25岁以上绝育与未绝育人员恶性肿瘤五年死亡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为326.41/10万及365.16/10万,其中40~70岁年龄段分别为39.35/10万及648.38/10万,绝育组均低于未绝育组,差异有显著性。绝育不增加恶性肿瘤死亡危险性,相反具有“保护作用”(OR=0.89,95%CI为0.82~0.98),两组各类肿瘤死因顺位完全相同.均以食道癌占第一位.食道癌是两组人群显示死亡差异和保护作用的主要疾病,而其余如肝、肺、前列腺等肿瘤则未见差别有显著性。故结论支持绝育术不影响人群远期健康的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