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患者的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以促进手术成功和康复;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随机抽取的64例拟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状态调查分析,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手术前都有焦虑、紧张、恐惧心理,经采用心理宣教、心理护理后患者以上不良心理状况明显好转,处于接受手术的较好心理状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了术前、中、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患者的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有较满意的效果对手术的成功和手术效果的巩固起到良好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和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和系统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介入治疗前1—2d及介入治疗后2—3d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前SAS和SD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护理干预后SAS和SD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存在抑郁、焦虑心理,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范威燕 《当代护士》2013,(12):82-83
总结了情志护理对高位肛瘘手术患者烦躁的影响,分别就三种类型:紧张恐惧症、抑郁失望型、烦躁易怒型的辨证施护方法加以分析,认为良好的情志护理能使患者处于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患者多遗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语言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出现心理烦躁或抑郁等心理变化。患者心理状态的好坏影响疾病的转归。笔者从现代护理出发。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型,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消除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帮助患者及家属端正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士以精湛的技术、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使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渐渐平稳,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等待或进行手术。方法:开展术前访,视理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耐心解释患者种种疑惑,告知患者每一位病人都必须接受手术前的常规检查,通过告知,患者了解了一些相关手术信息,这样患者的心就安然恬静.结果:千方百计使手术患者达到最佳心理应激效应。结论:通过对手术患者实施了正确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焦虑和紧张,以最佳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和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和系统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介入治疗前1~2d及介入治疗后2~3d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前SAS和SD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护理干预后SAS和SD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存在抑郁、焦虑心理,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选取100例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于手术前3天进行问卷调查,100例手术患者中8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复杂,通过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密切配合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时消除了患者的紧张心理,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相似文献   

8.
2007年笔者对25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肝癌8例,大肠癌5例,胆管癌4例,淋巴瘤2例,胃癌4例,乳腺癌2例,均为恶性肿瘤晚期。 1.2.1心理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解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平稳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方法;将手术中的心理护理分为术前、术中、术后3阶段实施。结果:努力消除心理因素对患者的负面影响,使其始终保持轻松、愉快心态。结论: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能改变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急诊手术患者由于病情较急,心理往往处于紧张恐惧状态。因此,医护人员除应积极抢救外,还要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把技术护理与心理护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使患者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1端正对手术的认识是心理护理的关键一般患者对急诊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普遍存在紧张,恐惧心理,对手术不利。因此,术前应向患者讲清手术的目的、意义与手术的常规知识以及技术水平,使他们认清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与可靠性。Zt握患者情绪进行心理护理急诊手术患者情绪一般不稳定,医务人员应根据不同个体,对患者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微刨介入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心理护理对策的效果.方法 对150例的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心理量表评估,进行心理状态分析,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结果 对病人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微创介入治疗的疗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心理治疗及护理在促进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患者的康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术后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健康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支持性心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突出症及腹部手术患者抑郁情绪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抑郁情绪的发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顺利通过围手术期,促进身体康复.笔者通过对椎间盘突出症和腹部手术患者各20例用HAMD抑郁量表进行心理调查及评定,结果显示:腹部手术患者的抑郁程度明显高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抑郁程度与文化程度的高低有一定联系.认为:对症护理对改善抑郁状况是显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叙事性心理护理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拓宽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包括健康教育、营养干预、用药指导、并发症预防等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叙事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股动脉血栓形成、颅内压升高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叙事性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两组抑郁标准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或消除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且操作方便,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16.
支持性心理干预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介入治疗已成为与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并列的三大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之一[1].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 ,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内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指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做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I、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 .支持性心理治疗,又称支持疗法,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合理地采用劝导、鼓励、同情、安慰、支持以及解释和保证等方法 ,帮助患者认识问题[2].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的目的 在于减轻患者的紧张、消除焦虑心理和不良情绪,使患者能保持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促进治疗护理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康复.2009年1月,我院开始在介入治疗中引入支持性心理干预,经过1年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对改善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分析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心理特点,探讨心理干预对策。结果:急性期患者以焦虑、恐惧、紧张、悲观失望为主;恢复期患者以忧虑抑郁、依赖为主,针对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应对疾病。结论:心理干预可以调节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应激状态,增加患者信心,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社区心理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59.42%。尤其在脑卒中患者返回社区后颇为多见。PSD不仅使脑卒中患者康复延长,而且降低生活质量,增加了病死率,同时为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改善脑卒中抑郁状态,笔者自2009—01—2009—06对32例出院返回社区的PSD患者应用社心理护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社区心理干预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焦虑性神经症,以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障碍,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为特征,并非由于实际的威胁所致,且其紧张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因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的症状,该类患者通常到综合性医院就诊、治疗,由于多方面原因:病程、治疗费用、个性特征等,患者心理状态很不稳定,继而使症状加重,以致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笔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针对这类病人的心理特点,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绝大多数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能安心住院,配合治疗,坚持服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妇科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景彤 《天津护理》2006,14(1):38-38
临床上由于生育年龄妇女对子宫切除或卵巢手术存有严重的心理负担,加之对麻醉和手术的恐惧心理,是手术前患者心理异常的主要应激源,致使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和行为异常,从而出现情绪焦虑、抑郁的变化,严重影响围手术期的管理和术后的康复。本文结合生育年龄妇女手术患者的特点,对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02年9月至2004年9月期间进行的200例生育年龄患者进行手术前的相应心理护理干预,以消除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其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