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与呼吸机对抗(简称人机对抗)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对44例人机对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景68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人机对抗44例(占64.7%),共115例次。其原因包括:气道分泌物过多或痰痂形成39例次;缺氧诱发呼吸过快28例次;喉部不适,不能耐受经口气管插管22例次;呼吸机模式参数设置不当6例次;气管插管位置不当2例次;气囊破裂或漏气1例次;气管切开导管脱出1例次;误吸至肺不张2例次;气压伤致气胸,呼吸机连接管路积水,呼吸机管道脱开各1例次。结论人机对抗的发生均有其诱发因素:气道阻塞、缺氧、喉部不适、呼吸机模式不当等是主要原因。加强气道管理、设置合适的通气量及适当的模式、祛除诱因等综合有效防治措施,可避免和减少人机对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气道滴入湿化液后不同吸痰时机对患者气管插管痰痂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2例。A组在湿化液滴入气道后2 min进行吸痰处理, B组在湿化液滴入气道后5 min进行吸痰处理, C组在湿化液滴入气道后7 min进行吸痰处理。比较三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气道黏膜损伤程度、痰液黏稠度和痰痂形成率。结果 A组的湿化效果满意度和气道黏膜无损伤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痰液黏稠度Ⅰ度比例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C组的痰痂形成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气道滴入湿化液后5 min进行吸痰,可有效减少气管插管痰痂形成率,减少气道损伤,提高湿化效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管理方式的排痰效果.方法:将56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分别微量泵+输液恒温器+0.5%氯化钠持续气道湿化及诱发或适时排痰方法和常温精密输液器+生理盐水持续气道湿化及常规深部负压吸痰法,比较两组患者排痰效果.结果:观察组排痰后PaCO2和SaO2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排痰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4.6%),并发症发生率(13.3%)低于对照组(26.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气道湿化法是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常用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诱发或适时排痰,可进一步提高排痰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气道廓清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AECOPD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体位引流,研究组予以气道廓清技术。比较两组排痰效果、肺功能指标、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结果:(1)治疗后第5 d,两组痰色评分分级情况、痰质评分分级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痰量均多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痰色评分分级情况、痰质评分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χ2=8.357、7.079,P=0.039、0.029),痰量均多于对照组(t=6.897,P=0.000)。(2)治疗后第5d,两组FEV1、PEF、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FEV1、PEF、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第5 d,两组mMR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道廓清技术有助于AECOPD患者排痰,改善肺功能指标,减轻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机械通气两种吸痰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某医院内科重症抢救室行机械通气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试验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种方法吸痰前、吸痰后30min潮气量(VT)、气道压力、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肺部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吸痰后潮气量、气道压力、氧分压、SpO2、肺部并发症等与常规法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时,使用吸痰→湿化→扩肺→吸痰→扩肺或者吸痰→扩肺的方法,可以提高吸痰效果,减少肺部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诱导痰液趋化因子在哮喘儿童气道炎症及哮喘病情评价中的意义。方法:9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痰液诱导及诱导痰细胞学分析,ELISA法检测痰液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性因子(RANTES)、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2(Eotaxin-2)、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儿童肺功能仪检测基础肺功能。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哮喘患儿诱导痰液趋化因子RAN-TES、Eotaxin-2、IL-8、MCP-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诱导痰RANTES、Eotaxin-2水平高于缓解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重度发作哮喘组IL-8、MCP-l水平高于轻~中度发作哮喘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诱导痰趋化因子RANTES、Eotaxin-2与哮喘急性发作和气道高反应性有关,而诱导痰IL-8、MCP-1与哮喘病情加重及肺功能恶化有关。动态检测哮喘患儿诱导痰中趋化因子变化,将有助于哮喘病情监控和哮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B)吸痰结合浅部吸痰方式对ICU人工气道患者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江南大学附属医院ICU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吸痰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行FB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吸痰护理管理患者为研究组,行常规吸痰护理管理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第1、7天动脉血气指标及呼吸力学指标,以及患者气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建立人工气道第1天,两组患者P动脉血气05);建立人工气道第7天研究组患者PaO2与SaO2以及气道峰压显著升高,PaCO2与气道平台压、平均气道压、吸气阻力显著降低,且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510%5))。(均研P究0组0发5)生。气结道论黏膜采损用伤F与B肺吸部痰感结染合发浅生部率吸(1痰6护27理%方、1案8对60 I%C)U均人显工著气低道于患对者照进组行(干67预44可%提、  相似文献   

8.
正呼吸机及其管路均非一次性医疗器具,管路复杂、螺纹繁多,因此其使用后的消毒、存放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1〕,本文对此做一探讨。1材料与方法 (1)材料:选取2015年4-6月某医院污染程度相似呼吸机管路240套,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人工组与机洗组,每组120套。(2)清洗方法。人工组:工作人员将污染管道充分展开,流动水冲洗后置入酶清洗剂含碱性液中浸泡消毒2 h,取出用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联合机械辅助排痰治疗矽肺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行无创通气治疗的矽肺合并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行无创通气治疗联合人工拍背自主排痰,研究组行无创通气治疗联合机械辅助排痰。比较两组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气道阻力、肺不张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 :对照组SaO2、PaO2低于研究组,气道阻力和肺不张发生率与病死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无创通气联合机械辅助排痰治疗可改善矽肺合并感染患者SaO2、PaO2、气道阻力,延缓矽肺的进展,并能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对比开放式吸痰(OS)和密闭式吸痰(CS)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开放组和密闭组各30例,对开放组运用开放式吸痰,对密闭组运用密闭式吸痰,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吸痰前和吸痰后2min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等指标。结果密闭组吸痰前和吸痰后2min患者的Cst、Ppeak、Pplat值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吸痰前和吸痰后2min患者的Cst、Ppeak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plat水平明显升高,和吸痰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均无显著性影响,开放式吸痰会使患者气道平台压力升高。密闭式吸痰能够保持良好的气道压力,可作为呼吸衰竭患者吸痰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心脏术后肺不张的影响因素及膨肺吸痰法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肺不张的影响因素及膨肺吸痰法的干预效果。方法对47例机械通气相关肺不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每日用膨肺吸痰法吸痰,持续一周,对照组每日按常规吸痰;吸痰前3 min、吸痰结束时分别经桡动脉导管抽取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观察PaO2、SaO2的变化。利用SPSS13.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用膨肺法吸痰前后所测得的PaO2、S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3例)并发肺不张4例、出现气胸1例、肺部感染者10例;实验组(24例)并发肺不张0例、出现气胸1例、肺部感染者4例。两组患者肺不张发生率比较,χ2=5.216,P0.05;两组肺部感染比较,χ2=4.873,P0.05。结论膨肺使潮气量增加、肺顺应性改善、氧合指数上升,气道阻力和气道峰压下降,呼吸功能降低,促进肺复张,对治疗肺不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常规复用管路和一次性管路对呼吸机质控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17台呼吸机,分别采用常规复用管路和一次性管路进行质控,记录质控数据,然后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2种管路的差异是否显著。结果对于呼吸频率、潮气量和气道末压,2种管路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气道峰压,常规复用管路显著高于一次性管路(P <0.05),但差异非常小,仅0.2 mbar(1 mbar=100 Pa)左右,不影响质控结论。结论 常规复用管路和一次性管路不影响呼吸机质控结果,2种管路可以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3.
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管路积水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结合医院新生儿科现有患者新生儿呼吸机使用状况和临床一线的实践情况,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管道积水生成主要原因是温度差导致的冷凝现象以及新生儿呼吸机和湿化罐在配套管路下的过度补偿。呼吸机管路积水现象常见于呼吸机治疗的过程,在新生儿科呼吸机的使用过程中尤为严重和明显。若不对管路里留存的水及时清理,会对新生儿造成气管堵塞以及院内感染问题,同时过多的水会损坏呼吸机呼气阀和传感器。新生儿呼吸机积水问题广泛存在于新生儿的救治过程中,危害大,需要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和医疗器材提供方提高重视,通过科学管理和采取创新科研方式减少此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气道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神经外科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气道护理、品管圈护理。结果:观察组重新置管率、气道受损率、肺炎发生率、导管痰痂堵塞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气道护理,可有效预防重新置管、气道损伤、导管痰痂堵塞及肺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鼻腔吸痰致小儿黏膜损伤的原因及方法改进。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采取改进后的吸痰护理,对照组采取传统吸痰护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吸痰后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进后吸痰护理能有效减少或避免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的使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使用一次性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使用传统“标准型”呼吸机湿化管道(A组)和一次性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B组)的病人各30例,观察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病人的通气时间、呼吸机管道更换次数、管道平均使用时间、倾倒冷凝水量、管道护理时数、痰液黏稠度、气道痰痂形成、高气道反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道等情况。结果:在呼吸机管道总更换次数、管道平均使用时间、倾倒冷凝水量和呼吸机管道护理时数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在痰液黏稠度,气道痰痂形成、高气道反应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的湿化作用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保证机械通气的质量,操作简单,并能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减少物品的消耗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留置口咽通气管在重型脑血管病早期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血管病患者40例,早期留置口咽通气管,观察留置前后的气道通畅、机体氧合、痰液湿化、吸痰等效果。结果留置5分钟后全部患者鼾声消失或减弱,10分钟后患者呼吸次数、SpO2、PCO2、PO2较留置前明显改善(P0.01),留置24小时后患者痰鸣音明显减少(P0.01),Ⅲ度痰液粘稠患者减少(P0.01)。结论早期留置口咽通气管可有效维持气道通畅,提高机体氧合、有效湿化气道、提高吸痰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对性气道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排痰效果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大冶市某医院2014年2-5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气道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排痰效果、VAP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第7天的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气道护理能够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排痰效果,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用超细型纤支镜(BF—1.8T型,直径1.8mm)观察了84例外周气道,并探讨其应用价值。对象与方法1.病例简况见附表。对照组为健康、无粉尘接触史者。2.临床应用:按纤支镜检常规准备,先经口插入Olympus BF-1T20常规型纤支镜(管道内径2.8mm)观察中央气道,楔入至右下B_9或B_8,然后BF—1.8T超细型纤支镜通过1T20型管道缓慢地插入,可观察第  相似文献   

20.
诱导痰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炎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咏  杨岚 《中国医师杂志》2004,6(12):1610-1612
目的 观察COPD患者诱导痰细胞学和痰上清液IL -8浓度的变化 ,探讨诱导痰在COPD气道炎症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以 2 6例临床确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离诱导痰细胞 ,同时检测痰上清液IL -8浓度和肺功能。并以 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COPD稳定期组与正常对照组诱导痰细胞总数、巨噬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COPD稳定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组 ,(P <0 0 1)。稳定期组诱导痰上清液IL -8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诱导痰上清液IL -8的浓度与FEV1占预计值 %呈负相关关系 (r=-0 5 3 9,P <0 0 1) ;诱导痰PMN数与FEV1占预计值 %呈负相关关系 (r =-0 73 3 ,P <0 0 1) ;AM数与FEV1占预计值 %无相关关系 (r =-0 2 2 3 ,P =0 161)。结论 诱导痰技术无创、简便 ,是监测COPD气道炎症的较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