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3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接受PLIF,同时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滑脱复位程度、椎间植骨融合率及术前术后JOA评分进行分析,评价其疗效,并随访2~6年。结果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6.5%,滑脱基本复位,脊柱序列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失败。JOA评分术前为7~24分(14.3±2.7分),随访时为23~29分(26.7±3.1分)。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IF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后正中入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78例,其中37例行后正中入路PLIF术,41例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TLIF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结果:改良TLIF组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时间缩短,与PLI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均提高,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后正中入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植骨融合与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退行性腰椎骨脱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采取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式,对照组33例采取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式,对两组术后临床效果及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4~36个月,平均(18.7±1.6)个月,观察组的植骨融合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81.82%,观察组在椎间隙高度维持、滑脱角丢失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应用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明显优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骨科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后外侧融合术的PLF组、经后路椎体融合术的PLIF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近期疗效情况及远期疗效情况。结果①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②手术后,二组患者腰部疼痛评分低于手术前,椎间隙高度高于手术前,且PLIF组患者的腰部疼痛评分低于PLF组,椎间隙高度高于PLF组;③术后3,6,9,12个月时,PLIF组的ODI评分均低于PLF组。结论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改善远期机体功能,并取得与后外侧融合术(PLF)相当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5.
赵宇  李战宁  马丁  刘勇军  佘江  张健  贺西京 《中外医疗》2014,(8):73+75-73,75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1与研究组2,两组患者均给予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然后进行植骨融合术,研究组1给予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研究组2给予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0例研究组1患者,有21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0%;40例研究组2患者,有19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腰椎滑脱症患者先进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进行PLIF与PLF,可有效提高提高植骨融合率,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B组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对手术前后两组患者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滑脱椎体融合率及相对椎间隙高度等进行随访,并统计分析。结果随访18~34个月,两组间术后滑脱椎体融合率及相对椎间隙高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一定程度上都能缓解症状,临床疗效相当,椎管狭窄患者行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比椎间单纯植骨术具有更优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孙华峰  王文斌  王永久 《河北医学》2013,19(7):1041-1044
目的:评估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寻找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48例,给予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评估患者手术前后JOA、VAS评分及滑移程度,JOA评分改善率,Lenke融合情况及可能的影响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对患者治疗前后JOA、VAS评分及滑移程度改变情况对比显示,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JOA、VAS评分及滑移程度均显著较术前改善,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JOA评分优良率为79.2%,腰椎融合A级25例,B级8例,c级13例,D级2例。影响疗效因素显示,病程、腰椎不稳及关节突对称性为影响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疗效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复位满意,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相关性因素表明病程、腰椎不稳及关节突对称性为影响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行椎间融合器( Cage )植骨与椎间单纯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 Cage组)或椎间单纯植骨融合(椎间植骨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Cage组植骨融合率为95.6%(43/45),椎间植骨组为93.0%(40/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age组JOA评分优良率为93.3%(42/45),椎间植骨组为90.7%(39/4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至末次随访时间,Cage组椎间隙高度丢失(0.52±0.10)mm,明显少于椎间植骨组的(2.2±0.9)mm(P<0.05)。结论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基础上采用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与椎间单纯植骨治疗相近,但术后维持椎间隙高度优于椎间单纯植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降钙素对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5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给予鲑鱼降钙素鼻喷剂和钙尔奇D治疗,对照组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及钙尔奇D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第2,4,6,8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和术后3个月时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鲑鱼降钙素组术后VAS和ODI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植骨融合率(93.1%)高于对照组(78.5%)(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可以减轻腰椎椎体植骨融合术后疼痛和改善术后功能障碍,且有助于椎体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2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人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9月~2009年1月湘潭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就诊且保存资料齐全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46例,男20例,女26例,平均年龄67.20±3.5岁,最年长者84岁,最小者61岁,平均患病年限8.5年,病史最长者为19年。按照手术方式的区别,他们被分为2组:接受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的23例(A组),23例则实施了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B组)。他们术后分别进行了JOA评分及影像学评价。结果:随访12~36个月,2组间术前,术后近期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远期JO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影像学评价结果表明在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方面B组优于A组(P<0.05)。结论:虽然2种不同手术方式各具优势,但从手术的远期效果来看,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老年人退行性腰椎滑脱更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膨胀性椎间融合器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采用膨胀性椎间融合器行腰椎融合术69例(治疗组),与同期行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的椎间融合术72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肢疼痛的改善情况;采用腰椎前凸角评价腰椎曲度;椎间植骨融合通过术后腰椎X线片、动力位X线片及薄层三维CT重建检查按照Suk标准判定,同时观察过伸过屈位时植入物的稳定性。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时间>1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方面,治疗组3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两组均无感染、神经根损伤及内植物松动、移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植骨均获得融合或可能融合,治疗组JOA评分由术前的(4.52±1.78)分提高到(12.57±2.96)分、改善率为(76.81±7.20)%,VAS评分由术前的(4.45±1.58)分降至(1.92±0.62)分,腰椎前凸角由(28.50±16.30)°变为(30.20±12.50)°;B组JOA评分由术前的(4.71±1.26)分提高到(12.31±2.85)分、改善率为(73.86±8.60)%,VAS评分由术前的(4.68±1.51)分降至(2.13±1.93)分,腰椎前凸角由术前的(27.50±15.20)°变为(23.90±13.20)°。两组同期JOA评分、改善率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够更好地维持腰椎前曲。结论  应用膨胀性融合器行腰椎融合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椎间融合效果,同时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能够维持腰椎前曲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PLF组52例行PLF术治疗,PLIF组53例行PLIF术治疗,对比术后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后总有效率94.34%高于PLF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够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但PLIF组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幅度明显高于PLF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LIF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55%与PLF组1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术治疗椎间盘突出较大或节段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恢复腰椎前柱支撑功能和重建腰椎生理曲度,符合腰椎生物力学原理,在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联合不同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LS)合并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单节段LS合并LSS,将其分为观察组(钽金属cage+自体骨) 31例和对照组(自体骨) 29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术后卧床休息时间。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滑脱程度、椎间隙后缘高度、腰椎前凸角度。结果:2组椎间隙后缘高度术前、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腰椎前凸角度术前、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腰椎滑脱程度、椎间隙后缘高度、腰椎前凸角度均明显较术前改善(P<0.01)。2组术后BU术前、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后、12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病人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12个月腿部VA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单枚融合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椎间孔椎体内单枚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21例。通过下腰痛JOA评分和D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获随访4~14个月,术后3个月及1年JOA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椎间孔单枚融合器融合结合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是一种创伤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可吸收腰椎间融合器在体内的早期降解过程及对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将可吸收腰椎间融合器通过前路手术植入山羊的腰椎间隙,通过X线、CT、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其影像学改变及组织学改变.结果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在12周时虽然能达到融合,但其骨小梁的重建紊乱,24周时可达到坚强的融合,可吸收腰椎间融合器逐渐降解.结论可吸收腰椎间融合器是现有腰椎间融合器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初次后正中入路腰椎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 至2016年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初次行后路腰椎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共2904例,使用随机数法抽取其中术后未发 生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334例),术后30 d内发生感染的患者为实验组(43例),收集患者的身高、体质量、性别、年龄、基础疾病、 手术节段、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皮下脂肪厚度及多裂肌脂肪浸润率等一般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 个因素与术后感染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中,女性(P=0.016)、多节段手术(P=0.001)、皮下脂肪厚度(P=0.000)及多裂 肌脂肪浸润(P=0.000)为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多裂肌脂肪浸润与体质量指数(BMI)无相关性(P>0.05)。结论 女性、多节段手术、皮下脂肪厚度和多裂肌脂肪浸润为初次后正中入路腰椎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 因素。多裂肌脂肪浸润为独立于BMI腰椎特有的术后感染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纯钛多孔涂层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新型椎弓根钉系统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33例腰椎滑脱症病人,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纯钛多孔涂层后路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新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 33例术后均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6个月。本组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和切口感染,动态摄片观察无融合器移位、椎弓根螺钉松脱、断裂等并发症。按Brantigan评价标准评定结果:优21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结论 纯钛多孔涂层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新型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椎管减压充分、椎体复位好、术后能立即改善疼痛症状、立即稳定椎体、病人可早期下床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Autologousboneisregardedasthebestgraftingmaterialofspinalfusion Withthedevelopmentofbiomaterials,manybonematerialsforspinefusionhavebeenfoundrecently Theyaregivenhigherre quirementinclinical practicebecauseofalargeamountofgraftingboneforspinefusion Itisessen tialtofindthebestmaterialforbonegraft Inthepresentstudy ,anovelbonefusionmaterial,poroushydroxyapatite (HA ) /ZrO2 ceramicsloading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BMP) ,wasappliedforante riorspinalfusioninordertoprovidescientificbasisforspina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植骨融合及椎间融合器术中椎间植骨粒体积与术后融合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Cage植骨融合术的病例共82例,随机分为三组,术中分别植入不同体积的植骨粒.其中A组28例,植骨粒体积平均为0.2 cm3;B组27例,植骨粒体积平均为0.1 cm3;C组27例,植骨粒体积平均为0.05 cm3.对三组患者植骨粒体积、临床效果、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植骨粒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椎间植骨总体积及Cage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下腰痛、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植骨融合率B组均显著高于A、C组,A组高于C组(P<0.05).末次随访时B组椎间隙高度变化显著小于A、C组(P<0.05).结论 采用不同植骨粒体积在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中等体积植骨粒(0.1cm3/粒)可明显提高术后椎间融合率,减小了椎间隙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20.
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新型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纯钛多孔涂层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新型椎弓根钉系统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33例腰椎滑脱症病人.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纯钛多孔涂层后路椎问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新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 33例术后均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6个月。本组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和切口感染,动态摄片观察无融合器移位、椎弓根螺钉松脱、断裂等并发症。按Brantigan评价标准评定结果:优2l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结论 纯钛多孔涂层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新型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椎管减压充分、椎体复位好、术后能立即改善疼痛症状、立即稳定椎体、病人可早期下床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