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sA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8只。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建模术后第3天,CsA组大鼠腹腔注射CsA(6 mg/kg),N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给药4周。在CCI术前(当天)和术后3、7、10、14、21、28天测量2组大鼠手术侧(右侧)及对侧触诱发痛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结果:成功建立CCI大鼠模型。2组在术后3天手术侧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或缩短(P均<0.05)。CsA组手术侧热刺激-缩足时间到10天后逐渐增加,28天基本恢复,但针刺-缩足强度变化不明显。结论:CsA能影响CCI大鼠的热痛敏,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有一定程度的干预作用,与触诱发痛敏无关。  相似文献   

2.
刘永峰  杨承祥 《广东医学》2008,29(12):1960-1962
目的 观察损伤坐骨神经周围注射可乐定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大鼠痛域影响,探讨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是否对已经形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产生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Sham组:只分离皮肤、肌肉,不结扎坐骨神经; Sal组:形成CCI后注射生理盐水组; Clo组:形成CCI后注射可乐定组; Clo+Yo组:形成CCI后注射可乐定和育亨宾组。采用热辐射法和von Frey细丝法分别测定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结果 CCI大鼠在术后从7 d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损伤坐骨神经周围注射可乐定能明显减轻热痛敏和机械痛敏(р<0.01)。结论 外周神经周围注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以减轻已经形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痛域,α2-肾上腺素受体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和转归。 【关键词】 可乐定 外周注射 CCI大鼠 神经病理性疼痛 热痛敏 机械痛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emporary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SCS)治疗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疼痛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接受tSCS治疗的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情况(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simple McGill scores, McGill)评分、爆发痛情况(发生率、NRS评分、次数以及持续时间)、触诱发痛情况(发生率、分级)、术后不良反应等;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7d、3个月、6个月的睡眠时长、睡眠中醒来次数、疼痛障碍指数(pain disorder index, PDI)、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score, KPS)、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module scale, PHQ-9)和焦虑症筛查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scale, GAD-7)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NRS评分、总体疼痛MCGILL评分、静息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的爆发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时的爆发痛次数以及持续时间都明显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7d、14d、3个月、6个月时的触诱发痛的分级都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D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HQ-9评分和GAD-7评分都明显减少(P<0.05),与术前的药物使用情况相比,治疗后各镇痛药使用人数普遍呈下降趋势;术中及整个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鸡血藤总黄酮对坐骨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CCI)大鼠机械痛敏和脊髓谷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不手术)、假手术组(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坐骨神经结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鸡血藤总黄酮处理组(坐骨神经结扎+腹腔注射鸡血藤总黄酮20 g/kg),连续给药4周。运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检测术后3、7、10、14、21、28 d大鼠机械痛敏。运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鼠术后14、28 d脊髓背角中谷氨酸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处理组术后第10、14、21、28天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在第14天及第28天观测到鸡血藤总黄酮可显著降低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的含量(P<0.01)。结论鸡血藤总黄酮可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机械痛敏,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谷氨酸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的吗啡是否能引起大鼠热痛敏,极低剂量的纳洛酮能否将热痛敏阻断。方法: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250μL,n=10)、吗啡组(0.04μg/kg,250μL,n=10)、吗啡+纳洛酮组(吗啡0.04μg/kg+纳洛酮0.008ng/kg,250μL,n=10),大鼠腹壁皮下注射。并于注药前后测大鼠热伤害性感受阈。结果:大鼠在使用小剂量的吗啡15rain后伤害性感受阈值降低,直到60min仍没有恢复正常。小剂量的吗啡和极低剂量的纳洛酮合用,伤害性感受阈值虽仍低于用药前,但与同时段单用小剂量的吗啡相比升高。结论:小剂量的吗啡能引起大鼠热痛敏,极低剂量的纳洛酮能对热痛敏产生抗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肉毒毒素A(Btx-A)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坐骨神经结扎(CCI)模型,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①sham saline组,行假手术,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②sham Btx-A组,行假手术,腹腔内注射Btx-A(30 U/kg);③CCI saline组;④CCI Btx-A(15 U/kg)组;⑤CCI Btx-A(30 U/kg)组;其中③~⑤组制作CCI模型.各组皆于术后即刻腹腔给药,于术前和术后1、3、5、7、14天观察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刺激反射潜伏期的变化.结果 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组大鼠术后第4天形成稳定的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腹腔给予肉毒毒素A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刺激反射潜伏期与sham saline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腔给予肉毒毒素A能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神经性病理痛(NP)是临床痛证的多发症状,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临床中周围神经损伤所引发的NP,是镇痛机制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针灸推拿能够调气行血,通经止痛,其镇痛的起效机制,近年来多围绕CCI模型而展开相关研究。作者就CCI模型在针灸推拿镇痛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探究其应用价值及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8.
免疫激动剂和抑制剂对CCI大鼠热痛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大鼠在免疫激活剂脂多糖(LPS)和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yclosporin, CsA)作用下大鼠热痛敏是否改变,并观察免疫调节剂是否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影响大鼠的热耐受时间.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LPS组和CsA组,每组12只,采用轻轻结扎一侧坐骨神经主干建立CCI大鼠模型.造模术后第3 d,按其分组分别给予不同干预(NS 2 mL、LPS 1 mg/kg,CsA 6 mg/kg,腹腔注射,每天1次).分别在CCI术前(当天)和术后3、5、7、10、13、14 d测定大鼠手术侧和对侧热刺激-缩足时间和触诱发痛针刺-缩足强度.造模后2周处死大鼠,取脊髓L4节段并制成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免疫调节剂作用下CD11b阳性小胶质细胞的分布和形态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CCI大鼠模型.LPS组热刺激-缩足时间缩短,CsA组热刺激-缩足时间延长.LPS组和NS组在脊髓L4节段的灰、白质中均可见大量活化的小胶质细胞,CsA组在脊髓L4节段则有较多正常形态的小胶质细胞.结论 免疫调节剂能影响CCI大鼠的热痛敏,且这种影响可能与小胶质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沙利度胺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36只C3H/HeJ小鼠随机分为肿瘤组(n=18)和假手术组(n=18),每组抽取6只小鼠用于观察肿瘤细胞接种后小鼠痛行为学的变化.将含2×105个纤维肉瘤NCTC2472细胞的最小必需培养基(α-MEM)注射到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内,制作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注入不含肿瘤细胞的α-MEM.在接种前1 d,肿瘤组再分为两组(n=6):肿瘤+Thalidomide组,肿瘤+Vehicle组;假手术组相应分为假手术+Thalidomide组,假手术+Vehicle组.肿瘤+Thalidomide组和假手术+Thalidomide组在术后第1天到第7天,每天腹腔注射50 mg/kg的沙利度胺;肿瘤+Vehicle组和假手术+Vehicle组于同一时间注射等量体积的溶剂.各组于接种前1 d,接种后第3天、5天、7天、10天、14天检测痛行为学指标,包括机械缩足阈值(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WTL).结果 (1)接种肿瘤细胞后第7天,肿瘤组小鼠PWMT(1.07±0.30)g与假手术组(1.70±0.33)g相比,显著降低(P<0.05);接种后第10天,肿瘤小鼠的PWTL(12.60±1.69)s较假手术小鼠(17.70±1.54)s明显缩短(P<0.05),肿瘤小鼠的痛行为学随时间逐渐加重;(2)接种肿瘤细胞后第7天,肿瘤+Thalidomide组小鼠PWMT(1.53±0.39)g与肿瘤+Vehicle组(1.07±0.39)g相比,显著升高(P<0.05);接种后第10天,肿瘤+Thalidomide组小鼠的PWTL(16.48±1.13)s较肿瘤+Vehicle组小鼠(12.64±1.56)s明显延长(P<0.05).结论 腹腔注射沙利度胺能够显著改善骨癌痛小鼠的痛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缰核痛相关神经元放电频率变化为指标,观察腹腔注射前列腺素E2(PGE2)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外放电记录技术及辐射热-甩尾法测痛。结果:当腹腔注射PGE2后,可使缰核痛兴奋神经元(PEN)的放电频率增加,痛抑制神经元(PIN)的放电频率减少;用6-OHDA损毁交感神经后,腹腔注射PGE2大鼠痛阈明显降低,与未损毁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给药后缰核有变化神经元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未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柚苷配基对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模型的镇痛效果。方法: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建立神经性疼痛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模型大鼠25和50mg/kg的柚苷配基以及10mg/kg的普加巴林。在第0、3、5、7、14和21天采用Hargreaves方法评估大鼠的行为变化,针刺实验测试触觉性机械痛觉过敏和经冷水诱发的异常性疼痛,最后测定氧化应激反应参数。结果:柚苷配基能缓解经慢性压迫性损伤诱发的神经性疼痛,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一氧化氮水平,恢复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结论:柚苷配基能缓解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比较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和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两种神经病理性模型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Sham组(n=10)、SNI组(n=10)和CCI组(n=10)。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后缝合皮肤,分别制作SNI模型和CCI模型,于术前及术后28d内测定大鼠术侧机械疼痛阈值,并于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疼痛相关基因三磷酸环化水解酶1(GCH1)的表达变化。结果 Sham组大鼠术后未见疼痛敏感症状,SNI组和CCI组大鼠疼痛阈值于术后第1天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5),SNI组疼痛阈值直至术后第28天都维持在较低水平,而CCI组痛阈值于术后第3天起才趋于稳定,术后21d开始痛敏症状有所缓解。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术后第14天SNI组和CCI组GCH1表达均高于Sham组(P<0.05),术后第28天CCI组GCH1表达有所降低,与SNI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CCI模型,SNI模型是一种更敏感、更稳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大鼠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痛觉模型,在实验性坐骨神经损伤后,在损伤局部即刻应用布比卡因,观察其对大鼠痛觉过敏行为及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初级感觉神经元电泳速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联系。方法术后5-20天,通过行为学实验方法观察CCI模型组与CCI+布比卡因药物组大鼠的两后肢热痛觉过敏行为的差异;随后观察两组大鼠的损伤神经元与对侧正常神经元的细胞电泳速率差异。结果CCI大鼠的损伤侧肢体的热痛敏回避反射潜伏期较对侧明显缩短,即表现为痛觉过敏;损伤神经元细胞电泳速率明显快于对侧正常神经元;而CCI+布比卡因组大鼠,损伤侧肢体的回避反射潜伏期与对侧无差异,损伤神经元的细胞电泳速率与对侧正常神经元无差异。结论神经损伤早期应用布比卡因,可阻止随后进一步发展为慢性痛,后期无热痛觉过敏行为异常,且损伤神经元的细胞电泳速率并不因神经损伤而发生改变。可见早期应用止痛剂,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慢性收缩损伤(CCI)后小剂量吗啡(5 mg·kg-1)连续腹腔注射对大鼠痛敏的影响,以脊髓后角C-fos及TrkA受体表达的改变为观测指标,探讨吗啡耐受可能的脊髓机制.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A组假手术组,B组CCI组,Cd组CCI+生理盐水组,D组CCI+吗啡组(5 mg·kg-1·d-1×14 d),分别于术前2 d,术后7 d、14 d给予热痛阈测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fos及TrkA受体的表达.结果①A组术后术侧热痛阈轻度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C、D组术后术侧呈现不同程度热痛阈下降,术后14 d降至最低点,B组、C组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D组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CCI术后14 d脊髓C-fos、TrkA受体的表达较术后7 d明显增加,C-fos的表达主要集中于脊髓背角表层Ⅰ~Ⅱ、Ⅲ~Ⅳ层的中间内侧部,TrkA受体分布于Ⅱ~Ⅴ层.C-fos、TrkA受体的表达在B、C、D三组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连续小剂量吗啡腹腔注射不能有效的减少坐骨神经慢性收缩损伤大鼠热痛觉过敏程度及脊髓C-fos、TrkA受体的表达,与CCI组(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吗啡(5 mg·kg-1)连续腹腔注射不能有效抑制坐骨神经损伤后热痛觉过敏及脊髓背角C-fos、TrkA受体的表达,可能是由于长时间使用吗啡导致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进一步升高,发生中枢可塑性改变,以及脊髓背角神经元μ-阿片受体脱敏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CCI神经病理痛模型,取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假手术组,Ⅲ组为CCI+川芎嗪治疗组,Ⅲ组在术后第1天开始腹腔注射100 mg/kg川芎嗪注射液,Ⅳ组为CCI手术组。分别于术前(0 d)及术后1、3、5、7、91、1、14 d以von Frey细丝法和热辐射法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观察CCI大鼠神经病理痛的行为学变化。结果术后14 d,Ⅳ组和I、Ⅱ、Ⅲ组相比较,大鼠后爪的机械和热痛敏阈值明显降低(P〈0.01);I、Ⅱ、Ⅲ组之间相比,大鼠后爪的机械和热痛敏阈值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缓解CCI大鼠的慢性神经病理痛行为学表现。  相似文献   

16.
肝达复颗粒对四氯化碳肝损伤大鼠和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达复颗粒对四氯化碳肝损伤大鼠和小鼠的保肝作用。方法:以灌胃CCl4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皮下注射CCl4复制大鼠急、慢性肝损伤模型。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肝羟脯氨酸(Hyp)、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为指标,观察肝达复颗粒的抗肝损伤作用。结果:肝达复颗粒对CCl4造成的急性肝损伤大鼠和小鼠ALT,AST活性升高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可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MDA水平,升高SOD水平。肝达复颗粒可显著降低CCl4慢性肝损伤大鼠ALT,AST活性,升高肝组织SOD、GSH水平,降低MDA、Hyp水平。结论:肝达复颗粒对四氯化碳肝损伤大鼠和小鼠有显著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7.
顾楠  桑韩飞  孙焱芫  熊利泽 《医学争鸣》2009,30(10):865-868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是否可以抑制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①假手术组(sham组);②对照组(CCI组),即单纯行CCI手术组;③CCI+生理盐水组(CCI+saline组),于CCI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5mL/kg,连续7d,1次/d;④CCI+参附组(CCI+ShenFu组),于CCI术后即刻腹腔注射参芪扶正注射液,25mL/kg,连续7d,1次/d.于术前2d,术后1,3,7,10,14d测定各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结果:与Sham组比较,CCI组和CCI+Saline组术后各日TWL,MWT明显降低(P〈0.01),其MWT从术后第1日即开始下降,第7日降至最低值(为基础值的19.7%和18.1%,与基础值比较均P〈0.01);其TWT从术后第1日即开始缩短,第3日即缩短至最低值(为基础值的58.4%和60.2%,与基础值比较均P〈0.01),CCI组和CCI+Saline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CI,CCI+Saline组相比,CCI+ShenFu组在术后第1,3,7日的MWT降低较为缓和(P〈0.01),但自术后第10日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I+ShenFu组在术后第1日TWL缩短较为缓和(P〈0.01),但自术后第7日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轻度延缓CCI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的形成,抑制术后第1日的热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