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亚热带地区野战护理技术的特点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亚热带地区野战护理技术的特点及规律,研究其建设与发展。方法 对2894例战伤病例及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调查和检索。结果 亚热带地区战时护理存在“三多”状况,即多部位伤多、四肢伤多、危重伤员多。结论 研究野战护理技术的“四化”建设、“四新”学习、“四到位”管理是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野战医疗队赴云南前线执行任务。在2月26日至8月20日23天内收治伤员347名,抢救危重伤员32名,护理组荣获集体三等功。我们对护士长如何适应由后方医院到前线超负荷野战护理管理的转变及提高护理急救工作效率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现总结如下。一、野战护理工作的组织管理现代战争中如何使护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是军队护理管理的重要课题。护士长是战前临时组建的护理部门的具体领导者,其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战伤护理工作质量。护士长应具备娴熟的现代医学知识与技能,具有镇定、果断、细  相似文献   

3.
新型医院船手术室战伤器械的合理准备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型医院船模拟伤员的伤情特点,探讨战伤情况下紧急手术器械的种类和准备方式,提高海战伤员手术的救治效率.方法:收集300名模拟伤员资料,分析伤情特点,用实验犬模拟40例手术,将传统野战手术器械与改良后的手术器械分别计算器械数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同一术式,改良后的手术器械数量少于传统野战手术器械.结论:对手术战伤器械准备和使用的改进,可使手术时间缩短,手术效率提高,促使医院船手术救治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野战护理救治的特点及任务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建立适应新时期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野战护理工作任务和体系,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分析新时期高技术一体化联合作战条件下野战护理工作的特点:战争突发,伤员骤增,伤情复杂严重,护理任务繁重,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野战护理工作技能。此外,战伤心理疾病增加,战伤心理护理地位凸显,必须建立一体化的护理组织指挥体系。信息化战争要求护理组织指挥向信息化转变,救护手段、野战护理装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新时期战争野战护理的任务主要是战时护理组织与管理、伤病员的救治及护理、伤病员分类与后送护理、战时伤病员心理护理、物资装备管理、战时卫勤信息管理等。本文综述了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各项护理任务的内容与目标,确保战时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亚热带战区52例战伤伤员气性坏疽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亚热带战区战伤气性坏疽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1979年自卫反击战中云南战区1980例战伤伤员的病历资料和走访参加救护的医务人员。结果战伤伤员中气性坏疽52例,发病率为2.63%;发病原因:炮弹伤22例占42%、枪伤17例占33%、地雷伤9例占17%、手榴弹伤4例占8%;受伤部位:下肢伤37例占71%、上肢伤12例占23%、其他3例占6%;发病时间(5.3±2.8)d;治愈48例,其中有21个伤肢截肢,死亡4例。讨论战伤气性坏疽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护理应注重消毒隔离,注意伤情观察,加强营养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6.
湿热环境下密闭性多功能敷料对创伤猪生命体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战伤分析显示 ,破片伤发生率高达 95 % ,组织创伤、伤口暴露、伤口疼痛、机体抵抗力弱等特点容易导致伤员伤后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更快、更急、更重 ,伤情更为复杂和严重 ,从而增加了战创伤死亡率、并发症和致残率[1,2 ] ,为此 ,研制适合野战伤口的密闭性复合性多功能敷料是非常必要的。本实验针对南方战区特殊军事医学环境和现代野战外科伤口特点 ,在人工气候室模拟湿热环境 ,以猪创伤为实验模型 ,观察密闭性多功能敷料护理伤口 ,对猪生命体征的影响 ,判断该敷料对急性伤口的作用 ,为湿热环境下野战伤口护理敷料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1…  相似文献   

7.
亚热带环境对战时救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亚热带丛林环境对战时救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根据亚热带丛林环境特点,探讨战时对战伤救治造成寻找及后送伤员困难、气候炎热易造成休克及感染、气性坏疽发生率高、护理并发症多、物资供应困难以及野战内科疾病的影响等问题及采取的对策,对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986年9月,我作为总后医学专科学校首批赴前线参战见习学员中的一员,来到了老山脚下第一野战医疗所,参加了救治护理战伤伤员的实际锻炼。工作中,我感到,战伤伤员与普通伤病员不同,他们不仅病情复杂,严重,而且还有许多特殊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野战护理程序记录单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战时护理记录单是战时伤员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时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多年来,由于野战护理学的发展滞后于野战外科学,战时护理记录一直处于空白。当前护理程序作为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但应用于战伤救护中尚未见报道。为更好地将战时伤员的伤情准确地记录下来,以期得到及时全面的救治和护理,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0.
亚热带地区战时护理技术规范研究策略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目的 探索亚热带地区战时护理技术现状,研究战时护理技术规范和流程,提高战伤救治水平。方法 对2894例战伤病历调查,检索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 2894例伤员以多部位伤及四肢伤居多;重伤员占一半以上;战时护理技术应用广泛;经科技情报查新,国内外文献未见“亚热带地区战时护理技术规范”报道。结论 确立发展对策及攻关点,研制战时护理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护理技术质量监控和训练,为未来战争做好护理卫勤准备。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笔者参与我军维和伤员救治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情况,从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前接维和伤员、空中转运到住院治疗,护理工作贯穿始终,为伤员提供了专业、精细的护理,得到了各级领导、伤员及其家属的充分认可;同时积累了战伤护理经验,为下一步军队医院护理队伍卫勤能力建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后,我了解到由于战区气候湿热,交通不便,战地的伤员救护工作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由于运送和护理不当,增加了伤员的死亡和残废。于是,我们组织了一、二线的护理同志在成都和广州进行了战伤护理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护理专科  相似文献   

13.
安虹  姜兰  陈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8):1931-1932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战时的经验作为灾害医学救援的模式。“5·12“汶川大地震后,作为灾区的一家大型军队医院,我院以较高的军事素质和快速反应能力,迅速启动科室野战救护预案,成立地震伤员手术抢救指挥小组,利用野战救护装备建立野战手术抢救区,以野战救护模式对大批地震伤员进行紧急手术,确保了住院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大批地震伤员的有效救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强野战医疗所卫勤保障护理管理,提高应急救援护士的实战能力。方法针对医院野战医疗所护理管理的薄弱环节,分析和阐述了应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护理管理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通过认真分析应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护理管理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近年来圆满完成了维和、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奥运安保、核化生事故救援、海上演练保障等应急救援工作。结论以军事斗争为龙头,以保障"打得赢"为立足点,平战结合,突出抓好战伤护理技术、重症监护、抢救技术及专科护理技术等工作,强化关爱野战指战员的理念和行动是提高卫勤保障护理管理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战术战伤救治的野战救护实践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生《野战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第二军医大学2012级41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前3次理论课中融入战术战伤救治(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TCCC)理论精华,在后2次实践课中利用动物组织、仿真模拟人、标准化伤员模拟战伤和大规模伤亡,分别开展TCCC关键救护技术实战化训练和野战救护综合模拟演练。演练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自我感知变化和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护生对战创伤救护知识、能力和态度的自我感知均实现了积极的显著性提升,一致认为此次教学改革是一种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结论基于TCCC的野战救护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后还需不断贴近战场实际,更新救治理念,完善训练模式,进一步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滢  姜兰  安虹  刘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735-6735
军队医院是战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救援伤员的主导力量,参与平时突发事件及重大灾害救援,具有战时的某些特点。“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迅速在医院空旷地,展开野战手术车和搭建帐篷手术室。实地培训和锻炼了手术室护士综合野战急救手术能力,为救治伤员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野战内科护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探讨了野战内科护理有关同题。认为,现代战争中,战时内科疾病发生率高,病情复杂,合并的内科并发症更为严重。在亚热带野战内科病中,以急性病、传染病、皮肤病多,合并的肺部疾病也较多见,护士要一专多能,加强危重伤员的呼吸道管理,还应进—步认识野战内科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护士的战时应激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军队护理学     
05 1 2 70 亚热带地区战时护理技术规范研究策略 /杨顺秋… //解放军护理杂志 . 2 0 0 4,2 1 (2 ) . 2 5~ 2 7为探索亚热带地区战时护理技术现状 ,研究战时护理技术规范和流程 ,提高战伤救治水平 ,对 2 894例战伤病历进行调查 ,检索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 :2 894例伤员以多部位伤及四肢伤居多 ;重伤员占一半以上 ;战时护理技术应用广泛 ;经科技情报查新 ,国内外文献未见“亚热带地区战时护理技术规范”报道。提示 :确立发展对策及攻关点 ,研制战时护理技术规范、工作流程 ,加强护理技术质量监控和训练 ,为未来战争做好护理卫勤准备。图 1参…  相似文献   

19.
卫生列车伤病员护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列车环境、战伤伤员伤情复杂易变和大批量伤病员同时到达等影响卫生列车伤病员护理工作的几个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强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战伤护理以及战伤分类知识的学习,制定护理预案,规范救护程序等。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战伤分类安置及流向标志的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几场现代高科技局部战争的分析,发现实施分级救治伤员是高技术战争中卫勤保障的必然选择,而标志统一规范的战伤分类是保证有效分级救治的基础。为此,我们结合野战外科原则,对现代战伤分类安置进行了初步探讨。 1 现代战争的战伤分类特点 1.1 战场不固定,分类过程长 高技术下的局部战争以空袭作战为主导的地位日益突出,随着空袭目标的不断变更,传统概念上的前方与后方已不复存在,使得既往采用的单纯分类场的分类模式发生变化,战伤分类工作贯穿到了医疗后送工作的全过程。首先是伤员在医疗后送线上通过各级救治机构时要反复进行分类,其次是伤员从进入救治机构到离开救治机构的全过程也要反复进行分类。 1.2 伤类、伤型增多,流向标志更新 在现代化战争中,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