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世汉 《中外医疗》2011,30(9):39-40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原因和对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体表心电图分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2组,观察2组住院期间观察心肌酶、心电图变化及临床特征、预后比较。结果 ST段抬高组单支病变高于非ST段抬高组;非ST段抬高组3支病变率高于ST段抬高组。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住院期间病死率非ST段抬高组明显低于ST段抬高组。结论由于2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不同,ST段抬高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高,非ST段抬高AMI患者远期预后欠佳。ST段抬高AMI溶栓治疗效果好,如有条件首选介入治疗。而非ST段抬高AMI溶栓无益。对中高危者,有条件亦可首选紧急介入治疗,以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罗伟 《九江医学》2003,18(3):184-186
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分类,参考1999年英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修订的AMI治疗指南,根据临床实用原则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类。本文主要根据我国专家制订的“ST段抬高”AMI患者的药物治疗(不包括溶栓治疗)原则和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据ST段变化可分为ST段抬高AMI和非ST段抬高AMI两类,二者在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以及预后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本文主要对目前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方法:将166例AMI患者分为两组:(1)ST段呈"墓碑形"抬高组(A组40例);(2)ST段呈常态形抬高组(B组126例).对两组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ST段呈"墓碑形"抬高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心衰及室壁瘤发生率较常态形抬高组显著增高.结论:AMI心电图"墓碑形"ST段抬高是严重的心肌损伤和预后险恶的一种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一些报道对墓碑状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观察,在选择病例进行组间比较时有个共同点,即对照组病例数远远高于观察组['-']。我们采用与上述作者不同的方法,在AMI死亡组与对照组例数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组间比较,重新认识墓碑状ST段抬高对AMI预后的影响。116床资料1.l病例选择从我院1993~1997年10月住院确诊的AMI患者中选择20例死亡者作为死亡组,另从同期治愈的患者中选择20例作为对照组,诊断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两且患者ST段抬高形式均包括墓碑状和非墓碑状两种类型,但出现百分率不同。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者对应面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ST段抬高AMI患者根据对应面有无ST段下移分为2组:对应性ST段下移组(A组)、无对应性ST段下移组(B组),对每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合冠脉造影结果判断对应性ST改变的意义。结果A组患者在梗死部位对应面相应的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较B组增高。结论对应性ST段下移可能是对应面心肌存在缺血,并非以往认为单纯属于“镜像”现象。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方田 《浙江医学》2003,25(11):661-663
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上最早期表现之一是ST段抬高 ,其常见的形态有凹面向上形、弓背向上形、单向曲线形、斜直形 ,ST段及T波呈规律性动态演变是诊断AMI重要指标。1993年Wimalaratna[1]首次报道AMI时另一种ST段抬高形态———墓碑形 ,认为是AMI近期预后险恶的一项独立指标。本文旨在探讨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意义。1.1一般资料138例均系我院1996年1月~2001年12月收住的出现异常Q波的AMI患者 ,根据ST段抬高形态分组 ,呈墓碑形抬高者为观察组 ,共28例 (20.3 % )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8例 ;年龄56~78岁 ,平均 (64.8±5.1)岁。…  相似文献   

8.
窦存芳 《疑难病杂志》2004,3(3):152-153
传统观点认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对应导联ST段压低为梗死区导联ST段抬高的镜像改变,近年来研究认为可能为梗死区对应部位心肌缺血所致,其临床重要性受到重视…。本通过对比分析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AMI患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心脏泵功能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墓碑形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0例AMI ST段抬高形态,分为墓碑形抬高组(A组)、普通形抬高组(B组)。观察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心梗发生部位,首次CK值,血压心率乘积,心梗后心绞痛发生率,入院1周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A组患者的发病年龄,首次CK值明显高于B组;A组心梗合并糖尿病、心梗后心绞痛发生率、入院1周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B组显著增高。A组心梗部位均位于广泛前壁。两组血压心率乘积无差异。结论:提示墓碑形ST段抬高者梗死部位特殊而广泛,多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致并发症多而严重,病死率高。可作为判断AMI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最大ST段抬高导联ST段下降≥50%的预后意义。方法选择87例第1次AMI发病后12h内接受尿激酶溶栓的患者,溶栓开始后0,30,60,90,120,150和180min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分析抬高ST段下降≥50%与AMI后30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AMI患者最大抬高的ST段下降≥50%均发生在溶栓后120min以内,其中大多数发生在溶栓后60min内,这些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ST段持续抬高者(P<0.05)。结论第1次AMI患者溶栓后120min内心电图抬高的ST段变化可作为识别高危患者的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121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溶栓后有无ST段再抬高而分为ST段抬高组(A组)和ST段未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间血管再通率、心律失常发生率、CK峰值水平、梗死后心绞痛、猝死发生率及心功能变化、冠脉造影结果。结果:A、B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B组(P<0.05);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猝死率及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A组伴发代谢综合征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与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有密切关系。在溶栓后1~2h内出现ST段下降后再抬高或原有梗死相关部位ST段抬高再加重,其原因可能与溶栓后再灌注损伤及冠脉痉挛有关,其它部位ST段抬高,可能与溶栓后纤溶激活状态致冠脉痉挛或闭塞有关。而在24h后出现ST段再抬高可能与新的血栓形成引起再闭塞或梗死延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组观察9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心电图改变,探讨ST段呈“墓碑形”ST段抬高及aVR导联ST段抬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时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AMI186例患者中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A,B两组,并对A,B两组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临床表现中再通率,KillpⅡ-Ⅳ级,CK峰值,再灌注心律失常及伴发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观察AMI患者发病后短时间内ST段抬高,对判断AMI患者溶栓后再灌注损伤、冠脉痉挛及相关血管再闭塞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测定来探讨BNP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分别测定发病6 h及24 h血浆BNP数值,比较两组血浆BNP水平。结果:ST段抬高组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组。结论:BNP升高水平与心肌坏死的范围成正相关。因此,血浆BNP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首发AMI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77例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ST段无再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①A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2.1%、B组81.6%(P>0.05);②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左室射血分值(LVEF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可作为成功、有效的再灌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彭芝琳 《海南医学》2005,16(6):61-62
心电图ST段抬高,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中至关重要。ST段抬高,形态多样,并与T波形成规律性动态衍变,其中“墓碑形”ST段抬高一被Wimalaratna描述为AMI的一种早期超急性期严重心肌损伤心电图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与众不同,预后恶劣。本文通过对56例AMI的回顾性研究,着重讨论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燕 《实用医技》2007,14(34):4711-4712
心电图ST段抬高主要见于心肌损伤,特别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但心电图ST段抬高还可以在其他情况出现。心电图上出现非缺血性ST段抬高各种情况,许多时候容易造成误诊误治,因此应将之区分开。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 ,心电图常伴有典型的ST段动态变化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这种ST段的演变与心肌的缺血损伤和病情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探讨这种ST段的变化 ,对临床病情判断和指导治疗有积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将急性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类 ,二者在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上都不尽相同 ,本组通过 5 4例非ST段抬高 ,与 86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相比较 ,探讨其发生原因和对治疗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收集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我院住院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4 0例 ,根据体…  相似文献   

19.
4.无再流的诊断方法4.2心电图ST段改变临床上依据心电图上抬的ST段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回落与否,也可较准确地反应心肌灌注的好坏。再灌注治疗后冠脉血流达到TIMI Ⅲ级,且经MCE证实心肌灌注良好的AMI患者中,其抬高的ST段迅速降低;而心肌无再流患者的ST段持续不降,甚至在原基础上继续抬高。S-T段回落幅度对心肌无再流诊断的敏感性为64%,特异性为88%,准确性为81%。此外,再灌注治疗后残余ST段抬高有较强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探讨心电图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梗死相关动脉血管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50例,诊断符合WHO标准。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38—78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