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制软组织扩张保护器在开放性股骨、胫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7月收治的6例开放性股骨骨折和12例开放性胫骨骨折进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病例资料,分为A、B两组。A组术中当电钻钻头及外固定支架固定螺钉钻透股骨和胫骨骨质时,应用自制的软组织扩张保护器来保护电钻钻头及外固定支架固定螺钉周围的软组织;B组术中电钻钻头及外固定支架固定螺钉直接钻透骨质。比较两组术中攻入螺钉时伤口出血量,术后外固定支架固定螺钉处渗血量、固定螺钉周围软组织红肿及感染情况、固定螺钉部位疼痛。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6个月。A组在术中攻入螺钉时伤口出血量,术后外固定支架固定螺钉处渗血量、固定螺钉周围软组织红肿及感染情况、固定螺钉部位疼痛方面明显小于B组,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自制软组织扩张保护器操作方便、安全,在开放性股骨、胫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手术中可以起到保护软组织作用,避免电钻钻头及外固定支架螺钉对软组织的二次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多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及最佳适应证,从而找出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从1991—2001年共收治病例140例,采用瑞士动力髋螺钉(Richard钉)、单臂外固定支架、麦氏鹅头钉、AO角度钢板内固定治疗及骨牵引保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从中分析出治疗效果的优劣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多少。结果:Richard钉固定最稳定,承载最大,治疗优良率最高,发生的并发症最少;其次是外固定支架,角度钢板及麦氏鹅头钉。结论:保守牵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经济、安全、简单,但长期卧床易导致并发症且易发生髋内翻,治疗优良率低。对于采用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应首选动力髋螺钉。对于不能忍耐较大手术的患者,应尽可能应用单臂外固定支架。少数用Richard钉及多功能支架难于固定的患者,可采用AO角度钢板固定。而麦氏鹅头钉因其结构不够合理,固定强度不足,术后并发症多,应放弃使用。  相似文献   

3.
股骨转子间骨折五种治疗方法生物力学研究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解决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多样性和繁杂性,而进行的一组生物力学对比测试及临床随访结果分析,从而寻找出一种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经防腐处理的人离体股骨20具,制成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分别用瑞士动力髋螺钉(Richards钉),单臂外固定支架,麦氏鹅头钉,单纯斯氏针固定,经纵向及偏轴加载后测出各种固定物的抗弯及抗旋转强度;同时,总结随访了1985—1998年来我院应用保守及手术治疗的转子间骨折共271例,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动力髋螺钉固定最稳定,承载最大,其次是支架、麦氏鹅头钉,而单纯斯氏针最差。在纵向加载(抗弯能力)中,前两组的位移最小,经统计学检验,P<0.001,在偏轴加载(抗旋转能力)中,支架及多根针明显优于单根精螺纹钉组,P<0.001;临床随访病例中,动力髋螺钉治疗优良率最高,达90%,髋内翻等并发症最少,其次是外固定支架、单纯骨牵引,斯氏针及麦氏鹅头钉,此与力学实验结果相符。结论 对于能够耐受手术的病人,应首选动力髋螺钉,因其结构牢固,具有滑动加压作用,可允许病人早期下地活动;对于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病人,应尽可能应用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之,以利早期下地活动,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提高治疗优良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6例,均采用ISOLA脊柱后路骨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结果 本组6例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及螺钉松支架、断裂等现象,腰骶及下肢活动接近正常.结论 椎弓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良好疗效,为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加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用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加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39例。结果3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3年,所有病例均达解剖复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骨折不愈合1例,其余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按Harris疗效评定标准:优23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无断钉及螺钉松动发生。结论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加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术为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提供一种骨折愈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股骨粗隆间骨折3种不同手术方式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分析单边外固定支架、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0月,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DHS、Gamma钉内固定3种方法治疗1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临床资料及疗效。其中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单边外固定支架组)51例,DHS内固定治疗(DHS组)57例,Gamma钉内固定治疗(Gamma钉组)90例,经门诊复诊及通讯方式随访。从骨折愈合、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过程、平均住院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率)等方面对3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51个月,平均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中,切口长度以DHS组最长,单边外固定支架组最短;手术时间DHS组最长,单边外固定支架组最短;出血量以DHS组最多,单边外固定支架组最少;引流量以DHS组最多,单边外固定支架组最少;Gamma钉组适中。平均住院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比较,Gamma钉组优于DHS组(P〈0.05)和单边外固定支架组(P〈0.01)。结论: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负重时间早,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率低,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枚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9例,均为Tile分型C型,均采用术前CT扫描、术中C臂机监护下多枚螺钉固定治疗。结果:本组9例随访8例(1例因脑出血死亡),所有随访患者均无神经损伤、腰骶部疼痛不适,X线检查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复位丢失。结论:多枚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采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66例,其中成角进针外固定支架固定18例,动力髋螺钉固定32例,股骨重建钉固定16例。结果66例平均随访2(1~8)年,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4~7)个月。针孔感染2例,经换药痊愈,股骨颈轻度短缩畸形2例,未予处理。术后功能评价:优37例,良23例,可5例,差1例。无骨不连或延迟愈合病例,无骨折愈合前死亡病例,功能优良率:外固定架治疗组为83.3%,动力髋螺钉治疗组为90.6%,股骨重建钉治疗组为100%。结论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老年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安全保障;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及骨折类型选择固定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AO动力髁螺钉在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研究和评估AO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DCS)在股骨粗隆下骨折治疗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36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DCS内固定,结果:36例患者随访≥24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DCS操作简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稳定性,适用于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采用骨端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53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探讨骨端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股骨粗隆部骨折复位后采用骨端钢板内固定,钢板骨端与近骨折段固定2~3枚6.5mm半牙螺钉,钢板体部与远骨折段固定至少3~4枚4.5mm全牙螺钉,小粗隆骨块应尽量进行复位固定。结果:经临床应用53例、41例经4个月~6年随访,按黄公怡评定标准:本组优良率为92.7%。结论:采用骨端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内固定确实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全身情况差,需尽快结束手术的病例。  相似文献   

11.
股骨转子部骨折手术治疗10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目的 分析使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106例,平均年龄72岁,其中行外固定支架治疗39例,三根斯氏针3例,麦氏鹅头钉13例,动力髋螺钉(DHS)45例,近端股骨交锁钉(PFN)6例。结果 DHS及PFN疗效最好,优良率为100%,外固定支架治疗优良率为87.2%;三根斯氏针治疗优良率为33.3%;麦氏鹅头钉治疗优良率为69.2%。结论 股骨转子部骨折能耐受手术者推荐使用DHS或PFN,否则应尽可能用外固定支架固定。  相似文献   

12.
两种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DHS+防旋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以探讨防旋钉的意义。方法选用配对尸体股骨上段5对,将标本制成A1型骨折,分别用DHS和DHS+防旋钉固定后,用生物力学试验机和扭转机给于纵向载荷和扭转载荷,记录位移和扭转度数。结果防旋钉能显著增加DHS的防旋性能(P0.001),压缩刚度无显著增加。结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中加1枚防旋钉能明显增加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老年转子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老年转子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提高老年转子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手术治疗老年转子部骨折58例,平均69岁,96%合并内科疾患,进行了围手术期治疗:应用外固定架固定9例,股骨重建钉固定12例,动力髋螺钉固定37例。结果 无1例发生骨折愈合前死亡,功能优良率外固定架治疗组88.9%,股骨重建钉治疗组100%,髋动力螺钉治疗组94.6%。结论 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老年转子部骨折手术治疗的安全保障;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及骨折类型选择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应用动力髋螺钉(DHS组)39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组)43例,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 ~ 28个月,平均16.3个月,无切口感染及死亡病例.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mis评分,LCP组平均(92.5±1.8)分,DHS组(90.8±1.7)分,两组比较无差别(P>0.05),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天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无差别(P>0.05),LCP组手术时间较DHS组少(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低于DHS组(P<0.05)[结论]使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及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相仿,但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和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案,更好地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268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PFNA组患者共122例,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DHS组患者共146例,使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对A1分型的患者,两组治疗方法、手术时间等差异不明显(P〉0.05);对A2和A3分型的患者,PFNA组患者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手术切口的长度均低于DH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少,手术后功能恢复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治疗、DHS治疗,均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A1分型患者使用DHS治疗及PFNA效果均较好,而对A2型和A3型的患者,使用PFNA效果更好,医生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微创动力髋螺钉的应力测试和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初步应用明确微创动力髋螺钉(MT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成人新鲜尸体10根股骨标本,制成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随机分为MTDHS组和动力髋螺钉(DHS)组进行骨折固定。标本在WE-5型万能试验机上加载不同级别载荷,以检测载荷-应变变化、载荷-位移变化、股骨的强度和刚度,试验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组间对比。临床应用MT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按Harris标准评分,确定疗效。结果:MTDHS组股骨张力侧应变变化比DHS组小14%,压力侧应变小11%;下沉位移比DHS组小19%,水平位移小22%;外侧应力强度比DHS组高12%,内侧应力强度高11%;轴向刚度和弯曲刚度比DHS组分别高19%和37%;MTDHS组最大破坏扭矩比DHS组高15%,而扭角变形小18%,最大平均扭转刚度比DHS组高15%;在1800N的作用下,MTDHS组骨折断面张开角为2.28°,而DHS组达到3.60°,相差37%。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经MTDHS固定,平均得分91分,优良率为92.7%,未发生内固定失效、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MTDHS结构合理,能实现小切口微创植入固定,有效对抗骨折端旋转、剪切和内翻应力,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牵引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和传统的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6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应用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64例,男43例,女21例,年龄67~95岁,平均71.8岁;传统切开复位DHS内固定59例,男49例,女10例,年龄70~82岁,平均70.3岁。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随访时患髋Harris评分,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FNA组64例患者中57例获得随访,DHS组59例患者中50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14~18个月,平均15.3个月,和传统的切开复位DHS内固定相比,应用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早。结论和传统的切开复位DHS内固定相比,应用牵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在适应证选择得当情况下,两种手术方法均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及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统计骨折的分型,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中输血量,两组间比较P〈0.05。PFNA组平均用时最短,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最少;(2)术后并发症: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DHS组最高;(3)疗效比较:DHS组、PFNA组优良率分别为82.4%、9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以其术时短、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及固定牢靠,在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应用中占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对比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优劣。方法:2004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DHS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92例,其中DHS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72.5±5.3)岁;PFNA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72.8±5.8)岁。对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包括隐性失血和显性失血)、卧床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3.5个月。PFNA组较DHS组手术时间和显性失血少,隐性失血多。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疗效优于DHS组。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高于DHS组。结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在髋关节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方面,PFNA效果更好;对于Ⅱa、IIb、Ⅲ型骨折采用DHS可获取良好疗效,在减少围手术期失血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