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梗死灶部分切除加颞肌下减压术抢救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 (mMCAI)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经头颅CT或MR证实并进行梗死灶部分切除加颞肌下减压手术的 4 0例mMCAI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手术后果 ,以分析手术时机及这一术式的疗效。结果  4 0例患者中共行手术 4 3次 ,其中 3例术后合并出血而再次手术 ,死亡 5例。2 2例术前已发生脑疝 ,死亡 4例 ,2 8例术前未发生脑疝 ,死亡 1例。结论 开颅手术减压是抢救mMCAI的必要措施 ,梗死灶部分切除加颞肌下减压这一术式疗效较好 ,术前未发生脑疝的效果较已发生脑疝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额颞眶颧视神经管减压术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意义。方法:采用经额颞眶颧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15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结果:8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0.1;4例患者有改善<0.1;3例无好转。结论:经额颞眶颧视神经管减压术是一种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性开颅后颅骨缺损修补术中颞肌贴敷脑供血保护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7例标准外伤性开颅后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87例均切口一期愈合,修补后外观满意,固定牢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减压术后颞肌贴敷对损伤脑组织有供血作用,特别是对脑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术前术后合并脑梗死、骨窗区有明显脑软化灶的患者,颞部保留部分颞肌供血,能保障患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对32例采用颞肌填塞及侧裂池造瘘治疗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至5年,复查CT积液完全消失26例,大部分消失6例,无复发,出血及感染。[结论]颞肌填塞及侧裂池造瘘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利用侧支循环作原位部分保脾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侧支循环作原位部分保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12例脾蒂严重毁损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蒂切断结扎+不规则性脾脏全切除术。结果 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B超、CT复查,残脾无梗死、继发出血等。结论 利用侧支循环作原位部分保脾手术是治疗合并脾蒂严重毁损的外伤性脾破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支架置入术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颅内外血管支架置入术前后做CT灌注成像检查的病人9例,比较手术前后MTT图、CBF图及CBV图的变化。结果:9例病人中3例为单支动脉狭窄,1例术前存在供血区缺血改变,术后复查CT灌注图像缺血区无明显改善,另2例术前术后未见脑缺血改变。6例为多支动脉狭窄,其中4例存在一侧颈内动脉狭窄而另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术前CT灌注图像示1例双侧缺血;3例闭塞侧缺血,狭窄侧无缺血。术后复查双侧缺血病例术侧缺血有轻度改善,而对侧血管闭塞侧缺血加重;3例闭塞侧缺血的病例2例闭塞侧缺血加重,1例术前后无变化。术后病人均无合并症发生。结论:CT灌注成像能在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早期即可显示出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是一种简单方便了解手术对脑循环影响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外伤性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内侧髁突残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0—2016年收治的内侧有髁突残存的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10例10侧关节纳入研究,采用外侧成形术+颞肌筋膜瓣进行治疗。通过临床和CBCT随访,评价该治疗方法疗效,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术前术后最大开口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10例患者无一例关节复发,开口度改善显著(P<0.05)。结论外侧成形术保留了残存的关节结构,与颞肌筋膜瓣结合,可以很好地预防颞下颌关节强直复发。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吻合术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成人缺血性烟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吻合术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的成人缺血性烟雾病55例67侧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结果及术后临床症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详细记录手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55例67侧大脑半球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9 h,平均出血量127 ml。术后1周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检查示62侧吻合桥动脉通畅,通畅率达92.54%。术前1周及术后1周、术后6个月,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峰值时间(TTP)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周及术后1周、术后6个月,随时间推移CBF、CBV逐渐增加,TTP、MTT逐渐缩短,除CBV术后6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73.13%症状得以缓解,90.9%患者主诉主观感受改善。随访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率达92.53%。术前1周及术后1周、术后6个月,mRS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周及术后1周、术后6个月,mRS评分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除术后6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包括硬脑膜下血肿和桥动脉闭塞各3例,吻合口动脉瘤2例,高灌注综合征、癫痫及脑梗死各1例。近期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2周内,均通过对症治疗得到缓解;远期并发症较少,主要为脑梗死和脑出血,经专科治疗病情好转,均遗留相关神经功能障碍。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吻合术联合颞肌贴敷术通过互补协同作用治疗成人缺血性烟雾病可增加患者脑血流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脑血管事件发生,并可预防复发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与影像学特点以及显微手术在经颅视神经管减压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总结经颅显微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17例,分析患者视神经管骨折情况,随访术后6个月的视力变化。结果 受伤至减压手术时间为4h至7d,显微手术采用翼点入路11例,额下入路4例,眶上锁孔入路2例。术后6个月随访视力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2.3%,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 经颅显微视神经管减压术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有较好的疗效,视神经骨性管道充分开放及神经鞘膜的减张可使受伤视神经得到充分减压,从而避免继发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肌电图能反映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状态和形态学变化,是研究神经肌肉系统必备的技术手段。通过对比观察颞肌、嚼肌剥离术前后肌电图改变,探讨咀嚼肌剥离后的功能变化。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2000-03/2002-09收治行嚼肌及颞肌剥离术患者22例。应用颌下切口,显露并剥离一侧嚼肌下颌骨附着,同时剥离附着喙突之颞肌。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行双侧颞肌、嚼肌静止期与最大用力收缩时肌电图检查。结果:颞肌及嚼肌术前术后均未发现任何一块肌肉出现两处或两处以上纤颤电位。最大力收缩时,术后1个月肌电波单纯相及混合相较术前增多,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组肌电波幅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其他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侧与非手术侧对比,术后1周组双侧肌电波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其他各组间双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从肌电图表现来看肌肉剥离术不会引起肌肉的不可逆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施行紧急颞下减压后大骨瓣减压联合小脑幕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的作用.方法 对9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患者随机分为2组,42例采用紧急颞下减压后大骨瓣减压联合小脑幕切开术,50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均进行术前、术后头颅CT及颅内压的监测;对幸存者术后3个月至1年随访,按GOS预后标准评价,并对其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 紧急颞下减压后大骨瓣减压联合小脑幕切开术病例组疗效优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组(P<0.05).结论 小脑幕切迹疝施行紧急颞下减压后大骨瓣减压联合小脑幕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可迅速解除脑受压、缓解颅内高压、挽救生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膜瘤的CT及MRI特征,评估CT及MRI在脑膜瘤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脑膜瘤患者的CT及MRI资料,并与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7例脑膜瘤患者,MSCT平扫诊断率70.37%,MSCTA清晰显示肿瘤相邻的动脉与骨性解剖标志之间的三维关系;MRI平扫27例定位为颅内脑实质外肿瘤;MRI增强扫描诊断率96.30%,其中15例静脉窦旁脑膜瘤清晰显示肿瘤与静脉窦的相邻关系及静脉窦受压闭塞程度。依据MRI增强扫描及MSCTA定位诊断结果制定手术入路及方式,其中1例鞍旁脑膜瘤包绕颈内动脉虹吸部,另1例视神经管区域脑膜瘤包埋视神经部分予以残留;2例与矢状窦关系密切行脑膜瘤大部切除;余23例脑膜瘤完全切除。术后均无明确偏瘫、失明、失语等神经系统医源性损害症状。术后观察或随访1~24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CT及MRI在脑膜瘤诊断、评估手术入路、保护肿瘤相邻动脉及静脉窦、减少医源性神经功能损害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AVM)的影像学表现。方法:26例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患者均行常规头颅CT及DSA检查,其中10例患者行头颅MR检查。结果:后循环动脉瘤19例中基底动脉瘤5例,椎动脉瘤7例,小脑下后动脉瘤7例。CT可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小脑出血。DSA可明确显示畸形血管部位及大小。结论:常规头颅CT和MR可有效显示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颅内出血情况及较大的动脉瘤和畸形血管团。DSA仍是诊断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技巧、手术时机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年龄、手术距发病时间、脑梗死部位、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术后3个月和6个月M RS评分及B arthe l生活指数(B I)预后评价。结果:9例患者发病距手术时间平均(59.67±15.63)h。左侧大脑中动脉(LM CA)供血区梗死3例,右侧大脑中动脉(RM CA)区梗死3例,左侧大脑中动脉区加前动脉区(LM CA+LACA)梗死3例。入院时GCS评分平均(11.78±2.69)分,手术前GCS评分平均(8.22±2.07)分。2例(22.2%)术后死亡,存活7例(77.8%)。术后3个月随访M RS评分,4分(重残)4例,3分(中残)3例。B I评分:55分4例,65分2例,75分1例;术后6个月M RS评分:4分1例,3分5例,2分(轻残)1例;存活7例患者的B l评分:85分1例,70分3例,75分2例,65分1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膜下积液的外科治疗新方法一钻孔外引流加颞肌筋膜下分流术及其疗效。方法对32例50岁以上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行硬膜下积液钻孔外引流加颞肌筋膜下分流术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无手术死亡或慢性硬膜下血肿等并发症。近期复查CT硬脑膜下积液消失者26例(81.25%),明显缩小者6例(18.25%)。随访0.5~5年(平均25个月),复查CT,硬脑膜下积液均消失。结论钻孔外引流加颞肌筋膜下分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手术安全可靠、简单易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虚拟现实系统中评估比较颞下和乙状窦前入路磨除岩骨显露解剖结构的顺序和范围.方法 将尸体头颅CT影像数据输入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构建岩骨三维解剖模型.分别模拟颞下和乙状窦前入路磨除岩骨并测量数据.结果颞下入路和乙状窦前入路磨除岩骨的虚拟现实可视化效果良好,解剖数据测量方便快捷;膝状神经节和乳突尖部分别为颞下入路和乙状窦前入路的重要术中解剖标志;乙状窦前入路显露岩骨内结构的磨除骨质操作多于颞下入路,显露颈静脉球受到岩骨内其他结构遮挡少于颞下入路;颞下入路显露颈内动脉所受岩骨内其他结构遮挡少于乙状窦前入路.结论 颞下入路适合显露颈内动脉,乙状窦前入路在显露颈静脉孔区方面具有优势.虚拟现实系统在同一模型中进行不同入路模拟,有利于节约标本,进行个体化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缺血半暗带CT灌注图表现、病理基础及判定依据.方法选新西兰白兔42只,随机分组并制作脑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0.5、1、2、3、4、6 h进行CT灌注扫描,测量并计算缺血区rCBF、相对面积.取兔脑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缺血区rCBF随缺血时间延长不断下降.缺血中心区在缺血4 h前出现细胞水肿表现,4 h后出现细胞核固缩等不可逆转变表现;边缘区为细胞水肿表现.结论在CTPI图上缺血边缘区和缺血4 h内的中心区是可以恢复的缺血半暗带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异位胆囊的术前检查、治疗对策及最新进展,探讨不同胆囊异位情况下的术式选择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异位胆囊5例的临床资料,重点讨论术前检查、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原则及技巧。结果本组5例经B超及上腹部CT平扫检查均明确诊断为异位胆囊,其中胆囊异位于肝内2例,异位于肝膈间、肝后、左位胆囊各1例,行LC术3例,右进胸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各1例。术后均痊愈出院,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接诊可疑异位胆囊者术前行B超、上腹部CT平扫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明确诊断、术式选择及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水岭梗死患者的Willis环侧支循环能力。方法对100例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Willis环的侧支循环通路。结果48例分水岭梗死患者,27%未发现Willis环侧支循环通路,13%出现后交通动脉侧支血流。52例无分水岭梗死患者,4%未发现Willis环侧支循环通路,后交通动脉侧支开放的比率增高至52%(P<0.01)。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的比率两组大致相同,分别为60%和63%。结论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无Willis环侧支循环和低比率的后交通动脉侧支开放与发生分水岭梗死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开颅术后早期CT复查的价值。方法 :对 12 8例因颅脑外伤行开颅术后立即行CT复查 ,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有 5例在第一次手术区外的血肿需要再次手术。结论 :颅脑外伤开颅术后早期CT复查可及时发现部分迟发血肿 ,赢得再次手术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