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培红  孙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261-6261
目的研究垂体大腺瘤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探讨MRI增强扫描对垂体大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T1加权成像等信号18例,略低信号5例,等、高混杂信号1例。T2加权成像等信号20例,等、高混杂信号4例。增强后垂体瘤均见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在垂体大腺瘤的定性、定位诊断上具有及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疑诊为垂体微腺瘤患者,行MRI平扫与同层动态增强扫描(Gd-DTPA)研究。分析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前后的MRI表现,并绘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结果:本组垂体微腺瘤可分为两个类型,即偏心型34例(垂体左前叶18例、右前叶14例及垂体左、右后叶各1例)和中心型2例(垂体柄基部偏前及后叶中央区各1例)。同层动态增强后,33例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或稍低信号,似“充盈缺损”;垂体微腺瘤的最大信号强度,多出现在注入造影剂后32~96s,以64s最明显。另3例垂体微腺瘤,由于其病灶于T1WI已呈高信号,与正常垂体间分界不清。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何杰  王镭 《临床荟萃》2007,22(9):626-628
目的测量正常成人垂体后叶的信号强度,发现其信号变化的规律性并对其进行分型。方法健康志愿者和体检者280例,行垂体MRI矢状T1WI成像,在正中矢状位T1WI上测量垂体后叶及桥脑信号强度。结果根据垂体后叶与桥脑信号强度比值,将正常垂体后叶分为三型,即高信号,稍高信号及等信号,无低信号出现。各型构成比及信号强度比值分别为61.96%、21.38%、16.67%和1.803±0.392、1.263±0.063、1.019±0.031。正常垂体后叶信号强度测量,两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年龄组中的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垂体后叶无低信号出现,垂体后叶等信号和低信号强度具有不同的含义,对其进行区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MRI证实的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15例均有生长激素缺乏,2例为单一生长激素缺乏,余13例合并其他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MRI显示15例患者均垂体柄缺如及垂体后叶异位至漏斗隐窝处,13例垂体前叶变小但信号正常,2例垂体前叶高度信号正常。结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是诊断该病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儿童中枢性尿崩症(CDI)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为儿童CDI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CDI患儿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均消失。其中颅咽管瘤7例,生殖细胞瘤2例,下丘脑-垂体区占位性病变3例,3例垂体柄和,或下丘脑漏斗部局限性梭形或球形增粗,单纯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者3例。结论:基于儿童CDI自身的特点,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诊断儿童CDI及寻找其病因具有重要价值。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是儿童CDI的非特异性MRI指标。  相似文献   

6.
鞍上生殖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鞍上生殖细胞瘤的MRI的表现特征并对其进行鉴别诊断。方法 对11例鞍上生殖细胞瘤的MRI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鞍上生殖细胞瘤的形态、发生部位、T1加权和T2加权成像的信号和增强后的特征。结果 11例鞍上生殖细胞瘤中,4例(36.4%)肿瘤形态不规则,肿瘤侵犯至垂体和垂体柄分界不清。5例(45.5%)肿瘤仅累及垂体柄,引起垂体柄增粗;2例(18.2%)肿瘤累及垂体柄和下丘脑。全部肿瘤外缘清楚。于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侵犯垂体和垂体柄者强化欠均匀,位于垂体柄和累及垂体柄及下丘脑者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鞍上生殖细胞瘤常累及垂体柄及下丘脑或垂体,肿瘤边界清楚,增强后有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少年假性垂体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后证实的青少年假性垂体瘤的MRI表现.结果:本组5例青少年假性垂体瘤主要表现为垂体体积明显增大,以垂体前叶增大为主,其信号与正常脑灰质相等,增强扫描增大的垂体显著均匀强化.结论:青少年假性垂体瘤为少见疾病,其发生部位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本病需与垂体瘤、淋巴细胞性垂体腺炎、垂体脓肿、颅咽管瘤(鞍内型)等病鉴别.  相似文献   

8.
空蝶鞍综合征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空蝶鞍综合征的MRI特征并比较其垂体及垂体柄径线与正常志愿者间有无差异,以判断鞍区压力增高对垂体及垂体柄各径线有无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女性空蝶鞍综合征患者及30例正常垂体MR图像,测量其垂体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垂体柄高径、直径、垂体柄与水平线成角并对各径线进行比较,分析有无差异性。结果:空蝶鞍综合征患者MR图像显示鞍区扩大,鞍内充填脑脊液,垂体受压,体积缩小,垂体柄偏移、拉长。空鞍综合征患者与正常志愿者垂体左右径、垂体前后径、垂体上下径、垂体柄高径、直径及垂体柄与水平线成角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鞍区压力增高对垂体及垂体柄各径线均有影响,MRI清晰地显示蝶鞍区垂体的形态及毗邻关系,准确测量其相关径线,是空蝶鞍综合征的最佳影像诊断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PSIS)的MRI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PSIS患者行MRI扫描及激素水平检测。所有患者均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T1WI及快速SE序列T2WI、FLAIR T1WI脂肪抑制序列及增强序列(冠状位T1WI动态增强及延迟期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T1WI)扫描,分析垂体柄、垂体前叶形态和垂体后叶信号变化。结果:40例患者的基础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为0.01~1.44μg/L,GH激发试验峰值为0.024~1.750μg/L,均为完全GH缺乏。其中,38例为多垂体激素缺乏,2例为单一性GH缺乏。患者垂体前叶高度为1.2~3.5 mm,平均为(2.6±1.3)mm,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33例患者在正中矢状面及冠状面上垂体柄均未见明确显示,7例表现为不连续的细线状。所有患者的垂体后叶均未见正常高信号,35例表现为垂体后叶高信号异位在第三脑室漏斗隐窝、垂体柄及下丘脑;5例表现为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也未见异位的高信号。结论:PSIS患者在MRI上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激素水平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董静  王新荣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1):1034-1034
目的:探讨垂体微腺瘤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12例经手术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磁共振(MR)信号的变化。结果:12例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均显示为低信号,3例垂体形态及高度异常,2例累及一侧海绵窦,5例垂体柄偏移。结论:MR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是诊断垂体微腺瘤最理想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
垂体腺瘤MRI诊断与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作用及显微镜辅助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优点和适应症。方法对怀疑垂体腺瘤的334例患者先行常规MRI平扫,对未见垂体腺瘤的患者再行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垂体腺瘤手术的患者,全部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经单鼻孔-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结果334例患者经MR平扫或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后,发现垂体腺瘤326人。其中,MRI常规平扫后发现垂体腺瘤297人,MRI常规平扫后未发现垂体腺瘤的37人经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发现垂体微腺瘤29人。发现垂体腺瘤的326人中,手术316例。手术患者中,252例近全切除,50例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16例脑脊液鼻漏行腰大池引流治愈,余无手术并发症。结论MRI平扫结合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与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肿瘤的方法相结合,可取得垂体腺瘤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低场MRI检查中垂体形态改变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低场MRI检查中垂体形态发生改变的病例与临床进行对照分析,以评价低场MRI垂体形态改变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结果:32例低场MRI垂体形态发生改变的病例中有27例经证实为垂体腺瘤,阳性率达(84.38%)。说明低场MRI垂体形态改变对垂体腺瘤的诊断有明显敏感性。结论:排除垂体正常生理性变异外,低场MRI垂体形态改变高度支持垂体腺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血清PRL水平及肿瘤体积对垂体泌乳素瘤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闽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9):832-833
目的:观察血清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及瘤体MRI测量对垂体泌乳素瘤(prolactionoma)诊治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垂体泌乳素瘤的诊断与治疗。全部病例均在初诊和治疗6个月后标记免疫法测定血清PRL水平,并同时做MRI垂体扫描。记录测量值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1)内科治疗6个月后血清泌乳素下降至正常有29例,占90.6%,垂体MRI显示瘤体体积缩小21例,占65.6%,(2)大腺瘤患者及血PRL水平大于100ng/L患者疗效较好。结论:血清泌乳素水平测定及MRI垂体扫描均可作为垂体瘤临床疗效判断的观察指标,MRI垂体扫描同时可作为诊断定位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女童的垂体MRI特征,结合其临床及生化指标,比较不同年龄段垂体MRI影像学异常比例,探讨6岁及以上的CPP女童进行垂体MRI检查的必要性。方法:收集2013年~2016年本院474例确诊的CPP女童,平均年龄为(7.90±1.58)岁,将其按年龄分为≤6岁组和6岁组2组。所有患儿都有完整的垂体MRI平扫或平扫+增强影像检查资料。由2名影像科主治医生分别观察所有患儿的影像资料,并记录阳性结果和阴性结果,最后对2组间的垂体MRI特征进行对比。结果:474例CPP女童中有52例(10.9%)存在异常垂体MRI表现。≤6岁患儿组中有2例垂体MRI表现异常,这2例影像学诊断均为错构瘤。6岁患儿组有50例垂体MRI表现异常,影像学诊断为生殖细胞瘤1例、透明隔囊肿1例、松果体囊肿2例、Rathke囊肿19例、微腺瘤27例。2组间比较,垂体MRI检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4 4, P0.05)。结论:在≤6岁及6~8岁的CPP女童中均有一定比例的患儿经垂体MRI检出异常改变,6~8岁女童MRI异常表现以微腺瘤较多见,故建议对所有的CPP女童进行垂体MRI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结果:3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的MRI检查均表现为垂体柄缺如、垂体后叶异位、垂体前叶萎缩或发育不良。结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特点具有较高的特征性,MRI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头颅鞍区MRI在小儿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4例CPP患儿的垂体MRI资料,于SE序列T1WI头颅正中、矢状及冠状面上观测垂体的大小、形态及信号特征,并比较其与临床特征间的联系。结果:6~10岁CPP患儿的头颅MRI检查显示,其垂体冠状高径与正常均值间的差异明显(P<0.0.5),且比其他各径线更有意义。患儿性发育的程度、年龄对应身高标准差积分与颅内MRI阳性发现率间存在一定联系。结论:应重视CPP患儿的头颅MRI检查,其垂体形态、结构的阳性发现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及鉴别,必要时应随访MRI,综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治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临床所见之垂体微腺瘤大多数为功能性腺瘤,其直径小于10mm,肿瘤较小时MRI平扫可以没有阳性发现。近的来MRI应用更加广泛,随着其高对比度,高分辨率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等优越性便诊断率不断提高,担经过与手术结果对照垂体微腺瘤的真阳率颇有差异,较低者为Girard等的26%,最高者为kulkarhi等的100%。本文主要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上的表现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MRI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对8例确诊甲状腺机能减退致垂体增生治疗前后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FT3、FT4及TSH结果符合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患者,垂体MRI表现为对称性增大,高度增高,垂体内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垂体均匀强化,甲状腺素片治疗后复查显示垂体体积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应提高对其垂体增生MRI表现的认识,以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临床所见之垂体微腺瘤大多数为功能性腺瘤,其直径小于10mm,肿瘤较小时MRI平扫可以没有阳性发现。近的来MRI应用更加广泛,随着其高对比度,高分辨率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等优越性便诊断率不断提高,担经过与手术结果对照垂体微腺瘤的真阳率颇有差异,较低者为Girard等的26%,最高者为kulkarhi等的100%。本文主要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上的表现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动态增强与三维成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成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58例垂体微腺瘤MRI图像资料。结果:磁共振平扫发现9例(16%),动态增强扫描发现41例(70%),三维快速梯度回波成像(3D-FFE)发现53例(91%),平扫微腺瘤呈边缘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TI WI呈低信号,T2 W1呈高信号,鞍隔向上膨隆或垂体柄移位为间接征象。增强动态扫描显示病变增强信号强度低于正常垂体,延迟扫描后变成等信号或稍高信号。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与3D-FFE明显提高了垂体微腺瘤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