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的临床及生化研究支持乳制品消费可能与血压及脑卒中危险降低有 有关的假设,有关乳制品消费与脑卒中发病率关系的2项前瞻性研究均表明,大量摄入乳制品可降低脑卒中危险,由于Ca,Mg,K三间保持适宜的代谢平衡量是最重要的,此外不于摄入乳制品时三摄入量间的强相关性,使得很难将乳制品中任何一种单一矿物质与血压或脑卒中中发病率联系起来,实际上,本中的证据表明,尽管K明显具有最大的作用,但这3种矿物质都具有潜在的降血压和脑卒中作用,因此建议保持这3种矿物质的膳食平衡。乳及乳制品如酸奶(含大量K,Ca及Mg)是这3种矿物质的重要的膳食来源,此外,奶还是一种低钠食品(见预防高血压的膳食方法,Ⅱ,DASHⅡ),对降低血压有进一步的作用,新的研究发现,乳制品消费与影响脑卒中的其他潜在机制有关,主要是降低血小板凝集和抗胰岛素性,还需深入研究乳制品消费与脑卒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31例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31例高血压一级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24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显著高于高血压一级患者,且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而高血压一级患者的昼夜节律存在。结论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更容易损害靶器官,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重,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院近年收治的143例经头颅部 CT 或 MRI 确诊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血压变化规律的动态观察,旨在探讨脑卒中继发性血压增高的处理措施,以进一步降低脑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急性脑卒中患者143例,诊断依据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1〕),并经头颅部CT 或 MRI 证实,不包括起病24小时以后人院、1周内出院、伴有心肾功能不全或其它严重疾病患者及入院前使用强烈降压药者。男86例,女57例,平均年龄为65.38岁±11.52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伴脑卒中的脉压及血压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压与心血管病事件的相关性己为临床研究所证实.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又叫中风。一提到中风,许多人就会色变,因为大家都知道中风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太深,对家庭的折磨太重。患中风的病人除了丧失工作能力、行动不便、口齿不清外,有的连吃饭、穿衣、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甚至还要常年卧床,等人伺候。这不仅给病人带来肉体上的痛苦,更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同时患的家属也要付出精神上、体力上与经济上的巨大代价。  相似文献   

6.
合理控制血压,可使卒中发病率大大降低,尤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报导显示,血压每下降5mmHg,可使脑卒中风险性下降近40%,由此可见,高血压与脑卒中密切相关,合理应用降压药物、脑卒中急性期如何合理调控血压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及独立的危险因素,在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脑卒中治疗的药物和手段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但长期的实践已经证明,抗脑水肿、调控血压和对症处理仍是脑卒中治疗中行之有效的三个基本原则。其中血压能否调控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大约70%~80%的脑卒中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研究表明:舒张压降低5mmHg,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将减低约40%。当前观点认为,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同时保护心脑肾器官。  相似文献   

9.
郑欣  武维恒 《工企医刊》1998,11(5):24-24
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揭示血压呈昼夜波动的规律。我们观察了30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ABPM,并选择35例无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65例均为住院病人,高血压诊断按WHO标准确诊。据病史及头颅CT检查结果,将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血压水平与住院期间发生死亡、残疾的关系.方法 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间内蒙古通辽市6家医院的393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及其他基线资料的收集,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的残疾发生率 (41.3%)高于出血性脑卒中 (34.3%) (P<0.05);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 (5.9%)高于缺血性脑卒中 (1.8%) (P<0.05);缺血性脑卒中在不同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下,其残疾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出血性脑卒中的残疾率随着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而增高,病死率在不同血压水平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收缩压≥180mmHg和舒张压≥110mmHg时病死率最高.结论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血压与住院期间残疾及病死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力对脑卒中急性期及后遗症期健患侧血压差异的影响。方法:126例脑卒中急性期和73例后遗症期患者用汞柱台式血压计对健患侧上肢血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卒中急性期健患侧血压无差异(P〉0.05);后遗症期健侧血压高于患侧(P〈0.05),肌力0~1级、2~3级健侧收缩压明显高于患侧(P〈0.05);对两臂血压差值〉10mmHg的比率,后遗症期明显高于急性期(P〈0.01);同时后遗症期健侧高的比率明显高于患侧高的比率(P〈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健患侧均可用于测量血压,后遗症期主要选健侧测量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预防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对高血压脑卒中高危患者进行血压及BPV控制,并总结分析。结果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及独立的危险因素,在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对照研究已经证实对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长期的治疗,有效控制血压及BPV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脑卒中发生后80%以上的患者24 h内血压值偏高,血压能否调控在一个合理水平,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转归及预后。故临床上应密切了解BPV及相关知识并指导治疗,更好地预防脑卒中发生。结论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容易损害靶器官,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重,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中老年人群中血压水平与脑卒中患病率及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扬州市广陵区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通过对年龄分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年龄组血压与脑卒中患病率及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3 999例有效样本中,男性1 904例(47.61%),女性2 095例(52.39%);其中脑卒中243例(6.08%),高血压1 900例(47.51%),糖尿病929例(23.23%),血脂异常943例(23.58%),高血压患者中脑卒中211例(86.83%)。男性(χ2 = 9.539,P = 0.002)、高龄(t = - 13.683,P<0.001)、缺乏运动(χ2 = 15.568,P<0.001)、吸烟史(χ2 = 40.799,P<0.001)、高血压(t = - 9.149,P<0.001)、高血糖(t = - 6.832,P<0.001)、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 = 3.509,P<0.001)、肥胖(t = - 4.964,P<0.001)均是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和血压的增加,脑卒中的患病率增加。对年龄进行分层,并对危险因素进行校正,60岁以下人群中脑卒中患病风险随血压升高而显著增加;收缩压≥160 mm Hg脑卒中患病风险是收缩压<130 mm Hg的8.13倍;舒张压≥110 mm Hg脑卒中患病风险是舒张压<80 mm Hg的28.54倍。60岁及以上人群中收缩压≥150 mm Hg脑卒中患病风险开始增加;收缩压≥160 mm Hg脑卒中患病风险是收缩压<130 mm Hg的2.12倍;舒张压与脑卒中患病风险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不同的年龄,设定相应的降压目标是有效预防脑卒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分为:A组(收缩压<130mmHg)、B组(收缩压130~160mmHg)和C组(收缩压>160mmHg).对比(1)三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NIHSS评分.(2)三组入院时及出院后6月mRS评分及BI评分.结果:(1)三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2)三组入院时mRS评分及BI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出院后6月mRS评分及BI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收缩压在130~160mmHg时预后优于其他血压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文献对老年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对近些年各学者对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对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发现,高血压与脑卒中具有直接的关系,昼夜节律失常及昼夜血压降低率低是主要表现,在临床应做好观察与治疗.结论:高血压与脑卒中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在临床应引起重视并积极配合治疗,已提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常伴有血压升高和血压变异性异常,合理管控血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国内外指南对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允许的最高血压阈值相近,然而是否需要强化降压、最佳目标血压范围等问题尚存在较大争议,对血压变异性未引起足够重视。研究将对最新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压管理指南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AIS静脉溶栓患者的血压管理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海燕  刘彩霞  李佳恒 《职业与健康》2011,27(19):2247-2248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血压水平分布现状,为相关部门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以减少或延缓脑卒中的发生。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社区中随机抽取≥45岁以上的常驻居民460人作为被调查对象,分析其血压分布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两个部分。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62.3%,男性患病率为64.3%,女性患病率为61.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卒中高危人群血压水平分级正常血压者中,血压正常高值筛出率占38.2%,;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曾诊断为高血压者为112人,占脑卒中高危人群的29.3%;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2级、3级之和占38.4%,高于高血压1级的患病率(34.0%)。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因此,应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延缓脑卒中的发生,降低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析其血压特点和昼夜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79例无并发脑卒中的高压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24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24h血压波动节律多数消失,无并发脑卒中的高压患者24小时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基本正常.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不仅能准确、连续、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状况,还能了解患者血压昼夜负荷、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对指导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血压的昼夜升降(包括夜间血压降低及早晨血压升高)是否预告脑卒中的发生仍在争议中。作者随访日本Ohasama地区≥40岁的l430人,患脑卒中的10.4a。用Cox proportional hazards模型(调节了可能的混杂因子)分析脑卒中危险及血压水平昼夜间的关联。结果显示,脑卒中总发病危险与夜间血压降低、早晨血压升高之间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入院后血压最大值与出院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4年2-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神经内科病房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连续收集4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跟踪测量其入院6 d的血压值.取每例患者6 d血压最大值作为血压水平的指标,将患者出院时生活自理能力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作为评判预后结局的指标.数据分析采用χ2、t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以SBP最大值140~159 mmHg(1 mmHg=0.133 kPa)为基准,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力活动、人均月收入、吸烟、饮酒、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入院mRs评分、血脂异常、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糖后,SBP达到的最大值越大,患者出院不良预后的风险越大,SBP最大值为160~179 mmHg的OR值(95%CI)=2.51(1.30~4.85),SBP最大值> 180 mmHg的OR值(95%CI)=2.68(1.27~5.65).以DBP最大值90~99 mmHg为基准,调整多因素后发现DBP达到最大值越大,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DBP最大值为100~109 mmHg的OR值(95%CI)=1.92(1.00~3.67),最大值> 110 mmHg的OR值(95%CI)=2.78(1.35~5.69).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血压达到最大值与出院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