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造口探访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6个月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8例行永久性肠造口的结直肠癌患者,按收治医疗组不同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知识宣教和造口治疗师专业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造口探访干预,探访频率为2周1次,持续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造口自我护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造口探访在永久性肠造口术后早期能有效提高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指导在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8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于术后3~5d、出院时、出院3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术后3~5d、出院时、出院3个月患者ESCA总分分别为(96.63±10.13),(106.18±8.94),(134.74±9.54)分,3个时间段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6.40,P〈0.01);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肠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得分3个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结肠造口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指导,能明显提高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效减少造口并发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电话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话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家3级甲等医院的119例即将出院的造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59)和对照组(n=60)。干预组接受出院后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还接受由造口护士主导的个体化的教育和支持性的电话干预,对照组只接受出院后常规健康教育。分别对两组在出院前,以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以1个条目的自评造口自理状态和造口自我护理量表-早期版(SSCS-early stage version)进行测试。结果出院后1个月两组自评造口自理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8,P0.05),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自理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0,P0.05);出院后1个月(t=2.431,P0.05)和3个月(t=2.666,P0.01)干预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造口护士早期进行电话干预是提高结肠造口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的有效措施,但是在电话干预的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到中国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居家造口护理平台联合家庭随访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永久性肠造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造口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居家造口护理平台联合家庭随访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的造口自我管理依从性、自我效能评价结果、生活质量指数、造口护理整体满意度。结果出院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的造口管理依从性、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指数、造口护理整体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居家造口护理平台联合家庭随访的延续护理管理方式可显著提高肠造口患者造口管理的依从性,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造口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吴冬琼  楚婷  蒋小景 《护理学报》2010,17(11):46-47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的院内造口教育对结肠造口患者居家护理的影响。方法67例接受结肠造口患者按入院号随机分为两组,奇数设为对照组共30例,偶数设为观察组共37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结肠造口教育方案,采用自设问卷进行电话随访调查,观察组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院内结肠造口教育方案,即半结肠造口居家护理可能出现的15个主要问题,制成幻灯片和录像播放给患者观看,并将15个问题处理方法的印刷版资料以及电子版资料发放给患者进一步学习。比较出院后1个月两组居家护理评分结果。结果出院1个月后两组患者居家护理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居家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以问题为中心的院内造口教育能有效提高结肠造口患者居家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3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责任、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和自我护理总分在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自我护理优于对照组。结论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解金凤  张兰凤  朱伟 《护理研究》2014,(29):3638-3640
[目的]探讨个案全程管理模式对提高造口病人满意度、造口护理知识掌握度及改善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永久性造口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个案全程管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按照直肠癌及膀胱癌手术标准化护理规程进行护理、教育与康复指导。[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时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造口护理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全程管理模式能够提高造口病人的满意度、造口护理知识掌握度,改善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对预防性肠造口患者造口适应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科室行预防性肠造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自入院开始进行赋能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一个月后的造口适应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及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造口适应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赋能教育能增强预防性肠造口患者的造口适应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评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教育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可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程赋能教育模式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直肠癌行Miles术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全程赋能健康教育。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包括出院前患者肠道功能恢复(首次通气、排便)情况、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造口自我效能以及出院后半个月内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非计划入院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效能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8%)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半个月后,观察组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2.6%)低于对照组(20.5%),非计划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程赋能教育模式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可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患者的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和希望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造口自我护理量表-普通版、Herth希望量表对102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38.77±5.85)分;希望总分(38.98±4.85)分,均处于高水平。希望总分、身体形象改变、家庭人均月收入和自我接受造口与结肠造口患者的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护士应注意给造口患者以希望和力量,促使患者接受造口和身体形象的改变,以提高其造口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少数民族地区肠造口患者院外延续护理的管理模式。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患者通过造口门诊进行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入户随访、健康教育等方法进行院外延续护理,并比较院外延续护理开展前和开展6个月后的患者造口知识、态度、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肠造口患者的造口知识、态度、生活质量均提高(P<0.01),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1)。结论对边疆地区肠造口患者实施院外延续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3.
我院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电话咨询、造口专科门诊的定期复诊、造口人阳光俱乐部活动等对44例永久性造口患者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44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各项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出院后1个月、6个月时患者的造口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出院时(P<0.01),出院后3个月时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出院时(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造口患者初期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各阶段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0月确诊为直肠癌行Miles术肠造口患者60例,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第3版分别对肠造口患者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6.68±1.490),(9.12±1.474),(10.80±1.6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100,P<0.01);功能量表、症状量表、症状子量表得分3个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0.941,7.612,3.619,P<0.05);症状及子症状于出院1个月时加重,3个月时有所恢复.生活质量量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院时,年龄和文化程度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出院1个月时,文化程度、造口护理者、排便情况、治疗和并发症5个因素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出院3个月时,年龄、收入、医保、造口护理者、治疗和并发症6个因素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通过本研究为护理人员寻求有针对性及时调整的干预方案,为最大限度地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大黄脐疗对结肠造口患者规律排便的影响。方法浙江省肿瘤医院大肠科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外科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60例,按入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外,术后15d开始予生大黄脐疗30d。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规律排便形成数及月造口袋使用数。结果规律排便者观察组19例、对照组4例,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每月使用造口袋数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生大黄脐疗能使结肠造口患者尽早规律排便。  相似文献   

16.
丘爱平  陆勤  邓燕贞 《全科护理》2016,(30):3139-3142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护理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永久性肠造口病人98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病人给予连续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的护理知识得分、自我护理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出院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病人的造口护理知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和出院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病人的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责任、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病人的造口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病人的造口周围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专业小组全程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152例接受永久性肠造口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83例)与对照组(69例),前者接受专业小组全程化护理干预,后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等4个维度评分以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时、出院1个月后,2组患者造口狭窄发生率、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造口狭窄发生率、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专业小组全程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具有护理服务满意度佳、自我护理能力强、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结肠造口病人的术后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立硕  王申  张清 《护理研究》2007,21(7):577-578
从造口器的选择、并发症的防治、肠造口排便的训练、出院指导方面,对结肠造口病人的术后护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因结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业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以电话访问、家庭访视、网络视频指导、专家讲座、组织造口联谊会等形式进行延续护理干预,以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中文版)评价两组患者出院后1,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结果: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