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Background. Helicobacter pylori causes gastritis 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risk factor of peptic ulcer disease and gastric cancer. In chronic adulthood H. pylori infection som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 which are proteolytic metalloendopeptidases regulated by 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 (TIMPs), are upregulated. Our aim was to determine circulating levels of MMPs and their regulators TIMP-1, human neutrophil elastase (HNE) and myeloperoxidase (MPO) in childhood H. pylori infection. Design and methods. Twenty-six H. pylori positive and 34 H. pylori negative children whose H. pylori status was verified by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gastric biopsies were included. Serum samples were analys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sult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erum levels of TIMP-1 were detected in H. pylori-infected children (median, 97.50 ng/mL) as compared to H. pylori-negative children (median, 118.5 ng/mL, p = 0.003).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rum levels of MMP?2, ?7, ?8, ?9, and their regulators HNE and MPO between H. pylori-positive and -negative children. Conclusions. Differing from the recent findings in adulthood H. pylori infection, only circulating TIMP-1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H. pylori-positive and -negative children. Whether this reflects the first sign of a proteolytic cascade later leading to increased levels of MMPs remains to be shown.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P阳性者58例,HP阴性者52例。比较两组患者TNF-α、IL-8及hs-CRP水平及根除HP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 HP阳性者TNF-α、IL-8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1);HP阳性组活动期胃炎患者TNF-α、IL-8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1);根除HP治疗后TNF-α、IL-8及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8及hs-CRP水平的升高与胃黏膜HP感染密切相关,可作为活动期胃炎及治疗效果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别用以雷尼替丁和胶体枸橼酸铋为主,另外加两种抗生素的2组低剂量短疗程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并探讨根除HP感染与胃炎好转的关系。方法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患儿55例,随机分为A、B2组,接受三联治疗。A组用胶体枸橼酸铋6~8mg/(kg·d),每日2次;阿莫西林30mg/(kg·d),每日3次;克拉霉素10~15mg/(kg·d),每日2次。B组用雷尼替丁3~5mg/(kg·d),每日睡前服1次;阿莫西林30mg/(kg·d),每日3次;克拉霉素10~15mg/(kg·d),每日2次。2组均治疗2周停药,停药满4周以上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及血清抗HPIgG抗体检测。结果治疗后HP根除率A组为63.3%,B组为88%(χ2=4.373,P<0.05)。两组患儿腹痛症状缓解时间A组为(5.1±3.0)d,B组为(4.3±3.5)d(P>0.05)。两组副反应均较轻,如腹泻、腹胀、恶心、纳差等胃肠症状,个别患者出现皮疹,均无肝肾、造血系统副作用,且于停药后均很快缓解,未影响治疗。2组血清抗HPIgG抗体阴转情况:A组1个月为56.7%,3个月73.3%,6个月90.0%,12个月96.7%;B组1个月为88%,3个月96.0%,6个月100.0%。结论儿童HP相关性胃炎经根除HP的治疗,可使胃炎好转。以雷尼替丁为主的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组成的三联疗法治疗儿童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具有疗程短、疗效高、副反应小和HP根除率高等优点。血清抗HPIgG抗体检测可以作为监测HP根除效果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成人与少儿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与根除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根除治疗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通过13 C-呼气试验调查856例成人与920例少儿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与根除情况,针对生活中常见的饮食生活习惯自制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率:成人组60.75%,少儿组41.74%,成人明显高于少儿( P<0.01)。两组中HP阳性患者均在未独立餐具用餐、洗漱用具不分开、同住人员有HP感染或胃病史三方面及成人在吸烟、饮酒、辛辣饮食三方面,少儿在喜甜食、喜生冷饮食两方面高于阴性组(均P<0.05)。在严格遵医服药的HP阳性患者中,成人组在未独立餐具用餐、吸烟、饮酒、辛辣饮食四方面不良生活方式率明显高于少儿组(均 P<0.01)。 HP 根除率:成人组69.84%,少儿组86.20%,成人明显低于少儿(P<0.01)。结论慢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率成人明显高于少儿。常见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吸烟、饮酒、辛辣生冷饮食、甜食、洗漱用具不分开、共用餐具、同住人员有HP感染或胃病史)能明显增加HP感染风险,影响根除效果,HP根除治疗少儿期比成人效果好,根除率高。  相似文献   

6.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对胃镜和病理组织学诊断明确的10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及148例慢性胃炎的患者行Hp检测,比较两组患者Hp检出阳性率。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22.1%,慢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4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反流的胆汁可能有抑制和杀灭Hp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小儿不同类型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我院 2 0 0 0年—2 0 0 2年 14 0 4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 ,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儿进行胃黏膜活检 ,分别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改良Giemsa染色找Hp ,同时患儿行血清抗HpIgG检测和 (或 ) 13 碳 尿素呼气试验 (13 C UBT)和 (或 )粪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 (Helicobacterpyloristoolantigen ,HpSA)。 结果 :14 0 4例慢性胃炎患儿中 ,Hp感染率为 4 5 .3%。各种不同类型慢性胃炎中 ,以胃镜下结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的患儿Hp感染率为最高 ,分别为 71.2 %和 6 8.0 % ,明显高于其他胃炎组 (P <0 .0 1)。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 ,Hp感染组引起的黏膜炎症程度较重 ,淋巴滤泡形成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 (P <0 .0 1)。结论 :小儿时期Hp感染率已较高 ,随年龄增长Hp感染率增高。并且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密切 ,其中与胃镜下结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最为密切。胃黏膜组织炎症程度越重 ,Hp感染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经电子胃镜确诊的慢些胃炎并做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学检查的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标准三联疗法,对照组用常规疗法,疗程均用2周。结果治疗后对两组在总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组5例为8.3%,对照组16例为26.7%)。结论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的疗效。方法共1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A、B、C组。A组(雷尼替丁+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甲硝唑)、B组(泮托拉唑+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甲硝唑)、C组(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分别采用不同方案治疗,疗程7d,停药4周后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 A、B、C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65.00%、81.66%和91.66%(P0.0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66%、25.00%、26.66%(P0.05)。结论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四联短程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较好的根除疗效。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炎患儿家族内幽门螺杆菌亚型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灿琳  黄永坤  刘梅  戚勤  周丽芳  李峰 《临床荟萃》2009,24(14):1227-1230
目的了解慢性胃炎患儿家族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以及家族内幽门螺杆菌亚型的分布。方法采集14例因反复腹痛来我院就诊的患儿及其家庭成员共73例的静脉血,应用幽门螺杆菌金标免疫斑点法和免疫印迹法对患儿及其家族成员进行Hp抗体和亚型的检测。结果慢性胃炎患儿家族中Hp抗体阳性率i00%,免疫印迹Hp亚型抗体阳性率95.9%,其中I型Hp感染占60.3%,Ⅱ型Hp感染占35.6%。I型HP及Ⅱ型Hp感染阳性率在患几与二级亲属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cA抗体检出率在有胃肠道疾病组(66.7%)及无胃肠道症状组(35.3%)之间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O.05)。家族成员患Hp感染胃肠道疾病有家庭聚集现象。结论慢性胃炎患儿家族中Hp感染阳性率高,I型Hp感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Ⅱ型Hp感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VacA抗体的分布与消化道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茼感染的途径以及与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被调查者的血清(血浆)内幽门螺杆菌尿素酶的含量;并把被调查者分为三组:年龄组、性别组、职业组。结果健康体格检人群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与性别、职业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正常人群通过体检方式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者为感染人群或既往感染者,讨论其感染原因以及与职业、年龄、性别的相关性;与胃癌、胃外其他疾病的联系;给出合理的预防建议。避免感染或再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并指导治疗。方法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本科治疗的120例HSP患者进行了HPIgG抗体检查、并将血Hp—IgG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与抗Hp治疗,B组仅用常规治疗,对治愈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Hp-IgG阳性81例(67.5%),Hp—IgG阳性的HSP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与抗Hp治疗,有效率高,且复发率低。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抗Hp治疗有利于HSP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含左氧氟沙星的10 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 将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HP阳性的8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治疗组前5d给予埃索美拉唑20 ng+阿莫西林1000 mg,2次/d,后5d给予埃索美拉唑20rg2次/d+左氧氟沙星500 mg 1次/d+呋喃唑酮100 mg2次/d;对照组三联疗法为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 mg,2次/d,疗程7d.用药方法均为口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为93.0% (40/43),对照组为74.4%( 32/43),两组HP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8,P<0.05).结论 含左氧氟沙星的10 d序贯疗法治疗HP感染具有较高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胆囊内胆汁幽门螺杆菌(Hp)DNA检出与胃Hp感染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13C-呼气实验检测6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胃幽门螺杆茵,并根据结果分为胃Hp感染阳性组和胃Hp感染阴性组,用PCR方法 检测2组患者的胆汁及结石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抗原(cagA),另选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B超测定3组胆囊排空率.结果 6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胃Hp感染率为50.0%(30/60),胃Hp感染阳性组胆汁标本中cagA阳性7例(23.3%,7/30),结石标本中cagA阳性1例(3.3%,1/30),胃Hp感染阴性组胆汁和结石标本均为阴性,2组胆汁cag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22,P<0.05),胃Hp感染阳性组胆囊收缩率[(56.8±17.1)%]明显低于胃Hp感染阴性组[(69.4±13.1)%]和对照组[(63.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33,P<0.05).结论 胆囊内胆汁中存在Hp DNA,且与胃Hp感染明显有关,胆囊排空功能障碍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6.
扬州地区不同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扬州地区不同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临床分布特点。方法选取该院的门诊、住院患者及体检者共2 917例,利用Hp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快速检测三类人群的Hp感染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 917例受试者Hp总体检出率为32.9%(959/2 917),门诊、住院患者及体检人群的Hp检出率分别是33.1%、34.5%和30.0%且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看,Hp的检出率随受检者年龄的增加而增高。未成年组(少年及儿童)Hp检出率最低,为16.0%(285/1 529);青壮年人群居中,Hp检出率为34.0%(221/650);中老年人群Hp检出率最高,为61.38%(453/758)。研究发现,59.8%的消化道疾病患者Hp检测阳性,其中以消化性溃疡(74.4%)和胃癌(70.6%)的Hp检出率最高,部分血液病、心脑血管病患者及其他疾病患者也有较高Hp的检出率。结论扬州地区Hp感染分布随年龄增加而增高,与性别无关。消化道疾病(尤其消化性溃疡与胃癌)患者存在高Hp感染率,其他疾病与Hp关系不可忽略并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抗体阴性用于排除近期Hp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Hp感染诊断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S银染色,Hp抗体测定采用Hp抗体测定层析板。结果:31例Hp感染患10分钟阳性率87.1%(27/31),30分钟阳性率96.7%(30/31),56例无Hp感染患假阳性率19.7%(11/56)。对Hp感染诊断敏感性96.78%,特异性80.3%。对Hp感染阳性组以Hp抗体,^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最高,Hp感染阴性组以Hp抗体阳性率最高。46例阳性病例中仅1例^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W-S银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均阴性。结论:Hp抗体阴性基本可排除近期有Hp感染,可避免病人作进一步的无益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浙江省湖州地区感染和耐药性情况。方法取患者胃黏膜活组织进行Hp增菌、分离培养、挑取菌落涂片镜检、生化反应鉴定;对Hp呈阳性者,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902例患者胃黏膜组织标本中检出Hp 354株,阳性率为39.25%(354/902)。胃癌、胃炎、胃溃疡和其他消化道疾病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6.67%(16/24)、40.08%(295/736)、36.58%(30/82)和21.67%(13/60),胃癌较其他疾病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总感染率分别为39.96%和37.64%,Hp感染率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50岁属于本地区Hp感染多发年龄段。药物敏感实验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和痢特灵3种药物全部敏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8.19%(29/354),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19.21%(68/354),甲硝唑的耐药率为100%(354/354);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双重耐药率为16.95%(60/354),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双重耐药率4.24%(15/354),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多重耐药率为1.98%(7/354)。结论 Hp感染与多种胃病关系密切。40~50岁属于Hp感染多发年龄段。在治疗时应注意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等药物耐药性,本地区可以选择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和痢特灵治疗,不宜选用甲硝唑。  相似文献   

19.
张家宝 《新医学》1999,30(6):315-316
目的:探讨产细胞毒素幽门杆菌(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80例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抗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免疫球蛋白G(CagAHp-IgG),并将结果与胃黏膜肠化生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单纯萎缩性胃炎40例中,CagAHp-IgG阳性12例,占30%,萎缩伴轻度肠化生90例中阳性61例占68%;萎缩伴中度肠化生38例中阳性28例占74%;萎缩伴重度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生长迟缓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对30例生长迟缓儿童和32例健康对照组儿童分别进行14 C呼气试验,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对其饮食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分析。结果30例生长迟缓儿童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6.67%(14/30),健康对照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18.75%(6/32),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迟缓组儿童在膳食结构上谷类、瘦肉类和蛋类摄入较健康对照组少,在饮食行为方面,吃饭时间超过30 min和吃饭时看电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影响儿童生长的环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