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的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螺旋CT血管成像 (helical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 ,CTA)自应用于临床以来 ,因检查时间短、创伤性小、图像后处理技术多样 ,已在全身各个部位大、中血管中得到普遍应用[1 3 ] 。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spiralCT ,MSCT)的问世 ,不仅使螺旋CT的时间分辨率得以提高 ,其空间分辨率及图像后处理技术也得到很大改进 ,从而使CTA的图像质量和评价的准确度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4,5] 。肺血管疾病 ,尤其是肺栓塞及中央型肺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处理与预后。本文从CTA的技术入手 ,探讨CTA在肺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技术方面1.扫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对比剂用量和注射流速情况下CT肺动脉成像(CTPA)的影像质量,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中对比剂应用的优化方案。方法 60例临床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对比剂用量和注射流速分别为:A组35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注射流速5ml/s;B组25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注射流速4.5ml/s。比较分析两组的肺动脉节段、上腔静脉、升主动脉的CT值以及肺动脉节段的影像质量。结果两组各肺动脉节段CT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动脉影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应用256层螺旋CT进行肺动脉成像时,较低的对比剂用量和相对较低的注射流速条件下,肺动脉显示良好,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常由于血栓形成、心脏病、肿瘤、妊娠分娩、长骨骨折等引起,表现为呼吸困难及气促,活动后明显;胸痛,晕厥,呼吸急促和呼吸频率增快;可有心动过速、休克、紫绀、发热、颈静脉充盈或搏动;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1]。因此对PE的早期诊断,积极溶栓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现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32例PE患者的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sp iral CT pu lmonary angiography,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 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25例,采用单/多排螺旋CT扫描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 IP)和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结果本组25例PE共行29次SCTPA检查,中央型PE 23例(92%),周围型PE 2例(8%)。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7.77%,对亚段肺动脉的显示率也达68.00%。PE受累血管主要集中在叶、段肺动脉,受累率在46.58%~75.00%之间。结论SCTPA技术为临床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PE的可靠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肺栓塞的检出率不断增高,CT肺动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已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的重要检查方式之一,由于其无创、快速的特点,不少学者认为其可以取代传统的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1]。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资料,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结果:19例患者中,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有8支,叶肺动脉栓塞27支,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56支。偏心型41支,闭塞型38支,中央型8支,附壁环形型4支。结论: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作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成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80例临床拟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256层螺旋CT肺A血管成像检查,实施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比如贵患者的胸部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对于造影结果 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再对结果 进行整理,实施容积再现(VR)与仿真内窥镜(VE).对患者CT检查资料进行有效分析,结果 通过检查的80例患者中,5确诊是肺动脉栓塞的患者有50例,检出栓子数295处,肺动脉处1例,左右肺动脉主干17处,肺叶肺动脉88处,肺段动脉200处,亚段肺动脉33处.结论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准确可靠,是无创性快速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首选方法 ,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CT肺动脉成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等方法不同角度显示肺动脉.结果 18例肺动脉栓塞中中央肺动脉(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合并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2例,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13例,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3例.检出的最大肺动脉血栓直径为29.4 mm,最小栓子直径为1.8 mm.结论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20层动态容积CT血管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320层动态容积CT肺动脉成像资料,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结果 30例患者中,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有15支,叶肺动脉栓塞30支,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60支。偏心型45支,闭塞型40支,中央型12支,附壁环形型5支。结论 320层动态容积CT肺动脉成像可作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56层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资料,并应用后处理技术如MIP,MPR、VR、CTVE等方法显示肺动脉,总结肺动脉栓塞的CT征象。结果 19例患者中,左右肺动脉干栓塞36支,叶肺动脉栓塞104支,段肺动脉栓塞162支,亚段肺动脉栓塞44支。中央型82支,偏心型103支,闭塞型110支,环形附壁型51支。结论 256层CT肺动脉成像能够方便、直观、清楚的显示肺动脉栓子,对诊断肺动脉栓塞有重要的价值;MPR、MIP、VR是显示肺动脉栓子的重要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栓塞(PE)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临床上常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对PE的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中,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仍是公认的金标准,然而其为有创性检查和具有一定并发症(并发症发病率约4%,死亡率约0.2%),故限制了其临床广泛应用。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螺旋CT肺动脉造影以其高特异性和逐步提高的敏感性正渐渐取代选择性肺动脉造影:Salah D Qanadli等认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能取代肺动脉造影。作者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了2004-10-2006-04经我院MSCT诊断的2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造影图像,以期增进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并提高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CTA)技术在下肢动脉成像中最优化的检查方案.方法利用GE LightSpeed VCT 对临床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48例病人进行下肢血管成像检查,分别采用个性化注射方案和传统注射方案进行检查,对两方案病例的影像评分进行比较,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标准.结果在接受检查的48例病例中,47例取得了满意的影像,1例在工作站上进行适当处理后,也获得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影像.在采用不同注射方案的两组病例中,个性化注射方案组的影像评分明显优于传统注射方案组(t=2.343,P=0.028);对于中度及以上狭窄(50%~100%)的下肢血管,CTA 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1%、86.6%.结论64层螺旋 CTA 是评估下肢动脉病变的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且与个体化注射方案结合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肺动脉栓塞病人进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能否预测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肺动脉栓塞病人的CTA检查和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包括肺动脉(PA)/主动脉(AO)值、右心室(RV)/左心室(LV)值、上腔静脉(SVC)直径、肺动脉栓塞指数(POI)、室间隔弓形弯曲(VSB)、静脉内对比剂逆流(VCR)、肺梗死、胸水,并记录病人的临床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28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不同类型急性肺动脉栓塞(PE)患者的应用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行CTA检查的94例PE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根据PE受累部位将患者分为中央型组和周围型组。分析两种类型PE患者的CTA征象及临床特点,并对两组CTA胸部继发改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4例急性PE患者中22例为危重患者;急性PE患者CTA的直接征象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或完全阻塞,其他征象有局部肺纹理稀少、肺部斑片状阴影、支气管动脉增粗等; 94例急性PE中44例中央型,栓子位于血管中心,栓子周围为高密度对比剂,表现为“环征”或“轨道征”,50例周围型,栓子位于血管一侧或四周,血管中心或对侧充盈高密度对比剂;中央型急性PE患者危险分层中危重占比明显高于周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多数患者接受了对症及抗凝治疗,中央型8例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两组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94例急性PE中78例(占83.0%)出现胸部继发性病理改变,其中中央型41例,周围型37例,主要为右心增大、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血管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的MSCT肺血管造影表现.结果确诊为肺动脉栓塞17例,209处肺动脉及分支受累.其中第2级肺动脉受累9例11支,第3级肺叶动脉受累13例31支,第4级肺段动脉受累116支和亚段肺动脉受累51支.MSCTA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的不规则充盈缺损及完全阻塞,其中栓塞表现为中央型充盈缺损4例、偏心性充盈缺损12例、附壁血栓4例及完全阻塞5例;间接征象有肺门动脉增宽、肺梗死、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胸腔积液、右心室肥大等.结论MS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无创、快捷、有效、敏感性高,可作为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进行冠心病大范围筛查及复查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256层螺旋CT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及已确诊冠心病的复查患者共2 200例进行冠脉CTA扫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判分级,并分析影响成像质量的可能因素。结果 2 200例中拟诊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 000例(A组),术后复查200例(B组),其中冠脉搭桥术后复查16例,支架置入术后复查184例。2 200例扫描总体成功率为98.0%,图像质量优、良、中、差、分别为41.6%、40.3%、16.1%、2.0%。A组成功率98.2%,图像质量方面优846例,占42.3%,良797例,占39.85%,中321例,占16.05%,差36例,占1.8%。B组成功率96.5%,图像质量方面优70例,占35.0%,良89例,占44.5%,中34例,占17.0%,差7例,占3.5%。呼吸、心率、钙化、肥胖对图像质量的不良影响分别为53.8%、20.9%、13.4%、11.9%。结论呼吸屏气质量及情绪稳定是影响成像质量的首要因素,扫描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到位是扫描成败的关键。256层螺旋CT冠脉CTA绝大部分病例扫描结果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是冠心病大范围筛查和治疗后复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凹肺动脉成像最佳扫描方法。方法:22例患者采用自动激发扫描、22例采用常规12s扫描、23例通过绘制时间密度曲线找出最佳扫描时间三种扫描方式。扫描完毕对数据进行后处理,包括MPR、MIP、VR。比较这三种扫描方法肺动脉的显影情况。结果:22例自动激发扫描患者中12例肺动脉显影清晰而肺静脉不显影,肺动脉显影清晰但肺静脉有强化8例,扫描失败2例;22例固定12s进行扫描,14例肺动脉显影清晰且肺静脉不显影,肺动脉显影清晰但肺静脉有强化者5例,扫描失败3例;23例采用时间密度曲线法进行扫描,21例肺动脉显影清晰且肺静脉不强化,肺动脉显影清晰但肺静脉有强化者2例,无扫描失败。结论:通过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确定肺动脉扫描延迟时间的方法是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最佳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本书作者在广泛收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科研和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CT设备、CT扫描技术、CT图像质量的控制、对比剂相关知识及应用技术,重点介绍了各部位血管的CTA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本书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从事影像学诊断和介入诊疗的各级医师、技术员或从事血管疾病治疗的各级临床医师、医学生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46例患者中共有256个栓塞灶,右肺5级以上动脉栓塞灶138个,左肺5级以上动脉栓塞灶118个,对左右肺动脉栓塞显示率进行比较发现左右肺部动脉栓塞显示率无显著性差异(X^2=3.13,P〉O.05);对2~3级肺动脉及4~5级肺动脉,5种阅片方式进行栓塞检出率比较,发现其中1.25mm+MPR/MIP对2~3级肺动脉栓塞检出率显著高于2.5mm+MPR/MIP组(X=20.07,P〈0.05);1.25mm+MPR/MIP对4~5级肺动脉栓塞检出率显著高于2.5ram+MPR/MIP组(X=12.86,P〈O.05)。直接征象为血管的完全闭塞及不同程度的管腔内充盈缺损,其形态各异,如血管截断,中心型充盈缺损,呈现“轨道征”、“靶心征”,动脉断面偏侧附壁可见充盈缺损,边缘可规则或不规则,呈“半月征”。结论在肺动脉栓塞的检查8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快捷、受外界影响小、重复性强等优点,可代替传统的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