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反 《光明中医》2011,26(5):959-960
目的探讨肝主疏泄理论治疗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水肿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肝主疏泄辨证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肝主疏泄理论,对水肿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肝主疏泄辨证组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肝主疏泄理论治疗水肿,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水肿之症,临床颇为多见。历代医家多从肺、脾、肾三脏论治,而从肝主疏泄着手治疗则甚少。临床上确有一类水肿,其病理机制关键为肝气郁滞,肝失疏泄,临床用疏肝理气法辨证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王希林 《山西中医》1995,11(1):51-52
浅谈从肝主疏泄治水肿神池县中医院(036100)王希林关键词水肿,肝主疏泄水肿一症,临床颇为多见。前贤多从肺、脾、肾三脏论治,而从肝主疏泄着手治疗则甚少。临床上确有一类水肿,其病机之关键为肝气郁滞,以疏肝理气法治疗效果满意。1肝主疏泄与水液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丁樱教授从肝论治小儿水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修波  闫永彬 《光明中医》2010,25(12):2180-2182
水肿的发生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所致,而肝主疏泄,调理人体气机,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津液输布上下有序,若肝失疏泄,则会影响津液的运行输布而致水津停滞,发为水肿。丁樱教授重视肝在水肿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强调小儿水肿从肝论治,提出从肝论治九法,施治于临床,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5.
“肝主疏泄”是中医藏象理论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在高脂血症的发病与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叶片源自张伯礼院士的临床常用方,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文章从“肝主疏泄”出发,从肝主疏泄的内涵、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与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相关性、三叶片与肝主疏泄的机制的相关性及三叶片降脂作用的现代研究依据等方面探析三叶片的降脂作用,以求为临床中使用三叶片治疗高脂血症提供理论依据,使中医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四) 肝 1.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肝主疏泄,指的是肝具有调畅全身气机的作用。共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促进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血液和津液的运行,均有赖于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所谓“气能行血”,“气能行津”;而脏腑之气的运动,又要依靠肝气的疏通。故肝主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血液和津液的运行得以保持正常。如果肝失疏泄,气机不调,则可能出现气升太过,血随气逆的吐血、咯血、昏厥等症;或气滞血瘀形成症积,气停水阻而产生痰饮、水肿等病变。  相似文献   

7.
<正> “五脏水”系指心水、肝水、肺水、脾水和肾水,是对五脏病变引起水肿的疾病的命名和分类,首见于《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仲景之后,历代医家对水肿的成因、辨证分类及论治作了重要的补充或发挥,成为水肿病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本文拟就五脏水的临床有关问题作一初步讨论。一、五脏水的形成机理(一) 心水。心是五脏六腑之主,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肺的主气及宣降通调作用,脾的生化及运化作用,肝的藏血、疏泄作用及肾的温煦气化作用,均与心的主血脉功能密切相关。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脏病变,当血液运行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8.
五、肝与胆病辨证肝位于右胁,胆附于肝,肝胆的经脉相互络属,故有表里之称。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利、条达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疏利气机、条达情志、疏泄胆汁三方面。肝又主藏血,即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这两方面的作用。肝在体为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胆为“中精之府”,其生理功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肾主闭藏、肝主疏泄的相反相成作用,提出肝的疏泄作用具有疏通阻滞、祛除外邪的作用,其过程伴随着肾精的消耗,常表现为相火亢进。持久的肝气疏泄太过导致肾精亏虚,以致肝之疏泄乏源,可能出现肝气郁结。并结合疾病时高激素水平、应激反应及常见病对肾主闭藏、肝主疏泄进行阐释,进一步深化对肾主闭藏、肝主疏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肝主疏泄的相关文献,认为肝主疏泄昼夜调节的内涵是肝通过疏泄作用使人体气机有规律的疏通畅达,引导气机有序地在人体中运行和敷布,同时协助心、脾、肺、肾四脏在不同时间段有选择地发挥其主要功能,或升腾宣发,或肃降收敛,或闭藏。人体卫气和血液在肝主疏泄昼夜节律的调控下运行和分布也有着昼夜节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正>中医学有特殊的理论体系,妇科结合其本身特点又有其专业理论。肝在临床妇科中应用,贯穿整个生理、病理及辨证思路,对深刻体会每一病证有其重要的纲领性意义。1肝为气血调控中枢肝主疏泄、藏魂以调节气机;肝主疏泄,此为肝脏功能的总结;包括疏泄气机、调畅情志、调节血脉等。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人体内部的脏腑、器官、组织、气血的生理功能就能  相似文献   

12.
徐波  肖冲  吴昊  李芳  林冰 《中医药导报》2024,(2):169-173
免疫抑制是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肿瘤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对“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调控免疫功能,疏泄胆汁促脾运化以维持肝-肠免疫屏障正常,调畅情志改善压力应激增强免疫的论述,认为“肝主疏泄”为调控免疫功能的核心,基于此探析肝失疏泄、免疫抑制在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中的关联性,提出“肝失疏泄-免疫抑制-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病机关联假说。并探讨风药畅达肝木、健脾扶土抑木、养肾滋水涵木、调肺佐金平木在恢复肝主疏泄上的运用,以期切断“肝失疏泄-免疫抑制-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病机关联,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二便的通畅除了与脾胃、肾等脏腑相关之外,与肝之疏泄也有密切的联系,肝主要通过疏泄作用调节二便的形成和排泄。一旦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就容易出现二便排泄异常的疾患,故称为肝主二便。  相似文献   

14.
肝主疏泄与心理应激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疏泄”一词来源于《内经》 ,朱丹溪最早提出“司疏泄者肝也” ,其时是指肝具有疏泄肾精的功能。中医理论认为 ,肝主疏泄实际上包括肝脏多种功能 ,如调节气机、促进脾胃运化、调畅情志、疏泄肾精等等。而肝主疏泄功能中最为主要的是调节气机 ,气机调畅则气血津液运行正常 ,脏腑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从中医角度而言 ,任何形式的应激主要是影响机体正常的气机。由此可见 ,肝主疏泄功能在机体心理应激反应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下面就从心理应激角度探讨肝主疏泄的生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1 肝主疏泄的心理应激机…  相似文献   

15.
从肝主疏泄理论探讨亚健康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主疏泄,包括疏泄气机、调畅情志、调节脾胃运化和血脉等。从肝主疏泄探讨亚健康状态,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因持续、过度的应激反应导致肝主疏泄的功能失调进而引起的躯体、心理症状。提出从肝主疏泄的基本功能出发,以心理应激为切入点,分析亚健康的基础证候肝郁脾虚证的特点,探讨亚健康的诊断与评价,有助于亚健康中医证候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主疏泄的主要功能体现在调畅情志方面。肝是心理应激反应机制的核心,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情志起着重要的作用,究其根源是肝失疏泄。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若能从肝主疏泄的角度考虑,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中的肝所主之病,范围甚广,不可单一以形质而论,它是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下的脏腑辨证观的体现。清代医家王旭高有言:"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由于肝在中医脏腑中的独特地位和功能,临床上肝病往往比其他四脏病证多见,五脏六腑,上、中、下三焦均可发病。本文通过几例成功运用"肝主疏泄"理论进行辨治的验案,说明肝失疏泄之太过、不及病理表现的复杂性、多样性,展示疏肝理气、酸收敛肝治法临床运用广泛性、灵活性,探讨"肝主疏泄"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肝主疏泄出于《内经》“土疏泄,苍气达”一语的认识,考究源流,认为《内经》“疏泄”的涵义,乃脾土因肝木发生太过所致飧泄、食减、肠鸣、呕吐等病理现象,与后世演化发展,赋予“疏泄”以肝脏生理作用的内涵完全不同;肝主疏泄的理论源于《素问·五常政大论》“木曰敷和”的有关论述,然而是建国后得以完善并正式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郭子光教授认为,肝主疏泄作用的正常发挥,一方面有赖于肝脏自身气血阴阳的平衡,另一方面有赖于五脏之间协调制约的作用。在对血液疾病的辨治中,郭子光教授发挥肝主疏泄的理论,以气血的疏泄太过和不及为纲、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 肝主疏泄,是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肝在人体内担负着藏血和调节人体血液分布,疏通一身之气机,与其它脏器共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这些都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关系。笔者结合临床体会,将肝主疏泄的生理病理、临证治要作以简述,以供参考。肝主疏泄的含义肝主疏泄是指肝脏具有调节精神、情志活动,疏通气血,化导瘀阻,宣泄清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