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牙周炎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观察组)与不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对照组)各30例行牙周基础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AL)、血糖(GLU)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后,两组PD与AL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与HbAlc指标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和牙周炎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牙周基础治疗可缓解牙周炎患者的局部牙周炎症状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糖尿病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影响.方法将76例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降糖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降糖治疗),疗程3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s-CRP、Hb A1c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hs-CRP、Hb A1c、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显著下降(P<0.01).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以减轻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微炎症及牙周炎病变程度,且对有效控制血糖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36例2型糖代谢伴牙周炎的患者,在4周内完成口腔卫生的指导、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4周后复查,进行牙周维护。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菌斑指数(PLI)、探针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牙龈出血指数(BI),并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验。结果经牙周基础治疗后,所有患者PD、BI、PLI、GLU及hs-CRP均明显下降(均<0.01),患者HbA1c及FBG的水平也显著下降(<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改善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降低HbA1c及FBG的水平,也可使血清hs-CRP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42例牙周基础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并评价牙周基础治疗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42例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1例)。观察组行牙周基础治疗加药物治疗,对照组仅行药物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周,各项临床指标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在短期内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颖  李艳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1):991-992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症控制状况和HbA1c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60例分为牙周治疗组和非牙周治疗组,牙周治疗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记录牙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的牙周临床检查指标及HbA1c指标;非牙周治疗组不做牙周治疗,记录入组时和3个月后出组时的牙周临床检查指标及HbA1c指标。结果牙周治疗组牙周临床检查指标及HbA1c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非牙周治疗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牙周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牙周状况,同时可降低HbA1c,促进糖尿病患者治疗达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干预对糖脂质代谢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检测牙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C)、低密度脂蛋白( LDL-C)等糖脂质代谢指标,同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APN)、瘦素(LEP)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炎症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治疗后,FPG、HbA1c及TG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TNF-α、IL-6、CRP及LEP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APN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4.245,P ﹤0.001);血清 APN 与 LEP 及 TNF-α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 P ﹤0.05)。结论:控制牙周炎可改善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糖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探讨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H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c (HbA1c)与空腹血糖(FBG).结果DM患者组HbA1c、FBG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DM患者组治疗前FBG结果与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DM患者组治疗前HbA1c结果与治疗后比较,HbA1c 4周内下降缓慢 (P>0.05),其下降幅度明显低于FBG,治疗6周后HbA1c才明显降低(P<0.01),至10周后HbA1c接近正常水平,结论HbA1c测定可反映采血前6~10周的血糖平均水平,可作为DM治疗疗效的监测指标;与FBG联合检测,对DM的诊断、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临床参数、血糖代谢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牙周基础治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40名,于基线水平和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牙周临床检查,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其他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临床参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后出血百分数)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但空腹血糖浓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其他有统计学意义改变的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磷显著升高、血清钙磷比显著下降、甘油三酯显著下降、载脂蛋白A1显著升高、脂蛋白a显著降低和血清总胆红素显著升高。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临床参数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有显著改善作用,但对空腹血糖的作用不明显。此外,牙周基础治疗还可能影响血清磷的浓度及钙磷比,并影响血脂的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对种植体龈沟牙周致病菌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种植牙手术的106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的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分为HbA1c<8%组(48例)和HbA1c≥8%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HbA1c比例、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采集入选牙位的龈下菌斑,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6种可疑牙周致病菌数量并统计检出率;分析龈下病菌感染与HbA1c的相关性。结果: HbA1c≥8%组患者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福塞坦氏菌、中间普氏菌和具核梭杆菌数量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HbA1c<8%组(P均<0.05);牙龈卟啉单胞菌、福塞坦氏菌和具核梭杆菌与患者HbA1c呈正相关(P<0.05),中间普氏菌与HbA1c呈负相关(P<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种植体龈下牙周致病菌菌群的繁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T2DM)伴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对体内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口腔科治疗的70 例T2DM 伴牙周炎行牙周基础患者作为观察组, 未行牙周基础治疗的7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治疗3 个月后)牙周探诊深度(PD)、 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值、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内脂素、瘦素及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 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D、SBI、AL 值低于 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P <0.05);而FPG、HbA1c、TC、TG、LDL 及HDL 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 治疗前后血清内脂素、瘦素及TNF-ɑ 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可纠正T2DM 伴 牙周炎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改善糖脂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牙周病的单纯性牙周治疗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诊断为牙周病的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38例患者先进行单纯性牙周治疗,牙周状况进入静止期后给予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比较单纯性牙周治疗前后及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前后测量探诊深度、牙冠长度、牙根长度和牙槽骨密度。 结果 单纯性牙周治疗后的探诊深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的探诊深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单纯性牙周治疗后的牙冠长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的牙冠长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单纯性牙周治疗组治疗后的牙根长度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牙根长度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牙周治疗组治疗后的牙槽嵴顶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牙槽嵴顶骨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单纯性牙周治疗组治疗后的根尖区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根尖区骨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 牙周病单纯性牙周治疗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均可以改善牙周情况,增加牙冠长度,不增加牙根长度,单纯性牙周治疗增加牙槽骨的骨密度,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减少牙槽骨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12.
牙周非手术治疗是牙周病治疗的基础。传统的牙周非手术治疗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各种不同的治疗策略被提出,目的是为改善牙周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减少某些重度牙周炎患者对牙周手术治疗干预的需要。包括改良传统牙周治疗器械,辅助先进技术设备和改良传统牙周治疗方案等。该文就牙周病非手术治疗的内容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牙周修复中施加正畸力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采用牙周探针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的菌斑指数(PLI)、附着丧失(AL)、牙龈出血指数(BI)、探针深度(PD)和探针出血(BOP)情况.采用调查问卷对治疗6周后患者咀嚼功能、牙龈健康状况、口腔清洁能力、美观及满意度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2和MMP-9水平.采用RT-qPCR法检测两组龈沟液中参与牙周组织重塑的关键基因CXCL2、CCL4和CCL7的mRNA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LI、BI、PD、BOP和AL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龈健康状况、口腔清洁能力、美观度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TNF-α、IL-1β、IL-6、MMP-1、MMP-2、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CXCL2、CCL4、CCL7 mRNA水平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修复中施加正畸力可有效改善牙周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改善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促进牙周组织再生能力,利于术后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牙周洁治对牙周病患者固定矫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牙周洁治和口腔卫生宣教对进行固定矫治的牙周病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作用.方法:选择需要固定矫治的已治愈或得到有效控制的牙周病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腔卫生宣教 每月全口洁治1次;对照组:口腔卫生宣教;分别于固定矫治前、矫治4个月、矫治8个月、矫治结束后,检查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松动度.术前、术后X光片对照分析,且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结果:统计学分析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牙松动度、X片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周洁治和口腔卫生宣教是维护进行固定矫治牙周病患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电子化牙周检查记录软件在牙周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基于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开发的电子化牙周检查记录软件应用到牙周临床教学中,并对应用该软件的52名学生和12名带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电子化牙周检查记录软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得到学生与教师的认可,73.08%的学生和75.00%的教师认为电子化牙周检查记录软件可以完全取代纸质牙周检查记录表。结论电子化牙周检查记录软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有利于牙周临床教学工作更好地实施与开展。  相似文献   

16.
成人牙周病综合矫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牙周-正畸-修复综合治疗成人牙周病性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25例因牙周炎造成前牙移位的患者,经牙周治疗,牙周炎症基本控制后,用固定正畸方法内收并排齐扇形移位的前牙,并改善后牙咬合关系,同时配合牙周护理,最后配合修复治疗修复缺失牙 ,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牙周情况.结果 经本研究综合治疗, 患者在牙周袋探诊深度和牙龈指数上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 P <0.05),在临床附着水平和前牙间牙槽骨高度上,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牙周状况在综合矫治后得到了改善,正畸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通过牙周-正畸-修复综合治疗,能有效控制炎症,消除创伤,利于牙周组织恢复健康,达到改善美观和恢复咀嚼功能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volatile sulphur cornpounds,VSC)水平与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炎症程度的关系及其对牙周基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CP患者(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35岁),在治疗前用金刚牙周诊断仪检测硫化物水平,并记录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探诊出血等临床指标,基础治疗后3个月再次检查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在治疗前,浅、中、深袋组的VSC阳性位点率分别为17.1%、52.3%、86.0%,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各个水平级别的VSC在不同袋深组中均有分布,各组中VSC水平〈1.0的位点占绝大多数,随着袋深的增加,高水平的VSC位点比例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VSC阴性位点的各项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VSC阳性位点的临床指标虽较治疗前有改善,但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的改善均明显差于阴性位点。结论:VSC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牙周的炎症程度,并影响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VSC的检测可以作为评判牙周炎活动性及预后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分泌型的糖基化磷蛋白,是骨组织与牙骨质的主要非胶原蛋白分子,由多种细胞合成与分泌,广泛的分布于多种组织与体液中,在骨代谢、炎症反应、创伤愈合、肿瘤转移等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OPN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分子,又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牙周病发病机制复杂,炎症与牙周支持组织破坏是牙周病特征性的病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PN在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后牙周组织的再生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OPN与牙周病有关的生物学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细菌涂片法观察牙周病维护期中细菌分布变化,以及细菌分布与牙周病临床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维护期中牙周病复发的患者60名,随机分2组,实验组施以牙周基础治疗+口腔卫生宣教强化,对照组只作牙周基础治疗,不作口腔卫生宣教,观察基线2周,3个月,6个月牙周病患者牙周袋内细菌分布和牙周病临床指标变化。结果:2组临床指标均较基线时显著减少(P<0.05),实验组PLI SBI PD B%均较对照组下降快。结论:牙周病患者牙周袋内细菌分布,牙周病临床指标与牙周病的活跃期和静止期有相关性两者结合,在牙周病维护期监测牙周病活跃性,口腔健康教育在牙周病维护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