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中锋  孙晓斐 《内科》2007,2(1):12-14
目的 探讨脉压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300例,男221例,女79例,年龄(63.92±10.74)岁.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用冠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根据WHO标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脉压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P<0.05);脉压≥60 mmHg的冠心病患者2支和3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脉压<60 mmHg的冠心病患者(P<0.05).结论 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脉压差越大,冠脉病变越严重,越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作为冠心病中最危重的临床类型,是造成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通常认为心肌细胞为永久型细胞,没有分裂增殖的能力,心肌梗死灶只能由疤痕组织填充。虽然最近研究报道心肌梗死后有很少量心肌细胞发生分裂增殖,但不能完整修复梗死的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3.
胆红素浓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胆红素具有防止脂质和脂蛋白被氧化的作用,能有效地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认为低浓度的胆红素很可能是冠心病(CHD)发生的危险因素[1].心率变异性为判断冠心病预后的良好指标已被广泛接受.本文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胆红素浓度及心率变异性的观察,旨在一方面探讨胆红素浓度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进一步了解胆红素浓度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同时观察比较胆红素浓度和心率变异性这两个指标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心病各种危险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2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超声测定心脏各项指标,分析血压、血脂、吸烟、血尿酸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以及高血压对左室重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时的收缩压与LVEF值呈明显负相关,收缩压越高,LVEF值越低(P<0.05).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舒张压、血脂、吸烟、血尿酸与LVEF值变化无明显相关性.有高血压病的心肌梗死病人LVEF值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质量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病组病人(P<0.001).结论高血压病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左室重构和心脏功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并比较正常人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差异,以及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变化.方法 将患者分成4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双色分析法检测对照组以及3组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 EPCs占外周血有核细胞的百分比,其中EPCs以CD133~+/VEGFR-2~+双标记阳性确定.结果 PCI术前,外周血中EPCs数量在稳定性心绞痛组为(0.043±0.043)%、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为(0.014±0.018)%、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为(0.040±0.036)%,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111%±0.078)%](均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在PCI术后24 h较术前明显增加[(0.054±0.045)%比(0.014±0.018)%,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PCI术前、术后EPCs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周血中EPCs数量的变化可能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有关.PCI对外周血EPCs数量的影响可能与冠心病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导致的心肌损害,包括急性暂时性和慢性两大类. 1 分型诊断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五型,即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律失常型和猝死型.根据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临床治疗不同,临床上将冠心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缺血综合征,前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型冠心病,其他类型归于后者.临床对某具体冠心病的诊断应尽量将其明确和细化,因不同类型冠心病的病理生理、疾病风险及处理原则不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关饮酒与冠心病的报道较多.虽然已有资料证明急性心肌梗死存活患者适度饮酒可降低死亡的危险性,但是,因为饮酒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也时有报道.我们于2000年10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饮酒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普伐他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应用普伐他汀的疗效.方法对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30例早期予普伐他汀10mg/d,观察治疗后发生梗死后心绞痛,冠心病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的情况,并比较服药前后血小板聚集度(PAg)、纤维蛋白原(FG)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应用普伐他汀使心梗后心绞痛发生率、冠心病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PAg、FG、CRP下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服用普伐他汀效果肯定,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对62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7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以吸烟和肥胖为主(P<0.05)。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其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1)。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应以冠心病危险因素为主进行早期预防,重点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多由冠心病所致,少数由其他原因引起,其中由主动脉夹层引起者更少见.现报告1例曾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主动脉瓣金属瓣置换术的患者因主动脉夹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 ,应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方法测定 45例急性心肌梗死 ,3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 10 1例健康对照组肺炎衣原体特异性lgG和lgM抗体。结果发现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率为 :急性心肌梗死 95 .6 % (4 3/ 45 ) ,陈旧性心肌梗死 81.3% (2 6 / 32 ) ,而对照组为 5 6 .4% (5 7/ 10 1)。LgG抗体滴度几何均数分别为 95 .6± 113 .5 ,5 1.7± 39.1和 35 .3± 33.7。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率及其抗体滴度几何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与冠心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心肌梗死 (AMI)作为冠心病中最危重的临床类型 ,是造成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冠状动脉 (冠脉 )旁路移植术等在临床的应用 ,AMI的急性期病死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但患者最终死于心力衰竭的远期病死率并未下降。其原因在于心肌梗死 (MI)后残留的心肌由于代偿而肥厚 ,引起心室重构 ,进而促使心力衰竭发生 ,最终造成患者死亡。故此 ,如何促进梗死区内心肌细胞再生 ,提高心肌细胞数目 ,防止心室重构 ,是防止MI后心力衰竭发生及降低MI后远期病死率的关键。用细胞移植替代治疗 ,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  相似文献   

13.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冠心病发病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 心血管病已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死亡因素. 据2005年的统计,我国每年新发急性心肌梗死(AMI)50万人.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为青年人.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对提高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年的研究表明,气象因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而且这种影响独立于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尤其是低温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关联显著.近年来,国外关于这一内容的研究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以及新的观点,通过对气温差、季节变化、全球各个地区气候状况差别等气象因子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研究,预防和控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生活方式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与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量化评估生活方式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影响,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55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55例健康人的一般状况、个人生活习惯、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冠心病家族史等10项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超重及肥胖、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精神紧张、缺乏运动、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密切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肥胖、高脂饮食是导致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萤要危险因素。结论吸烟尤其大量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肥胖、高脂饮食是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BM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EBM、BIOSIS等数据库.以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出现24 h内成功实施再灌注治疗者为研究对象;试验设计体现随机对照原则;经冠状动脉移植细胞类型为非动员自体BMSC.结果 5项研究入选总病例数620例,随访4~18个月.死亡、再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等临床不良事件及其联合终点的发生均显示出BMSC移植的有益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显示,BMSC移植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1年后死亡、血运重建、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或再次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OR=0.45,95%CI 0.28~0.74,P=0.002);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4~7 d行干细胞移植可降低血运重建发生率(OR=0.60,95%CI 0.37~0.97,P=0.04)及死亡、血运重建或再次心肌梗死联合发生率(OR=0.58,95%CI 0.37~0.91,P=0.02),而术后24 h内移植可显著增加血运重建和再次心肌梗死的联合发生率(OR=2.56,95%CI 1.03~6.34,P=0.04).结论 经冠状动脉自体BMSC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的,而且急诊PCI术后4~7 d移植较术后24 h内移植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内源性分泌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esRAGE)、裂解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cRAGE)是否为冠心病及其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指标.方法:选择2009-03-2009-05我院心内科住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包括非冠心病组(Ⅰ组,16例)、冠心病非心肌梗死组(Ⅱ组,22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组(Ⅲ组,16例),ELISA方法检测血浆sRAGE、esRAGE浓度,两者浓度之差为cRAGE浓度.结果:Ⅲ组sRAGE、esRAGE、cRAGE水平高于Ⅱ组(P<0.01)和Ⅰ组,P<0.01;Ⅲ组cRAGE分别与cTNI(P=0.009)和CK-MB(P=0.015)成正相关;sRAGE、esRAGE、cRAGE水平在Ⅱ组和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ROC曲线评价sRAGE、esRAGE、cRAGE对冠心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P=0.000)、0.770(P=0.005)、0.818(P=0.001),sRAGE、esRAGE、cRAGE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灵敏度分别为75%、62.5%、68.8%,特异性分别为86.4%、90.9%、90.9%.结论:血浆sRAGE、esRAGE、cRAGE可能为冠心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是造成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肌损伤标志物可以反映心肌坏死程度,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肌钙蛋白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是目前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然而肌钙蛋白起峰偏晚,不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极早期的诊断.寻找敏感性准确性更高、起峰更快的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是冠心病领域研究的热点.最近的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时循环血中心肌特异性的微小RNA升高,可能作为心肌梗死新的生化指标,现对此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中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3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以吸烟为主。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部位无明显差异。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以冠心病危险因素为主进行早期预防,重点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的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以及生化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无痛性心肌梗死和感染以及脑梗死的发生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