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窒息新生儿的听力筛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峥  迟放鲁  陈超  邵肖梅 《上海医学》2003,26(5):330-331
目的 研究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筛查窒息新生儿听力的基本特征,了解轻度与重度窒息新生儿DPOAE的区别。方法 根据Apgar评分,将42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组及重度组,应用Bio-Logic AuDx耳声发射仪对2组窒息新生儿进行DPOAE听力筛查。采用SPSS l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轻度窒息组新生儿DPOAE检出率高于重度窒息组,窒息新生儿DPOAE DP—NF值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轻度与重度窒息组间DPOAE DP—NP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DPOAE可作为窒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种有效方法,DPOAE测试结果与窒息程度密切相关。Apgar评分与窒息新生儿的听力情况有相关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 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免疫系统检测4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轻度窒息、重度窒息)血清cTn—Ⅰ和肌酸磷酸激酶心型同功酶(CK—MB),并与10例健康新生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各组窒息新生儿血清cTn—Ⅰ浓度明显升高,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两两之间及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窒息组血清中cTn—Ⅰ浓度与CK—MB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69,P<0.05)。窒息组中有心血管并发症与无心血管并发症患儿血清cTn—Ⅰ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重度窒息组中两者差异更显著(P<0.01)。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中有心血管并发症组患儿血清cTn—Ⅰ浓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无心血管并发症组急儿血清cTn—Ⅰ浓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n—Ⅰ可作为新生儿窒息所致急性心肌损伤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接生4067例新生儿,发生新生儿窒息204例,其中男婴儿112例,女婴92例;重度窒息(出生后5秒,Apgar评分0—3分)19例,轻度窒息(4—7分)185例;因窒息死亡4例,占窒息新生儿病死率1.97%,占出生新生儿病死率的0.098%。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重度窒息71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 ,寻找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和改善预后的办法。方法 对 7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情况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高危妊娠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高于正常妊娠者 (P <0 .0 5) ;未行产前检查者、羊水Ⅱ~Ⅲ度胎粪污染者及早产者与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P <0 .0 1) ;而各种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性别与新生儿重度窒息无直接关系 (P >0 .0 5)。结论 努力提高孕期保健和产科质量是预防和减少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血清NSE、CK-MB、尿β2-MG测定对新生儿窒息后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磷酸烯醇化酶(NSE)、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按1min Agpar评分标准将108例足月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4~7分)和重度窒息组(0~3分),测定其生后48~72h、10~12d血清NSE、CK—MB、尿β2—MG并与4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对比。结果生后48—72h,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新生儿血清NSE、CK—MB、尿β2—MG较为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重度窒息组NSE、CK—MB、尿β2—MG也较轻度窒息组显著增加(P〈0.01),生后10~12d重度窒息组新生儿血清NSE、CK—MB、尿β2—MG仍较对照组、轻度窒息组显著增加(P〈0.01),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新生儿生后10~12d血清NSE、CK—MB、尿β2-MG均较生后48~72h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窒息后新生儿脑、心、肾功能均有损伤。轻度窒息儿经治疗后脑、心、肾功能能迅速恢复,重度窒息儿虽经治疗,脑、心、肾功能也不能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轻、重度窒息时心肌酶的变化。方法 轻度窒息、重度窒息患儿分别测定血磷酸肌酸激酶(CPK)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结果 重度窒息CPK、CK—MB的活性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结论 CPK、CK—MB的活性增高与窒息程度呈正比。其活性可作为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亚玲 《重庆医学》2001,30(1):60-61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新生儿危象,尤其是重度窒息者,是因产 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我院10年间102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寻找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因产儿的死亡率,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989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在我院产科病房收治的全 部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共102例。 1.2 诊断标准 (1)新生儿重度窒息,指Apgar评分0~3分。(2)新生儿重 度窒息的产生原因,可能为单一因素,也可能为多个因素,在此,选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作 为代表统计。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危急情况 ,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 1997年 1月— 1999年 9月经剖宫产娩出有窒息的新生儿 38例 ,现将抢救复苏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出生 1minApgar评 8~ 10分为正常 ,4~ 7分为轻度窒息 ,0~ 3分为重度窒息[1] 。1.2剖宫产儿窒息的发生率  1997年 1月— 1999年 9月我院共行剖宫产 6 12例 ,发生窒息 38例 (男 2 2例 ,女 16例 ) ,发生率 6 .2 % ,其中轻度窒息 2 4例 (6 3 .16 % ) ,重度窒息 14例(36 .84% )。1.3剖宫产指征 胎儿宫内窘迫 12例 ,脐绕颈 10例 ,…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共分娩2654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10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14%;其中轻度窒息98例,占89%;重度窒息12例,占11%;新生儿窒息死亡4例,占3.6%,4年围产儿死亡共26例,其中新生儿死亡8例,因窒息造成的死亡占围产儿15.38%,占新生儿死亡的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CT检查,对新生儿窒息的预后进行更好的评价。方法:选择114例窒息新生儿,其中26例早产儿、88例足月儿进行研究,选择48例无窒息新生儿,其中20例早产儿、28例足月儿进行对照分析。将其分为轻度窒息、重度窒息;根据CT表现,将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分为轻、中、重度。按照Apgar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114例窒息新生儿中,轻度窒息78例,重度窒息36例,颅内出血48例,治愈109例,死亡5例。结论:轻度窒息新生儿发生HIE后,轻、中度较多,而重度窒息后发生HIE的新生儿重度者较多。轻度HIE新生儿,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重度HIE特别是合并颅内出血者预后较差。早产儿的额叶、枕叶低密度改变不能作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依据,应根据有无窒息史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程度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按照Apagar评分分为重度组12例(重度窒息)、中度组24例(中度窒息)和轻度组44例(轻度窒息),对比3组新生儿肾功能情况。结果与轻度组对比,中度组及重度组患儿Scr、BUN、Alb及β2-MG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重度组较中度组高(P<0.05)。重度窒息患儿Scr、BUN、Alb及β2-MG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患儿(P<0.05)。肾损伤发生率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指标BUN、Scr、Alb及β2-MG与新生儿窒息呈正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程度与肾功能损害存在正相关,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朱斌 《海南医学》2009,20(5):107-108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心肌酶的变化。方法比较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新生儿心肌酶的变化。结果重度窒息组心肌酶活性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要及早监测心功能并采取相应干预治疗措施,减轻心肌损害,从而减少心力衰竭、心肌坏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围产期窒息程度对窒息新生儿脑损伤影响的差异。方法 对我院2001年3月—2003年3月新生儿科收治的187例足月儿窒息病例按轻、重度窒息分组,对其生后3天的行为神经测查(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轻度窒息组(157例)NBNA评分明显高于重度窒息组(30例),其中行为能力和主动肌张力两项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围产窒息足新生儿期的主要症状和死亡原因,相当一部分存活病例存在智力或肢体残疾,NBNA作为一种可靠有效的手段,对评价窒息后脑损伤程度有一定意义,本研究发现即使在窒息儿中,窒息程度不同,其脑损伤程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α1-M、Alb、β2-M在窒息新生儿肾脏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窒息组在生后第3天,第7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微量蛋白,对照组健康新生儿同期进行上述检测。结果 窒息组第3天尿微量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0,05),且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第7天重度窒息组尿α1-M、β2-M仍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0.05),第7天重度窒息组尿Alb仍高于对照组,但统计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尿微量蛋白含量测定能敏感反映早期窒息新生儿肾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缺氧,宫内窘迫以致出生后呼吸抑制,是围生期小儿死亡和导致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通过AD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基本正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及粘膜黄染,窒息可降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联结而致黄疸加深。2008年8月我科收治一例新生儿轻度窒息继发黄疸的患儿,经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窒息血清CK—M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与血清CK—MB的关系。方法 将66例窒息新生儿按窒息时间分成两组,并设正常足月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CK—MB测定。结果 窒息组66例中,有58例血清CK—MB明显增高,且重度窒息者CK—MB增高更为显著。结论 新生儿窒息常合并有心肌损害,CK—MB可作为心肌损害及其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定期、规范的新生儿复苏培训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出生的所有活产儿及其母亲的一般资料,计算窒息发生率、重度窒息发生率。与2006年11月~2008年9月期间的窒息发生率、重度窒息发生率进行对比,并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出生活产儿9 025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0.83%,重度窒息发生率为0.055%;2006.11~2008.9期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05%,重度窒息发生率为0.13%。两组窒息发生率比较,χ2值为4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度窒息发生率比较χ2值为3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体产科医师、助产士、新生儿医师范围内进行定期、规范的新生儿复苏培训,能够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复苏技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心脏解剖及主、肺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探讨窒息对心脏收缩功能影响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利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对27例轻度窒息和18例重度窒息及14例正常新生儿进行二维超声及主、肺血流参数测定,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期和恢复期,左室内径(LVD)、右室内径(RV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主动脉内径(AO)和肺动脉内径(PA)正常新生儿组及轻、重度窒息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期重度窒息组主动脉最大射血速度(PV)较正常新生儿和轻度窒息组降低(P<0.01);主动射血加速时间(AT):重度窒息组较正常新生儿延长(P<0.05);肺动脉射血加速时间(AT)及与射血时间(ET)的比值(AT/ET):轻度窒息组较正常组,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及正常组缩短或降低(P<0.01或<0.05).恢复期除重度窒息组主动脉最大射血速度(PV)和肺动脉AT/ET仍低于正常新生儿组外,余参数各组间无差异.以急性期肺动脉AT/ET低于正常新生儿95%可信区间的下限0.26为标准,其估测窒息新生儿预后不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6.66%、79.66%和77.77%.结论窒息对新生儿的主、肺动脉血流参数均有影响,急性期肺动脉AT/ET的改变与患儿的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法:收集本院2000~2001年59例重度新生儿窒息有关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探讨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预防措施。结果:2000年1月~2001年12月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21%,其中重度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61%,矫正死亡率为8.55%。本组重度窒息的相关因素,前7位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47.45%)、早产(47.45%)、脐带因素——缠绕、脱垂及过短(32.2%)、臀位(27.12%)、重度妊高征(15.26%)、畸形(8.47%)、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8.47%)、本组产妇大部分无业,约2/3没有做过产检;有11例在家非法接生不下住院。结论:加大孕产妇分级管理的力度,加强孕期保健和产检,及早发现和治疗妊高征,适时纠正臀位,尽量减少早产,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及早发现和处理畸形儿,制止非法接生,是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有效措施;并建议重视脐带因素,放宽其剖宫产的指征。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纳洛酮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治疗价值 ,我们在常规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 ,我院收治 5例重度新生儿窒息患儿 ,诊断与分度标准均符合 1min .Apgar评分 <3分的为重度窒息 ,此 5例为观察组 ,选择以往治疗的 5例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胎龄、日龄、窒息程度、出生体重等方面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具有明显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综合性治疗 ,观察组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 (Nal) ,益侨 (湖南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