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外科原则(DCS)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连枷胸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1—12月未应用DCS原则治疗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连枷胸糖尿病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1—12月应用DCS原则治疗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连枷胸糖尿病患者51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 d后和治疗5 d后的平均血糖值。比较两组患者的严重创伤"致死性三联征"发生率和两组救治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1、5 d后的平均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严重创伤"致死性三联征"(低体温、酸中毒和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CS原则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连枷胸糖尿病患者可以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需要注意的是,救治早期就要严格控制血糖,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老年严重多发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该院急诊科2012年16月收治的62例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急救组),分析其受伤至救治时间、有效救治时间、ICU停留天数和住院天数、并发症及伤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并与60例未经院前急救的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作对比(对照组)。结果急救组的有效救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受伤至救治时间、ICU停留天数、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1P<0.0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证、多器官衰竭、应激性溃疡、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预后良好和中残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植物人状态和死亡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严重多发伤的病情发展较快,院前急救可缩短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受伤至救治时间并增加有效救治时间,减少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运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130例严重多发损伤患者,按救治原则分为实验组(损伤控制组)和对照组(常规组).比较两组得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手术时间以及病死率、救治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严重多发伤患者在ICU经过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后,患者得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和手术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救治后患者的病死率降低,救治成功率提高(P<0.05).结论 由ICU主导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严重多发伤能明显缩短确定性治疗时间、手术时间,显著降低病死率,提高教治成功率;ICU主导多科协作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救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其国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9):1697+1731
目的探讨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在ICU中的救治策略。方法分析2002年8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综合ICU收治的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19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在严重多发伤治疗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的问题以及相关分析。结果在本组救治的198例患者,深静脉置管175例次,行紧急床边气管插管83例次,机械通气142例次,肺部感染、肺不张2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6例,应激性溃疡1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47例;15例腹腔脏器损伤因延迟诊断,于受伤24~132 h后手术;对33例伴有严重腹部损伤,ISS评分≥30分的多发伤患者实施了分阶段的创伤控制外科技术。抢救成功174例,死亡24例(12.1%),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为原发性损伤过重直接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后期主要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对于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措施,应采取先救命后诊治,多专业协同救治的方法,在解决严重多发伤的外科情况同时,及时地处理患者在ICU治疗中的问题,积极保护脏器的功能,尽可能减少严重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江泉  延军  张玉芳  冯涛 《山东医药》2006,46(32):74-75
2000年5月~2004年5月,我院急救中心收治138例多发伤患者,现将救治情况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138例多发伤患者。男95例,女43例平均年龄48岁。受伤到入院时间15min~5d,其中20例在外院急诊手术,发生严重并发症后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6.
《内科》2019,(6)
目的探讨将优化急诊救治流程运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救治的STEMI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救治的STEMI患者32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救治流程救治,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救治流程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情况及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心电图-导管室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救治流程能显著缩短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了解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的原因、伤情及救治等情况,我们对1999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9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的急救措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对60例急诊外科接受急救的老年多发伤患者和50例青中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老年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并针对性地实施急救措施。结果老年组患者中颅脑损伤所占比例最高,明显高于青中年组的颅脑损伤比例;而青中年组的四肢或脊柱损伤发生比例最高,且明显高于老年组(χ2=3.95、4.02,P<0.05)。老年组致伤原因:交通伤26例(43.33%),跌倒20例(33.33%),坠落伤12例(20.00%),塌方2例(3.33%)。青中年组致伤原因:交通伤28例(56.00%),跌倒5例(10.00%),械斗12例(24.00%),塌方1例(2.00%),坠落伤4例(8.00%)。两组患者的性别、损伤部位数、简明损伤定级与损伤严重度计分(AIS90-ISS)评分及受伤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χ2或t=0.89、0.51、0.42、0.39,P>0.05)。青年组的休克率明显高于老年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老年组(χ2=4.55、5.73,P<0.05)。老年组患者伤后发生感染、呼吸衰竭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χ2=14.37、4.50、3.98,P<0.05)。老年组的治愈出院率明显低于青中年组(χ2=23.96,P<0.05)。结论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创伤性休克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努力缩短急诊滞留时间,防治感染、呼吸衰竭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在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救治模式进行救治,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致残率、病死率、预后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抢救持续时间、多科会诊等候时间、辅助检查等候时间、神经外科转运至手术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急救护理操作、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在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转运效率、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6~2009-6以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的120例多发伤病人的效果,并与2003-6~2006-05收治的106例非绿色通道组病人的救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ISS及伤后至入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病死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13.2%)(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出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缩短了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救治时间,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体化模式在以腹部损伤为主伴失血性休克的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抢救室—手术室—EICU—普通病房一体化急救模式救治的102例以腹部损伤为主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手术开始的时间为(37.6±7.4) min。94例(92.2%)成功救治,8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术后再出血2例、晚期脑疝1例。术后26例(25.5%)出现肺内感染、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胰瘘、胆瘘等;其中3例出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再次手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腹部损伤为主伴失血性休克的严重多发伤患者采用一体化模式救治,可减少术前准备时间,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周湘桂  张秋  胡江敏 《山东医药》2011,51(50):84-85
目的观察急诊多发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检测30例急性期急诊多发伤伴严重急疼痛的患者(A组)、30例急性期急诊多发伤未伴急性疼痛的患者(B组)和10例健康志愿者(C组)的外周血CRP水平。结果A、B、C组外周血CRP水平分别为(21.85±6.58)、(16.12±5.43)、(4.62±1.83)mg/L,A组〉B组〉C组,P均〈0.05。结论急诊多发伤患者急性期CRP水平较正常人升高,并且急诊多发伤患者伤后急性期产生的严重急性疼痛可引起CRP水平进一步升高。CRP可作为急诊多发伤患者急性期及其伤后急性疼痛应激反应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腹部外伤为主多发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我科2000—08/2005—08救治的162例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例资料,全组162例病人均系直接进入抢救室进行床边抢救并进一步检查。结果162例病人中156例治愈(96.3%),死亡6例,合并胰漏6例,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道出血13例,MOF16例,败血症2例,二重感染7例。结论建立有效的外科急诊急救体系,是多发伤抢救成功的基本依托,及时确定腹部创伤的诊断是以腹部外伤为主多发伤的救治前提,妥善处理腹部外伤与其他部位创伤的关系是以腹部外伤为主多发伤的救治核心,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时把握手术时机是以腹部创伤为主多发伤救治的重要环节,正确掌握诊治腹部创伤的原则,是治疗腹部创伤为主多发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对严重多发伤糖尿病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96例严重多发伤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9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规范组(48例,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模式)。研究对比规范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规范组患者住院时间(14.24±2.61)d相比对照组(16.78±2.32)d明显更短,且满意度评分[(92.24±3.61)分]相比对照组[(87.64±4.35)分]明显更高(P0.05);规范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3.75%)相比对照组(79.17%)明显更高(P0.05),且感染发生率(4.17%)相比对照组(22.92%)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伤糖尿病患者实施规范化急救护理模式的有效性更高,抢救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6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疗效。结果:2组患者复苏前血清乳酸、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气剩余碱值(BE),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血清乳酸、HCT、Hb、BE、PT和APT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输液量、MAP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vs 37.0%,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在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急救的经验。方法对我中心2008年1月—2010年7月急诊急救严重多发伤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78例,死亡8例。结论严重多发伤病情复杂而危急,应尽快明确诊断,迅速、果断、正确处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施建丽 《山东医药》2009,49(41):81-81
严重多发伤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休克,患者伤情重、病情复杂,易发生各种生理功能紊乱。1997年12月-2009年4月,我院共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26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62例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体会临沂市人民医院(276003)赵孔波郑爱民1994年10月至1997年3月,我们收治严重多发伤患者62例,现将其早期救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9例,女13例;年龄7~72岁,平均36.3岁;伤后至就诊时间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多发伤实施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发生严重多发伤的糖尿病患者206例,随机分为2组各103例,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3.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行积极有效的规范化急救护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老年人严重多发伤致伤原因的构成及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5年间收治的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80例(老年组),与同期收治的青中年组(18~35岁)422例进行对照分析,用简明损伤定级(AIS90)和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标准进行评估,所有患者ISS≥16.结果青中年组和老年组的主要致伤原因都是交通事故,青中年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老年组(分别为14.2%和37.5%,P<0.05),老年组中ISS≥50的患者均死亡.两组的主要死亡原因是严重的头部损伤(71.8%和73.3%),老年组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和脓毒血症的病死率为6.3%,青中年组为0.老年组伤前并存症、伤后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高于青中年组.结论对于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病死率分析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