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妇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便减少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妇科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80例,其中440例接受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40例应用传统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45%,对照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73%,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间、体位、凝血功能、术后护理以及患者年龄、合并症等都对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预防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340例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例,两组均术中操作轻巧,最大限度地减轻手术创伤,入院开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及七叶皂苷等,术后对照组进行常规骨科手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下列护理干预:健康宣教、心理支持、体位护理、观察患肢反应、保护下肢静脉、早期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少(P<0.05)。结论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围手术期采取护理预防措施是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干预护理等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预防,并观察预防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00例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孕产妇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术后下肢活动与体位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方式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疼痛度等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的方式极大预防了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临床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抽取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妇科术后患者共计4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对疾病的知晓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加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方法所选的下肢骨折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下肢骨折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短于后者(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1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术后卧床患者采取中药封包干预,对其预防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75例术后卧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常规护理预防便秘,干预组37例,采取中药封包干预预防便秘,经不同护理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对照组患者便秘及腹胀发生率分别为26.32%及31.58%,干预组患者便秘及腹胀发生率分别为8.11%及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经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症状积分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后卧床患者采取中药封包干预有效了预防了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具有安全性高、方便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0例乳腺癌术后出现功能障碍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另外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2种护理措施对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的影响。结果通过对2组乳腺癌术后出现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2组患者患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但观察组患者患肢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肢功能改善情况,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乳腺癌术后出现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患者对于患肢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增强患者患肢功能锻炼恢复情况,提高临床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均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肺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有很多,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足月产妇300例,其中1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另150例患者采用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有14例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9.33%%,观察组产妇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67%,差异显著(P<0.05);其中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68.67%(103/1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141/15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的足月产妇在围术期内提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方位预防干预对微创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280例微创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方位预防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及术后6 d下肢周径差、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9/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6,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d下肢周径差为(1.68±0.21)cm,对照组患者术后6 d下肢周径差为(2.41±0.34)cm;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为(0.74±0.15)mg/L,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为(0.93±0.18)mg/L;观察组患者术后6 d下肢周径差明显小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14、9.595,P=0.001、0.001<0.05)。结论采用全方位预防干预能够对微创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有效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及术后6 d下肢周径差和D-二聚体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骨科髋关节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下肢DVT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本组70例患者DVT发生率为30%;观察组DVT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82.9%)明显高于对照组(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下肢DVT形成有重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中西药预防人工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术患者,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Ⅰ组与Ⅱ组,每组各60例。Ⅰ组在基础预防上加中药血栓通注射液预防深静脉血栓,Ⅱ组加西药低分子肝素钠针剂预防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预防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DVT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切开血肿、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患者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2周,两组患者PT、INR及PLT等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中药血栓通与西药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人工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其有效性相似.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术后出血风险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分子钠组明显低,安全性高,故采取中药血栓通预防人工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闫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3,(32):134-13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围术期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9年1月~2012年2月接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59条患肢)患者在术后行常规护理,干预组(58条患肢)在术后行全面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实施全面护理,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刘春蓉 《安徽医药》2014,18(1):183-185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130例,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并调查比较两组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后DVT发生5例,发生率7.7%,明显较对照组DVT发生率15.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老年人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预防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活动能力、临床症状、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及总分分别为(84.6±3.6)、(89.4±4.2)、(92.0±1.2)、(93.3±2.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5.1)、(78.3±3.6)、(80.6±4.1)、(79.6±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缓解患者术后各类不适症状,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骨科2008年6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的糖尿病髋部骨折并需手术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48例和常规护理组45例,早期干预组在入院第1天开始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而常规护理干预组是在术后才开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护理干预组DVT发生率6.2%,常规护理组DVT发生率26.7%,早期护理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行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形成有明显效果,对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