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术是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疗效的检测指标,一般通过心电图ST段的变化来判断支架置入前后心肌缺血有无改善.本文观察了有ST段持续压低的冠心病病人置入支架前后的ECG变化规律,以探讨心电图作为冠心病病人置入支架后疗效考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 ,年龄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也是影响冠脉介入治疗以后近期与远期结果的独立预测因子〔1~ 3〕。本文对老年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 (ICSI)进行定量造影分析 (QCA) ,探讨 ICSI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即时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1998年 5月~ 2 0 0 0年 3月 5 4例冠心病患者 6 0处病变植入支架 6 0个 ,男 2 2例 ,女 10例 ,年龄 6 0~ 80岁 (6 7.72±4.75岁 )。急性心肌梗死 19例 (Q波型 17例 ,非 Q波型 2例 ) ;陈旧性心肌梗死 2例 ,稳定性心绞痛 1例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4例 ,劳力恶化型心绞痛 6例。1.2   血管造影采用 Sieme…  相似文献   

3.
正确应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正确应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高润霖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intracoronarystenting)于1987年由Sigwart首先应用于临床,是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性治疗最重要的进展之一。现在用于临床的支架已有十数种,植入成功率达95%以上,重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已被公认为是治疗冠心病(CHD)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术中和术后易发生难以预测的急性血管闭塞致心肌梗死(MI)或猝死等重大并发症,术后再狭窄率高。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可明显减少PT-CA的并发症和术后再狭窄。本文报道20例CHD患者安放30个血管支架的初步体会。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6月在我院行  相似文献   

5.
冠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6例经冠脉造影狭窄≥70%患者,在支架植入前、植入后1周、3个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并与冠脉造影阴性组对照。结果冠心病组治疗前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每5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每5min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index)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冠脉支架植入后1周上述指标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有效地改善了心肌缺血,恢复心脏自主神经的平衡,改善心脏的心率变异性,可能有利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可溶性粘附分子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心脏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前的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水平,探讨其与以后以发生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对2000年4月~2002年3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107例患者,以ELISA法检测支架植入前基础血浆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并进行随访。结果:20例患者失访,随访率81.3%,随访时间3~24(平均17.4)月。随访期间心绞痛症状复发13例(14.9%),非致命性心梗2例(2.3%),猝死1(1.1%)。发生心脏事件组基础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较无心脏事件组升高(P<0.01),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Kaplan-Meier法计算无心脏事件生存率,slCAM-1≥276ng/ml组2年无心脏事件生存率为67.8%,而sICAM-1<276ng/ml组为88.4%,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前基础血浆sICAM-1水平升高的患者术后无心脏事件生存率低,sICAM-1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支架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将我院123例年龄≥60岁(老年组)和265例年龄<60岁(非老年组)已行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病灶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近、远期临床随访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对照分析。 结果 老年组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基础上行支架术总成功率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96.7%与99.6%,P>0.05);老年组手术死亡率为1.6%(2/123),但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冠状动脉血管、外周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老年组因冠状动脉扩张后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或严重内膜撕裂而置入支架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23.7%与14.3%,P<0.001);老年组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3.2%比0.3%,P<0.001)。随访6~54个月,两组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老年组患者血运重建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6.3%与7.8%,P<0.05)。 结论 随着PTCA及支架置入技术的日臻完善,老年患者行支架术的成功率与非老年患者无明显差异,均达国内先进水平,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急性期并发症及长期临床疗效与非老年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均与全国注册水平相似,因此支架术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和预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态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自1993年7月至2000年5月我院共行选择性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546例,对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125例资料进行了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长度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统计学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25例患在160处病变植入支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直径≥50%)61例、68处病变,无再狭窄64例、92年病变。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再狭窄与术前甘油三酯浓度、术前狭窄程度和术后残余狭窄呈显正相关,其比数比(OR)分别为1.589,1.089和1.665;与术前参考血管直径和在梗塞相关动脉植入支架呈负相关,OR分别为0.262和0.114。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与甘油三酯浓度、术后残余狭窄与狭  相似文献   

9.
王英华 《山东医药》2006,46(1):83-84
2001-2004年,我院为30例冠心病患者施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均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患者 ,临床上多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 (stent)植入术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IRA) ,从而达到早期再灌注的目的。QT离散度 (QTd)代表心室复极的差异 ,对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脏事件有一定的价值。本文通过对 87例AMI患者植入支架前后QTd的变化进行分析 ,并以 95例行PT CA但未植入支架的AMI患者 ,以及 10 3例内科溶栓治疗成功的AMI患者作为对照 ,旨在说明AMI患者支架植入术对降低其QTd ,从而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陈传荣靳立军陈纪言周颖玲黄奕高黄涛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I)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新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38例行CASI的病例进行总结,旨在探讨其应用价值。一、对象及方法本组病例为1994年1月至1...  相似文献   

12.
抗血小板与抗凝药物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冠状动脉阻塞所致的缺血性心脏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在PTC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入技术,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介入技术对于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但坎是PTCA还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均面临着急性血管闭塞和再狭窄的难题,特别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显著激活血小板而增加了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目前,主要预防措施是应用抗血小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引言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这一技术尤其适用于偏心性或钙化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中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或并发冠状动脉血管壁撕裂和夹层形成、以及 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患者。但是随着接受支架植入的临床病例数的增加和随访时间的延长 ,以及血管内超声 (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技术的发展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in- stent restenosis,ISR)的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并越来越受到重视。ISR已成为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研究的热点。2  ISR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浓度的影响。方法将5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组和非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组,统计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于术前1d,术后1d、10d及30d取静脉血,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浓度的变化。结果非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组手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浓度持续升高(P<0.05)。与术前1d比较,双支病变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浓度较单支病变组高,三支病变组比双支病变组高(P<0.05);B型病变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浓度比A型病变组高,C型病变组比B型病变组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浓度越高,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30d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浓度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15.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95年6月至1997年12月,我院为4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置入48个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资料与方法46例中,男42例,女性4例;年龄60~74岁,平均66岁。全部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病史1~16年,平...  相似文献   

16.
吴红彦  周叶英 《山东医药》2002,42(16):53-53
1998年 2月~ 2 0 0 1年 3月 ,我院收治 367例冠心病患者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67例 ,男 2 1 3例 ,女 1 54例 ,年龄 36~ 71岁。医院感染以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 ,采用前瞻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 367例患者进行连续性检控。感染 1 7例 ,其中呼吸道感染 7例、泌尿系感染3例、胃肠道感染 1例、静脉炎 1例、刀口感染 5例 ,医院感染率 4 63 %。 367例患者中患有糖尿病者占 37例。感染因素分析 :①年龄与感染发生率的关系 :各组年龄院内感染发生率相差较大 ,年龄 <40岁 1 7例患者 ,…  相似文献   

17.
涂层支架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广泛应用 ,支架内再狭窄 (in stentrestenosis,ISR)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很多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支架治疗后的缺血事件复发与ISR有关。目前配合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剂及局部放射疗法等对ISR有所改善 ,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随着ISR病理生理机制的逐渐阐明 ,许多心血管病医生 ,尤其是介入心脏病医生寄希望于———涂层支架。即把能够抑制术后再狭窄的物质 (包括药物、抗凝剂、抗增殖剂、转基因载体、放射物质等 )与支架整合在一起以充分发挥局部作用。这一方法在防治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 ,并且某些涂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对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组78例病例按照随机排号法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组纳入39例.对比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对冠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指导,研究组采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进行指导.观察两种指导方法 的应用价值.结果 组间比较,研究组支架植入率比对比组高,不达标率比对比组低(P<0.05).两组患者植入支架直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在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中的指导作用更好,可提高支架植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正>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早期定义是指支架置入术后6~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其管腔丢失率50%。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术后,血管再狭窄发生率高达30%~50%。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的应用,不但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20%~30%),也大大提高了冠状动脉介入的安全性,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20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已被公认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术中和术后易发生难以预测的急性血管闭塞致心肌梗塞或猝死等重大并发症,术后再狭窄率高。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ing)可明显减少PTCA的并发症和术后再狭窄。本文报告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