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6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结果CT增强扫描及重建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增宽、动脉壁钙化、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破口位置及内膜剥离范围。结论螺旋CT可以满足临床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需求,为临床治疗提供所需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方法采用东芝Aquilion64层螺旋CT机对21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容积扫描,在VITREA2工作站对数据分别行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二维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仿真内窥镜(VE)等图像后处理,后由3名中级以上职称医生结合原始横断面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扫描成功,原始图像效果满意。21例患者中MSCTA发现动脉瘤19个,其中大脑中动脉6个,大脑前动脉7个,大脑后动脉4个,颈内动脉2个。2例海绵窦旁动脉瘤漏诊。MSCTA上动脉瘤显示直径3~28mm不等。结论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颈动脉不同病变的显示各有优势,综合使用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骨肿瘤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骨肿瘤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扫描层厚2~3mm,重建间隔1.5mm,螺距为1,数据输入工作站,用SSD及MPR重建方法进行处理。结果20例骨肿瘤三维CT重建图像显示良好。骨肿瘤的整体形态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得到较好的观察。结论我们认为SSD及MPR重建方法的结合运用,并参考CT的横断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将提高螺旋CT对骨肿瘤的定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25例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3工作站进行MPR及VR后处理。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MPR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型,表现为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9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医学影像的不断发展 ,螺旋 CT机已广泛应用。与常规CT机相比 ,其扫描速度快 ,数据的采集和图像处理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三维重建是将螺旋 CT扫描中采集的部分容积信息转入工作站 ,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 ,准确的显示病变立体形态 ,从而了解其周围解剖结构 ,表现结构及空间关系 ,称为非创伤性的立体解剖 ,它适用于螺旋 CT扫描的各个部位。1 三维 CT重建技术要求笔者 3a来选择 2 0 0例不同病例行螺旋 CT扫描后三维重建。 3DCT成像是指将系列连续的 CT扫描所收集的数据信息经过计算机软件程序处理重建成立体图像的过程。 3D重建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西门子欢悦螺旋CT对56例骨折患者进行螺旋扫描。全部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SSD、MPR处理。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均明确显示了骨折,而且三维重建图像在空间关系的显示上有着明显的优势。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很好地显示复杂部位骨关节的损伤情况;精确地显示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折塌陷的部位和程度;能对复杂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增强多期扫描,并获得各种后处理图像。【结果】8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例均可见肠系膜动脉压迫左肾静脉的征象。CT横断位图像显示扩张左肾静脉最大直径为14.8mm,平均为7.5mm,左肾静脉最狭窄处直径为1.8mm,平均为2.1mm。CT多平面重建显示了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最大为20°,最小12°,平均为17.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影像诊断中具有明确优势。  相似文献   

8.
CT三维重建在口腔颌面部疾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层厚2mm,应用表面遮盖显示法和多层面重建技术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不同的三维病变图像。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病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手术设计和指导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有利于明确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2例疑肺隔离症病人接受了螺旋CT扫描。临床表现为痰血(2例),肺部感染症状(8例),无症状者2例。螺旋CT扫描层厚3mm,床进4.5mm/s,重建间隔1~5mm者5例;层厚2.5mm,床进2.5mm/0.75s者1例。造影剂注射速率2.5ml/s;延时20s启动扫描。上述6例的扫描资料交工作站行3D重建。另5例扫描层厚5mm,床进5mm/s;仅1例扫描层厚10mm,床进10mm/s。结果 病灶位于右下肺2例,左下肺10例。表现肿块者9例,边缘清楚的结节者3例。12例均见异常供血动脉,发自腹主动脉10例,胸主动脉2例。上述异常供血动脉均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 在肺隔离症定性诊断中,螺旋CT,尤多层螺旋CT是一种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对51例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工作站进行MPR、CPR及VR后处理.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而后处理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整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破口、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型,表现为1型16例,Ⅱ型10例,Ⅲ型25例.结论:主动脉CTA是诊断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综合运用后处理技术对提高图像质量及确诊率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对未骨化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怀疑未骨化肋软骨骨折患者(其中肋骨骨折7例)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所有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后导入Vitrea工作站进行(MPR、MIP、SSD、VR)方法重建,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未骨化肋软骨显示的能力。结果:12例受检者经螺旋CT扫描重建处理后发现未骨化肋软骨骨折3例。重建以MIP、VR技术显示效果为佳,其他技术相互补充。结论:螺旋CT重建图像能很好地显示未骨化肋软骨,是诊断其骨折的一种无创伤性最佳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附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2例疑肺隔离症病人接受了螺旋CT扫描。临床表现为痰血(2例),肺部感染症状(8例);无症状者(2例),螺旋CT扫描层厚3mm,床进4.5mm/s,重建间隔1.5mm者5例;层厚2.5mm,床进2.5mm/0.75s者1例,造影剂注射速率2.5ml/s,延时20s启动扫描,上述6例的扫描资料交工作站行3D重建,另5例扫描层厚5mm,床进5mm/s;仅1例扫描层厚10mm,床进10mm/s。结果:病灶位于右下肺2例,左下肺10例,表现肿块者9例,边缘清楚的结节者3例,12例均见异常供血动脉,发自腹主动脉10例,胸主动脉2例,上述异常供血动脉均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在肺隔离症定性诊断中,螺旋CT,尤多层螺旋CT是一种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横轴位扫描,4D时空成像概念(WorkStream4D)直接冠状住重组图像在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鼻窦区横轴位扫描,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行鼻窦横轴位螺旋扫描,扫描采集层厚0.6mm×64,Pitch值0.9。按照两种方法重组冠状位图像:方法A,采用Work Stream 4D技术,由原始数据(raw data)直接重组得到冠状住图像:方法B将原始数据重建成层厚lmm,层间距0.5mm薄层横轴位图像,利用随机3D软件MPR(multiple planar reformat)功能得到冠状位重组图像。将每住患者的两组不同方法的冠状住图像进行比较,主要分析图像质量的差别及工作流程的差异。结果WorkStream4D直接冠状住重组图像与常规冠状住重组图像在鼻窦、软组织及骨组织的显示方面无差别,但WorkStream4D直接冠状住重组技术不需要横轴位薄层图像,减少了每次检查产生的图像数量。结论WorkStream4D是一种新的高效自动的数据工作流程,优化了CT成像过程的效率和灵活性,大大降低了人动操作的无效时间消耗,减少每次检查中所产生的数据,为多层螺旋CT(MSCT)出现后带来的庞大的数据流造成的瓶颈效应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16层螺旋CT检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IAH)的16层螺旋CT检查方法,分析其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22例主动脉急症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诊断为IAH。使用16层CT获得层厚1.25mm的图像,重组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结果:22例IAH中,A型1例,B型21例。6例IAH伴主动脉穿透性溃疡,11例有动脉粥样硬化,5例合并动脉瘤。结论:IAH的16层螺旋CT检查应包括平扫与双期增强扫描,图像观察以轴面为主。IAH主要CT表现为平扫时管壁内新月形高或混杂高密度影及内膜钙化移位,增强扫描无强化及无内膜片。IAH可合并主动脉其他病变,根据上述征象可与其他主动脉急症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70 kVp结合深度学习图像重组(DLIR)算法在低辐射低对比剂用量情况下,是否可以提升0.625 mm薄层小儿腹部CTA图像质量.方法 观察组选取连续的37例[7个月~14岁,平均(6.87±3.11)岁]腹部增强CTA检查,检查使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检查方案,扫描采用70 kVp,对比剂用量0.8~1....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对颈椎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螺旋CT轴扫、多平面(MPR)和三维(3D)重建图像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颈椎骨折患者术前螺旋CT资料20例,同时进行了MPR和3D重建图像分析。着重观察颈椎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高度、骨折线、椎体附件骨折和旋转/脱位等的螺旋cT表现,并评价轴扫、MPR和3D重建图像的优势。结果在20例中,轴位螺旋CT显示25个椎体骨折,5个棘突骨折,5个椎弓根骨折,10个椎板骨折,1个寰枢椎脱位,2个椎小关节脱位,1个椎体旋转,0个非寰枢椎椎体脱位,22个椎管狭窄。MPR图像显示上述结构异常分别为:25,5,4,8,3,2,1,2,22。3D图像显示上述结构异常分别为:25,5,4,7,3,2,l,2,22。3D和MPR显示椎体骨折效果好,但对附件显示欠佳;在显示椎体脱住和旋转方面,3D重建最直观。结论颈椎骨折的螺旋CT、3D和MPR重建,是轴位CT扫描有价值的补充,可更好显示骨折的情况,能为临床术前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疾患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单层序列增强扫描(SSM)或连续容积增强扫描(CVS)方式行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方法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层面或曲面重组法(MPR?CPR)、容积显示法(VRT)。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VE)用于显示血管内腔。结果:24例主动脉病变中,主动脉夹层16例,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3例。断层图像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片、破口、分支动脉起源以及动脉瘤的形态、破口位置和瘤内血栓;三维重建技术可立体显示内膜片走行,主动脉全貌,动脉瘤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仿真内窥镜技术可动态观察血管内腔情况如破口、内膜片走行等。结论:EBCT诊断主动脉疾患尤其胸主动脉病变有重要价值,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图像对临床手术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疑有小肠病变的患者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检查前清洁肠道,肌注盐酸654-2 10~20mg以减少肠蠕动,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充盈肠管,结合多平面重组(MPR)或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结果:经病理证实,病变组共20例:小肠肿瘤14例,其中腺癌4例,间质瘤6例,淋巴瘤2例,腺瘤和类癌各1例;Crohn’s病3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例。余为正常组。结论: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双期增强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病变的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周围孤立结节(最大径≤30mm影像特征,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例证实结节病变19例,试验性治疗有显著疗效的结节病变6例,共计25例。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各种结节病变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肾上腺肿瘤11例,淋巴结转移癌3例,淋巴结核1例,淋巴瘤2例,肝外生肿瘤2例,副脾1例,肝硬化致侧枝血管团2例,未充盈小肠2例,膈肌脚1例。25例均呈实性结节影,并各具一定特征。结论:通过CT各种征象的综合分析,可以埘腹主动脉旁周围孤立结节性病变做到正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