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学生自杀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十分敏感的问题.目前青少年学生自杀出现了自杀率不断上升、自杀人口低龄化、自杀方式与手段成人化,自杀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由于青少年学生自杀的因素交织着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身心等诸多因素,作者提出,为了加强青少年学生自杀危机干预,要加快立法,设立国家干预中心,构建干预系统,建立救助体系,制定生命教育纲要与规划,引导和规范媒体科学报道自杀事件,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高度的经济发达,日本传统的家庭、教育和人生价值观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青少年的自杀行为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本文论述了日本青少年的自杀现状、流行病学特点、自杀原因和动机,以及日本政府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这对于我国青少年自杀的预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了解深圳青少年学生自杀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深圳初、高中各2所,采用自杀意念问卷、自杀态度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抽取学校的在校一、二年级2 380名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初步探讨自杀行为与自杀态度、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性别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深圳青少年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尝试报告率分别为35.9%,2.1%和1.1%.模型的主要指标(x2/df=10.470,GH=0.908,RMSEA =0.063)显示方程模拟较好.自杀计划对自杀尝试起直接作用(作用大小为0.35),自杀意念、自杀态度、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和性别特征对自杀尝试起间接作用(间接作用为0.036).自杀尝试的危险因素排序为自杀计划(61.21%)>自杀意念(17.41%)>生活事件(6.21%)>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3.62%)>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2.59%)>性别特征(2.41%);保护因素的排序为社会支持(6.03%)>自杀态度(0.52%).结论 深圳青少年学生自杀计划和自杀意念对自杀尝试的影响作用占近80%,尽早识别青少年学生的自杀风险对于预防自杀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探究不同类型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共存对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自杀未遂)的影响,为开展相应人群的心理干预与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3市(铜陵市、阜阳市、滁州市),共计5 72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自编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童年期虐待与忽视、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相关心理行为等的发生情况.采用两步聚类分析对青少年遭受童年期虐待的情况进行分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的影响.结果 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忽视情况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未受虐待和忽视,共2 763人(48.3%);第二类为轻度虐待和忽视,共2 356人(41.1%);第三类为中重度虐待和忽视,共607人(10.6%).童年期遭受轻度和中重度虐待与忽视的青少年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和自杀未遂的报告率均高于未遭受虐待与忽视者(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童年期遭受轻度和中重度虐待与忽视均是青少年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和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两步聚类分析方法能对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忽视进行准确分类;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共存是青少年多种不良心理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对自杀心理行为的预测作用,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定群研究,使用<青少年哑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定全国8座城市的17 622名在校生(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大一、大二)的亚健康状况,随访3个月后在校生自杀心理行为的发生情况,共收回有效问卷16 171份.结果 在校生3个月内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5.1%,2.3%和1.4%;女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基线调查中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症状数的增加,3个月内在校生自杀心理行为的检出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对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早期筛查亚健康状况,对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的防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今世界,每天约有一千人死于自杀。在发达国家,自杀已占居死因的第5—10位,青少年自杀则跃居第3—4位。在青少年死因中自杀占第1—3位。可见,青少年自杀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自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典型的社会病。“社会基因”是自杀的主要病因。在众多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因素中,文艺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1986年美国Madeyn报道了一则令人惊讶的青少年模仿自杀的例证,阐述了电视节目对青少年自杀的影响。这对探讨青少年自杀的社会病因及制订有效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对自杀心理行为的预测作用,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定群研究,使用<青少年哑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定全国8座城市的17 622名在校生(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大一、大二)的亚健康状况,随访3个月后在校生自杀心理行为的发生情况,共收回有效问卷16 171份.结果 在校生3个月内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5.1%,2.3%和1.4%;女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基线调查中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症状数的增加,3个月内在校生自杀心理行为的检出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对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早期筛查亚健康状况,对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的防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育阶段,是生理和心理经历最具挑战的时期之一.由于自身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限制,该群体对死亡的概念认识较为模糊.虽然近年来有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自杀率有所下降,但自杀仍是我国青少年因伤害致死的第3位原因….自杀意念是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者早期的心理活动,是自杀行为实施前强有力的预测因素[2].研究表明,自杀意念的产生是一个连续性的心理变化过程,排除与生理因素有关的影响外,与个人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3].本研究于2015年6月抽取南昌市5所高中高一、高二的884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自杀意念发生特征,探究自杀意念与其他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早期识别和预防青少年自杀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梳理国内青少年自杀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启示。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青少年自杀”主题的中文文献为对象,运用CiteSpace 5.7.R5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对筛选纳入的35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显示,我国青少年自杀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阶段性;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彭国胜,机构是贵州师范大学,各研究团体间的合作不紧密;当前研究热点为青少年自杀意念、抑郁症和生命教育等,研究的前沿趋势是网络相约自杀、自杀意念、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等。结论 我国学者在青少年自杀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研究内容具有时代性,但作者、机构间的合作不紧密,基于跨学科研究成果较少。  相似文献   

10.
自杀已成为许多国家青少年的主要死因之一,青少年自杀不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根据目前青少年自杀研究的新进展,本文对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分类、特征、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概述,为预防青少年自杀和指导心理干预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