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控制新疆人间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客观评价施行中央补助地方布病防治项目以来新疆人间布病疫情现状、疫情动态及流行影响因素制定,为新疆布病综合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中央补助地方布病防治项目部署、按照《新疆人间布病监测实施方案》和《全国布病监测方案》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69-2007)《布病诊断标准》方法进行监测,对45个监测点上报的统计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和血清学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97 877人,检测数(血检数)44 702份,阳性数1 778份,阳性率3.98%,患病数1 606例,患病率1.64%,新发病人1 421例。结论新疆人间布病疫情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1998~2002年牡丹江市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牡丹江市1998~2002年布病疫情动态,确定防治对策。方法 按全国布病监测方案要求,从1998~2002年对全市监测点7~60岁人群进行连续监测。结果 1998~2002年牡丹江市共发生布病37例,年平均感染率为0.62%,其中2002年感染率最高,达0.84%。结论 牡丹江市布病疫情有上升趋势,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传染源,加强人间、畜间布病的防治力度,加强监测,控制其暴发和蔓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延安市布鲁杆菌病(布病)疫情动态,以便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全市布病进行线索调查,对家畜接触人群进行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临床有症状者及皮试阳性者进行血清学检查,对家畜进行检疫。结果人间布病调查,接触人群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的阳性率为1.67%,检出患者162人,检出率为1.87%,患病率为0.35%。畜间布病调查,检疫阳性率为0.19%。结论延安市布病疫情比较严重,与去年相比呈扩大趋势,应加强防治力度,控制布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养殖户明显增多,个别县(市)、区出现了人间、畜间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传播,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深入了解布病疫情的有关情况,总结布病防治经验,更好地落实布病防治措施。2000年8~9月,对长春市近5年布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1资料与方法 按2000年8月长春市地方病防治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开展布病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对与布病防治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长春市地方病防治办公室设计印刷了与布病防治有关的表格、调查提纲,请1…  相似文献   

5.
由于近几年松原市布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有所回升,为摸清布病发生、传播、扩散的原因,有效控制布病疫情,给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全市2001~2006年布病疫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自1991~1992年新疆人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考核验收至2007年间,新疆95%以上的县市人间布病防治监测工作处于基本停滞状态,特别是2000年后更加突出,2007年布病防治工作被列入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瘫痪15年的新疆人间布病防治工作进入新的阶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中心制订了《新疆人间布病监测实施方案》以及3~5年掌握和了解新疆人间布病疫情现状、疫情动态、流行范围等总体目标,逐步建立人间布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7.
大连地区1996~1998年布氏菌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地区布病防治工作,1982~1995年经过摸底调查,“基本控制区达标”和“稳定控制区达标”三个阶段。通过卫生、畜牧两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开展了畜间以免疫、检疫为主与及时果断处理传染源相结合,人间以系统监测重点职业人群与积极治疗旧患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成效显著。为了巩固达标成果,准确掌握疫情动态,1996~1998年对本地区的人、畜间布病情况进行了系统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三年全市监测26个(次)区(市、县),69个乡(镇),223个村、屯,9个厂(场)的重点职业人群,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吉林省2010~2014年人间布鲁杆菌病(布病)的流行特点,为下一步布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吉林省2010~2014年人间布病监测和疫情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5年间共报告发病10 757例,发病率在6.58/10万~10.60/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7.83/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高发地区为白城市和松原市,高发季节为3~5月份,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25~64岁组人群发病率最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结论多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做好牲畜交易市场人群布病的主动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是今后布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吉林省人间布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为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吉林省2014-2018年人间布病报告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吉林省2014~2018年共有9个市64个县(市、区)报告人布病发病数7 252例,其中男性病例5 406例,女性病例1 846例,男女发病性别比为2.93∶1;年龄上40-59岁发病最多,职业上农民发病最),时间上5月发病最多。地区上白城市和松原市发病较多。结论吉林省布病疫情呈下降态势,加强监测工作,完善控制措施以及强化宣传教育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迁安市2007 - 2010年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点,为制订布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7 - 2010年布病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基本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 - 2010年共报告了86例布病患者,男性68例,女性18例,男女比例3.78:1。年龄主要集中在20~55岁,并以40~<45岁组患病最多,所有患者均为本地感染,职业多为畜产品收购、加工和养殖人员。建昌营镇报告病例最多,为51例,占59.30%。其中,2007年,报告发病13例,报告发病率为2.01/10万(13/647 983),2010年共报告了39例布病患者,报告发病率为5.63/10万(39/657 380),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007年仅有2个乡(镇)发生布病,到2010年波及全市的8个乡(镇)和城区。结论 迁安市的布病疫情有扩散蔓延的趋势,建议政府加强对牲畜的检疫和染疫病畜的及时处理,在重点加强建昌营镇布病防治工作的同时,加强全市的布病防治工作。同时加大布病的宣传力度,提高职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流行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查清布鲁氏菌病(布病)暴发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方法 对全市涉及山羊交易、屠宰等重点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逐个进行个案调查和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调查重点人员181人,13人布病血清学阳性,其中9人诊断为急性布病,4人为疑似病人,罹患率为7.18%。结论 因外地未经检疫的山羊大量流入,且羊交易和屠宰等操作人员缺少有效防护造成本次暴发流行。提高对布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动物防疫监管,从源头控制布病的输入,坚持做好人畜间布病监测监督工作,开展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衢州市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动态,为预测布病流行趋势、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浙江省布病监测工作统一布署和要求,血清学结果和病例判定参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GB15988-1995)”。结果2007年衢州市畜间布病共监测奶牛1071头,阳性26头,阳性率2.43%(26/1071);共监测重点人群血清304份,发现1例布病血清阳性,阳性率0.33%(1/304)。结论衢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威胁仍然存在,今后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人间布病。  相似文献   

13.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在吉林省流行历史较久,1936年在白城首次发现,建国初期人、畜间疫情曾一度呈现上升趋势。畜间最高感染率为20%,最高发病人数年均为715例。1954年全省逐步开展防治工作,1956年制定了控制和消灭布病12年工作规划,1978年制定了7年防治规划,1984年制定吉林省防治布病工作实施细则。为适应工作需要,加强了领导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吉林省人间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疫情特点,了解布病防治现状和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防护措施等人间疫情影响因素,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和防护措施,对2012年确诊布病病例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与范围对象为依据《布鲁氏菌病诊  相似文献   

15.
开展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是为了掌握和预测人、畜间布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其发生和流行,正确评价布病防治效果,达到保障广大劳动者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兴海县为青海省牧业县之一,历史上人、畜间均有布病疫情发生,且流行严重,慢性布病患者较多的特点.在经过调查、防治,疫情得到控制之后,1993~1994后我们按原中地办下达的<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试行方案>的要求,连续2年开展了布鲁氏菌病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呼伦贝尔市1990~2005年布氏菌病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呼伦贝尔市当前布病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布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布病疫情资料,对1990-2005年不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0~2005年全市布病疫情主要分布于12个旗市,共有新发病人5735例。扎兰屯市和阿荣旗是全市布病流行严重地区,分别发病1683例、1445例,各占29.35%和25.19%。结论全市布病疫情有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存在暴发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新疆喀什地区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对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防治监测工作基本上未开展,为了尽快摸清和掌握全区人间布病流行范围、疫情现状和流行趋势,制定和建立全区人间布病综合防治措施和监测长效机制,2009年6~8月,喀什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地区开展了人间布病的基线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工作 ,是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降低人群感染率和患病率、保证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近年来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致使阿勒泰地区慢性及消耗性疾病呈上升的趋势 ,现就该地区布鲁氏菌病 (布病 )的流行现状与今后的防治工作论述如下。1 流行现状1.1 畜间 :1995~ 1998年畜牧兽医部门对地区部分县市进行了畜间布病血清学及病原学调查 ,布鲁氏菌病患病率高达6 .47%。1.2 人间 :阿勒泰市 1993年对所管辖乡、镇进行了人间监测 ,布鲁氏菌感染率为 3.6 6 % ,布病患病率为 0 .49% ;而 1999年布尔津县对部…  相似文献   

19.
1 背景介绍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属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青海省人间布病防治工作始于1956年,成立了人间布病预防控制机构.1958年从患者体内分离到羊种布鲁杆菌,从此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普查、普治、普种(简称三普)人间布病防治工作.1981年止青海省已基本完成三普工作,初步摸清了人间布病流行程度及特点规律.为了巩固成绩,扩大防治效果,对牧业区人群继续进行复查、复治工作,对农业区城镇人群进行普查、普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大连市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情况,为制订科学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依据<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GB 16885-1997),调查大连市7~60岁与牲畜密切接触的人群的基本情况,并对可疑布病或布病高危人群采血进行实验室检查,采用虎红试验进行定性检测,并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法进行血清抗体定量检测;同时对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常规监测和本次调查中确诊的布病病例,采用辽宁省布病个案调查表进行人间疫情调查.结果 共计调查1563人,其中男性1310人,女性253人,饲养人员占56.05%(876/1563).采血240个,阳性检出牢为3.75%(9/240).确诊布病患者2例,常规监测确诊3例.3例患者为本地感染发病,而且均为接触布病染疫奶牛感染,2例为输入性病例,均为接触布病羊感染.结论 加强对牲畜的检疫,及时处理染疫病畜仍是布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职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