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期研究显示,具有识别不同型别MSP2重组蛋白的IgG与降低人群临床发病相关联,MSP2主要有两型即IC1(A)型和FC27(B)型。为进一步了解MSP2型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效应,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等机构的研究者对自然获得高水平抗MSP2抗体的人群发生临床疟疾进行了风险评估。选择距肯尼亚东部沿海Kilifi地区40km的Chonyi村和Ngerenya村,居民暴露于每年5~6月及11~12月两个传播高峰季节,传播强度前者高于后者,于2000年10月从两村居民(年龄3周~85岁)中各采集血样534份,并涂厚血片备检,每周随访连续28周以上。每份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各种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FCC1/HN)裂殖子表面蛋白2(MSP2)融合HBsAg基因片断真核表达质粒pVXORF1-PfMSP2-HBS及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XORF1-PfMSP2,为疟疾核酸疫苗及蛋白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1)采用PCR技术对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P2原核表达质粒PET28α-MSP2的MSP2基因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Bam H I酶切;质粒pVXORF1-PvMSP1.19-HBS用相同的酶酶切,经纯化后用T4DNA连接酶将其与酶切后纯化的MSP2基因连接;(2)分别用BamHI Xho双酶切PET28α-MSP2质粒DNA和pVXORF1质粒DNA,纯化后2将目的基因片段用T4DNA连接酶连接;将(1),(2)连接产物分别转化大肠杆菌DH5α。于氨苄青霉素阳性LB培养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酶切电泳鉴定。结果 筛选出的重组子为编码FCC1/HN MSP2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pVXORF1-PfMSP2-HBS及pVXORF1-PfMSP2。结论 编码FCC1/HN MSP2基因片断真核表达质粒pVXORF1-PfMSP2-HBS和pVXORF1-PfMSP2的构建为疟疾核酸疫苗及蛋白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合成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四跨膜蛋白第二亲水基团(TSP2HD)基因,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重叠PCR人工合成日本血吸虫TSP2HD(aa107~aa182)完整基因片段,经测序正确后,将此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GEX-4T-3,构建重组表达质粒TSP2HD-PG,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获得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转化子,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TSP2HD融合蛋白表达情况。用谷胱甘肽(GST)融合蛋白纯化胶(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从表达产物裂解上清中纯化GST-TSP2HD融合蛋白,用凝血酶切割融合蛋白,制备纯化的重组TSP2HD蛋白。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TSP2HD蛋白与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及血吸虫重感染兔血清的免疫反应性;重组TSP2HD蛋白刺激血吸虫感染小鼠淋巴细胞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脉冲指数(cpm)值的差异研究重组TSP2HD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经过3轮重叠PCR扩增,获得长228bp的TSP2HD基因,序列分析证实与天然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含重组质粒TSP2HD-PG的转化子细菌,经IPTG诱导后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4000的可溶性GST-TSP2HD融合蛋白。凝血酶切割GST-TSP2HD融合蛋白获得纯化的重组TSP2HD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明,重组表达蛋白可被血吸虫重感染兔血清和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重组TSP2HD蛋白能刺激血吸虫感染小鼠脾细胞增殖,实验组cpm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日本血吸虫TSP2HD基因合成及表达获得成功,重组TSP2HD蛋白有天然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恶性疟原虫主要裂殖子表面蛋白1C末端19ku片段(MSP1-19)重组蛋白的免疫活性。方法 利用毕赤酵母高效表达系统分泌表达MSP1-19,表达产物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3次免疫后ELISA检测其血清中IgG滴度的变化,观测重组MSP“。免疫效应。结果 MSP1-19在毕赤酵母高效表达;重组MSP1-19免疫后,兔血清中IgG滴度的变化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MSP1-19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通过性、血液及母婴传播而导致的一种传染病。目前已知HIV有两个型,既HIV—1和HIV-2,我国人群感染的以HIV—1为主。HIV基因组由两个相同的单股正链RNA通过非共价键构成,基因组全长9.8kb。两端有长的重复序列(LTR)。完整的HIV基因有3个开放读码区gag、pol、和env。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并鉴定血管生成素相关蛋白2基因(ARP2)重组腺病毒,为有关基因转染研究作准备。方法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脏内科2004-12~2005-10将ARP2目的基因经酶切插入pAxCAwt载体,构建成ARP2-pAxCAwt重组黏粒。脂质体转染人胚肾细胞(293)细胞获取重组腺病毒。结果ARP2-pAx-CAwt重组黏粒插入方向正确.所获腺病毒为复制缺陷型ARP2重组腺病毒。结论采用的黏粒构建、转染方法可行,所获重组腺病毒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ZeoSV2(+)/CpG-HBcAg(ISS)对BALB/c小鼠免疫的作用。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ZeoSV2(+)/CpG-HBcAg(ISSb,c),将其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12、IL-4和IL-10的含量。结果:pZeoSV2(+)/CpG-HBcAg(ISSb)组较pZeoSV2(+)/CpG-HBcAg(ISSc)组免疫BALB/c小鼠后能使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12的表达增强,抑制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产生。结论:含CpG-HBcAg(ISSb)的重组质粒能够明显诱导小鼠血清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设计研制安全有效的人脑型疟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 MAD2 0株裂殖子表面蛋白 1( MSP1)和 FC2 7株裂殖子表面蛋白 2 ( MSP2 )基因编码区高度保守碱基设计并合成两对引物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 PCR)技术对 5例脑型疟患者恶性疟原虫云南省勐腊县勐罕分离株 CMH/ YN和云南省盈江县农场 CYJ/ YN分离株基因组 DNA MSP1第 13- 17区基因和MSP2基因进行扩增 ,并将扩增产物分别经 Eco RI和 Kpn I,Bam HI和 Hind III双酶切后 ,分子定向克隆 M13mp18和 M13mp19载体 ,转染大肠杆菌 ( E.coli) TG1,从含 X- gal和 IPTG的 LB平板上 ,将随机筛选得到的单个无色噬菌斑经 E.coli JM10 3扩增 ,用碱裂解法抽提重组子复制型DNA ( RFDNA)后 ,再分别经 Eco RI和 Kpn I,Bam HI和 Hind III双酶切鉴定。结果 :证实重组子为编码脑型疟患者恶性疟原虫 CMH/ YN和 CYJ/ YN分离株 MSP1第 16- 17区基因和 MSP2基因分子克隆 M13载体。结论 :首次报道确证脑型疟患者恶性疟原虫 CMH/ YN和 CYJ/ YN分离株MSP1第 16- 17区基因和 MSP2基因分别与 MAD2 0株 MSP1和 FC2 7株 MSP2相应基因完全一致。这些发现对研究预防人脑型疟疫苗和建立一种新型脑型疟恶性疟原虫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最后手段,大部分2型糖尿病最后均需胰岛素治疗,目前在临床上有多种胰岛素,从动物胰岛素到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是一大进步,诺和锐30是30%的可溶性门冬胰岛(胰岛素类似物)和70%精蛋白门冬胰岛素(诺和灵N)混合而成。其临床疗效较以前人胰岛素有进一步改善,笔者应用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3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实施精准防控措施及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较重的山丘型流行区瑞昌市和彭泽县的5个流行村作为调查村。在调查村有螺环境捕捉野鼠等野生动物,收集来自调查村的野生动物肝脏,检查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在调查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粪便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和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人群血吸虫感染,采用粪便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测家畜血吸虫感染;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钉螺分布,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钉螺血吸虫感染。结果 在调查村捕获、收购野鼠、黄鼠狼、野猪、麂子和野兔等野生动物或肝脏样本240只(份),其中捕获野鼠172只,血吸虫感染率为2.91%,其他野生动物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野鼠、麂子和野猪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2.21%、1.96%和12.50%。调查村人群和家畜中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各村平均钉螺密度在0.13~0.80只/0.1 m2,在1个村发现2只检测管钉螺有血吸虫阳性。结论 江西省山丘型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和潜在风险仍不可忽视;应继续加强监测,并采取有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设计研制安全有效的人脑型疟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MAD20 株裂殖子表面蛋白1 (MSP1) 和FC27 株裂殖子表面蛋白2 (MSP2) 基因编码区高度保守碱基设计并合成两对引物,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 技术对5 例脑型疟患者恶性疟原虫云南省勐腊县勐罕分离株CMH/YN 和云南省盈江县农场CYJ/YN 分离株基因组DNA MSP1 第13- 17 区基因和MSP2 基因进行扩增, 并将扩增产物分别经EcoRI 和KpnI, BamHI 和HindIII 双酶切后, 分子定向克隆M13mp18 和M13mp19 载体, 转染大肠杆菌(E. coli) TG1, 从含X-gal 和IPTG 的LB平板上, 将随机筛选得到的单个无色噬菌斑经E. coli JM 103 扩增, 用碱裂解法抽提重组子复制型DNA (RFDNA ) 后, 再分别经EcoRI 和KpnI, BamHI 和HindIII 双酶切鉴定。结果: 证实重组子为编码脑型疟患者恶性疟原虫CMH/YN 和CYJ/YN 分离株MSP1 第16- 17 区基因和MSP2 基因分子克隆M13 载体。结论: 首次报道确证脑型疟患者恶性疟原虫CMH/YN 和CYJ/YN 分离株MSP1 第16- 17 区基因和MSP2 基因分别与MAD20 株MSP1 和FC27 株MSP2 相应基因完全一致。这些发现对研究预防人脑型疟疫苗和建立一种新型脑型疟恶性疟原虫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克隆表达抗线粒体抗体二亚型(AMA-M2)的3个靶抗原侧链二氧酸脱氢酶复合体E2(BCOADC-E2)、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2(PDC-E2)、2-氧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E2(OGDC-E2)及其连接形成的三联体BPO-E2融合蛋白,以用于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断。方法针对BCOADC-E2、PDC-E2、OGDC-E2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从正常人的淋巴细胞中提取RNA,通过反转录PCR方法扩增得到相应的基因片段,经测定序列验证后插入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BCOADC-E2、pET28a(+)-PDC-E2、pET28a(+)-OGDC-E2、pET28a(+)-BPO-E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诱导表达蛋白质。表达蛋白经SDS-PAGE、Western-blot等鉴定。结果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4种重组质粒。IPTG诱导表达后,获得4种融合蛋白。经免疫学鉴定,重组抗原片段具有AMA-M2的免疫原性。结论重组表达的融合蛋白将有利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嗜乳脂样蛋白2(BTNL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结核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在中国人群中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分析94例结核病样本(病例组)和9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7个BTNL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9405098、rs3763317、rs3763313、rs9268494、rs9268492、rs2076523、rs2076530),使用SHEs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计算各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用χ2检验计算P值比较2组分布频率的差异,并计算各等位基因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分析疾病与基因的关联强度,以及BTNL2基因多态性位点连锁不平衡系数(D′值)和单倍体型频率。结果研究显示:(1)所研究的7个多态性位点与结核病的易感性均无显著关联。(2)BTNL2基因的C-A-T-G-C-G单倍体型和C-G-T-G-C-G单倍体型与中国人群结核病发生的易感性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07和0.049,其OR值(95%CI)分别为0.39(0.19~0.79)和3.50(0.93~13.18)。 结论(1)BTNL2基因多态性单个位点与中国人群结核病的易感性无显著相关。(2) BTNL2基因的单倍体型可能与中国人群结核病发生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自1988年Okamoto发现HBV可分为不同基因型后,有许多学相继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2003年日本学Sugauchi发现B基因型和C基因型之间还可能发生重组,依是否与C基因型重组分为HBVB基因型j亚型(HBV/Bj)和HBVB基因型a亚型(HBV/Ba);2004年Sugauchi又对HBVA基因型(HBV/A)进行分析,发现HBV/A可分为e亚型(HBV/Ae)和a亚型(HBv/Aa)。现就HB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特征及与临床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 ( FCC1/ HN)裂殖子表面蛋白 2 ( MSP2 )融合 HBs Ag基因片断真核表达质粒 p VX-ORF1- Pf MSP2 - HBS及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 VXORF1- Pf MSP2 ,为疟疾核酸疫苗及蛋白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方法  ( 1)采用 PCR技术对恶性疟原虫 FCC1/ HN株 MSP2 原核表达质粒 PET2 8α- MSP2 的 MSP2 基因进行扩增 ,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 Bam H 酶切 ;质粒 p VXORF1- Pv MSP1 .1 9- HBS用相同的酶酶切 ,经纯化后用 T4DNA连接酶将其与酶切后纯化的 MSP2 基因连接 ;( 2 )分别用Bam H +Xho 双酶切 PET2 8α- MSP2 质粒 DNA和 p VXORF1质粒 DNA,纯化后将目的基因片断用 T4DNA连接酶连接 ;将 ( 1)、( 2 )连接产物分别转化大肠杆菌 DH5α。于氨苄青霉素阳性 L B培养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 ,酶切电泳鉴定。 结果 筛选出的重组子为编码 FCC1/ HN MSP2 基因片断的重组质粒 p VXORF1- Pf MSP2 - HBS及 p VXORF1- Pf MSP2 。 结论 编码 FCC1/ HN MSP2 基因片断真核表达质粒 p VXORF1- Pf MSP2 - HBS和 p VXORF1- Pf MSP2 的构建为疟疾核酸疫苗及蛋白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用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网膜脂肪组织人类重组免疫球蛋白λ轻链(HSIGVL)02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网膜脂肪组织中HSIGVL022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表达量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直线相关,提示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构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P1基因2~5编码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SP1,为FCC1/HN株MSP1的体外表达及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对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FCC1/HN)基因组DNAMSP1第2~5区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Xhol和Aaal双酶切然后定向克隆入pcDNA3质粒,转化大肠杆菌TG1.再用相同内切酶酶切和PCR扩增对重组子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出编码FCC1/HN株MSP1第2~5区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SP1。结论编码FCC1/HN株MSPI第2~5区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SP1的构建,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P1的体外表达及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胶体染料法(DDI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三种方法在我县不同流行程度、不同流行类型地区中检测人群血清中血吸虫抗体的效果。方法  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在洲滩型传播控制地区的群心村、山丘型传播控制地区的金塔村和传播阻断地区的郎坑村各随机抽取150人作为检测对象,分别用DIGFA、DDIA和IHA检测待检对象血清中血吸虫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IGFA、DDIA和IHA 对传播阻断村人群血清均未检出血吸虫抗体;对山丘型传播控制村人群血清血吸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3.3%(20/150)、2.0%(3/150)和12.0%(18/150);而三种方法组合检测的阳性率提高至19.33%(29/150),用DIGFA和IHA组合检测的阳性率提高至17.33%(26/150)。对洲滩型传播控制村人群血清血吸虫抗体检测阳性率,DIGFA、DDIA和IHA分别为26.7%(40/150)、9.3%(14/150)和24.7%(37/150);而三种方法组合检测的阳性率提高至36.0%(54/150),用DIGFA和IHA组合检测的阳性率提高至34.0%(51/150)。结论  由于铜陵县疫情已达到传播控制,人群感染率和感染度逐年下降,采用多种方法组合检测,可以提高人群血吸虫抗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WHO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WHO于1998年4月13日至15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西太区与东南亚区两地区选择性寄生虫病预防和控制会议。现将会上交流的有关国家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及防治进展介绍如下。l菲律宾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24个省,183个市,共有1182个流行村。510万人受威胁,最近估计感染血吸虫人数为20.9万人。流行区分为10个地区,病人集中的Visayas与棉兰(Mindanao)岛。传染源主要是人,75%传播由于人粪污染,25%则由于家畜(黄牛、水牛、犬等)及野鼠。人与动物可相互感染,示人与动物血吸虫之间无株的区别。感染人群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组德国小蠊变应原(rBla g 2)治疗过敏性哮喘小鼠的效果及机制。 方法 18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和重组蛋白rBla g 2治疗组(C组)。B、C两组分别腹腔注射经Al(OH)3佐剂乳化的重组蛋白rBla g 2,剂量为50 mg/(只?次),共3次,每次间隔1周。A组以50 ml生理盐水代替变应原。末次致敏后2周,进行免疫治疗,C组腹腔注射rBla g 2,100 mg/(只?次),每两天1次,连续8次。A、B两组以PBS代替变应原。末次治疗后1周,将小鼠麻醉,B、C两组每鼠每天滴鼻50 mg rBla g 2,连续7 d。A组以PBS代替变应原滴鼻。于最后1次滴鼻后24 h检测各项指标:各组小鼠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细胞种类以及血清中rBla g 2抗原特异性IgE和IgG2a的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肺嗜酸粒细胞(EOS)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 结果 与B组相比,C组气道高反应检测中扩大间隙(Penh)值下降(P<0.05);血清中rBla g 2特异性IgE降低,IgG2a增加(P<0.01);C组EOS细胞阳性数量明显减少,且Bcl-2蛋白阳性表达较弱。B组BALF的细胞总数和EOS数分别为(24.60±15.08)×105个/ml和(22.20±3.76)×105个/ml,而C组细胞总数[(14.30±4.95)×105个/ml]和EOS数[(5.20±1.56)×105个/ml]显著减少(P<0.01)。B组肺部气管周围炎性细胞聚集,肺组织上皮损伤,组织水肿,而C组肺部变应性炎症明显减轻。与A组相比,C组各项检测指标接近A组。 结论 rBla g 2对小鼠过敏性哮喘有治疗作用,可能是EOS细胞凋亡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