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草群体形态变异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甘草群体形态变异类型进行研究,筛选优良变异类型,为甘草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方法:对形态变异类型甘草的主要农艺性状分别进行方差、相关及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形态变异类型甘草农艺性状变异幅度较大,除横生茎数和侧根数两项农艺性状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农艺性状指标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12项农艺性状对甘草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主根直径>芦头直径>地茎>株高>横生茎数>小叶长>小叶宽>顶叶长>顶叶宽>一级侧枝数>分蘖数>侧根数。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高(X1)、地茎(X2)、芦头直径(X3)、主根直径(X4)、横生茎(X5)、分蘖数(X7)、侧枝数(X8)等7项农艺性状指标是影响甘草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回归方程:Y=42.987+1.219X1+2.747X2+3.777X3+3.244X4-0.351X5+0.342X7+0.704X8(R=0.9335**F值=52.25)。结论:形态变异甘草间农艺性状指标差异显著,绿茎茎光滑类型甘草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在进行优良品种选育过程中,可以作为育种材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不同变异类型甘草中甘草苷及甘草酸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人工栽培群体不同变异类型甘草中甘草苷及甘草酸的量进行分析,遴选优良的变异类型,为甘草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以甘草苷、甘草酸量为检测指标,对变异类型甘草药材样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甘草苷、甘草酸量在各变异类型甘草药材中的量存在较大差异。绿茎茎光滑类型、绿茎叶片皱褶类型甘草中甘草苷及甘草酸量较高。结论 甘草表型的变异已经引起了化学成分的变化,可以通过遴选优良的变异类型,培育高产、优质的甘草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态环境和遗传背景相同条件下8种不同变异类型甘草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差异,旨在揭示甘草种内变异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DNA-AFLP、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对不同变异类型甘草在生长旺盛期根部组织特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析和功能预测;采用反相Northern杂交对特异表达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共获得14条差异表达基因片段,有6个基因序列编码的蛋白功能未知,其余的基因片段编码的蛋白参与了植物的抗菌,调节生物体内代谢,增加植物的抗热(高温)性,提高植物体固氮能力等生物过程.结论:首次克隆了不同变异类型甘草特异表达的基因,为筛选优良变异类型、品种选育、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五味子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以及它们的总含量为指标,分别对果实的颜色、大小以及果穗等外观性状变异类型五味子的药材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在青果和小果类型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变异类型。果穗的性状对质量无显著影响。结论本研究为五味子的良种选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8.
9.
甘草种源种子形态与萌发特性的地理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甘草种源种子形态特征与萌发特性的地理变异规律,探讨地理变异模式和生态学机制,为甘草种子区划和种子调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现地调查收集种源种子材料,随机抽样测定形态和千粒重,通过室内发芽实验观察种子萌发特性。结果:甘草的种子形态特征大致呈现自西向东,种粒逐渐增大的经向变异趋势。发芽特性呈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增加,平均发芽速度加快的垂直变异趋势,并且平均发芽速度呈现自西向东发芽时间逐渐延长的经向变异趋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草种源种子的种粒大小与该产地年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发芽速度在干旱、高温、强日照生态环境下加快的变异趋势。结论:甘草种子形态特征和萌发特性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地理变异的形成与种源适应该产地的生态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6,(5)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甘草Glycyrrhizae uralensis、光果甘草Glycyrrhizae glabra、胀果甘草Glycyrrhizae inflate、刺果甘草Glycyrrhizae pallidiflora、黄甘草Glycyrrhizae eurycarpa的产量和其有效成分甘草苷、甘草酸的含有量。方法以1~3年生、不同采收期的甘草为原料,称重法测定其干重(产量的主要因素),HPLC法测定甘草苷和甘草酸含有量。结果甘草苷、甘草酸的含有量以及干重均依次为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刺果甘草黄甘草、3年生2年生1年生、当年秋季次年春季。结论在人工栽培条件下,我国西北干旱荒漠与半荒漠地区应选用3年生的甘草进行培育,最佳采收期为当年秋季。 相似文献
11.
甘草是我国大宗常用药材,其来源广泛,研究不同来源甘草间质量差异意义重大.作者对不同植物来源、不同产地、不同变异类型、不同生产方式、不同栽培条件等甘草间质量差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不同来源甘草间质量差异显著,甘草药材质量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2.
根据植株形态,将同一栽培地的唐古特大黄划分为8种变异类型,研究其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双蒽酮类等功效组分的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异类型功效组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从质量分数看,游离蒽醌平均为2.10~6.71mg·g~(-1),结合蒽醌平均为15.43~22.04 mg·g~(-1),番泻苷A+B的平均为32.88~42.36 mg·g~(-1);从单成分含量看,除番泻苷B和大黄素甲醚苷外的10种活性成分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根据功效组分含量和比例推断,该实验B型和E型样品可以作为潜在的泻下攻积专用药材的种质,G型和H型样品可以作为潜在的清热解毒专用药材的种质,C型和F型样品可以作为潜在的活血化瘀专用药材的种质,A型和D型可以作为潜在的收敛止血专用药材的种质,上述结论为特种用途的大黄优良品种定向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提高人工栽培甘草产量和质量的氮磷钾施肥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模型的计算机仿真寻优结果,结合大田人工栽培甘草的实际生产水平,得出宁夏中部干旱带沙地土壤人工栽培(三年生,千货)甘草商品草产量大于6000kg/hm^2以上的农艺措施为:施纯N151.5-171.0kg/hm^2、施纯P20564.5~88.5kg/hm^2、施纯K2067.5-106.5kg/hm^2;甘草酸含量≥2.0%以上的农艺措施为:施纯N129.3~151.7kg/hm^2、施纯P20556.7~83.9kg/hm^2、施纯K2095.0~111.8kg/hm^2;甘草苷含量≥1.5%以上的农艺措施为:施纯N119.1~138.2kg/hm^2、施纯P,05155.0~174.2kg/hm^2、施纯K,090.5~105.2kg/hm^2;甘草总黄酮舍量≥5.0%以上的农艺措施为:施纯N119.6~138.8kg/hm^2、施纯P2O5 153.2~178.5kg/hm^2、施纯K2090.9~105.6kg/hm^2。 相似文献
14.
提高人工栽培甘草产量和质量的氮磷钾施肥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模型的计算机仿真寻优结果,结合大田人工栽培甘草的实际生产水平,得出宁夏中部干旱带沙地土壤人工栽培(三年生,干货)甘草商品草产量大于6000kg/hm2以上的农艺措施为:施纯N 151.5-171.0kg/hm2、施纯P2O5 64.5-88.5 kg/hm2、施纯K2O 67.5-106.5 kg/hm2;甘草酸含量≥ 2.0%以上的农艺措施为:施纯N 129.3-151.7kg/hm2、施纯P2O5 56.7-83.9kg/hm2、施纯K2O 95.0- 111.8 kg/hm2;甘草苷含量≥1.5%以上的农艺措施为:施纯N 119.1-138.2 kg/hm2、施纯P2O5 155.0- 174.2kg/hm2、施纯K2O 90.5-105.2 kg/hm2;甘草总黄酮含量≥5.0%以上的农艺措施为:施纯N 119.6- 138.8kg/hm2、施纯P2O5 153.2-178.5 kg/hm2、施纯K2O 90.9-105.6 kg/hm2。 相似文献
15.
16.
黄连群体性状变异类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为黄连Coptis chinensis群体改良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对恩施太山庙药材场黄连栽培群体单株性状进行调查,测量数据用方差分析 进行分析,结果:划分了6种变异型,各类型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结论:应对黄连群体中不同类型实施选择,以达到对群体的初步改良。 相似文献
17.
半夏种内各变异类型主要形态学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半夏各变异类型提供形态学的鉴别和分类依据。方法系统观察并测量各变异类型主要形态学性状,采用多角形图比较其相似性和差异性程度。结果生殖器官中,各变异类型间各性状的差异性较小,但有一个变异趋势,即阔叶类型的雌雄花序长和宽,雌雄间隔,管部长和宽与其它类型相比,数值略小。营养器官中,以叶片长宽比值即叶形的变化最为明显,其它性状在各变异类型间相似。结论叶片长宽比值在各变异类型间差异显著,可作为各变异类型鉴别和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薄叶卷柏及其变异类型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薄叶卷柏及其变异类型进行比较鉴定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形态学、解剖学方法研究两者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其显微特征;采用薄层色谱、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比较两者的异同。结果薄叶卷柏及其变异类型在形态解剖上存在较小但稳定的差异;其茎的显微构造极为特殊(有气室、横桥、多体中柱等特征);两者薄层色谱与近红外二阶导数光谱也略有不同。结论研究结果为其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鉴定依据;其变异类型宜作为薄叶卷柏的一个变种处理。 相似文献
19.
甘草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胀果甘草G. inflata 或光果甘草G. glabra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和内蒙古,其分布区域越广泛,形态变异幅度越大,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也越丰富。形态的多样性归根结底为遗传基因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是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基础。随着国内外甘草市场需求量猛增,甘草药材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对甘草种质资源进行研究,培育优质的甘草种质,可科学地指导优质甘草的栽培生产,从根本上解决甘草的质量和产量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乌拉尔甘草的产量、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方法:田间观察记录甘草地上部分生长发育特性,刻度尺测量甘草根长和根粗,称重法测量甘草干物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结果:--年生甘肃民勤栽培乌拉尔甘草的产量最高,其次是内蒙古杭锦旗乌拉尔甘草,民勤野生乌拉尔甘草的干重最低,仅为栽培甘草的80%多;甘草酸含量也是甘肃民勤栽培乌拉尔甘草的最高,达到1.79%;甘草苷含量则是民勤野生乌拉尔甘草最高为O.8%多。结论:甘肃民勤栽培乌拉尔甘草产量和甘草酸含量较高,可以作为选育高产、高甘草酸含量甘草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