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45例脊椎转移瘤经病理证实,CT扫描表现溶骨性(32例),成骨性(4例)和混合性(9例)。原发灶以肺癌最多见,其次鼻咽癌和胃癌。本组30例作脊椎正例位X线片检查,平片发现或可疑骨破坏19侧,而CT扫描为100%,CT扫描发现和估价病变方面较平片X线检查优越敏感,对脊椎转移瘤的CT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脊椎转移瘤CT诊断与X线平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椎转移瘤CT诊断与X线平片比较张殿波,程其盛,孟维国,刘晓冬本文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0例恶性肿瘤伴脊椎转移患者的102个病变椎骨的CT图像,24例摄脊椎X线正侧位片,其中18例X线平片发现病变或提示异常。现作一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本组40例中...  相似文献   

3.
脊椎结核的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CT特征及发病特点。材料与方法:统计分析了96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资料证实的脊椎结核的CT征像。结果:96例中,16例单椎体病变,80例多椎体病变。9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穿凿型44例,虫蚀型28例,碎裂型24例。骨质硬化58例。死骨形成81例。椎间盘破坏56例.谁套软组织肿块73例。结论;儿童脊椎结核以虫蚀型多见,中青年脊椎结核多为穿凿型,碎裂型多见于老年人脊椎结核。  相似文献   

4.
脑转移瘤67例CT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相似文献   

5.
脊椎单椎体结核的CT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椎单椎体结核的CT影像特点和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例经穿刺病理证实,11例经抗结核治疗证实共15例单椎体结核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45~75岁。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椎体骨质破坏、死骨、椎旁软组织、脓肿、钙化、碎骨片等征象。临床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果根据椎体骨质破坏位置、程度和方式,CT表现分为:1.边缘局限型,9例;2.中央溶骨型,4例;3.碎裂弥漫型,2例。15例均有跨病椎体椎旁软组织肿胀,其内伴钙化5例,脓肿3例,碎骨片1例。临床好转的CT表现为骨质破坏区边缘硬化,修复性骨赘形成,死骨吸收。结论单椎体结核CT影像有特征性表现,并为临床诊断及指导临床尽早抗结核治疗、判断治疗疗效提供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平片椎弓根征—椎弓根骨皮质破坏、轮廓消失,多见于脊柱转移瘤,曾被认为脊柱转移瘤的早期X线表现,有早期诊断意义。但作者在工作中发现,脊椎转移瘤集中侵犯椎体,椎弓根破坏均发生在椎体破坏基础上。因此,有必要对脊椎转移瘤的椎弓根征重新认识。本研究在通过对脊椎转移瘤椎弓根平片、MRI表现对照分析,阐明平片椎弓根的实质和意义,探讨对脊椎转移瘤MRI诊断有益的征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45例脊椎铰累病理证实,CT扫描表现溶骨性(32例),成骨性(4例)和混合性(例)。原发灶以肺癌最多见,其次咽癌和胃癌。本组30例作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平片发现或可颖骨破坏19例,而CT扫描为100%,CT扫描发现和估价病变方面较X线平片检查优越敏感。对脊椎转移瘤的CT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脊椎结核患者的CT表现。结果脊椎结核的主要CT表现为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椎旁软组织肿胀和(或)椎旁脓肿、椎管狭窄及脊椎侧弯或后凸成角畸形改变;增强扫描脓肿壁强化而脓腔无强化。结论脊椎结核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同时,CT检查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内部结构、死骨、椎旁脓肿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椎管狭窄、脊椎后凸或侧弯等征象,为临床治疗及随访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金光 《中国综合临床》1999,15(5):474-475
本文报告14例椎体转移瘤的MRI表现,分析病变的分布及信号特点,并提出MRI在早期发现病变方面明显优于CT及X线,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1资料和方法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42~74岁。MRI检查采用日本岛津超导磁体SMT-100X成像系统,实用场强1.0T。均行SE序列TI1及T2像,并全部行GD-DTPA增强扫描,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肺癌转移7例,肾癌2例。2结果推体单发转移瘤2例,均发生在胸椎,病理证实为肺癌椎体转移。椎体多发转移瘤12例,其中胸椎多发或胸椎并发其它椎体10例,腰椎多发或腰骰并发4例,颈椎及腰椎并发仅1例。椎…  相似文献   

10.
胸腺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CT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胸腺瘤17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6例仅作平扫,11例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非侵袭性胸腺瘤7例,侵袭性胸腺瘤10例,CT对两者的鉴别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边缘,肿瘤与心脏大血管的接触面、两者所成角度及其间的脂肪影,以及胸膜和心包改变。结论:CT对判断胸腺瘤是否为侵袭性有重要作用,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CT表现,提高CT对诊断脊柱结核重要性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51例脊柱结核进行CT扫描,13例做了静脉增强,5例做了CTM扫描,均有常规脊柱正侧位片。均经穿刺活检和,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穿刺活检11例,手术证实40例。结果:病变部位分布:胸椎18例,腰椎25例,骶椎3例,胸腰段3例,腰骶段2例。其CT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死骨及新生骨形成、椎间盘的溶解破坏或退变、椎旁软组织肿胀朋中块和腰大肌脓肿、骨性椎管狭窄。结论:应用CT扫描不仅能显示脊柱结核的形态特征,而且能发现早期骨质破坏。对脊柱结核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支气管内膜结核HRCT表现以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HRCT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支气管内膜结核的HRCT主要表现为多支受累、软骨环内较均匀分布的环形增厚软组织密度灶,以及局限性肺气肿和肺内支气管播散灶。结论:累及多支的软骨环内较均匀分布的环形增厚软组织密度灶可以作为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较具特征性的一种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结核的CT表现特点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上腺结核的CT表现。结果:肾上腺结核依病期而有不同的CT表现:双侧肾上腺增大,并呈环状强化;双侧肾上腺部分或完全钙化。结论:CT扫描可准确显示肾上腺结核的形态,大小、强化特点,多数病例结合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可获得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脾结核的CT诊断(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脾结核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对脾结核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20例脾结核的CT图像。结果:20例中12例表现为脾脏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密度灶,5例为单发类低密度影,边缘不清,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无强化;3例为多发散在小点状钙化灶。15例伴肺结核,12例伴其他脏器结核。结论:脾脏单发低密度灶并钙化或多发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结节状、低密度、无强化病灶是脾结核的主要征象,结合病史或其它脏器并发结核,增强CT检查能对脾结核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结核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经肝穿病理证实的28例肝结核的CT表现,男性18例,女性10例。结果:CT表现;(1)粟粒型肝结核23,粟粒结节大小为0.6cm~2.0cm。(2)结节型肝结核4例,结节大小直径多在2cm以上。(3)结核性胆管炎1例。结论:肝结核的CT表现多数为非特异性,影像诊断困难,及时行手术、肝穿病理学检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腮腺结核病的CT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09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经手术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腮腺结核病患者9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9例患者均单侧发病,其中左侧7例,右侧2例。腮腺淋巴结结核病8例,均位于浅叶,3例单发,5例多发,共30枚病灶,直径约0.5~4.5 cm;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增强后呈中等密度均匀实性强化25枚,环状强化4枚,花边状强化1枚,其中6例临近颈阔肌、皮下脂肪及皮肤不同程度增厚,6例伴颈部淋巴结增大。腮腺实质结核病1例,为弥漫性实质受累,累及深浅叶,平扫呈不均匀稍低密度,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及结节状钙化灶,增强后整个腮腺实质弥漫性强化,局部见不规则液化、坏死,临近颈阔肌及脂肪层稍肿胀,不伴颈部淋巴结增大。结论腮腺结核病的CT征象与其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对于单侧腮腺浅叶占位病变,呈均匀实性强化、环状强化或花边状强化,临近颈阔肌、皮肤及皮下脂肪层增厚,伴颈部淋巴结增大,应考虑到腮腺淋巴结结核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CT扫描对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诊断价值。方法 78例经临床确诊的脑结核患者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的敏感度为81%;平扫加增强扫描CT的敏感度为90%。影像表现为:脑池及脑膜异常、脑积水、结核瘤、脑梗塞、脑炎、脑膜钙化、血管异常。结论 CT扫描对显示脑结核较为特征性的脑膜病变和结脑的继发病变都有很高的敏感度。CT增强扫描的敏感度高于平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外伤造成晶状体损伤的C箐现,并对其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对54只临床证实有晶状体损伤的伤眼,对照CT检查结果,观察晶状体的位置、形态、密度改变。结果:晶状体全脱位11只(20.3%,半脱位8只(14.8%),形成外伤性白内障19只(35.1%),未见异常改变16只(29.6%)。CT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70.4%。结论:CT检查对晶状体损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单发脑转移瘤的CT影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的CT特征,评价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单发脑转移瘤的CT征象。结果:肿瘤结节水肿型28例,肿瘤环水肿型24例,肿瘤结节型9例,肿瘤水肿型5例。结论:CT检查对各类型单发脑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