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内窥及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71例(A组)与未经内窥镜及组织学检查的消化道相关疾病43例(B组),均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IgG特异抗体,结果A组HP-IgG特异抗体阳总检出率为81.43%,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和十二指肠疡为病人均达100%,胃溃疡患者为75%,慢性胃炎为83.3%,B组总检出率为32.55%,A组血清HP-IgG抗体检出与胃镜及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87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87例患儿均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其中63例行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查,42例做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42例无症状者作为对照组仅做^14C—UBT及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查。如检查中有2项或2项以上阳性者则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再发性腹痛患儿HP阳性45例,阳性率51.7%。对照组阳性10例,阳性率23.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镜结果:慢性胃炎32例,十二指肠球部渍疡8例,胃渍疡1例,正常1例。病变检出率达99%。结论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部溃疡是其主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3.
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有消化道症状儿童血清中幽门螺杆菌(HP)抗体及其与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 测定96例患儿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并进行X射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结果 96例中HP抗体阳性51例,确诊为慢性胃炎90例,其中单纯性慢性胃炎54例。伴十二指肠球炎20例,伴十二指肠溃疡16例。无阳性发现6例。结论 1)有消化道症状儿童HP抗体阳性率53%,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慢性胃炎发生率93.7%;3)胃粘膜病变越重,HP抗体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中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和空泡细胞毒素VacA抗体,观察不同菌株对胃黏膜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39例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血清中CagA和VacA抗体.这些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均经胃镜证实。观察不同毒力的HP菌株对胃黏膜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中CagA及VacA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且CagA抗体阳性组患者胃黏膜炎症活动及萎缩的程度较CagA抗体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而在肠上皮化生方面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具有CagA及VacA基因的幽门螺杆菌可能在诱导胃黏膜炎症及萎缩方面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的金标免疫滤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幽门螺杆菌尿素酶为抗原,金标记抗人IgG为显示剂,建立了检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的金标免疫渗滤法。以本法对150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98例健康成人和90例儿童进行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测定。结果表明,患者组抗体检出率为72.6%,与快速纱酶法相比,两者符合率为92%,诊断敏感性为92.4%,特 性为90.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66例经排除了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胃镜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采用三种方法检测HP:免疫印迹法、^13C-UBT及组织学染色找菌。所有病例均进行胃窦粘膜活检检查。结果:胃镜所见:政党例(7.58%),慢性胃炎61例(92.42%),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9例(13.64%),合并食管炎1例(1.52%),合并胆汁返流5例(7.58%),合并胃粘膜脱垂1例(1.52%),合并消化性溃疡8例(12.12%),HP阳性率33.33%。66例均进行了病理学检查,观察到胃炎症状与HP感染相关,66例中胃窦粘膜活检正常3例,Giemsa染色找菌HP全部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37例,Giemsa染色HP阳性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重度26例,Giemsa染色阳性16例。结论:儿童再发性腹痛多数存在器质性病变,并与HP感染有关,对经排除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尤其血清HP-IgG抗体或(及)^13C-BUT检测阳性者,为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十二指肠胃返流的相关性及返流性胃炎(Reflux gastritis.RG)的组织学特点。方法:应用纤维胃镜,胃窦粘膜病理检查,胃窦粘膜HP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HP-IgG抗体测定,调查70例RG,并将同期胃镜检查的70例非返流性胃炎(Non-reflux gastritis.NRG)作为对照组。结果:70例RG中HP阳性率为28.57%,70例NRGHP阳性率为52.86%,提示RG组HP感染明显低于NRG组(P<0.01)。RG组织学特点:炎症反应轻微,固有腺体萎缩多见。结论:RG的致病原因与胆汁酸等化学刺激因子有关,而与HP感染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简便、可靠、特异的检测手段,发现和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以阻断和延长慢性胃炎致癌变的发生。采用尿素酶方法,对牙周粘膜及胃粘膜检测,同时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HP)。结果:牙周粘膜HP阳性为39.0%,胃粘膜HP阳性为60.3%,血清HP抗体阳性为64.2%,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口腔微生物菌群中有HP存在,通过口腔HP检测,提高胃粘膜HP检出率。HP感染使细胞保护机理受损,胃粘膜易受外来因素损害,形成胃炎、十二指肠溃疡,间接影响胃癌生成  相似文献   

9.
血清P^53抗体检测在胃部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思源  曹勤 《中华综合医学》2002,3(8):714-714,770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P^53抑癌基因突变型抗体在胃部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的患有各种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胃癌的病人共150例。用快速尿素酶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P^53抗体。结果:HP感染者的P^53抗体中位值明显高于未感染者(P<0.05),胃癌中P^53抗体阳性占37.5%,萎缩性胃炎中位值1.1-1.6间明显增高,且大部分有不典型增生。结论:P^53突变基因与胃内HP感染具有相关性,胃癌中血清P^53抗体增高明显,萎缩性胃炎或伴不典型增生者抗体值也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0.
向旭明 《广州医药》2001,32(5):39-40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即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替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0例经胃镜检查为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组织学美士染色及化验血清HP-IgG抗体均为阳性的HP感染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20mg,bid;并同时服用阿莫西林0.5g,tid;替硝唑0.5g,bid。疗程1周,停药1个月后做胃镜复查及组织学美兰染色检测HP。结果:溃疡的总有效率为92.5%(37/40),HP根除率为90%(36/40)。结论:用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高,疗程短,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nstant CHEK^TM-H.pylori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Instant CHEK^TM-H.pylori法对4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且与胃组织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作比较。结果Instant CHEK^TM-H.pylori法检测阳性率为81.40%,胃组织Giemsa染色检测阳性率为72.09%,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Instant CHEK^TM-H.pylori法与胃组织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基本相符,表明Instant CHEKfM-H.PY-lori法有助于临床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2.
对220例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活检组织作HE及Wurthin-Starry银染色进行幽门螺旋菌(HP)的病理学检查,同时对50例病理证实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进行血清胃泌素测定及基础胃酸测定。结果发现HP在消化性溃疡时检出率为79%,慢性胃炎为60%,在十二指肠溃疡病时的检出率又高于胃溃疡病,前者为86%,后者为72%。而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胃型上皮化生者和活动性十二指肠炎者,HP检出率明显高于无胃型上皮化生和非活动性十二指肠炎者。平均空腹和餐后血清胃泌素浓度在HP阳性组高于HP阴性组。基础胃酸分泌在HP阳性组高于HP阴性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516例有消化道不适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感染情况。总感染率为37.9%。活动性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及复合溃疡HP感染率分别为86%,62.3%,63.6%和64.3%;而非动性慢性胃炎及胃癌的HP感染率分别为22.5%和24.2%。两组的HP感染率有明显差别(P<0.01)。结果提示HP感染与活动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亦可能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始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毒力菌株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间接ELISA法 ,测定 1 674例经胃镜检查患者的血清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抗体 ,探讨HP菌型差异与其致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结果 :疾病组血清CagA抗体检出率为 4 9.70 % ,高于健康组的38% (P <0 .0 5) ;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 (DU)的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活动期胃溃疡 (GU)、胃癌 (GC)和慢性胃炎 (CG)(P <0 .0 1 ) ;活动性炎症的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非活动性炎症 (P <0 .0 1 )。随CG炎症程度加重 ,抗体阳性率呈递增性增加 (P <0 .0 5,P <0 .0 1 ) ;GC及各癌前病变抗CagA检出率与健康组比较无差异。提示 :HP产毒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活动及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作为成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瘤等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已在医学界达成共识,并认为HP感染与小儿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亦密切相关。儿童感染HP受外界因素(如吸烟、饮酒、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与社会活动)影响较少,与成人不尽相同,故本文将小儿H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做一概述。1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1·1HP感染与小儿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Drumm对72名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小儿进行组织学检查,有18例被诊断为胃窦炎,其中未查到病因…  相似文献   

16.
检测血清中幽门螺杆菌(HP)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以探讨其胃部疾病的诊断意义。采用固相ELISA方法,对已确诊的不同胃部疾病患者测定其血清中的HP特异性IgG抗体。结果,消化性溃疡HP感染率为96%(球部溃疡、胃溃疡、体部溃疡、胃癌、胃窦部萎缩性胃炎感染率分别为100%、96%、88%、95%和79%。消化性溃疡、胃癌、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中均存在有HP-IgG抗体,提示对不同病因胃部疾病检测HP-IgG抗体可为诊断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组175例,消化系统疾病组150例,健康对照组120例,均抽静脉血取血清一滴测定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阳性率(54.29%)与消化系疾病组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阳性率(60%)差异无显性(P>0.05),与健康对照组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阳性率(34.17%)差异有高度显性(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病因之一,冠心病与幽门螺杆菌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悉尼胃炎新分类法对连续胃镜检查100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①除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外,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性溃疡及胃癌的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当地同期人群(P<0.05)。上述胃、十二指肠疾病中,92.7%有组织学上表现的慢性胃炎,其中HP阳性占83.7%、HP阴性占16.3%。前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全胃炎一胃窦为主,且炎症明显并伴有活动性改变;后者为慢性胃窦炎,其炎症轻亦无活动性改变。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癌三者间存在明显不同的慢性胃炎模式(慢性炎症分布、萎缩程度及范围大小)。结果表明,悉尼胃炎分类诊断项目全面具体,有利于资料积累和分析,对HP及其相关性疾病的研究有特别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复发性腹痛儿童中进行血清HP-IgG抗体检测。探讨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56例2-14岁因反复腹痛在儿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病人的血清中检测HP-IgG抗体。结果:检测156例复发性腹痛儿童HP抗体阳性患儿125例,阳性率80.1%,其中男性患儿阳性率85.1%,女性患儿阳性率72.6%,发病1月内就诊阳性率72.2%,半年内84.8%,1年87.2%,2年内86.4%,结论:复发性腹痛儿童与HP感染关系密切,HP抗体的存在与HP活动性感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并认为HP抗体的检测对于儿童不仅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亦可用于HP感染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0.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首先报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vi,HP)关系密切,因而成为近年胃肠病学家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我们自1986年建立了稳定的研究方法(包括细菌培养、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Starry银染)以后,对HP相关性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细致地研究,包括HP在上胃肠疾病中的检出率、透射和扫描电镜检查所见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诊断和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等。研究证实了HP在上胃肠疾病中有很高的检出率:十二指肠溃疡病86.5%;胃溃疡病72.7%;慢性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