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查难字阅读古代医学著作,常会遇到一些不明读音和意义的难字,成了“拦路虎”。如: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恶埃烟,(?)不得息。(《灵枢·刺节真邪》)阳明病,心下鞭满者,不可攻之。(《伤寒论》)(痹)谓(?)痹也。(《素问·五藏生成篇》王冰注文)(雩重)、(?)、鞕、(?)四字,一般字典不收,要到《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大型字典中才能找到。“(雩重)”在雨部,音中,意义为“气往来”;“(?)”在食部,音噎,义为“食不下”(《中华大字典》又释为郁结的结);“鞕”在革部,音硬,义为坚牢:“(?)”在疒部,音还,义为手足麻痹。《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官方编订的,收字  相似文献   

2.
<正>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贯穿整个中医学体系,《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指明阴阳平衡对于人的重要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治病必求于本","本"即为阴阳,故治病当求于阴阳;《素问·至真要大论》亦指出治病当"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笔者认为,桂枝  相似文献   

3.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精髓,也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思想的基石。广东医学院王伯章先生,历时十载,究源溯源,著有《六经辨证与方技新析》(以下简称《新析》)一书(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知其专为探求六经辨证源流和本义,且涉及仲景方剂之配伍活用诸事。展读之下,余体会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1寻六经辩证之源,明其本义六经这一名词,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经为川.肠胃为海",《素问·气交变大论》:"六经波荡,五气推移",《灵枢·刺节真邪》:"六经调者,谓之不病"等等,其含义不尽相同,有指三…  相似文献   

4.
哮喘一证.早在《内经》即有记载,如《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的“喘鸣”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的“喘息”等描述.以及后来的元代《丹溪心法.哮喘十四》统称“哮喘”。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通过对慢性病患者行中医情志护理的观察,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如下。1中医情志的内涵中医重视人的精神活动和思想变化,这些因素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归纳为五志(怒、喜、思、悲、恐),后延伸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作为人精神的外在体现,虽不是直接的致病因素,但是如果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则可以引起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导致脏腑经络各项功能的失常,引发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  相似文献   

6.
治则,即《素问·移精变气论》所云:“治之大则。”它在中医治疗学中地位重要,因此,本文从“治病求本”、“标本”的涵义,刍议治则。一、洞求标本真谛“治病必求于本”,始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明治病应先别阴阳,进而调  相似文献   

7.
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治病必求于本”之说以来,历代医家对何谓“标本”各抒已见,见仁见智,让人莫衷一是。然《素问·标本病传论》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这又足以说明搞清标本的重要性。在《中医基础理论》(印会河主编)教材中...  相似文献   

8.
(上接第22期)五运六气理论的学习,难点在于九篇大论词义晦涩难懂,概念理解困难,而词义的背后,则是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天文、时空背景。准确地理解词义,是打开九篇大论之门的钥匙,具有重要的意义。1面南、面北《素问·阴阳离合论》"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立"。《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相似文献   

9.
一、“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此语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素问·天元纪大论》中也有此文,只是话句  相似文献   

10.
《内经》“七损八益”探究阎晓天(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内经》中医名词,注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一篇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认识自然界和人体的重要篇章,其中在论述如何调养人体阴阳之时开宗明义道:“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中的“以我知彼”谭世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089)“以我知彼”是以种取类比象的推理方法,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因为“我与彼同”,故能“以我知彼”,这就应用了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2.
医学与人类社会的文明息息柏关,水乳交融,医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每一个历程,本文拟就中西医学文化的特征和思维方式略作比较。一般认为,中医源于阴阳、五行的宇宙生成论和生命构造说,中医把阴阳之“气”和五行之“材”看成是宇宙创生和万物生成的物质基础,着重探寻这些物质元素的内在联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阐明了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人体也不例外。《索问·宝命全形论》说:“…  相似文献   

13.
蒋应时 《山西中医》1999,15(5):46-46
《内经》讨论人体衰老规律的主要篇章有《素问·上古天真论》、《灵枢经天年》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但是只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从40岁开始讨论中年养生防衰的,这便是“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一段原文的主旨。其中“知之则强,不知则老”与“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等论述辩证地阐明了中年养生防衰要点,颇有指导意义。1 中年防衰 知之则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讨论了整个中年期人体自然衰退的表现特征,突出了40岁作为整个衰退时期关键阶段的重要性。“知之则强”则强调了能否认识…  相似文献   

1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对中医阴阳学说理论非常精辟的说明,然而,诸多医家体认大多从阴阳平衡、互根互用着手,如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中第二部分阴阳互根互用中评述该段文字时提出"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阴为阳守持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阴阳相互为用,不可分离";再如王冰注《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通过  相似文献   

15.
《中医基础理论》(第6版)将神的定义分为4个层次:一是自然变化的表现及规律。《素问·天元纪大论》"阴阳不测之谓神"。《荀子·天论》"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明"。二是人生命活动的主宰。《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  相似文献   

16.
正《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  相似文献   

17.
在何裕民主编的《差异、困惑与选择》一书中,专门有一章“符号系统的差异”,由副主编邱鸿钟执笔(沈阳出版社,1990年版)。文中讨论“象形与拼音文字”,提出汉字许多缺点。其中“中医部分字形义”一段文字很值得商榷。文中说:“阴阳二字都从‘阝’,而‘阝’从‘邑’,象用‘卩’卫国,故‘阝’有国、府、集团、集合等意义。”还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神明之府也”文,说是“仍保留有这种语义”。殊不知“阴”、“阳”等字左旁的“阝”原字是“阜”,而不是象“郑”、“邹”等字右旁的“阝”原字是“邑”,字形的区…  相似文献   

18.
原文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素问》阴阳别论)解释因情欲不随所引起的女子不月,在患病过程中的演变情况。一、对隐曲的讨论(一)《内经》中关于“隐曲”二字的记述有五《素问》阴阳别论二:《素问》至真要大论二:《素问》风论一(以上三篇的原文记载,见后面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学理论基础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病名古虽未见,但关于肾与骨之间的生理、病理及肾虚导致骨病症状的描述,说明了肾虚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因病机,因而治疗上立足于扶助肾气。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如《素问·宣明五气》中“肾主骨”、《灵枢·本输》中“肾藏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相似文献   

20.
中医伤科形气辨证简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伤科形气辨证简识黑龙江中医学院王选章齐齐哈尔市造纸厂医院杨考增,刘秀岩,李冬青,孟祥兰1形气辨证的由来和提出的必要性《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伤痛,形伤肿,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这里为形气辨证法提出了原则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