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训诂是研究祖国医学文献典籍的主要方法。但运用这种方法,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诠释语义”,其诠释语义这个过程就是“训诂”。本文就探求词义学习中,对某字句似有所悟,而古今训释又感其不确者,现录于后,以就正于同道。“臑”字例七三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竹简中的《医经方》中之《十一脉灸经》第二种  相似文献   

2.
近代学者的古医籍语词训诂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为当今研究古医籍中的语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总结近代学者对古医籍中语词训诂的研究概况,认为近代学者从运用形、音、义相结合的传统训诂学方法训释词义,从医理角度进行训释,解释命名理据,并提出新见解以开拓思路,为现代中医训诂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济生方》劳瘵:夫劳瘵一证,为人之大患,凡患此病者,传变不一,积年染疰,甚至灭门。说明本病缓慢而相互传染。由于劳伤正气,正不胜邪,而感劳虫所致,症见恶寒、潮热、咳嗽、咯血、饮食减少、肌肉消瘦、疲乏无力、自汗盗汗等,即传统中医之肺劳证。  相似文献   

4.
语意是文章词句的意义,对于初学古文的人来说,若要检验阅读古文的能力,一是看是否准确领会语意,一是看是否能用现代汉语恰当地表达出来。语意与语法古今汉语有它们的一致性,又存在差异。如何准确理解古文的语意呢?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知道古今汉语异同的一些道理,会有助于克服望文生义的习惯,有意识地培养阅读古文的语感,注意到阅读时不大会注意的语言现象。但是,我们现在读到的一些教科书里,那些似乎归纳、概括了语言规  相似文献   

5.
6.
古医籍校注是中医药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基于校注《眼科正宗原机启微》《医经余论诊家索隐》两部书,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新手段、新方法,新发现作者施世德、罗浩的生平、籍贯、著述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怪脾气,对公开暴露的事物,一看一听之后,就无所留念了。但对于愈隐晦的、迷离的、朦胧的或仅见其半面及雾里庐山面貌的悬念者,愈要看一个、听一个明白,不惜时间地去追根究底。因之,对某些古医籍的著作者,若署以笔名,一定也要考证出真名是谁?除非索性来一个“名佚”或“亡名氏”,倒也两手一摊而放弃追究。  相似文献   

8.
(一) 序跋是一种常见的文章体裁。是书的眼睛和窗户,是勾通读者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读者通过序跋,既可摸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经过,双能了解书的内容梗概和脉络。故古代研究文章学的人,对序跋都颇为重视。序跋的历史非常悠久,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有的自己叙述缘起,有的由其弟子代述命  相似文献   

9.
鲍良红 《国医论坛》2005,20(3):43-44
通借字无疑是我们阅读古籍时的一个障碍。儒家经典中的通假字大多数已被历代研究者破译,但古代医著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医籍有别于儒经,更注重实用性,古医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接近于当时的口语写就的,其中不少词语本身便是俗语,无从在经典语言文字中取证。记写俗语时使用的通假字,当然亦无法在通行语言类辞书中求证。本文对《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经》)、《千金要方》(以下简称《要方》)、《外台秘要》(以下简称《外台》)、《医心方》等古医著的腧穴主治文献中出现的通假字进行辨析,尤其重视那些现有字、辞书中未见收录的字例。  相似文献   

10.
古医籍名释     
纵观古代医书名称,往往从不同角度立名,且喜欢引经据典,文不通俗,义亦难明。为帮助阅读理解,现将《中医家学说》所涉及的部分书名选释如下。《格致余论》(元·朱震亨著) 书名衍用儒家“格物致知”一词。“格物致知”是古代认识论的命题,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汉·郑玄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恶深,則来恶物……此致或为至。”宋代程颐、朱熹等释为“言欲致语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就是说推研事物的原理以获得  相似文献   

11.
以举例分析方法说明读古医籍要在“感悟”两字上下工夫。感,是感受文句的形象意境;悟,是领悟其中的真意要旨。推求言下之意可以从揣摩字面义、抓关键语句、参考写作意图、贯通上下文等入手。  相似文献   

12.
李亚军 《陕西中医》2010,31(1):107-108
1《甲乙经》卷十一《阳厥大惊发狂痫第二》:“骨癫疾者,颇(左右结构经过组合后成为5宋)齿诸腧分肉皆满,而骨倨强直,汗出烦愧,呕多涎沫,气下泄,不治。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医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中哮喘文献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探寻古医籍中治疗哮喘具有显著疗效的特异性选穴。发现古医籍中选用聚泉、郁中等经外奇穴治疗哮喘,小儿哮喘常选用治马脾风奇穴等,以灸法为主。  相似文献   

14.
15.
古医籍语林浩翰,文辞深奥,在用词构句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固定形式,即凝固句式。掌握这种句式对提高阅读古医籍能力将有所裨益。笔者举其常见,以资一反三,示其所用。 1、无乃……乎:这种句式表示揣度,兼有商榷的语气,译为“恐怕……吧”。如:今吾子致疑于局方,无乃失之谬误乎?(《局方发挥》)——如今您对局方产生怀疑,恐怕太荒谬狂妄了吧? 2、不亦……乎;表示反问,通过反诘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译为“岂不是……吗”。如: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归纳总结古代医籍中对于体质辨识的论述,发现古代医家通过人体形色舌脉等综合表现来判断其体质特点及类型,为指导人体养生和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偏枯一名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卷十三·大奇论篇第四十八:"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黄帝内经灵枢》卷十一·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王洪图.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5)《黄帝内经灵枢》热病:"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  相似文献   

18.
音训是一种训诂方法。了解与掌握这种方法,有助手解决阅读古医籍中遇到的许多疑难问题。训诂最基本的功能是解释词义。解释词义的途径可以不同:直接解释词义者谓之“义训”从字形结构的分析来说明词义者谓之“形训”;以字的读音为线索来  相似文献   

19.
词类活用主要指下列情况;古医籍中的一些实词,原本属于某类词,通常情况下,它们在句子里和同类的其它词一样具有这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只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临时当做另一类词用,事实上具备了另一类词的特征。语法书上管这种情况叫实词活用,或“某(类)词活用作某(类)词”,如名词活用作动词等。比如“衣”的意思是“衣服”(“人所依从蔽体者也”)。通常情况下,它在古医籍中是当名词来用的。例如: “衣被不敛”《素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