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Background Only a few reviews of small case series and individual case reports including a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adult patients undergo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HPS) are available, and there has been no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long-term outcome of HPS patients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of HPS in OLT patients with chronic end-stage liver-disease, and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postoperative outcome of HPS patients after OLT.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31 HPS and 30 control, non-HPS patients. The preoperative conditions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wenty-six of 31 HPS patients and all of the non-HPS patients underwent OLT. Standardized methods, such as arterial blood gas at room air and ^99m-technetium macroaggregated albumin (^99mTc MAA) lung and brain perfusion scanning were performed for the diagnosis of HPS. Patients were followed after OLT.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HPS in OLT patients was 9.3% [26/279]. Hypoxemia in HPS was obviously improved with a normalized shunt of ^99mTC MAA in the lungs after OLT.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within 28 days after OLT) of HPS was 76.9% (20/26). The one year survival was 61.5% (16/26) and four-year survival was 57.7% (15/26); much higher than HPS patients without OLT (0). But high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re observed in HPS patients whose death occurred within 3 months of OLT due to complications summarized in this study. Conclusions Liver transplantation w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HPS. But the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rate following OLT in HPS patients was still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out HPS.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Song SB  Zhang TL  Xiu DR  Yuan J  Wang DC  Jiang B  Wang CM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8):1533-1535
目的 总结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的疗效,探讨肝癌患者肝移植的适应证。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8月至2003年12月进行的43例肝癌肝移植患者的资料,对手术后的生存期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最长随访时间3年零9个月,全组死亡18例,仍存活25例,其中7例带瘤生存。死亡的病例中,死于肿瘤复发12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分别死于腹腔感染(1例)、出血(1例)及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其他原因死亡(3例)。以寿命表法计算,1年生存率为85.5%,2年生存率为65.5%,3年生存率为43.0%。结论肝移植为晚期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部分患者可获得较长期的无瘤生存。无肝外转移的晚期肝癌可作为目前肝移植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内毒素(LPS)、Toll样受体2(TLR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肝肺综合征(HPS)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肝肺综合征组(HPS组,31例,其中26例行肝移植术)、非肝肺综合征组(即未合并HPS的终末期肝病组,30例,均行肝移植术)和正常对照组(10名健康志愿者).各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7、14、21、28 d检测外周血LPS、Toll样受体2mRNA(TLB2mRNA)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iNOSmRNA)表达水平,及其肝随移植术后肝功能及低氧血症好转的术后变化.结果 HPS组术前LPS,TLR2mRNA,iNOSmBNA的表达水平较非HPS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PS组术前LPS,TLR2mRNA,iNOS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非HPS组LPS,TLR2mRNA,iNOS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S与非HPS组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术后,随肝功能的改善,TLR2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呼吸和血氧饱和度亦逐步改善.结论 终末期肝病肠源性内毒素释放及其导致的TLR2mRNA和iNOSmRNA表达的增高可能是肝肺综合征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刘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1):1482-1483,1487
目的:探讨肝肺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份以来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及符合诊断标准的肝肺综合征18例。结果:好转15例(83.3%),死亡3例(16.7%)。结论:肝硬化合并HPS发生率高,临床上若出现杵状指、肝掌、蜘蛛痣、门静脉增宽及Childpugh C级的患者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Xu Y  Fan J  Zhou J  Qiu SJ  Wu ZQ  Yu Y  Hang XW  Tang ZY  Wang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0):2101-2104
目的:分析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的肿瘤相关因素,为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4月至2006年2月间251例肝细胞癌肝移植病例,Kaplan-Meier生存率统计分析各种肿瘤相关性因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影响,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的危险因素。结果:对术后生存率和/或无瘤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大血管癌栓、淋巴结转移、Edmondson分级、镜下癌栓、肿瘤部位、播散灶、术前甲胎蛋白(AFP)等(P〈0.05或P〈0.01);而术前治疗史及肝炎背景对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对生存率或无瘤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的指标有:大血管癌栓、肿瘤播散灶及镜下癌栓(P〈0.05或P〈0.01)。结论:Edmondson分级Ⅲ~Ⅳ级、镜下癌栓、肿瘤位于左叶或两叶、肿瘤有播散灶及术前AFP≥300μg/L等都是肝癌肝移植危险因素,提示预后不良。有大血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的预后极差,应列为肝癌肝移植禁忌证。  相似文献   

6.
引起排斥反应模型肝移植大鼠生存时间延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静  高毅  汪爽  孙尔维  张志  单毓强  钟世镇 《广东医学》2004,25(12):1374-1376
目的 查找肝移植大鼠肝移植生存期明显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用来自不同单位SD大鼠和同一单位的Wistar大鼠 ,分A ,B ,C组行Wistar至SD的大鼠原位肝移植 ,观察受鼠的术后第 7天肝病理、生存期。结果 A ,C组病理示重度急性排斥反应 ,生存期为 10 9d ,11 7d ;B组大鼠病理示轻度急性排斥反应 ,生存期为6 9 8d ,较A ,C组明显延长 (P =0 0 0 0 0 ,0 0 0 0 2 )。结论 B组SD大鼠基因发生变化 ,可能是引起B组肝移植大鼠生存期明显延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成人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中远期的生存情况和影响中远期生存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03年10月至2006年5月203例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生存期大于1年的165例受体的长期随访结果 ,包括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死亡率.结果 肝移植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7%、85.5%、81.2%;乙肝相关性疾病受体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4%和84.5%,非乙肝相关性疾病2、3年的生存率83.4%和7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存活大于1年的165例中,1年后死亡21例,平均死亡时间22.7±6.6月(12~48个月).1年后导致受体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及其病死率为:感染并发症4.8%(8/165)、胆道并发症3.6%(6/165)、乙肝病毒再感染1.8%(3/165)、慢性排斥反应1.2%(2/165)、肾功能损害0.6%(1/165)和肝动脉并发症0.6%(1/165)等.结论 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中远期生存情况良好.影响患者术后中远期存活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并发症、胆道并发症和HBV再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总胆红素(TB)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成人肝移植术后胆红素进行对比分析,将其分为肿瘤组与非肿瘤组、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结果肿瘤组与非肿瘤组TB曲线在术后似呈反“S”曲线,即先降后升再降,但具有差别显著的峰谷值;肿瘤组与非肿瘤组的前4个时间点不同(P〈0.005).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由基础肝病所致的术前TB将影响术后7天内的TB值,但7天后此影响将很小,提示原肝病与移植肝是否出现近期肝并发症可能无明显关系。(2)31天的TB仍高于正常,提示肝移植术后1个月仍属多种原因导致的肝损伤恢复期。(3)初步揭示了肝移植术后有无肿瘤的患者TB变化规律曲线。  相似文献   

9.
降低内毒素对大鼠肝肺综合征肺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降低内毒素对大鼠肝肺综合征的肺损伤保护作用。方法:结扎SD大鼠胆总管,建立肝肺综合征(HPS)动物模型。将大鼠分成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分离大鼠胆总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HPS模型组:结扎大鼠胆总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氧氟沙星组:结扎大鼠胆总管后腹腔注射左旋氧氟沙星(20mg/kg体重)。6周后检测血清内毒素,血、腹水、胆汁培养需氧或厌氧菌,血气分析,测定门静脉压力,肺干重/湿重比,肺灌洗液和肺组织匀浆中髓过氧物酶含量及丙二醛浓度,并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HPS模型组比,氧氟沙星组血浆内毒素浓度显著下降[(59±6.2vs268±35.6)ng/L,P<0.01],门静脉压力[(19.28±2.3vs17.80±2.18)cmH2O,P<0.01]、肺组织肺干重/湿重比(5.1±0.7vs4.9±0.7,P<0.01)、肺髓过氧物酶[(0.40±0.10vs0.24±0.03)U,P<0.01]和丙二醛[(0.32±0.05vs0.22±0.03)μmol/L,P<0.01]含量均有显著降低,肺组织炎症改变明显减轻。结论:降低内毒素可以减轻肝肺综合征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伊敏  朱曦  林英  张同琳 《中国医刊》2007,42(2):31-3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46例成人肝移植病例资料,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对合并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hild分级、术中输液量、术中低血压时间、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血胆红素、血白细胞计数、血肌酐、术后肺部感染等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发现术后肺部感染、术中输液量是肝移植术后MODS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积极防治肺部感染和减少肝移植手术中输液量是降低肝移植术后发生MOD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Peng ZH  Xing TH  Dai DJ  Chen GQ  Xu JM  Zhong L  Li T  Sun X  Wang SY  Wang ZW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4):953-955
目的评价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生存情况和分析影响移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连续施行的318例肝移植资料(随访至2005年12月),根据UNOS肝功能分级标准,对受体的术前状态进行评估,其中包括54例急性肝功能衰竭(UNOS1和2A)和264例慢性肝病肝硬化(UNOS2B和3),并统计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再移植率、再移植原因和死亡原因。结果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2B和3的移植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再移植率1.1%,其1、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和86,4%。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l和2A的肝移植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再移植率18.5%,其1、3年生存率分别为74,1%和68,5%。结论肝移植效果主要取决于肝外器官功能和术前肝功能状态,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2B和3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近期和远期疗效较好,而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1和2A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则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早期,并发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PNF)的发生率为2%~23%,是肝移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影响因素复杂,但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所导致的移植肝异常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如何降低移植肝的病理损害,改善移植肝功能,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是目前肝移植实验研究的焦点之一,现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肝移植术后嗜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结果。方法 对4例肝移植术后HPS的临床表现如发热、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如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铁蛋白异常、骨髓检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57、24d死亡,死亡原因为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经对症治疗后恢复健康。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要警惕HPS的发生,应及时检查骨髓及做相应的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肝移植(OLT)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ACS)的诊断和处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2年9月—2007年12月8例OLT并发AC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例ACS患者,7例发生在OLT早期(3 d内),1例发生在OLT术后胆瘘感染(7 d)。8例发生ACS病人均行床边左、右下腹部小切口引流术,1例行短时血液滤过,2例行开腹减压术;8例均治愈。结论ACS是OLT的严重并发症。早期、及时的诊断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改善OLT并发ACS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选择:上海复旦标准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Fan J  Zhou J  Xu Y  Qiu SJ  Wu ZQ  Yu Y  Huang XW  Tang ZY  Wang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8):1227-1231
目的评估不同适应证标准对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探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新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4月至2006年1月间251例肝细胞癌肝移植病例,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不同病例入选标准对肝癌肝移植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影响,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结果93例米兰标准术后1、2、3年的生存率为:86%、77%、77%,无瘤生存率为:91%、86%、86%;131例加利福尼亚标准术后1、2、3年的生存率为:90%、83%、83%,无瘤生存率为:92%、89%、89%;207例匹兹堡标准术后1、2、3年的生存率为:84%、74%、67%.无瘤生存率为:85%,83%,73%.而超出匹兹堡标准的44例患者,1、2、3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则显著降低(65%,43%,43%及47%,43%,43%).当将适应证扩大为:单发肿瘤直径≤9 cm;或多发肿瘤≤3个,且最大肿瘤直径≤5 cm,全部肿瘤直径总和≤9 cm,无大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肝外转移(即"上海复旦标准"),其1、2、3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88%,80%,80%及90%,88%,88%)与最为严格的米兰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入选病例显著增至为151例.结论"上海复旦标准"扩大了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范围,且并未降低术后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可能较米兰标准等更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6.
应用健康测量量表与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26例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前及术后各时期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术后早期(术后0—6个月)患者生存质量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远期(7个月以后)与术前基本持平,甚至优于术前。心理功能方面术后早期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远期优于术前和术后早期。说明肝移植可有效改善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原位肝移植术后临床监测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处理,提高医护人员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的监护能力。方法 参照原位肝移植术后常用观察指标,对4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进行严密监护、对比、分析。结果 1例术后6天出血,1例拔除气管插管后,肺不张,24天后出现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1例术后二次插管、随后气管切开,并发ARDS;1例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结论 肝移植术后呼吸功能、循环功能、出血、感染、移植肝功能、排斥反应及精神心理反应是监护重点,对于患者安全度过术后危险期,提高近远期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实施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肝移植病例,探讨国内DCD肝脏移植方面的问题。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行原位肝脏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73例,均接受DCD供体,供者均为中国Ⅲ类可控性DCD。所有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他克莫司 + 吗替麦考酚酯 + 类固醇激素),复查肝功能及血药浓度,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 结果:73例患者均顺利接受DCD供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原发无功能1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2例,其中1例为早期DIC,1例为精神症状伴意识障碍,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余患者预后良好,康复出院。随访2~12个月,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结论:通过选择符合中国标准三类的捐献者,实施可控的DCD程序,DCD肝移植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 is recognized as a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a variety of symptoms including fever,jaundice,skin rash,lymphadenopathy,and hepatosplenomegaly related to uncontrolled systemic T-cell activation.1 Two forms of HP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primary/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and secondary/reactive HPS.Reactive HPS was first described in 1979 by Risdall et a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ELD评分对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短期生存率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1月33例行肝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肝病受者术前MELD评分及术后3个月、6个月的生存率,依据MELD评分结果将受者分为3组(≤20,21~30之间,≥30),分析比较各组生存率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同时比较他们术中的尿量.结果:术后3个月总的生存率为90.1%(30/33),6个月的生存率81.8%(27/33),MELD分值≤20的受者与分值在20~30之间患者的3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2.3%(P=0.86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ELD分值≥30的受者术后3个月生存率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12和0.041).术后存活时间大于3个月的受者术中尿量为126.2±118.9 ml/h,术后3个月内死亡的受者为25.3±22.6 ml/h,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01).结论:1.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前MELD评分不能完全预测术后的生存率,因为两者不存在线性关系,只有在达到一临界点的时候,生存率才出现明显下降;2.术中尿量可以综合评价术前、术中各种因素对肾功能的损害程度以及术后肾功能状况,而且与术后生存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