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治国  樊洁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22-1023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与常规胸腔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抽液总量,平均吸收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退热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抽液总量、平均吸收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退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少.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是的疗效比常规胸穿抽液术好,操作简单易行,不良反应少,痛苦小,经济负担低,临床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比较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与常规胸腔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结核性胸膜炎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抽液总量、平均吸收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退热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抽液总量、平均吸收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退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且并发症少.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比常规胸穿抽液术好,操作易行简单,副作用少、痛苦小,经济负担低,临床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322-323
目的评价直接胸腔穿刺抽液与利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内置管引流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行直接胸腔穿刺抽液,观察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胸水基本消失时间胸膜厚度及胸膜粘连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1±4.2)d、(17.2±6.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水基本消失时间分别为(6.9±2.1)d、(10.5±4.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安全性好,易于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郑春晓  甘艳 《河北医药》2016,(5):751-752
目的: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观察该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的符合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标准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组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时,同时给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抽液总量和胸膜厚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胸水消失时间、发热停止时间、胸闷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的抽液总量低于对照组,胸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磊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85-186
目的:研究经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注入人胎盘脂多糖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2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0.75g+吡嗪酰胺1.5g,每日1次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抗结核+胸腔抽液治疗。观察组采用抗结核+B超引导下经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注入人胎盘脂多糖治疗,两组随访4周后对显效率、胸液消退时间和胸膜肥厚发生率进行比较,评价疗效。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胸液消退时间,胸膜肥厚发生率,并发症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有差异性(P<0.05)。结论:与单纯分次胸穿抽液法相比,经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注入人胎盘脂多糖配合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方法简便安全,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3年01月收治的11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抽液注入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胸液消失的时间、抽液的次数以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杨红旺  张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509-1510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向胸腔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加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对照组单纯胸腔穿刺放胸水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胸膜增厚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加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取得满意疗效,且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组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引流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组21例出现胸膜肥厚,发生率26.3%;9例包裹性积液,发生率11.3%。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组无1例出现胸膜肥厚及包裹性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引流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组(P<0.01)。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持续引流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并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0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并胸腔注射尿激酶;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胸膜肥厚、粘连程度、胸水的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程度明显减轻,胸水吸收较对照组快。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置管持续引流并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胸腔穿刺术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吸收天数、胸膜增厚度、气胸、胸膜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胸腔穿刺术相比,具有简便、经济、创伤小的优点,且具有更好的综合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49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2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246例采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液。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方法简便,操作安全,对患者损伤小,舒适度高,患者经济负担减轻,明显优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快速、有效及防止早期包裹粘连.方法 对129例中等量以上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按不同的胸腔穿刺抽液术分成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引流胸水)、对照组(常规方法抽液)2组,比较不同组别的退热时间、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平均(4.85±2.1)d,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平均(8.62±2.27)d;发生胸膜肥厚3例;对照组退热时间平均(8.74±1.97)d,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平均(13.57±3.1)d,发生胸膜肥厚15例(29.4%).治疗组退热、胸腔积液消失平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引流胸水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与常规抽液法相比,能使退热、胸腔积液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杨兴强 《医药世界》2013,(12):939-940
目的比较分析胸腔闭式引流与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27/2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4%(21/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水消失时间与胸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在实施抗痨治疗的基础上,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明显优于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  相似文献   

14.
吴万春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75+178-175,17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4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导管引流组17例,常规穿刺抽液组29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观察两组患者的引流时间、引流量、胸膜肥厚及不良反应。结果:导管组胸腔积液好转时间、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情况均明显小于常规组(P〈0.01)。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常规胸穿抽液术,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72例中等量或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传统胸腔穿刺抽液组(23例)和中心静脉导管组(49例),分别采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液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引流胸腔积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组引流胸腔积液基本干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胸腔积液较传统胸腔穿刺抽液,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穿抽液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对比。方法以11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各56例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所有患者经4~14d置管胸液引流彻底。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胸腔穿刺抽液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抗结核治疗(2HRZE/10HRE)基础上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膜腔注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注药;而对照组则除常规抗结核治疗外,仅予以普通胸腔穿刺针抽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气胸的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注药的治疗,痛苦少、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此方法值得临床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8.
殷亮  张春蕾  张一 《江西医药》2013,48(6):513-516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观察组(22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引流组(22例)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抽液组(20例)采用单纯胸穿抽液治疗,3组患者抗结核治疗方法相同。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⑴观察组3d内阴影面积消退显著及治愈率显著高于引流组和抽液组(P〈0.05),观察组在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上显著低于抽液组(P〈0.05)。观察组第1d、第2d及总引流量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⑵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的积液阴影面积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而FVC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⑶观察组中包裹性积液、胸膜肥厚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且该组无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注入尿激酶治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王铮 《中国医药指南》2014,(36):129-129
目的比较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与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7%(58/60)明显比对照组76.7%(46/60)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胸水消失时间(5.2±2.5)d明显比对照组(9.7±3.2)d短(P<0.05),胸膜增厚(1.2±0.2)mm明显比对照组(2.3±0.4)mm小(P<0.05)。结论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较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对41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随机分为导管引流组(20例)、穿刺抽液组(21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并给予全身化疗。结果: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与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比较疗效更满意,症状改善快,并发症少,住院日缩短。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