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高声功率,低占空比的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pulsed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p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所致组织摧毁术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 使用500 W声功率、4 Hz脉冲重复频率、1%~4%占空比的pHIFU以20 mm深度辐照离体牛肝组织60、30、20 s和15 s.辐照中,使用热电偶和被动空化检测(passive cavitation detection,PCD)系统分别对焦域处的温度和空化信号进行检测.辐照结束后,切开牛肝,观察损伤形态,进行HE染色.结果 p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后均有损伤形成,占空比为1%~3%的pHIFU辐照后损伤为洞状;占空比为4%的pHIFU辐照后损伤为凝固性坏死.镜下观察,洞状损伤边缘处呈絮状结构,细胞结构完全破坏,胞浆均质状,细胞核消失.占空比为1%~4%的pHIFU辐照中焦域处的最高温度分别为(41.19±1.42)℃、(45.73±1.92)℃、(53.07±2.09)℃和(64.13±2.56)℃.PCD系统所测信号的频谱中均可见明显的宽带噪声.结论 高声功率,低占空比的p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可致组织摧毁术,且空化参与了组织摧毁术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工作周期对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离体牛肝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工作周期(即占空比)在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损伤组织的生物学效应中的作用。方法设置HIFU辐照参数使能量恒定,按不同工作周期与相应辐照时间分组,观察各辐照焦点温度、灰度以及组织学改变。结果HIFU辐照离体牛肝时,25%组、50%组、75%组和100%组最高温度大于85℃且有明显的凝固性坏死。1%组、5%组、15%组最高温度不高于56℃且无肉眼可见的坏死改变。15%组光镜下见细胞间裂隙增宽,肝细胞胞浆内见大小不等空泡。结论长工作周期易形成热凝固性坏死,而短工作周期则可能通过空化机械效应损伤组织。  相似文献   

3.
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引起组织部份切除(消融)在对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局部控制等临床课题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本研究在于追踪高强度聚焦超声诱导组织温度升高并产生高于组织改变的温度值。在高强度聚焦超声加热离体肝脏和前列腺组织的过程中,温度的升高是作为一种时间函数被观察。用温差电偶探针置于焦点区域测量温度的升高,可获得一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HIFU辐照模式损伤离体牛肝的优劣,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固定声功率及辐照深度,总辐照时间分别为1、3、5s,采用长时单次辐照与短时多次辐照2种模式损伤离体牛肝,从靶点温升、超声灰度及病理改变等几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与短时多次辐照模式相比,长时单次辐照后靶点温度较高,可见靶区超声灰度增强,大体及光镜下靶区组织呈凝固性坏死,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晰。结论2种HIFU辐照模式均可造成靶区离体牛肝组织坏死,长时单次辐照模式的损伤效果较好,但临床治疗中这2种辐照模式的优劣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强度聚焦超声定位损伤离体人子宫肌瘤的研究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体外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可行性。方法用频率0.8MHz,焦距117mm,声强5762.7W/cm2的HIFU对17例离体人子宫肌瘤进行扫描切除,并将治疗过程中声像图表现与TTC染色及组织学切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7例子宫肌瘤在治疗后B超下均出现了强回声团,TTC染色不着色,光镜下细胞核固缩,声像图与TTC染色及组织学结果吻合,强回声区面积与凝固性坏死区面积呈显著正相关(γ=0.878,P<0.01)。结论HIFU能够准确安全切除子宫肌瘤,治疗前后超声图像变化是无创监测HIFU切除肌瘤的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6.
高强度聚焦超声定位损伤离体牛肝的量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不同治疗剂量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定位损伤新鲜离体牛肝的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治疗头频率分别为5.4MHz和7.4MHz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在不同的治疗功率40W和50W时,分5s、8s、10s、15s、20s的治疗时间定位损伤新鲜离体牛肝,记录并测量靶区的温度和生物学焦域体积。结果 HIFU辐照5~8s可迅速提高靶区温度至64~75℃,随着治疗时间增加,温度最高可达85℃;在治疗头频率和输出功率相同时,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HIFU辐照部位的生物学焦域体积增大,同一部位辐照时间越长(15~20s),生物学焦域中心越易产生炭化和空洞现象;在治疗头频率和辐照时间相同时,输出功率增大,生物学焦域体积增大;在输出功率和辐照时间相同时,频率为7.4MHz的治疗头较频率为5.4MHz的治疗头所产生的生物学焦域体积大。结论 HIFU生物学焦域的形成与治疗头的工作频率、输出功率和治疗时间密切相关,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生物学焦域可控制,这将有助于HIFU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离体肿瘤细胞的急性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肿瘤细胞的液态体模,探讨了HIFU对肿瘤细胞的急性效应及机理,治疗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发现HIFU的热效应、空化效应是引起肿瘤细胞死亡的主要机理,治疗剂量与致死效应呈正相关关系。声强1054W/cm~2×40s是制备灭活肿瘤细胞疫苗的最佳超声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不同剂量的高强度聚焦超声 (high 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 ,HIFU )辐照下 ,正常猪离体心肌组织焦点局部的温度变化及规律。方法 应用不同声强度 (110 0 0W /cm2 、15 80 0W /cm2和 2 2 2 0 0W /cm2 )、不同辐照时间 (1s、3s、5s、7s、10s、13s和 15s)的HIFU连续定点辐照猪离体心肌组织的不同部位 ,同时通过置于焦点中心的热电耦温度计连续测温 ,观察焦域的温度变化。结果 不同剂量下焦点中心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分布范围为 (66.4± 11.2 )℃~ (85 .8± 7.4)℃。不同处理因素间的最高温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停止辐照后焦点的降温曲线下降趋势由快到慢。结论 不同剂量的HIFU均可使焦点中心达到组织发生不可逆变化所需的温度 ,HIFU剂量与焦域中心温度有关 ,但不呈正比  相似文献   

9.
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肿瘤细胞的时间-温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一定声功率下,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辐射肿瘤细胞的时间-温度关系。方法:应用频率0.8MHZ焦点平均超声强3000W/cm^2的HIFU连续辐照人卵巢上皮癌细胞(HO8910),通过热电偶温度计连续测温,观察时间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在超声强度一定的前提下,随着照时间的延长,温度增加,但两者不成比例。结论:HIFU辐照  相似文献   

10.
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离体及在体心肌组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并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定位损伤离体心肌及活体心肌的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不同功率(3W ,4W ,5W)的HIFU ,在不同辐照时间(5S ,8S ,10S ,15S ,2 0S ,60S ,180S)的作用下,对5只正常猪离体心脏及8只活体兔心脏进行定位损伤,观察并测定损伤区形态及体积,并对损伤区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不同剂量下HIFU所致的生物学焦域范围为1~3 0 0mm3 ,不同处理因素间损伤体积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相同剂量下离体心肌受损体积大于在体心肌的受损体积。损伤形态随剂量增大由椭球形向锥体形、不规则形发展。组织学观察可见凝固性坏死及损伤区与正常心肌组织的明显分界。结论 HIFU可定点使离体心肌及活体心肌发生坏死而不伤及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11.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翟宏军  蒋力生  李宁 《华西医学》2005,20(2):269-270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追踪随访自2002年5月至2003年12月底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8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术后疼痛症状缓解率为60.9%,纳差症状缓解率为43.9%;术后3月生存率69.1%,6月生存率33.3%,9月生存率16.7%,1年生存率10.8%;术后生存期较其自然病程延长;术后常见死亡原因为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大出血、恶病质、癌块破裂大出血,其中以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大出血为主;患者术后生存期与肝癌分期、肝硬化基础病变及治疗后AFP下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肝癌可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无创外科治疗肝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连续和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兔肝VX2移植瘤时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8只荷瘤兔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16只.A组(连续波组)用连续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B、C组(脉冲波组)分别用占空比为75%和50%的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pulsed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PHIFU)辐照.结果 3组消融后的肿瘤组织均发生确切的凝固性坏死,且有效地控制肿瘤复发与转移;与连续波组相比,脉冲波组能效因子(energy efficiency factor,EEF)减小,皮肤红斑发生减少(P<0.05).结论 PHIFU辐照能达到与连续波辐照相同的治疗效果,实际辐照剂量相当,但损伤效率提高,并发症减少.PHIFU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高强度聚焦超声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通过探索肝脏碘油栓塞及其引起的病理变化对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治疗剂量的影响 ,为HIFU增效理论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43头山羊 ,分为病理观察组 10头和 HIFU辐照组 3 3头。前者再分为肝左动脉碘油栓塞组和栓塞结扎组 ,分别于碘油栓塞后 3 d、7d、14 d、2 1d和 2 8d观察其病理变化。后者又再分为对照组、碘油栓塞组和栓塞结扎组 ,经声强为 550 0 W/ cm2 的 HIFU辐照后测量并比较各组的 HIFU治疗剂量。结果 :山羊肝左动脉单纯碘油栓塞或栓塞结扎后 ,产生的肝脏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可逆的肝细胞气球样变性过程 ,但碘油栓塞结扎后引起的病理变化更为明显和严重 ,甚至可发生局灶性坏死。肝脏损伤深度为 3 0 mm时 ,对照组治疗剂量为 (16.6± 2 .72 ) J/ mm3 ,碘油栓塞结扎组为 (3 .8± 0 .96) J/ mm3 ,两组之间差异明显 (Ρ<0 .0 0 1)。损伤深度为 40 mm时 ,对照组治疗剂量为 (2 8.3± 6.3 7) J/ mm3 ,碘油栓塞组为 (11.2± 3 .46) J/ mm3 ,而碘油栓塞结扎组则为 (7.8± 1.74) J/ mm3,三组之间差别明显 (Ρ <0 .0 5)。肝脏碘油栓塞后 3 d的 HIFU治疗剂量为 (13 .56± 3 .462 ) J/ mm3,7d后为 (8.81± 0 .942 ) J/ mm3,两组之间差异明显 (Ρ <0 .0 5)。结论 :肝脏碘油栓塞或栓塞结扎后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HIFU损伤30只活体兔肝组织的MRI监控图像,探讨MRI图像变化及与实际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HIFU辐照活体兔肝组织,于术后即刻进行T1WI、T2WI、PDWI、增强T1WI扫描.观察并测量MRI显示损伤灶与实际损伤灶面积,同时取损伤组织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 所有30只损伤灶中,30只于T1WI中为边界清晰的高信号,与实际黄白色损伤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损伤灶于 T2WI(18只)和PDWI(3只)中为稍低信号.30只损伤灶于增强T1WI中无强化,其中17例无强化区面积大于实际损伤面积.结论 MRI能有效监控及评价HIFU辐照活体兔肝组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乳腺移植性肿瘤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兔乳腺移植性肿瘤的病理学变化。方法:20只兔乳腺移植性肿瘤于肿瘤移植后。2周随机分为治疗组10只,对照组10只,治疗组在B超监控下接受HIFU治疗。观察辐照前后声像图和病理学改变。结果:HIFU辐照前肿瘤声像图呈低回声团块,辐照后肿瘤回声明显强,其大小与肉眼观察的损伤范围大小一致,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细胞已死亡。结论:在B超引导和实时监控下,HIFU能准确有效地破坏兔乳腺移植肿瘤,这为HIFU技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强度聚焦超声致培养肿瘤细胞的温升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观察人体卵巢上皮癌细胞受不同强度和时间的超声辐照后,肿瘤细胞的急性死亡率及肿瘤细胞的形态变化,增殖曲线和倍增时间。结果: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与HIFU的声功率,照射时间呈正相关,一定强度的声功率下,照射时间愈长,其生物学效应越明显。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能灭活肿瘤细胞且能撕裂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7.
高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护理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的蓬勃发展,一些早期用于血管的自扩金属支架和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已较广泛应用于气道狭窄的治疗。国内近年来已有一些报道,但对这一新技术应用中护理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报道很少。1998~2003年,我院治疗了50例气道狭窄的病人,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