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8月我院实行母婴同室后,产妇宫缩乏力性出血率明显降低。现将1995年8月~1995年12月与1993年同期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进行对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产后出血是产妇的严重并发症,直接威胁产妇生命。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产妇2859例,产后出血12例,占0.46%;产后出血与产妇年龄及产次有关,经产妇高于初产妇。现将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靳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5022-5023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诊治的9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试验组采用重点预防产后出血的加强护理模式。对2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重点预防产后出血的加强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产妇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往往危及产妇生命,对保守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以往采用子宫切除或开腹行子宫动脉结扎或髂内动脉结扎术。1998年4月至2003年8月我院共收治产后出血患者共176例,其中1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在DSA下行动脉栓塞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尤其在农村牧区更为常见。白1995年-2006年从农村牧区卫生院和家庭分娩的转入县级医院的120例产后出血病例,分析其原因为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86例占71.7%,其次是胎盘因素31例占25%,分析结果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5年8月至2000年8月收集妇科门诊及住院的绝经后阴道出血85例作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周国平 《河北医学》2000,6(12):1119-112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995年6月至2000年3月在我院分娩产妇5868例,发生产后出血患者162例,产后出血率为2.8%.162例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27.3岁.初产妇125例,经产妇37例.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是分娩期比较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居产妇死亡四大原因之首。而产后出血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则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的70%-80%。如观察与抢救不及时,将影响产妇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7年8月收治的21例子宫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钙剂减少妊高征产后出血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舜兰 《浙江医学》1999,21(5):312-313
产后出血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催产素使用于妊高征产妇后个体敏感性差异较大,麦角新碱具有升压作用,故影响这两种药物对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的疗效。为观察钙剂预防妊高征产后出血的效果,特对我院1995年7月至1998年7月足月阴道分娩的100例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进行钙剂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我国目前居首位 ,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 ,如处理不当 ,后果严重。本文通过对 60例产后出血的回顾性分析 ,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 ,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 ,以降低产妇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1995年 1月~ 1999年 12月间在我院分娩及收集的有完整资料记载的产后出血病例 60例。其中早期出血 59例 ,晚期出血 1例。1 1 诊断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 2 4小时出血量≥ 50 0ml者为产后出血。出血发生在 2 4小时后至产褥期结束为晚期产后出血。1 2 对出血量的计…  相似文献   

11.
贾宇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5018-5019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方式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6月间60例高危妊娠产后出血产妇,对其护理方式以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效果显著的有53例,占总比的88.33%,护理效果良好占总比的3.34%,仅有2例护理效果差。结论对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患者尽早发现出血因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重视产后出血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孕产妇产后出血是分娩期间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减少产后出血,如何及时采取正确地防护是关键。现将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发生的21例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防护措施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冯磊  林艳 《海南医学》2004,15(8):115-115
笔者对我院2000年8月~2003年8月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精神因素所致产后出血26例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2000年8月~2003年8月,我院分娩人数11476例,发生产后出血327例,占分娩人数的2.85%,其中精神因素致出血26例,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95%。 1.2 327例产后出血病例中剖腹产48例,精神因素致出血4例,占产后出血总数的8.33%;经阴分娩279例,精神因素致出血22例,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89%。精神因素致出血病例孕期为38-42周,年龄23-36岁,产妇均身体健康,排除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和传染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时对因处理,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病案3210例,对其中产后出血患者11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3.4%,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及软产道裂伤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剖宫产较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准确测量产后出血亦可影响产后出血发生率。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及时对因处理是控制出血,抢救产妇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我科从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自然阴道分娩的产妇选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缩宫素组,一组为卡孕栓组,各组30例进行药效对比。结果 卡孕栓组的产后出血较缩宫素组明显的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预防产后出血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 0 0 2年 8月~ 2 0 0 2年 1 2月正常分娩产妇1 90例为对照组 ,2 0 0 3年 4月 - 2 0 0 3年 8月正常分娩产妇 1 95例为干预组 ,对照组按孕产妇常规处理 ,干预组进入产房后严格筛选出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 ,对产前、产时、产后给予严密监护、及时处理 ,做好各种应激准备。结果 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 7例 ,干预组发生产后出血 2例 (P <0 .0 5 )有明显差异。结论 产后出血的防治重在预防 ,采取有郊的预防措施 ,能降低正常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欣母沛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后出血高危孕妇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为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孕妇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欣母沛进行防治,观察对比两组孕妇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52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有10例,占产妇总数的19.23%,平均出血量为(423.5±62.8)ml;在观察组52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有3例,占产妇总数的5.77%,平均出血量为(384.2±61.7)ml。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及平均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发生产后出血的10例对照组产妇中,止血成功的产妇有8例(占产妇总数的80.0%);在发生产后出血的3例观察组产妇中,止血成功的产妇有3例(占产妇总数的100.0%)。观察组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欣母沛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减少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20例,以2015年8月为界限,之前的产妇为对照组,之后的产妇为试验组.试验组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组产妇实施自然分娩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减少自然分娩产妇产后的出血率.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95年收治同溃疡病出血患30例,其中出血性休克患10例,占30%。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5年收治同溃疡病出血患者30例,其中出血性休克患者10例,占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