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盆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该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盆骨骨折患者80例纳入该研究,根据骨折创伤类型分组。其中Tile分型为B型骨折者38例作为对照组,C型骨折者42例作为实验组。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并发症、盆骨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组间经χ2检验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者术后1年内盆骨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较低,组间经χ2检验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盆骨骨折患者根据骨折Tile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B型骨折患者预后情况更好。  相似文献   

2.
Zhang YZ  Song ZH  Li XC  Pan JS  Peng AQ  Wu CS  Zhao CP  Li 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7):2602-2605
目的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跟骨骨折。方法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治疗复杂性跟骨骨折110例,130侧,术前根据跟骨X线片及64层螺旋CT扫描结果进行分型,其中Sander’s H型57例,Ⅲ型45例,Ⅳ型2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24个月。平均16.3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显示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Bolhor’s角,Gissane’s角均恢复,无一例切口感染。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130侧中,优(90—100分)63侧(48.46%),良(75—89分)57侧(43.85%),可(50—74)10侧(7.69%),优良率92.31%。结论计算机导航治疗复杂性跟骨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国良 《基层医学论坛》2014,(31):4247-424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在盆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61例为观察组;另2010年1月-2012年1月未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53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病死率、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 Majeed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骨科应用于盆骨骨折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智能机器人辅助治疗复杂性跟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全部跗骨骨折的60%,其中约3/4波及跟距关节,常遗留严重后遗症,致残率高达30%。由于跟骨形态和功能的特殊性,其治疗一直是困扰骨科界的一个难题。治疗不当,可出现肿胀和张力性水疱、筋膜间隙综合征、伤口裂开和感染、神经血管损伤、肌腱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导板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4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骨科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导板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观察2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盆骨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低于对照组(t/P=47.082/0.000、57.416/0. 000、48.682/0.000、23.284/0.00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P=6.095/0.014、5.031/0.025);随访1年,观察组Matta功能评分满意率和Majeed骨盆骨折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P=8.317/0.004、7.207/0.007)。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导板技术可提高骨盆骨折诊断的准确性,还可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传统方法治疗髋臼骨折手术切口大、出血多,并发症发生率高,计算机辅助经皮螺钉固定技术可以克服这些缺点。目前经皮固定只能应用于无移位或经牵引即可复位的髋臼骨折。如何闭合复位有移位的髋臼骨折是目前治疗的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复位内固定髋臼横断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复杂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复杂骨盆骶骨骨折患者行CT扫描获取病变部位的二维数据,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行骨盆骶骨骨折的三维重建解剖学模型,快速成型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骨盆模型。依此对骨盆骨折做出明确的诊断、分型,制定手术方案,术前模拟手术,指导手术治疗。结果:术中所见与虚拟三维重建图像及快速成型骨盆模型非常相似,术前的模拟手术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术中失血,12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折复位。结论:计算机辅助技术能全面、直观、精确地显示骨盆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于骨盆骶骨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均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它使手术更精确、更可靠、更方便,它在复杂骨盆骶骨骨折的治疗中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传统手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手术切口大、出血多、并发症发生率高,经皮螺钉固定技术可以克服这些缺点。目前经皮固定髋臼前后柱骨折手术主要在C型臂X线机监测下进行,手术步骤繁琐,需反复透视,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放射线损伤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计算机辅助导航真空垫  相似文献   

9.
自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来,医学影像学已有100余年的发展历史,近30年来发展迅速,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疾病的诊治和研究中也居重要作用,已成为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辅助诊断是医学诊断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产物,在诊断学各个领域的应用报道日益增多,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效果。本文在简要介绍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其在临床诊断、影像学诊断、实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计算机辅助诊断的不足和发展趋势也作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1.
邵旭辉 《当代医学》2014,(25):36-36
目的 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盆骨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来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不稳定盆骨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26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13)。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骨科损伤控制下给予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位优良率为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患者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损伤控制应用于不稳定盆骨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复位优良率,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对于大部分临床患者而言,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是治疗的最佳选择[1].这一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对股骨头残留血供破坏少、成功率较高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不断发展,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内固定方式.然而由于临床医师经验的差异和人徒手操作的不稳定性,难以保证空心钉均处于最佳位置.同时,医护人员较长时间暴露在X线下,对其损害也较大.本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热塑膜定位系统(简称热塑膜系统)于尸体标本置入股骨颈空心螺钉,评估该系统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严重盆骨骨折为主的多发伤应用DCS(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的可行性,总结其救治体会。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严重盆骨骨折为主的多发伤患者4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观察其诊治过程、死亡率、后遗症等。结果严重盆骨骨折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入院之后,即可进行伤情判断以及抗休克治疗,控制伤处的出血情况,入ICU(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及监护治疗,待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后再施予确定性手术,经统计分析,严重盆骨骨折为主的多发伤40例伤者当中,4例死亡,3例死亡伤者的死因为失血过多而死,1例死于术后感染。伤者的总存活率为90.00%。结论在对严重盆骨骨折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治疗过程当中,应用DCS的救治理念与手段,在明确患者伤情的基础上,积极给予控制出血手术,可避免患者因出血过多而导致缺血缺氧,损害重要的脏器,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此为救治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在食管癌计算机辅助诊断中,对医学图像和如何量化和对数据的统计方法上作了详细的阐述,由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中BAYES差别准则出发,将与食管癌有关的各参数与正常细胞,轻度增生,重度增生,可疑癌细胞,癌细胞等联系起来,从癌检中心取86例食管癌定型病例,用图像处理系统对图像的各项要求指标(16种参数)进行逐一的测量量化,并将参数建立起数据文件,再用多元性回归和逐步判别分析算法简化条件,找出与食管癌关  相似文献   

15.
蔡建群 《包头医学》2004,28(3):9-10
目的:预防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方法:术中采用可折断式螺钉辅以股骨颈钻孔减压或使用空心钉内固定.术后早期使用肠溶阿斯匹林及复方丹参,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结果:随访21例1.5~5年,骨折愈合平均6个月,未发现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病例结论:辅助治疗对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预防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新生儿骨折临床上并不常见 ,目前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较少。自 1983— 1999年我院共收治 2 1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1例 ,男 13例 ,女 8例。日龄 2h~19d ,平均 5 .6d。骨折部位 :股骨干骨折 14例 ,其中左侧 6例 ,右侧 8例 ;上 1/ 3 2例 ,中 1/ 3 8例 ,中上 1/ 3交界 4例。肱骨干骨折 5例 ,其中左侧 2例 ,右侧 3例 ;均为中 1/ 3骨折。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及股骨远端骨骺分离各 1例。骨折类型 :横断型 8例 ,斜型 11例 ,螺旋型 2例。并发伤 :臂丛神经损伤 2例 ,桡骨小头脱位 1例。致伤原因 :产伤 2 0例 ,婴儿型成骨不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在跟骨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30例跟骨骨折患者行CT扫描获取病变部位的二维数据,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行跟骨骨折的三维重建解剖学模型,快速成型制作出跟骨骨折模型。依此对跟骨骨折做出明确诊断、分型,制定手术方案,术前模拟手术,指导手术治疗。比较传统手术和计算机辅助手术两组的切开暴露时间、复位与固定时间及手术疗效优秀。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22个月。两组切开暴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复位与固定时间为(60.28±5.45)min,计算机辅助手术复位与固定时间为(48.75±5.8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个体化技术能对跟骨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均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可提高跟骨骨折手术效率与精确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确定标准的术中透视图像,作为计算机辅助影像导航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注册图像.方法 选取干燥尸体骨盆4具、模型骨盆4具作为骨折模型.直视徒手将2.5 mm导针置入髋臼前、后柱(双侧);双侧前柱导针分别采用逆行及顺行置入,后柱导针采用逆行植入;目视确认导针位置满意后,将骨盆固定于影像导航手术模拟操作模块,应用C形臂x线透视机,针对髋臼结构的前、后、外、内4个虚拟平面的垂直方向进行多角度连续动态透视,选择并确认能够清楚显示导针与前后柱、髋臼关节面的透视影像,作为导航手术的注册图像,记录此时c形臂x线透视机与骨盆、手术床的相对空间位置.依此注册图像,在导航手术系统辅助下,应用6.5 mm的钛中空螺钉进行髋臼前、后柱螺钉置入.每个骨折模型,每侧进行1次操作,共16次.目测螺钉位置、分别记录为获取标准注册图像C形臂摆放时间、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导航系统建立,软件界面操作及螺钉植入操作的总时间).结果 所有螺钉置入位置满意,未进关节;前柱螺钉置入需要闭孔斜位(Judet-Letoumel斜位)、闭孔人口位、闭孔斜出口位、骨盆正位像;后柱螺钉置入需要髂骨斜位、闭孔斜位、骨盆入口位、闭孔斜出口位像;为获取前柱、后柱标准注册图像摆放C形臂X线透视机的时间平均分别为9.5、7.3 min,前柱、后柱每枚螺钉置入术中透视时间平均分别为2.9、1.7 S,前柱、后柱每枚螺钉置人操作时间平均分别为11.7、9.2 min.结论 导航注册图像不同与传统的Judet-Letoumel影像,如何正确获取标准的术中透视注册图像,是确保安全、准确实施影像导航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