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汪友永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8,(6)
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危害性性极大,估计目前全世界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已达600种之多,但迄今尚未有重大突破性的进展,故预防比治疗更为迫切而重要。长期以来,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措施,当前这些措施依然是十分必要,但要有效地控制肝炎病毒的 相似文献
4.
5.
6.
目前,在我国一些省、市、地区流行病毒性肝炎。我们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特在乡村医生园地中开辟了病毒性肝炎的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7.
庚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年美国Abbott公司的Simmons等[1]继GBV-A和GBV-B之后又发现了GBV-C,同年Linnen等[2]报道了庚型肝炎病毒(HGV),经。DNA克隆及序列分析,证实HGV与GBV-C核耷酸同源性达85.5%以上,目前认为两者是同一病毒的不同病毒株。1996年国内也相继报道了HGV河北株、南京株[3,4]。二年多来,国内外学者对HG的病原学、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而在临床和病理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就这方面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一、临床与病理特征庚型肝炎单独感染者临床极其少见,一般临床症状轻,黄疽较为少见,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呈轻度升高。由于HGV常与HBV或HCV同时或重叠感染,使其临床表现趋于复杂化,很难阐明患者肝功能损害及肝脏病理改变是哪种病毒为主。此外,HG的动物模型尚未建立,因此对HGV的致病性存在争议。我们曾报道[’if7例庚型肝炎临床和病理分析,其中单独HGV感染者8例,HGV+HBV或HCV二重和三重感染者9例。在单独HGV感染者中2例有输血史,其发病时有2~3周乏力、胃纳减退等症状;另6例病人均为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无黄疽,ALT呈轻度升...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的加强肝炎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笔者对我院门诊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随机调查,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随机调查本院门诊患者112例,其中肝炎科患者52例,其他科患者60例。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已被公认的致病毒性肝炎的嗜肝病毒包括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引起的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病毒在急性期被清除,目前尚无慢性化及携带者的报道。而5%~10%的乙型肝炎和50%~80%的丙型肝炎可转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丁型 相似文献
10.
重症病毒性肝炎 (简称重症肝炎 ) ,病情凶险而复杂 ,并发症多治疗困难 ,传统疗法病死率在 80 %以上。近年来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前列腺素 (PG)、免疫调节剂、高压氧(HBO)、血浆置换等在临床上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重症肝炎的治愈率 ,本文就其目前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1 综合支持治疗[1]目前很多学者仍强调综合支持治疗的重要性。每日静滴 10 %葡萄糖液 15 0 0~ 2 0 0 0ml,内加能量合剂和大剂量维生素C。酌情每日或 2~ 3d输注 1次新鲜血浆、白蛋白或全血。新鲜血浆和全血可补充凝血因子 ,提高调理素水平 ,有利于预防出血和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已被公认的致病毒性肝炎的嗜肝病毒包括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引起的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病毒在急性期被清除,目前尚无慢性化及携带者的报道。而5 %~1 0 %的乙型肝炎和5 0 %~80 %的丙型肝炎可转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丁型肝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效果。方法根据乙型病毒型肝炎的常规防治措施,在本地区进行预防控制。对比预防控制前、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率。结果与预防控制前相比,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率有明显下降。结论本地区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去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的垂直传播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组疾病。分为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及输血传播型肝炎7个类型。其中以乙型肝炎最常见。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是我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是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化、肝硬变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因素。HBV复制时有一个逆转录过程,对逆转录酶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就有可能抑制HBV的复制,进而发挥抑制HBV的作用[1]。近年来在艾滋病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有抑制作用,其中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报道最多。拉米夫定为一口服核苷类药物,全称2’,3’-双脱氧-3硫-胞嘧啶核苷,简称3TC[2]。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
目的探索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选取150例我院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乙肝病毒预防,实验组患者行综合预防措施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预防效果。结果对所有调查人员行2年的随访,其中对照组患者1年内发病6例,2年内发病13例;实验组患者1年内发病1例,2年内发病4例,实验组患者在病情发作率上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乙肝肝炎预防性累积时间(39.27±2.65)d,实验组患者为(23.28±2.21)d,可见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预防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调查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预防的情况。方法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在社区随机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并向被调查者说明此次调研的目的及填写调查问卷时的注意事项。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接种率与性别无关。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接种情况与与被调查的学历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与高中及初中以下学历者相比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高中学历与初中以下学历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职业间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接种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干部>个体户>工人>农民,其中干部、个体户、工人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部、个体户、工人与家民的按种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接种情况与居民的性别无关,但与学历、职业、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为法定乙类传染病,主要有五种类型,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甲型和戊型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主要表现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近几年来一直困扰人们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且发病率较高。此病病程长,治疗不易彻底。虽然不同型病毒引起的肝炎各有特点,但急性活动时基本症状相似。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肝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出现黄疸。重症者黄疸进行性加深,极度乏力、腹胀、腹水、少尿、脑水肿、出血、肝昏迷等。可演变成慢性,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