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5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203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引起的ADR 较多,分别占46.31%和29.56% ;引起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 占总报告例次的42.36%;静脉注射是引起ADR 的主要途径,占84.73%.结论 临床应注重合理用药,加强ADR 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 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5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2例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46.05%;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占83.55%;引发ADR的药物最多的是抗感染药(占27.63%)和中药注射剂(占17.11%);ADR的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ADR在我市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种类、与ADR有关的抗微生物药种类、中药注射剂情况、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抗中,微生物药物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药注射剂的ADR共87例。结论:ADR现象比较普遍,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中药注射剂的ADR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国家通报品种的监测,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漯河市各医院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探讨发生ADR的因素。方法对漯河市2007年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79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795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1.2%(328例),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4.9%(118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6.5%(370例),其次是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72%(573例)。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培养,并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5.
2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5月~2007年5月的2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90例ADR报告中,男性人数略多于女性;60岁以上人群人数略高于其他年龄段。联合用药占72.07%;静脉注射占81.72%;引起ADR的药品依次为抗感染药、中成药、心脑血管用药、泌尿系统用药;ADR的临床表现依次为皮肤过敏、免疫系统反应、胃肠反应等。结论:应加强对门诊患者和慢性反应患者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近几年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我院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集并上报的46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ADR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时间、用药方法、药品类型以及药品工艺有关。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促进合理应用抗感染药,减小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27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发生的27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主要年龄在60岁以上;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主要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镇江市12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ADR在我市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种类、与ADR有关的抗微生物药种类、中药注射剂情况、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抗中,微生物药物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药注射剂的ADR共87例。结论:ADR现象比较普遍,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中药注射剂的ADR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国家通报品种的监测,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上报的114例不良反应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涉及广泛,发生频率排在前列的分别是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是对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过敏等的损害。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探讨临床合理用药。②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到的13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⑧结果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茵药物最多,占总数的63.0%;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多见,占总数的45.7%。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最多,占总数的76.2%。④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工作,认真贯彻、执行ADR的报告制度,减少ADR的不报、漏报现象,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和特点。方法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对我院2005~2007年上报的12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8例ADR报告中,老年患者65例,占总例数的50.78%;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0.63%(52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5%(96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7.13%(71例);严重的ADR报告1例,占总例数的0.78%。结论医护药人员应正确理解ADR,加强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71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门诊约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州药。方法对2006年收集的71份门诊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方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总例数的78.9%,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总例数的77.6%。ADR临床表现上主要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该院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7年1至12月上报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9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人群发生率最高,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发生ADR的药物主要集中在抗感染药物和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为主。结论 医疗机构要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定期分析ADR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代大顺  吴桂月  李瑜 《重庆医学》2011,40(23):2346-2348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河南省中医院2009年收集的23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1例ADR报告中,多为老年患者;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占76.62%;抗菌药物和中成药的ADR报告例数分别位居第1、2位。结论医生、护士、药师三方协作,能够及时监测临床发生的ADR,对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完善我国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强化药品安全性监管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 采用比较法,将英国黄卡与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从报告范围、报告内容和表格设计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 与英国黄卡制度相比,我国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尚有进一步完善空间,包括扩大监测范围,明确重点监测品种,根据不同报告主体设计表格,提示重点填写内容,增加特殊人群用药信息.  相似文献   

16.
某院16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东  沈敏  李莹  江海平 《重庆医学》2012,41(14):1407-1408,1423
目的探讨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相关诱发因素,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该院收集并成功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60例临床资料。结果引起不良反应合并用药21例(3.13%)、单一用药139例(86.87%)。以口服给药途径居首位,共110例(68.75%),其次为静脉滴注给药29例(18.13%),局部外用13例(8.13%),肌内注射6例(3.75%),阴道给药2例(1.25%)。结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注重并积极开展合理用药的宣传,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预防或减少ADR的发生。方法依据2010年1月-2013年3月上报的200例ADR报告,分别按照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及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ADR报告中,ADR发生集中在40~49岁年龄段;女性患者发生ADR例次远高于男性患者;引发ADR的药品中,以抗肿瘤药为主(30.50%),其次为中药制剂(22.50%);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93.5%);引起ADR的前10种药品中,以注射用奈达铂为主(7.0%),其次为奥沙利铂注射液(6.5%)和紫杉醇注射液(4.0%);ADR以全身性损害为主。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加强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工作,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2008-2009年收集的127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7例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2.13%(117例);其次是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70.87%(90例);引起ADR比例较高的是喹诺酮类、硝咪唑类、林可霉素类,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60.63%(77例)。结论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及检测,减少注射剂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 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2010年6月收集的1 365例AD R报告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365例AD R报告中,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居多(占45.64%);以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居多(占25.64%);静脉给药是引起AD R的主要给药方式(占89.45%);AD 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37.14%)。结论合理用药,加强监测,可以减少AD 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结合喜炎平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报道,探讨其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中关于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对纳入研究的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规律。[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52篇,包含不良反应/不良事件57例。分析结果发现,喜炎平注射液相关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中,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性别、过敏史有关,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多发生于<10岁年龄组,患者原患疾病多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早期,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30 min内,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主要类型为变态反应,在经过临床有效处理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发生,无肝肾损伤。[结论] 引起喜炎平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可能因素众多,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病情大多发展迅速,在得到及时处理后,预后良好,无肝肾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