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目前在肿瘤内科的使用较为普遍,适用于需要多疗程化疗、需要长期营养支持以及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恶性肿瘤患者.笔者近年来肿瘤内科使用PICC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到中心静脉的导管。在体内可放置1a以上,为患者提供中、长期静脉治疗,解决了肿瘤患者穿刺难、反复穿刺及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从2002年开始,我科开展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2-2007年,施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160例,其中男102例,女58例,年龄29~88岁,接受留置导管者均为晚期肿瘤患者。1.2材料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型号为4F。1.3方法选择合适静脉,测量定位、消毒、0.9%氯化钠溶液 相似文献
4.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Perpherally lnsertel Central Catheter PICC),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常见的并发症有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导管移位或脱出等。现将临床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蔚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3,13(4):424-425
通过对30例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Per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的分析及探讨,提示PICC有安全、方便、减少病人频繁穿刺的痛苦,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带管时间长、维护简单等优点,和不能满足抽血、换3M贴膜,冲管较麻烦,发生堵管等不足。为了使PICC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提出了正确的冲管方式和更换3M贴膜,肝素帽,堵管的几点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输液工具.1929年由德国外科医生Forssmann[1]首次在自己身上置入成功,20世纪90年代后期PICC被引进中国,广泛用于肿瘤化疗、成人术后肠外营养和早产儿营养通路建立等方面[2].Patel等[3]2007年报道,全世界约有1400万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其中330万人使用PICC.PICC最大的特点是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治疗、一次置入、长期使用,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痛苦,因具有安全、有效、耐高渗高刺激性药物、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我国得到推广[4-5].要达到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治疗的效果,PICC头端的位置至关重要,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推荐PICC头端应该位于患者的上腔静脉内[6].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做到100%的置管成功,其中导管异位常见.Venkatesan等[7-10]研究显示,PICC头端位置放置的正确率为44%~99%.当导管位置异常时,会延误患者治疗,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11-13].因此,对PICC头端进行定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安全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的运用导管漂浮原理预防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异位颈内静脉。方法将2012年9月到2014年1月400例拟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照单双号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00例。采用体表定位结合超声实时观察,确认导管进入锁骨下静脉后,试验组(200例)即从末端分离导丝和导管,撤出导丝3cm,继续送至预测量长度。对照组(200例)采用传统方法置入PICC。比较两组患者颈内静脉异位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无颈内静脉异位,对照组颈内静脉异位率为1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导管漂浮原理可以有效预防PICC异位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危重患儿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分析42例危重患儿在PICU中救治时应用的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38例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4例二次穿刺成功,2例局部红肿,1例导管堵塞经溶栓后再通,拔管导管顶端送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置管时间为5~20 d。结论:PICC为危重患儿救治提供了一个可靠、安全的静脉通路,具有操作快捷,低创伤性、低感染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物的实验室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塞物的理化性质,探讨预防和处理堵塞物的方法。方法采用实验室红外光谱法,对49例PICC置管中严重堵管6例的堵塞物进行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①在室温条件下,当去离子水的pH值呈弱酸性(pH=6.5)时,经轻微搅拌后堵塞物可溶;②当堵塞物被大量中性去离子水稀释时,堵塞物可溶;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堵塞物含有多肽结构的特征吸收峰,去离子水的pH值降低时,多肽结构有明显的质子化作用发生。结论堵塞物属一种含多肽结构的蛋白质,堵塞现象由蛋白质絮凝所致;pH值对导管堵塞有一定的影响;加大生理盐水冲管的用量和控制pH值可能预防或减少导管堵塞。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2011-03护理1例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婴儿,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男,1岁10月龄。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入院时颜面部及双下肢重度水肿,尿蛋白3+。血白蛋白18.9g/L,BUN 27.3mmol/L,Scr 218μmol/L,K+6.5mmol/L,Na+120mmol/L,Ca2+1.5mmol/L,WBC 11.2×109/L,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于入院第3天行股静脉置管术,行床边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发生堵塞的原因和减少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护理对策.方法: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137例留置PICC导管进行静脉输液、静脉高价营养及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9例留置PICC患者发生堵管,7例经处理后得到再通,2例无法再通而拔管.结果:PICC导管堵塞与护士操作不当、输注高浓度药物前后冲管及封管方法不正确、老年患者血液黏度异常有关.结论:了解并合理应用PICC导管,正确的冲管及正压封管,配制浓度适宜的封管液,合理用药,严密观察,可防止导管堵塞,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n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省人力和时间、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缝合、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患者痛苦小等优点,临床应用广泛[1-5]。但是随着PICC应用的增多,与其相关的并发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的术前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施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 (PICC)术前护理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 1 9Fr规格PICC包 ,对 84例高危新生儿施行 90次PICC ,经肘部静脉穿刺置管 87例次、大隐静脉 2例、前臂静脉 1例。结果 :72例患儿于出生 1~ 16d内施行PICC ;12例于生后 4~ 18h施行PICC。 90例次患儿导管留置时间 3~ 68d。术前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 1)操作人员的培训。 ( 2 )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 3 )场地消毒。 ( 4 )有关器械与物品的准备。结论 :PICC的操作相对其他中心静脉置管法简单实用 ,重要组织器官损伤发生率极低。术前应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 ;做好操作人员培训 ;置管宜在生后 2~ 3d进行 ,必要时也可适当提前 ;术前应掌握患儿病情 ,应先洗胃后再注入口服镇静药 ;做好场地消毒及按无菌要求操作 ;生命体征监护及急救物品准备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18.
19.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神经外科病房开展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应用经验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 用法国优格公司的PICC导管,从上肢的贵要静脉穿刺将导管置于上腔静脉。结果 将PICC技术用于神经外科, 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平均留置导管时间10.9天,31例顺利完成治疗。该 技术操作较其他中心静脉置管术简单,容易固定和护理,术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本组4例在带管期间继发感染。 结论 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较简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护理的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6例恶性胸水的患者在行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感染。结果 26例顺利完成治疗,无感染发生。结论术前做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加强置管的护理,保证置管引流成功,防止感染,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