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及时了解海南省2009年流感样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呼吸道鼻咽拭子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核酸进行定性检测。结果全年共检测哨点监测和爆发疫情标本1 148份,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流感病毒A型核酸阳性为686份,B型核酸阳性为7份。流感样病例中流行型别以A型为主,占59.6%;A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为500例,占72.9%(500/686),其中学生占84.8%(424/500)。10月-11月份达到流行高峰。随机抽取30份核酸阳性标本进行核酸序列测定,27份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论 2009年海南省流感样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主要以学生为主,开展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有助于尽早了解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感染情况,为及时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动态变化以及制定科学有效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河池市2010年流感病毒进行病原学监测,及时了解河池市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分析预测流感流行的趋势和特点,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监测哨点医院、流感疫情常规监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先用real-time PCR法完成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再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2010年共检测标本490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75份,检出率为15.31%;其中B型60份,季节性流感H3亚型3份,甲型H1N1流感12份;75份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经MDCK细胞培养后,有2份阳性,阳性率为2.67%,其中甲型H1N1流感1株,B型(Yamagata系)1株.结论 2010年河池市有甲型H1N1流感、B型流感及季节性流感H3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流行特点是春季、夏季两个高发季节,流行优势株为甲型H1N1流感和B型流感病毒,1月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流行优势株,4~7月以B型流感病毒为流行优势株,8月份后则各型流感病毒活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情变化,指导流感防控。方法对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LI)和辖区内报告的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Realtime RT—PER对流感样病例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应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2009年6月~2010年3月4所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门诊病例总数590590例,流感样病例12067例,ILI%为2.04。流感样病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44份,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194份,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阳性248份,季节性乙型流感病毒阳性102份;细胞培养病毒分离血凝测定阳性143株,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119株,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4株,季节性乙型Victoria流感病毒20株,各型流感病毒季节性消长趋势明显。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22起,病原检测18起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其中7起季节性甲型流感、10起甲型H1N1流感和1起季节性甲、乙型流感混合感染。结论流感样病例数与病原学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可以用来反映流感活动的强弱,监测网络的敏感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RT-PCR快速检测2009~2012年河池市流感病毒核酸,为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河池市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和暴发疫点现患病例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分型。结果以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2 090份标本,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01份,总阳性率为38.28%。其中甲型H1N1流感468份,B型126份,季节性流感H1亚型14份,季节性流感H3亚型109份。结论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流感病毒具快速、操作方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采集来的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咽拭标本进行核酸检测,不断摸索快速检测流感的PCR方法。方法:实验方法按照WHO标准的实时PCR(Real-time PCR)检测法操作,选取343份疑似甲型H1N1流感咽拭子采用实时定量核酸检测和快速分型。结果:在343份咽拭子标本检测结果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为52份,阳性率15.16%,乙型流感病毒阳性11份,甲3型流感病毒阳性13份,甲1型流感病毒未检出。结论:实时PCR技术操作方法简便、耗时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是一种适合应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靠、快速诊断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柳天天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27-27
目的对人类流感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40份疑似swineH1N1的临床标本采用多重RT-PCR方法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多重RT-PCR方法能够同时分析A型流感病毒M基因203bp、B型流感病毒M基因296bp。特异性实验表明多重RT-PCR法没有检测出存在非特异扩增的PCR产物,并且该方法在40份标本中检测出新甲型H1N1阳性标本4份(10.0%),季节性H1N1亚型2份(5.0%),H3N2亚型12份(30.0%)。结论多重RT-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性强、特异性强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建水县首起学校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学校控制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建水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集初始病例咽拭子标本送红河州标本送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 2009年11月22日至12月3日,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86人,疫情持续13d;采集其中5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显示5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结论 该起疫情为建水县首起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传播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某小学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总结流感防控经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收集病例发病信息,使用RT-PCR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自发生首例病例之后,陆续出现了29例流感样病例,实验室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该疫情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引起的暴发疫情,发病班级有一定的集中性,与学生抵抗力差、学校晨午检工作不规范、医疗机构对流感认识不足等有关。提示今后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加强医疗培训、做好流感预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咸阳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为此后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病人1份咽拭子标本,使用两种不同厂家试剂,利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1]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结果显示两种试剂RTPCR反应体系扩增曲线都有明显对数增长,且Ct值符合质量控制的标准,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同一份咽拭子标本送陕西省疾控中心复检,结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结论这名病人为1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由于及时采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的实时荧光定量R T-P C R方法检测,快速确诊了病例,为疫情的控制争取了时间,防止了2代病例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海西州2016-2017年疑似流感样病例标本检测结果,了解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和病毒毒株型别,为科学预防和控制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海西州流感样病例监测定点医院(海西州人民医院)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使用狗肾传代细胞株(MDCK)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结果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1 350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13份,检出率为8. 37%,其中2016年和2017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4. 36%(27/619)和11. 76%(86/731)。新甲型H1N1、甲型H1亚型、甲型H3亚型和乙型B-Y系的阳性率分别为1. 11%(15/1 350)、0. 15%(2/1 350)、6. 37%(86/1 350)和0. 74%(10/1 350)。113份核酸阳性标本分离到23株毒株,分离率为20. 35%,其中新甲型H1N1共11株、甲型H3亚型9株、乙型B-V系3株。结论海西州流感流行呈季节性,2017年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应及时分析和掌握其流行特点与趋势,科学做好流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吉安市2011~2013年流感流行特征及流感病毒毒株型别,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3年吉安市流感样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并鉴定型别。结果2011~2013年吉安市流感样病例主要集中在25~60岁的中青年,其次为5~15岁的少年;发病高峰在9、11、1、2月。2011~2013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1715例,阳性标本340例,阳性率19.8%。2011年1月~2011年3月流感以新甲H 1N 1与B型并存,2012年年初以B型为主,5~7月转为季H 3为主,2013年年底以季H3为主,并伴随有B型。结论吉安市流感发病高危人群是中青年,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流感病毒存在新甲H1N1、季H3和B型交替感染的现象,应加强监测和采取各项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控制流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9—2012年甘肃省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甘肃省的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全省19家国家级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和各地医疗机构送检流感样暴发疫情咽拭子。采样对象为发病3d之内未使用抗病毒类药物的流感样病例,采集咽拭子,以荧光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用MDCK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所获得数据采用Excel和SAS软件进行处理,不同样本类型的阳性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结果对36 894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检测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 059份,检出率为21.84%,其中4 354份甲型H1N1,1 566份季节性H3N2,92份季节性H1N1,1 656份乙型,391份甲型未分型。按年度分析,2009—2012年流感病毒检出率依次为32.81%、14.10%、7.83%和19.67%;按月分析,在10~12月份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及构成比均高于其他月份,阳性率平均为31.33%,构成比为97.61%;2~4月份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及构成比分别为16.51%和81.10%。按年龄组分析,<5,5~,15~,25~和≥60岁组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是13.87%、28.36%、32.33%、16.83%和17.22%,除25~岁组与<60岁组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8~908.11,P<0.01)。对7 073份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病毒1 149株。结论甘肃省2009年以甲型H1N1流感流行为主;2010—2011年流感活动很弱,仅为散发;2012年春季以乙型流感为主,11月开始以甲型H1N1流感及季节性H3N2流感为主。流感流行每年均有一个高峰,病毒型别表现为交替流行的规律,甲型流感是冬季儿童常见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病学特征,为流感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3年3月石家庄市流感样病例的监测数据,分析流行病学及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 2012-2013年石家庄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就诊百分比(ILI%)平均为1.05%,冬春季节出现流行高峰。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711份,核酸检测阳性108份,阳性率为15.18%。分离得到流感毒株92株,总分离率为12.94%,其中B型1份、甲型H1N1型47份、季节性H3N2型44份。结论石家庄市流感活动具有季节性特点,活动高峰期出现在冬春季节,ILI流行高峰与病毒检出高峰基本一致。季节性H3N2型流感毒株在2013年1月前为主要优势流行株,2013年1月后甲型H1N1型流感毒株成为优势流行株。病毒分离率与年龄及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4.
2009~2010年深圳市福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深圳市福田区2009-2010年流感监测样本,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 Time RT-PCR)进行核酸检测和型别鉴定,同时进行病毒分离和血凝实验。结果 2009年8月-2010年12月共检测467份咽拭子样品,核酸检测阳性129份,阳性率为27.62%;病毒分离毒株101株,阳性率为21.63%。结论在2009年8月份甲型H1N1流感开始流行并成为流行的优势毒株,并持续到2010年3月份;5~59年龄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率较高,而5岁以下及≥60岁年龄组分离率反而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乌鲁木齐市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乌鲁木齐市流感流行动态,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3月间乌鲁木齐市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资料、流感疫情资料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2年度全市哨点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ILI)27 848例,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平均为10.75%(27 848/259 062)。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977份,核酸检测阳性148份,阳性率15.15%,其中B型104份、新甲型H1N1型22份、H3N2亚型21份、混合型1份。分离出流感病毒31株,分离率20.95%(31/148),以季节性流感B型为主,占64.52%。结论乌鲁木齐市2011-2012年度季节性流感高峰在1-3月,以B型流感病毒为主,H3亚型和新甲型H1N1亚型混合流行。加强流感的实时监测和及易感人群的防护,对我市流感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流感监测为评估本地流感疫情的严重性、预测流行趋势、评估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设立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对符合流感样病例定义的病例收集相关信息,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录入相关信息,使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惠州市甲型H1N1流感哨点监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50.40%,男性阳性率为50.29%,女性阳性率为50.54%;6~8月以甲(A)季H3亚型为优势毒株,9~12月以甲(A)H1N1亚型为优势毒株;各型(或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性别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组甲(A)H1N1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11-20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61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明显较低,其他各亚型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惠州市流感病毒以甲(A)型为主,加强学校流感样病例监测,对控制疫情的发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梧州市禽类环境标本禽流感病H5N1、H9N2感染情况,以应对流感流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9~2011年梧州市禽类环境标本126份进行反转录-聚合酶联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结果梧州市禽类环境存在禽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阳性达19.05%,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10.32%;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7.14%。结论梧州市禽类环境禽流感病毒存在较为广泛,提示应继续加强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了解流感病毒株的流行动态,应对流感流行、禽流感的预警、防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河南省平顶山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平顶山市流感监测中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和病原学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平顶山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监测门、急诊就诊病例105 262例,ILI患者12 252例,ILI占门急诊就诊总数的11.64%。病例以0~岁年龄组为主,占66.67%。全年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355例,经实验室检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5例,总阳性率为12.68%。其中季节性H3为21例,占46.67%,B型23例,占51.11%;新甲H1N1病例1例,占2.22%。结论 2012年流感流行高峰在1~3月,ILI构成以0~岁年龄组为主,流感病毒以季节性H3和B型为优势流行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深圳市龙岗区流感流行特点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情况。方法对区内监测哨点流感标本进行狗肾传代细胞(MDCK)病毒分离与血凝试验鉴定,描述性分析区内流感的流行情况。选取B型流感优势病毒株进行RT-PCR扩增HA1片段并测序。测序结果与WHO流感疫苗株进行同源性比对,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2010—2012年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1014份,流感病毒分离率为30.6%(310/1014),其中新甲型H1N1亚型80株(25.8%),季节性H1N1亚型I株(0.3%),季节性H3N2亚型85株(27.5%),B型流感Victoria亚型138株(44.5%),Yamagata亚型6株(1.9%)。不同年龄组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194,P〈0.05),以25-岁年龄组阳性率(35.5%)最高。2010—2012年龙岗区流感优势流行株依次为B型流感Victoria型、新甲H1N1型、甲型H3N2型。系统进化树显示2013年WHO推荐流感疫苗与本区流感病毒同处一个分支。结论龙岗区同时存在多种流感病毒交替流行现象,但新预测流感疫苗可有效覆盖本区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