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心脑舒通对缺氧/复氧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 Neuro-2a 细胞, 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心脑舒通(10、25、50 mg/L)给药组, 建立缺氧缺糖(OGD)4 h/复氧复糖(Rep)24 h损伤模型, 检测心脑舒通对各组细胞增殖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活性氧(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影响。[结果] 与缺氧/复氧组比较, 心脑舒通可以明显增加Neuro-2a细胞活力, 减少LDH漏出, 降低ROS水平, 增强线粒体膜电位。[结论] 心脑舒通对缺氧/复氧损伤神经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其影响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2.
丹酚酸B对大鼠皮层神经元缺糖缺氧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B)对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缺糖缺氧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组,复制缺糖缺氧4h的细胞模型,MTT法观察神经元的活性和存活率,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细胞内游离Ca2 和细胞凋亡率。结果丹酚酸B组神经元的活性(0.450±0.105)、存活率(58.20±13.56)%以及MMP荧光值(126.24±12.09)高于模型组神经元的活性(0.336±0.037)、存活率(43.40±4.73)%以及MMP荧光值(109.75±10.15),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丹酚酸B组LDH漏出率(15.84±1.47)%、细胞内Ca2 荧光强度(66.75±5.93)及凋亡率(4.82±2.48)%则低于模型组的LDH漏出率(27.39±3.75)%、细胞内Ca2 荧光强度(101.09±16.08)及凋亡率(10.83±2.13)%,两者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丹酚酸B通过维持细胞内Ca2 稳态,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及降低细胞凋亡率,对缺糖缺氧损伤的大鼠皮层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HT22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HT22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雷帕霉素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均进行缺氧缺糖6 h、复氧复糖24 h处理。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LDH法检测细胞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内NLRP3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NLRP3、Cleaved Caspase-1、IL-18、IL-1β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组细胞胞体饱满、折光性强,细胞突触较多且相互间连接成网状;模型组及溶剂对照组细胞皱缩、变圆,大量脱落、漂浮,细胞间连接大幅减少;雷帕霉素组细胞损伤情况较模型组显著缓解。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LDH漏出率、NIRP3阳性率、细胞内NLRP3、Cleaved Caspase-1、IL-18、IL-1β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LDH漏出率、NIRP3阳性率、细胞内NLRP3、Cleaved Caspase-1、IL-18、IL-1β蛋白表达均显著降...  相似文献   

4.
丹参素对缺氧/缺糖损伤神经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丹参素对SH-SY5Y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时胞浆内[Ca2 ]i、细胞凋亡率、细胞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探讨其对神经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应用细胞培养、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Ca2 ]i、细胞凋亡百分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SH-SY5Y细胞缺氧/缺糖损伤2 h时,细胞内[Ca2 ]i明显增加,为8.46 nmol/L(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为18.59% (P<0.01),细胞内[Ca2 ]i的浓度4 h时达到高峰,为9.89 nmol/L(P<0.01),而后呈下降趋势,细胞凋亡率随缺氧/缺糖损伤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12 h时达到45.91%,细胞经缺氧/缺糖处理2 h后,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活性分别降低29.17%(P<0.01)、38.80%(P<0.01),随着缺氧/缺糖时间的延长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活性进一步下降, 12 h时分别降低56.72%(P<0.01)、63.58%(P<0.01),丹参素能显著降低细胞内[Ca2 ]i,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提高细胞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与缺氧/缺糖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丹参素可抑制缺氧/缺糖损伤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从而具有稳定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神经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5.
何吉洪  杨海洋  龙江 《重庆医学》2015,(33):4611-4614
目的:探讨丹酚酸 B 对体外血脑屏障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 C6细胞非接触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并分为正常组、实验组和给药组。利用无糖 Earle′s 液代替培养液在93% N2、2% O2和5% CO2条件下孵育2 h 模拟缺糖缺氧环境。辣根过氧化物酶通透性实验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免疫荧光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紧密连接变化情况。结果给药组对辣根过氧化物酶的通透性明显低于实验组(P <0.05);免疫荧光和超微结构图片显示正常的紧密连接连续和致密,而实验组紧密连结中断和疏松,给药组介于二者之间。结论丹酚酸 B 能直接保护缺糖缺氧/复糖复氧引起的血脑屏破坏和降低通透性,为丹酚酸 B 对血脑屏障的保护机制提供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神经细胞缺氧缺糖-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在细胞水平阐明黄芩苷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H-SY5Y神经细胞,采用缺氧-复氧结合缺糖-复糖的方法,对其进行攻击,模拟人体神经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黄芩苷对此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缺氧、缺糖8h结合复氧、复糖12h对神经细胞可造成明显损伤,导致SH-SY5Y细胞线粒体的活性下降,凋亡率明显上升;而黄芩苷可以显著减轻上述损伤。结论黄芩苷对缺氧、缺糖-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已有实验证实黄芪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心肌,减轻心肌损伤。为进一步探讨黄芪注射液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而进行本实验。本实验将体外培养在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损伤,造成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五组:正常对照组、缺氧缺糖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预防性保护组和治疗性保护组。观察细胞的搏动频率,培养其中的LDH释放量,细胞内SOD活性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在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缺氧/缺糖对皮层神经细胞的损伤及通脑灵颗粒剂对其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原代培养8d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换以低糖无血清培养基,并置于95%N2和5%CO2的缺氧罐中5h造成神经细胞缺氧。用神经细胞存活率及神经细胞线粒体活性来评价神经细胞活力;用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作为评价损伤的指标。结果:原代培养皮层神经细胞缺氧5h,再给氧24h后,神经细胞存活率及线粒体活性明显降低,LDH释放量显著增加。通脑灵颗粒剂可显著对抗缺氧/缺糖对皮层神经细胞的损伤,剂量依赖地抑制LDH释放量的增加。结论:通脑灵颗粒剂对皮层神经细胞缺氧/缺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缺氧、缺糖再给氧为模型,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和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和坏死百分率。结果缺氧、缺糖5 h再给氧3、12、24 h时,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形态学观察也发现大量神经细胞的染色质凝聚、核碎裂、凋亡小体产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均显著降低,随再给氧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下降,清开灵注射液能显著降低神经细胞凋亡及坏死的百分率,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与缺氧、缺糖再给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可抑制缺氧、缺糖再给氧损伤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从而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而对海马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白皮杉醇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神经细胞模型,于氧糖剥夺2 h后给予白皮杉醇处理细胞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损伤程度,比色法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流式细胞术和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JC-1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与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的磷酸化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观测细胞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Nrf)2核定位。采用上述方法观察Nrf2抑制剂ML385预处理24 h对白皮杉醇改善OGD/R神经细胞活性、抗氧化性作用的影响,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rf2、血红素加氧酶1、醌氧化还原酶1的表达水平。结果:白皮杉醇可以显著提高OGD/R神经细胞存活率、减少LDH释放和活性氧水平、提高SOD活性、改善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和ATP水平(均P<0.05),增强AKT与GSK-3β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上调Nrf2、血红素加氧酶1、...  相似文献   

11.
作者复制了家兔病理性氧供依赖性(POSD)模型。采用渐进性低氧法降低总氧运输量(TO_2),从而考察机体氧运输及氧摄取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TO_2-VO_2的关系中,对照组可清楚地分为“非依赖”与“依赖”两部分;内毒素组从呼吸空气开始,从未出现坪区,内毒素组和对照组依赖段的斜率,即氧提取率分别为0.473和0.730,两者差别显著(P<0.05)。内毒素组的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CaO_2-CVO_2)在渐进性低氧过程中逐渐变小(P<0.01,ANOVA),对照组则呈相反变化趋势,故其组间差别越来越大,表明内毒素组氧提取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氧气充装站设计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与氧气充装有关的工艺、总图、建筑、电气等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探讨氧惊厥时,有关脑区亮-脑啡肽(L-Enk)含量的变化。实验中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常压空气组、高压常氧氮组、高压氧未惊厥组和高压氧惊厥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纹状体和下丘脑两个脑区中L-Enk含量的变化。放射免疫结果表明,在高压氧环境中暴露的大鼠纹状体和下丘脑内L-Enk-含量明显升高,且增至一定水平时动物发生惊厥。实验结果提示,动物惊厥与纹状体和下丘脑内L-Enk含量的增加呈正相关,而与环境高气压本身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气压下氧疗法联合应用对有合并症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97例有合并症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联合氧疗法组(A组)和常规高压氧治疗组(B组)。A组:采用面罩或吸氧头罩吸纯氧,从0.10Mpa(常压。常压氧治疗,NBO)环境压力下逐渐进入0.16Mpa、0.20Mpa环境压力下治疗(高压。高压氧治疗,HBO):B组:直接进入常规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利用心电、呼吸、血压、血氧全程监护.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适应性。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联合氧疗法组明显优于常规高压氧治疗组;联合氧疗法组开始治疗的时间明显早于高压氧组.开始治疗的早晚与疗效直接相关,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均明显提高,心律失常好转.比较蓑异无显著性(P〉0.05);高压氧治疗时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与常压氧治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有合并症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采用不同气压下氧疗法联合治疗,是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残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脓毒辣性休克时全身氧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以改良的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制备脓毒休克模型,观察大鼠血液动力学及全身氧供给(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ERO2、等改变。结果;在CLP后2h要继出现心脏指数CI降低、心率增快及全身血管阻力指数升高,CLP后5h时平均动脉压开始明显下降(P〈0.01);O2在休克早期即随CI降低呈进行性下降,由于ERO2代偿升高,使VO2不依赖于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暴露对小鼠肺组织匀浆髓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暴露对小鼠肺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力的影响,探讨肺型氧中毒小鼠肺组织炎症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健康新生C57BL/6小鼠吸入3kPa高压氧复制肺型氧中毒模型,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为正常对照组,850UPTD组,1100UPTD组和高压常氧组。分别观察肺组织中MPO活力。结果:高压氧暴露组MPO活力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常氧组MPO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型氧中毒小鼠肺组织匀浆中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活力明显增高,并且炎症的程度与氧暴露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中国38起高压氧舱事故的基本情况,探讨氧舱安全规范管理的措施.方法 采用检索相关文献、查阅相关专著及期刊、网络搜索、咨询或实地考察4种形式收集事故资料,以上2种或2种以上完全符合者,纳入统计范围.通过分析事故单位的事故舱舱型、性质、主要原因、伤亡人数,并与国外比较,进一步探讨中国氧舱管理的缺陷,从而总结安全管理的措施.结果 中国氧舱发生事故共38起,其中火灾伤亡事故36起,事故总发生率为1.00%左右,共造成77人死亡,8人受伤,36起火灾事故中,由设备问题引起的占17.39%,因违章失职造成的达82.61%,氧气加压舱占77.78%,空气加压舱占22.22%.结论 中国氧舱事故多发,氧气加压舱占大多数,安全形势严峻.必须从落实、完善有关制度及安全运行、搞好学科建设、合理治疗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加强科学、规范的管理来保障安全.  相似文献   

18.
常压氧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常压氧疗法(又称舱外高流量吸氧)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合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 016例常压氧治疗患者疾病构成、年龄分布、综合疗效及治疗依从性及相互关系.结果总共治疗23 184例次,人均治疗(11.5±9.3)次;有效率92.1%;治疗疾病77种.结论常压氧疗法对脑梗死、冠心病、创伤性颅脑损伤起重要辅助治疗作用,而对于胎儿及妊娠异常更是适宜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病理性氧供依赖与器官组织能量代谢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病理性氧供依赖与器官组织能量代谢间的关系,探讨该关系对器官组织氧合评价的意义。方法:以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制作脓毒性休克模型,随机分成CLP前及CLP后2,4,5,6,7,8h组,测定氧动力学等指标后,立即处死动物并取肝、心、肾组织标本,用生物发光法测定磷酸肌酸(PC)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全身氧供给(DO2)与氧消耗(VO2)呈双相变化关系,DO2进行性降低并在CLP后6h降至临界DO2值(cDO2),以后呈病理性氧供依赖关系。CLP后5h,肝组织PC含量明显降低(P<0.05),6h时肝ATP含量及肾PC、ATP含量均明显降低;心肌PC、ATP分别在CLP后6,7h始显著下降(P<0.01)。结论:病理性氧供依赖关系的出现反映了心、肝、肾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存在,但在其出现前,肾、肝组织已开始出现这种异常,故应尽早预防器官生物能量衰竭发生。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家兔内毒素致病理性氧供依赖性(POSD)模型上,考察氧供(Do2),氧耗量(Vo2)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特点,初步探讨血液流变学改变在POSD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Do2-Vo2的关系中,对照组依赖段的斜率与内毒素组斜率相差显著(P<0.05).POSD时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浓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等增加,肺、骨骼肌、肾脏有较多微血栓形成,提示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血液粘滞性、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对微血管内血流产生严重干扰,导致组织血液灌流量不足,气体和物质交换受阻.这些改变则可能是外周组织及器官缺血甚至衰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