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前扣带回参与痛觉调控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ng M  Wang Y  Liu H  Zhang SZ  Yu B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0):2127-2130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健康志愿者接受不同强度电刺激时前扣带回(ACC)各亚区的激活模式,探讨该脑区在痛觉调控网络中的作用。方法对10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分别施加1倍痛阈(P1)、2倍痛阈(P2)、3倍痛阈(P3)三个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任务,同期采用GE Signa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脑功能活动的数据采集,应用功能神经成像分析(AFNI)软件包进行后处理以获取ACC的激活图像,根据10名受试者的平均脑功能激活图分析ACC各亚区独特的刺激反应特性。结果前扣带回前部(aACC)在不同强度电刺激时均呈中度激活,该亚区在P1、P2、P3时平均激活像素分别为324、429、562,BOLD信号差异不大,表现出痛觉注意相关性反应;前扣带回背后部(dpACC)在P1、P2、P3时平均激活象素为311、964、1414,其BOLD信号与刺激强度基本呈线性正相关,表现出刺激强度依赖性反应,提示该区与刺激强度编码有关;前扣带回腹后部(vpACC)在P1、P2时无明显激活(平均激活像素为262、375),但当刺激强度增大到P3时,该区BOLD信号显著增强(平均激活像素为1781),提示该区参与痛觉强度编码。结论前扣带回各亚区在痛觉调控网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不同强度电刺激作用下,该区表现出分离性激活特性,各亚区的激活曲缘显示出各自的痛常调控特点。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功能成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磁共振功能成像王武张雪哲(放射诊断科)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无创伤性活体器官功能检查方法。目前,FMRI仅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应用,其优点在于不但能清...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受试者在不同强度电刺激作用下丘脑各亚区的激活规律,探讨该区参与痛觉调控的机制.方法:对10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分别施加1倍痛阈、2倍痛阈、3倍痛阈3个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任务,同期采用GE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统进行全脑fMRI扫描.应用功能性神经图像分析(analysis of functional neuroimages,AFNI)软件包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以获得丘脑活动的脑功能图像.结果:双侧丘脑外侧部的激活信号与刺激强度基本呈线性正相关,提示该区可能与痛觉的感觉辨别方面有关;双侧丘脑内侧部的激活信号(BOLD信号)与刺激强度类似于指数关系,提示该区可能参与痛觉的注意与情绪活动.同时,在相同强度电刺激作用下,对侧丘脑外侧部的激活信号均强于同侧丘脑外侧部,表现出对侧优势现象,而双侧丘脑内侧部则缺乏此表现.结论:丘脑应为痛觉调控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表现出分离性激活现象,各亚区均有各自独特的刺激反应特性,这有助于了解丘脑在处理痛觉信息时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是当今神经影像学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功能成像在脑功能研究领域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对癫痫病人的临床定位和指导手术中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磁共振功能成像在癫痫中的应用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张媛媛 《医学综述》2013,19(18):3368-3371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于1990年诞生后即迅速发展,很快被用于脑神经元功能的研究,进而又成为评价脊髓功能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并在健康人、脊髓疾病及损伤患者的研究中取得了诸多成果,不仅显示了与解剖部位相对应的脊髓神经元活动,还进一步探索、解释了脊髓激活区的病理生理学原理.脊髓fMRI初步揭示了脊髓功能活动的特点,必将在脊髓生理病理学研究中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7.
手掌触觉刺激诱发皮层感觉功能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熙  张微微 《北京医学》2000,22(6):323-325
目的 用磁共振功能成像 (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f MRI)技术研究建立恒定的感觉皮层功能图像检查方法。方法  7例健康受试者和 1例左顶部脑肿瘤患者 ,均为男性。感觉刺激采用毛刷触刷右手掌面 ,刷动频率 1Hz。 f MRI图像检查采用 1.5T场强、超高速自旋回波成像方法 ( EPI)。 TR=3sec,TE=60 ms,12 8× 12 8矩阵 ,扫描层厚 6mm,视野 2 0 cm。试验过程采用无刷动刺激 ( Rest)和触刷 ( stimuli)两种模式 ,重复三次 ,在 4 .5分钟内共采集 4 50帧 EPI图像。结果 原始数据经图像重建和显著性处理分析 ,受试者均获得对侧皮层感觉区功能信号 ,成功率 10 0 %。结论 用毛刷触刷法可获得理想的感觉功能图像。该项技术对脑内病灶的定向或手术治疗中避免正常结构的损害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最大可能保留胶质瘤邻近脑运动功能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7例邻近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并行双手对指fMRI成像.结果 27例中9例激活的功能区主要位于水肿灶内,环绕肿瘤表面;11例见激活功能区移位分散,部分位于肿瘤范围内;5例激活功能区较少,范围也较小,2例未见明显功能区激活,而对侧功能区激活明显.结论 fMRI对邻近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术前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尽可能地保留肿瘤周围的脑运动功能区.  相似文献   

9.
经颅磁刺激(TMS)作为一项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在研究大脑功能定位、调控认知功能、诊治神经/精神疾病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作用机制和生理效应未明确。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能反映脑组织的功能活动。实时交互式经颅磁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TMS-fMRI)结合了TMS和BOLD-fMRI两种技术的优势,能够监测TMS刺激部位和与其存在功能连接的远端脑区兴奋性的改变。本文对实时交互式TMS-fMRI的应用和技术的进展、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从应用上看,在大脑功能连接网络研究领域,TMS-fMRI能够显示在不同的实验中TMS对远端脑区产生的影响,并以100 ms的分辨率观察大脑网络间的动态连接,这是在探索时间特异性脑区功能连接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但利用TMS-fMRI对脑区功能连接的空间特异性研究尚有不足,可以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在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中,TMS-fMRI能评估TMS对大脑皮层产生的影响以及脑区间的相互作用,帮助我们理解注意力控制背后的神经机制,研究大脑对躯体感觉的处理,但TMS-fMRI只能观察到TMS作用下不同脑区兴奋性之间的关联,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机制以及脑区之间的关联有无特异性还待进一步研究;TMS-fMRI还能用于研究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研究精神活性化合物对大脑区域影响,但目前TMS-fMRI还难以在临床中普及,下一步研究者们需要将目光放在TMS-fMRI临床适应症的研究当中。TMS-fMRI的一个主要技术难题是TMS线圈难以在MRI扫描仪内准确定位以刺激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另一个重要问题是TMS线圈对静磁场产生影响造成图像伪影,导致回波平面图像的空间畸变和局部信号丢失。研究者们通过持续技术更新逐渐解决了线圈定位和图像伪影两大问题,但TMS-fMRI技术在参数设置、用户体验、应用的简便性和普适性等方面仍存在问题,这是未来的技术进步方向。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失眠症(PI)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会影响人的认知、情绪调节等功能。多项研究表明PI涉及广泛的脑区异常。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结合不同的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PI的研究,它可以客观、间接地分析大脑功能活动的改变,有助于阐明PI的神经病理学机制,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和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在PI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Localization of sensory cortical areas during the operation is essential to preserve the sensory function. Intraoperative direct electrostimulation under awake anesthesia is the golden standard but time-consuming. We applied 3T high field 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BOL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ioma and cortical sensory areas preoperatively and to guide intraoperative direct electrostimulation for quick and precise localization. Methods Five glioma patients with sensory cortex involvement by or next to the lesion had preoperative BOLD fMRI to determine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of cortical sensory areas to the tumours. Bilateral hand opposite movement was performed by these patients for fMRI. Precentral and postcentral gyri were identified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uring the operation.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ores of the patients' pre- and postoperative and the role of BOLD fMRI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cortical sensory areas were all activated in five glioma patients involving postcentral gyrus areas by BOLD fMRI with bilateral hand opposite movement. The detected activation areas corresponded with the results from cortic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nclus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tical sensory areas and tumour can be accurately shown by BOLD fMRI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used to make the tumour resection could obtain good clin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2.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在针刺研究中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文英  潘江  陈武善 《医学综述》2011,17(4):603-606
多数功能磁共振成像(fMR I)研究是在特定的实验任务条件下对大脑的活动进行分析,然而,近来的研究发现大脑在静息状态下也存在自发神经元活动。静息态fMR I是一种相对新的fMR I方法,能真正反映人脑复杂的脑活动状态,为全面探索大脑活动的内部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在神经、精神类疾病的研究中已取得较大发展。因其实验设计基本上能够模拟针刺的实际治疗过程,故在研究针刺的神经机制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癫痫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  毓青 《医学综述》2014,(3):518-520
癫痫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发作性疾病,因其发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致痫灶的定位及癫痫网络的研究一直成为热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可研究大脑静息状态下自发活动,已成为脑功能研究的常用手段。该文主要对rs-fMRI在癫痫的定位诊断、默认网络研究及近年出现的同步脑电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癫痫灶定位方面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指运动时的功能定位及正常和病理状态下运动皮层的功能变化。探讨其在胶质瘤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血氧依赖水平(BILD)原理对20例正常志愿者及40例胶质瘤患者进行脑功能成像,原始数据采集后传入工作站,应用工作站的Functool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后处理。结果:20例正常志愿者MRI及fMRI图像清晰,脑功能激活区显示良好。40例胶质瘤患者病变侧的功能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分散,甚至消失。胶质瘤位置、形态、大小及功能改变的关系能得到清晰显示。结论:fMRI对邻近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在肿瘤最大限度切除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邻近的脑运动功能区。  相似文献   

15.
谢琪 《医学综述》2011,17(21):3315-3317
功能磁共振成像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脑的高级认知功能研究领域。有关语言的该类研究,遵循语言的处理过程可分为单词、句子、语法处理三类。对语音和语义的研究表明,语音和语义在处理过程存在交错,在大脑同一区域中可以既具有语音功能又同时具有语义功能。图片命名的功能磁共振激活脑区主要包括枕叶外侧、左颞叶中下回及双侧梭状回区域。通过进行不同种类图片的对比研究,可探索言语的单个要素所特异性激活的相应脑功能区,以进一步研究语言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书写痉挛患者皮质异常功能活动,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其病因。方法:分别对10名书写痉挛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手指写、执笔写任务期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数据经过分析处理,获得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2个任务的平均脑激活图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患者组初级感觉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表现为与书写任务相关的明显激活(P<0.05),而双侧的后顶叶皮质激活在2个不同任务期间均较正常减弱。结论:书写痉挛患者存在运动和感觉皮质的异常活动,反应了其运动皮质的去抑制和感觉处理过程的障碍,并且感觉处理过程的异常可能在其病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挑战,既要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又要尽量保留运动语言等重要神经功能。近年来诸多新技术的应用使手术有了改观,多模态神经导航引入了功能磁共振成像以及神经纤维束的影像,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术中磁共振成像及术中超声的优势是实时成像;清醒开颅及皮质电刺激术中功能作图技术评估神经功能最佳;应用肿瘤特异性荧光成像可在术中依靠荧光辨别肿瘤组织。以上新策略改善了手术效果,给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CNSV)的MRI表现与特征,探讨f 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5例CNSV病例的MR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机分布多发病灶13例,幕上单发病灶2例。T1WI等或稍低信号13例,混杂信号2例;T2WI稍高或者高信号12例,混杂信号3例;全部病灶T2-FLAIR为高信号。DWI高信号病灶9例(6例夹杂点状低信号),等信号病灶3例,低信号灶3例。10例SWI扫描患者中均见渗出性微出血低信号,其中病灶侧静脉扩张6例,对侧静脉扩张1例。灌注成像8例,其中7例为略低灌注,1例灌注增高。增强扫描以斑片状、脑回样强化为主,2例T2WI高信号病灶未见强化,血管壁增厚伴明显强化9例,5例脑膜动脉强化,4例病灶周围软脑膜强化。11例TOF-MRA血管成像中,5例血管呈串珠样改变,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呈"Moya-Moya"病改变,5例血管未见异常。2例DSA均见血管呈串珠样改变,其中包含1例TOF-MRA阴性病例。CNSV确诊前MRI复查,7例出现新发病灶,6例原发病灶有进展,2例变化不大。13例CNSV经过激素冲击等对症治疗后复查MRI,11例原有病灶明显缩小或者吸收,1例见新发病灶,1例变化不明显。结论 CNSV具有特征性MRI表现,MRI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指导活检取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神经性贪食(BN)患者加工食物图片时的脑功能特点,探讨BN的精神病理机制.方法 BN患者7例,均为女性,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神经性贪食诊断标准;健康对照7例.2组性别、年龄匹配.所有受试者完成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和fMRI检查.功能成像为组块设计,包括食物图片序列和非食物图片序列,均来自国际情绪图片系统(1APS),计算机自动呈现.结果 BN患者食物图片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BN患者食物图片平均脑激活强度(7.86±0.78)、平均激活体积(557 voxels),主要激活双侧前额叶、右尾状核、左杏仁核和小脑;对照组食物图片平均脑激活强度(9.89±1.03),平均激活体积均(1340 voxels),主要激活双侧舌回、楔前叶、右梭状回.2组食物图片下激活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食物图片下激活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前额叶-纹状体-杏仁核-中脑通路功能异常可能是BN的主要神经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用局部一致性研究方法来探讨丛集性头痛患者自发发作期脑活动的变化。 方法 12例右侧丛集性头痛患者,完全符合国际头痛疾患分类(第二版)诊断标准;12例正常对照,与12例患者年龄匹配。24例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右利手。对患者头痛自发发作期间、头痛缓解期以及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fMRI扫描,对所得fMRI数据利用SPM5软件包进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分析,患者自发发作期与缓解期采用配对t检验(P < 0.05,蒙特卡罗模拟校正),患者缓解期与正常对照之间统计分析采用成对t检验(P < 0.05,蒙特卡罗模拟校正)。 结果 患者头痛自发发作期与缓解期相比,双侧后扣带回、前额叶皮层及右侧海马旁回等脑区的局部一致性发生变化;患者头痛缓解区与正常对照相比,双侧前扣带回、前额叶皮层及右侧后扣带回、岛叶等脑区的局部一致性发生变化。 结论 前扣带回、后扣带回、前额叶皮层、岛叶等脑区均与疼痛的发生和调节有关,它们的脑活动变化说明这些脑区可能与丛集性头痛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