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FAKSiRNA对于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与瘢痕增生相关因子整合素α1、TGF-βR、黏着斑激酶(Focalad hesivekinase,FAK)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的影响,探索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设计特异性探针合成FAKSiRNA片段,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并用荧光定量PCR法(FO—PCR)检测、比较转染前后成纤维细胞内以上各因子的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转染48h后,FAK mRNA、整合素α1 mRNA、TGF—BR mRNA、α-SMA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FAK SiRNA可能通过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整合素α1、TGF—βR、FAK和α-SMA的表达,从而抑制瘢痕的增生与挛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三七总甙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和细胞周期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并应用三七总甙进行干预,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TGF-β1的表达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七总甙能够显著抑制细胞TGF-β1的表达,并使细胞停滞于S期,而G0-G1期、G2-M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三七总甙改变细胞周期和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可能成为防治增生性瘢痕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arly growth response 1, Egr1)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就诊的1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瘢痕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就诊的12例外伤皮瓣术后患者剩余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组织中Egr1表达情况。提取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转染si-NC和si-Egr1,通过MTT实验检测0、1、2、3和4 d时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周期实验检测Egr1对细胞周期影响,细胞凋亡实验检测Egr1对细胞凋亡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Egr1对于Cyclin D1和p21蛋白表达影响。结果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Egr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TT实验检测结果发现,与转染si-NC相比,si-Egr1转染后,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G1/S期转导(P<0.05),显著促进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P<0.05)。si-Egr1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Egr1、Cycli...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水蛭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水蛭素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用消化法进行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水蛭素对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部分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7及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的表达.结果 随着水蛭素浓度的增加,人体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G1期细胞增加而S期细胞则减少,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7的表达上调,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下调.结论 水蛭素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使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周期分布发生改变,导致细胞周期G1期阻滞(G1 phase arrest),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因此水蛭素对于瘢痕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是否通过调节早期生长反应1(early growth response 1,Egr1)蛋白的表达发挥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迁移的作用。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就诊的1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将细胞分成4组,分别使用0、0.1、0.5和1.0 g/L的白藜芦醇作用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处理1~4 d后通过四甲基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sigmam, 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不同因素处理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Egr1、Cyclin D1、p21和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具有显著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白藜芦醇作用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24 h后,能够显著上调G0-G1期细胞的百分比(P<0.05),下调S期细胞的百分比(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七总甙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和细胞周期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并应用三七总甙进行干预,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TGF-β1的表达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七总甙能够显著抑制细胞TGF-β1的表达,并使细胞停滞于S期, 而G0-G1期、G2-M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三七总甙改变细胞周期和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可能成为防治增生性瘢痕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含有TRAD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纤维细胞凋亡特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TRADD基因转入Adeasy腺病毒载体中,经TNF预处理后,用重组腺病毒转染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观察其对3种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利用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3种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含有TRADD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后,细胞生长速度变慢,流式细胞仪显示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 在TNF预处理的情况下,TRADD能提高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野生型p53(wtp53)基因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B)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腺病毒载体将wt-p53基因转染至KFB中,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转染组与非转染组KFB中wt-p53的mRNA表达;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转染组与非转染组KFB中wt-P53蛋白表达;转染后1~6d用台盼蓝染色法计数活细胞数,并绘制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生长周期各时相分布。结果 两组细胞中wt-p53的mRNA表达相差明显,转染组细胞中wt-P53蛋白表达明显强于非转染组;转染组细胞G0~G1期比例明显高于非转染组(P〈0.05),而G2~M期比例明显低于非转染组(P〈0.05)。结论 wt-p53基因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KFB增殖。  相似文献   

9.
黏着斑激酶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反义黏着斑激酶(FAK)对U251人胶质瘤细胞株生物学行为影响。方法以LipofecTAMINE^TM介导的反义FAK寡核苷酸转染U251人胶质瘤细胞株,用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细胞株FAK含量的改变,研究其多种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脂质体介导FAKODN转染率为85.9%。转染反义FAK后,U251人胶质瘤细胞株FAK表达明显减少。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为64.52%,侵袭细胞下降至21.7个,细胞周期分析显示s期细胞降至25.16%。细胞凋亡率升至34.5%。透射电镜观察到凋亡细胞。结论反义FAK寡核苷酸可显著降低FAK在U251中的表达,降低FAK表达能够显著抑制U251人胶质瘤细胞株侵袭能力,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周期和DN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梯度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计算其群体倍增时间,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DNA相对含量。结果:不同浓度梯度的苦参碱作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其群体倍增时间与苦参碱浓度呈正相关;随着苦参碱作用细胞的时间逐渐延长,出现G0/G1期数量增加,S期,G2-M,细胞数量逐渐减少,DNA相对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苦参碱能明显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有丝分裂,但DNA含量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组Sp1基因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可行性,以及转染Sp1基因对细胞增殖速率和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方法 体外重组Sp1基因,借助真核表达载体系统.转人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表达,并确定细胞转染效率.应用Real-time PCR法比较转染前后Sp1 mRNA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采用CCK8比色法,比较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增殖状况. 结果 基因转染后,约30%的被转染细胞表达绿色荧光;Sp1 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5.26±0.76、1.08±0.18、1.09±0.15,转染组Sp1 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增高(P<0.01,n=5);Ⅰ、Ⅲ型胶原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2.49±0.40、1.88±0.30,0.96±0.18、0.95±0.18,0.97±0.15、0.93±0.13,转染组Ⅰ、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均明显增高(P<0.01,n=5). 结论 瘢痕成纤维细胞可作为Sp1转染的靶细胞,Sp1基因可能是导致瘢痕异常增生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12.
13.
肖洪  李建福  付小兵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1545-1550
目的:探讨不同持续时间压应力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组织块培养法获取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并随机将HSFb随机分为对照组(未施压)、持续施压组(25mmHg,6~8天)和施压(25mmHg,3~4天)后去除压应力组。分别以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生长周期、免疫组化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Annexin-V-PI标记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结果:25mmHg持续压应力对HSFb的生长抑制率随加压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与对照组相应时相点比较,PCNA表达降低,处于增殖期(S G2 M)细胞比例减小;细胞凋亡率随施压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而施压后去除压应力继续培养观察显示,HSFb的抑制率逐渐回降,PCNA表达增加和增殖期细胞比"例反弹"增大,细胞的凋亡率也逐渐下降。结论:适当的持续压应力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与促进凋亡的共同效应,短期加压后去除压力致使上述效应"反弹性"降低,可能是临床上对增生性瘢痕压迫治疗需要早期、持续、长期维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FGFR1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表达的差异。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检测FGFR1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及相关细胞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成纤维细胞中的亚细胞分布状况。结果 FGFR1阳性细胞主要存在于角质形成细胞、汗腺、皮脂腺、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 ,细胞爬片观察到阳性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核 ,细胞浆中不如细胞核中明显。FGFR1在单个细胞中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FGFR1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表达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5,7,4′-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5,7,4′-三羟基异黄酮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25、50、100 μmol/L浓度的5,7,4′-三羟基异黄酮共培养48 h,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成纤维细胞PCNA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各组5,7,4′-三羟基异黄酮作用后细胞PCNA的表达均降低(P<0.05),50 μmol/L及100 μmol/L浓度组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0.01);随药物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下降,G2~M期细胞比例增加,表明细胞分裂受到抑制;100 μmol/L组的S期细胞数量比例也有增加,并于G1期前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结论 5,7,4′-三羟基异黄酮可通过影响细胞分裂与DNA合成抑制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NF1基因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可行性,以及转染NF1基因对细胞增殖速率和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重组NF1基因,借助真核表达载体系统,转入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表达,并确定细胞转染效率。应用Real time PCR法比较转染前后NF1 mRNA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采用CCK-8比色法,比较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增殖状况。结果基因转染后,约50%的被转染细胞表达绿色荧光;NF1 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7.27±1.16、2.01±0.38、1.87±0.29,转染组NF1 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增高(P<0.01,n=5);Ⅰ、Ⅲ型胶原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3.01±0.48和2.05±0.25、0.89±0.18和0.94±0.16、0.99±0.11和0.92±0.19;转染组Ⅰ、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均明显增高(P<0.01,n=5)。结论瘢痕成纤维细胞可作为NF1转染的靶细胞,NF1基因可能是导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可调控EphA1基因表达的内皮祖细胞系EPCsTet-On-EphA1SiRNA。方法将pWHE146质粒转染到内皮祖细胞系中,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扩增后瞬时转染pTRE-hyg-luc质粒,强力霉素诱导表达后,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挑选出高表达、低背景的受强力霉素调控的EPCsTet-On细胞株;再将重组质粒pTRE-EphA1SiRNA转染入EPCsTet-On细胞株,筛选出稳定表达细胞克隆EPCsTet-On-EphA1SiRNA;通过强力霉素诱导后,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phA1基因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受强力霉素调控的高表达低背景的EPCsTet-On-EphA1SiRNA细胞株;强力霉素可诱导EPCsTet-On-EphA1SiRNA细胞株中EphA1mRNA表达下调,较之未调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力霉素调控EphA1蛋白表达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成功建立强力霉素调控EphA1基因表达的大鼠双稳转内皮祖细胞系EPCsTet-On-EphA1SiRNA,为深入研究EphA1基因在内皮祖细胞参与肝癌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9.
Excessive contraction of hypertrophic scar and subsequent contracture formation are a formidable problem after thermal injury. A comparison between fibroblasts from hypertrophic scar and normal skin was made with the use of fibroblast-populated collagen lattices as a measure of cellular generated contractile forces. Hypertrophic scar and normal skin fibroblasts were mixed with soluble tendon collagen and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10% serum, and contraction was measured by serial area measurements. Parallel experiments in the presence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or anti-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antibody examined the role of this cytokine on lattice contractio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activity was measured in an additional set of 10 biopsy specimens.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 contract lattices at a significantly faster rate than do normal skin fibroblasts. Exogenou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increased lattice contraction by normal skin fibroblasts but had little effect on hypertrophic scar cell-populated lattices. The addition of anti-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antibody decreased lattice contraction by both cell type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hypertrophic scar biopsy specimens. Excessive scar contraction and post-burn scar contracture result from increased contraction forces generated by hypertrophic scar cells. This increased contractility appears to be mediated by increased endogenous presence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相似文献   

20.
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TRAIL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斟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受体住烧伤后增生期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上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了30例处于增生期的烧伤后增牛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TRAIL各受体的表达,并以30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结果RT-PCR和流式细胞术的检测结果均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增生期瘢痕的成纤维细胞中步匕亡受体DR5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诱导受体DcR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其余受体的表达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可能与TRAIL介导的瘢痕内成纤维细胞凋亡受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