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四川不同地区栽培及野生益母草的有效成分含量和药材产量,为建立益母草规范化种植基地提供参考。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用HPLC法测定益母草有效成分含量。结果:四川11个产地的18批益母草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含量范围分别为0.69%~2.31%和0.070%~0.454%。而凉山州所产益母草的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含量最高,分别为1.71%和0.263%,不仅含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规定的3~5倍,产量也最高,为7258.55 kg·hm-2。结论:四川凉山州益母草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均较高,可作为益母草的适宜栽培区。  相似文献   

2.
薄层色谱法测定益母草药材中盐酸水苏碱含量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简化益母草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前药材的处理方法,探索益母草药材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乙醇回流提取药材,过滤,蒸干定容后作供试品溶液,采用薄层扫描法对药材中盐酸水苏碱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方法学研究。结果:用薄层色谱法测定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方法简便易行。结论:本方法可作为测定益母草药材中盐酸水苏碱成分含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研究各益母草种质资源的差异性,为品种选育提供优良育种材料。方法将收集自全国不同产地的20个野生益母草种质资源在浙江衢州进行同质园试验,观察其物候期、耐寒性及生境适宜性;测定初花期株高、鲜重和干重,并分别测定初花期和反季节栽培的益母草植株中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含量。结果综合各种质对浙江生境的适应性、初花期药材干产量及其中的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成分含量、反季节栽培益母草植株中上述2种成分的含量水平,河南灵宝、河南社旗和湖南桂东3个种质较好,其中以河南灵宝种质最佳,其初花期药材干产量(30.6 g/株)、初花期植株中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含量(分别为1.31%和0.19%)及反季节栽培植株中有效成分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含量(分别为3.44%和0.37%)均较高,且能适应在浙江种植。结论河南灵宝种源可以作为品种选育的最佳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藏菖蒲栽培品和野生品的异同,评价藏菖蒲栽培品的品质。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比较藏菖蒲栽培品和野生品的异同。结果:栽培品在性状、显微特征等方面与野生品略有差别;栽培品薄层鉴别主斑点与对照药材一致;而栽培品中α-细辛脑含量高于甘南野生品。结论:藏菖蒲栽培品与野生品鉴别特征、主要指标成分相似,具有开发和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徐长卿野生品及栽培品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卫贤  刘宁 《中药材》1989,12(12):37-38
本文通过薄层层析对徐长卿野生品及栽培品中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比较;采用乙醇提取——差示光谱法测定了徐长卿野生品及栽培品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徐长卿野生品及栽培品中所含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的徐长卿,丹皮酚含量相差较大;不同采集时间,其中丹皮酚含量也有差别;而根及根茎中丹皮酚含量较全草高。  相似文献   

6.
赤芍野生品和栽培品总鞣质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赤芍野生品和栽培品总鞣质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赤芍野生品和栽培品鞣质含量,并进行比对。结果赤芍野生品的鞣质含量为0.77%~4.38%,赤芍栽培品鞣质的含量为0.32%~1.06%。鞣质的含量与栽培年限呈正相关,即栽培年限越长,鞣质含量越高;同等栽培年限芽头栽培的赤芍较种子栽培的鞣质含量高。结论赤芍野生品与栽培品的鞣质含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母草膏在储存过程中其指标性成分盐酸水苏碱含量降解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益母草膏中盐酸水苏碱的含 量,考察不同温度(15℃、35℃)和光照(避光、见光)对益母草膏存储过程中盐酸水苏碱含量的影响.结果温度对盐酸水苏碱的含量影响较 小,并非主要影响因素;光照可以引起益母草膏中盐酸水苏碱的分解,益母草膏在见光保存的条件下储存4个月,盐酸水苏碱的含量降低43.3%.结论益母草膏中的盐酸水苏碱对光照不稳定,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均需要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蒸制和浸泡对四制益母草药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益母草水溶性浸出物、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测定方法检测不同炮制方法制备的四制益母草水溶性浸出物、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含量.结果 浸泡的四制益母草水溶性浸出物增加;蒸制的四制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含量减少,盐酸益母草碱含量明显...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由野生品到栽培品是大势所趋,现阶段已有较多中药材商品系栽培基地种植的栽培品.笔者发现,某些药材的野生品与栽培品性状区别较大,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误将栽培品作伪品处理.为此,亟需将栽培品的性状特征描述出来,并公布于众,对栽培品来讲,应与传统野生品进行成分、疗效和安全等项目的比较,才可考虑收录到药品标准中去,未经比较过的栽培品不易随便取代传统野生品药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两面针栽培品与野生品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含量差异,为规范化种植两面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氯化两面针碱含量。结果两面针野生药材氯化两面针碱含量为0.048%~0.21%;栽培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含量为0.013%~0.198%,氯化两面针碱含量与栽培年限成正比关系,栽培时间越长,氯化两面针碱含量就越高。结论野生品中氯化两面针碱含量只有1个批号略高于栽培品,故栽培两面针的质量优于野生两面针。  相似文献   

11.
益母草胶囊是由益母草经加工制成的制剂,用于调经及产后子宫出血、子宫复原不全等.益母草中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水苏碱,测定盐酸水苏碱的含量能够反映和控制该制剂的内在质量.本实验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为控制益母草胶囊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虎乳灵芝栽培品和野生品脂溶性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虎乳灵芝野生品和栽培品(包括大米和木屑培养)菌核的脂溶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栽培品和野生品的化学成分,并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虎乳灵芝大米、木屑栽培品及野生品分别鉴定出11种、10种、14种化合物。主要为烃类化合物,三者共有成分为2,4-二叔丁基苯酚、二十五烷和三十一烷等,并且二十五烷和三十一烷在大米栽培品、木屑栽培品和野生品中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15.85%、17.36%、16.43%和12.01%、11.58%、19.29%。三者成分差异表现为:大米栽培品含有麦角甾醇、二十九烷;木屑栽培品含有二十二烷、二十三烷、二十四烷;野生品还含有二十四烷、芥酸酰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亚油酸乙酯。结论栽培品和野生品的脂溶性成分中含有2,4-二叔丁基苯酚、二十五烷和三十一烷等相同的化学成分,但又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虎乳灵芝栽培品的质量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草珊瑚野生品与栽培品中异嗪皮啶含量测定及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草珊瑚野生品与栽培品中异嗪皮啶含量。方法:HPLC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2080);流速1mL·min-1;柱温室温;检测波长342nm。野生品来源不同产地草珊瑚,人工栽培品来自林下套种2年半的草珊瑚。结果:异嗪皮啶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n=9)为98.19%,RSD1.59%。结论:野生草珊瑚与栽培草珊瑚中异嗪皮啶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野生品含量略高于栽培品,野生品与栽培品HPLC色谱图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野生和栽培白及的质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中相关方法进行薄层鉴别,并测定水分、总灰分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野生和栽培白及中多糖的含量;用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白及的浸出物含量,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白及特征成分——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militarine)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白及中铅(Pb)、砷(As)、镉(Cd)、汞(Hg)、铜(Cu)5种元素的含量。结果:野生白及和栽培白及在性状上有一定差异,水分、灰分均符合药典标准。浸出物和多糖含量野生品小于栽培品,特别是多糖含量,二者差异明显。militarine含量均值野生品大于栽培品。对5种微量元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铅、砷、镉、汞、铜5种元素中,只有铜元素在野生组和栽培组中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其他4种元素的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在白及块茎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排名:CuPbAsCdHg,说明白及块茎对铜的富集能力最强,对汞的富集能力最弱;野生白及中Cu的含量远小于栽培品,其余4种元素含量都大于栽培品。结论:白及野生品和栽培品在性状上有一定差异。在多糖含量方面,栽培品与野生品相近,可以替代野生品。另外,白及栽培过程中应注重栽培条件,严格控制Cu元素的含量。课题通过对野生和栽培白及的比较研究,为合理保护野生白及资源,推广白及栽培技术,开展白及的野生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肃产款冬花栽培品与野生品的质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庆阳地区栽培和野生款冬花的性状及化学成分比较,表明款冬花栽培品与野生品的性状和所含成分基本一致,仅槲皮素含量略有差异,野生品为0.26%,栽培品为0.22%,从而为扩大款冬花资源提供了一定根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于黄芪道地产地之一的武川县所产的野生蒙古黄芪和栽培蒙古黄芪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从药材性状、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数据测定和对比研究.结果:药材性状方面:蒙古黄芪野生品的根型属于鸡爪型,有分支,表面颜色较深,呈深褐色,皮孔多;栽培品的根型属于直根型,少分支,表面颜色较浅,呈黄白色至浅棕褐色,皮孔少.显微组织方面:蒙古黄芪野生品木栓层由6~14层木栓细胞组成,近木栓层处可见石细胞,木质部导管年轮状不明显;栽培品木栓层由4-9层木栓细胞组成,石细胞不可见,木质部导管大小相间呈年轮状.质量评价方面:野生品中的异黄酮类成分及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均要高于栽培品中的含量.结论:武川县大青山地区所产的野生蒙古黄芪和栽培蒙古黄芪在性状、组织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异,野生品的异黄酮类及皂苷类成分要优于栽培品中的含量.作者通过对武川县大青山地区野生和栽培蒙古黄芪的的比较研究,为探讨合理保护野生蒙古黄芪资源,加强黄芪栽培技术,开展黄芪的野生抚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牛膝栽培品的质量考察:Ⅱ.微量元素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舞霞  杨赞芷 《中药材》1990,13(9):31-33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牛膝栽培品及野生品进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钾、钠、钙、镁的含量均为常量,钾的含量最高,锌、锰的含量较丰富;不同产区的栽培品所测元素的含量无明显差异;野生品锌、铁的含量高于栽培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益母草不同药用部位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以控制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磺酸基键合硅胶,流动相为20 m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含有0.04%三乙胺和0.15%磷酸),柱温25℃;检测波长192 nm,比较益母草花,茎.叶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结果 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叶中最高,茎中最少.结论 购买益母草药材以叶(包括碎叶片)多者为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小白蒿野生品与栽培品中绿原酸的含量,为蒙药常用药材小白蒿的合理开发与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野生品与栽培品的小白蒿中绿原酸含量,色谱条件: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2∶88);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327 nm;进样量:10μL。结果:测定野生品和栽培品小白蒿中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1.4485mg/g、0.9550 mg/g。结论:该方法测定小白蒿中绿原酸含量操作简便、重现性好,野生品与栽培品的绿原酸含量相当,有利于蒙药小白蒿的驯化和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由野生品到栽培品是大势所趋,现阶段己有较多中药材商品系栽培基地种植的栽培品。笔发现,某些药材的野生品与栽培品性状区别较大,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误将栽培品作伪品处理。为此,亟需将栽培品的性状特征描述出来,并公布于众,对栽培品来讲,应与传统野生品进行成分、疗效和安全等项目的比较,才可考虑收录到药品标准中去,未经比较过的栽培品不易随便取代传统野生品药用。因此,建议制定野生品过渡到栽培品的具体规则,对新的栽培品应进行具体分析比较,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