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细胞凋亡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金泉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7,6(3):249-252
细胞凋亡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王金泉综述刘志红审校关键词细胞凋亡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触发因素中图法分类号R32928随着人们对细胞凋亡(apoptosis)的发生机理、调节因素及其在胚胎发育、肿瘤、炎症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在肾脏病研究领域里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旋肉碱对过氧化氢(H2O2)应激损伤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H2O2作用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MTT法检测左旋肉碱预处理后HK-2细胞的活力;用酶化学法测定HK-2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及HK-2细胞凋亡率。结果左旋肉碱预处理12h能抑制H2O2损伤所导致的HK-2细胞活力降低,增加细胞中SOD、GSH—Px和CAT含量,提高细胞T-AOC,降低细胞中MDA和ROS水平,抑制HK-2细胞凋亡。结论左旋肉碱对氧化应激所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生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再灌注血在缺血/再灌注(I/R)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模型构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传统的方式对细胞进行缺血处理后,根据再灌注培养基的不同将细胞分3组:空白组不含人血清的培养基,对照组含正常人血清的培养基,实验组含体外循环再灌注血清的培养基.3组细胞均置于95% O2、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4h.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细胞Caspase-3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为65.46±1.28、66.81±1.29、102.97±1.5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59%±0.80%、27.29% ±0.97%、40.03%±1.30%;对照组、空白组与实验组比较,P均<0.05;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采用体外循环再灌注血建立I/R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模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樯丙酯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传代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高渗组、高糖组、处理组1(桔丙酯浓度2μg/ml)和处理组2(棓丙酯浓度4μg/ml),观察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凋亡率、活性氧(ROS)水平以及bcl-2和Bax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高糖刺激HK-2细胞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增加、ROS水平升高、bcl-2 mRNA表达减少、Bax mRNA表达增多.棓丙酯可以提高细胞增殖能力,减少凋亡,降低ROS水平,上调bcl-2 mRNA表达以及下调BaxmRNA表达;处理组2上述改变较处理组1明显(P均<0.05).结论 桔丙酯改善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上调bcl-2 mRNA表达以及下调Bax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硫氧还蛋白(hTrx)对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I/R组和Trx组各36只,后两组复制I/R肺损伤模型,Trx组于缺血前10 min和再灌注前10 min腹腔注射重组hTrx注射液0.75 mg/kg。于再灌注1、3、5 h分别取三组肺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指数(AI);原位杂交法检测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 I/R组各时点MDA含量、细胞AI和Caspase-3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SOD活性则随再灌注时间延长有所降低;Trx组MDA含量、AI、Caspase-3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I/R组(P均〈0.01)。AI与MDA、Caspase-3 mRNA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44,0.775,P均〈0.01);与SOD呈显著负相关(r为-0.820,P〈0.01)。结论 Trx对I/R后肺组织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下调Caspase-3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Lazaroid对低氧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低氧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探讨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及抗氧化剂lazaroid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化学性低氧环境,应用台盼蓝染色作活细胞计数,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应用无糖、无血清培养液并加用antimycinA建立化学性低氧环境.化学性低氧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12h后流式细胞仪可检测到明显亚二倍体subG1峰,提示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其百分比分别为6.46±0.32和2.69±0.51,P<0.01),而同时应用抗氧化剂lazaroid可减少低氧引起的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其百分比分别为2.56±0.52和2.69±0.51,P>0.05).同时台盼蓝拒染计数显示相似的结果,存活细胞数在化学性低氧作用12h后逐渐减少.结论低氧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直接的致细胞凋亡作用,这可能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而抗氧化治疗可防止小管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葡萄籽提取物对缺血再灌注导致衰老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 proanthocyanidin,GSPE)对缺血再灌注(I/R)导致衰老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24月龄Wistar雄性大鼠的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第3代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10 μmol/L Antimycin A处理组、GSPE干预组以及Antimysin A+GSPE 组.A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Capsase-3活性及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浓度.结果 (1)衰老大鼠肾小管细胞经Antimycin A处理后,凋亡率增高,Caspase-3,MDA,ROS明显增加,SOD下降;(2)经GSPE干预后,其凋亡情况明显好转,caspase-3、MDA、ROS明显降低.SOD含量部分恢复(P<0.05).结论 老年大鼠肾小管细胞在I/R损伤时,ROS 堆积,线粒体损伤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GSPE可清除ROS从而达到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减轻I/R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应用血红素氧合酶(HO)的诱导剂氯高血红素和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探讨HO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钳夹法制备肝脏IR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氯高血红素组和ZnPP组,检测再灌注0、1.5、4h和8h各个时间点大鼠肝脏功能以及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法测定肝细胞凋亡率、TUNEL法观察再灌注后4h大鼠肝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再灌注后8h 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在IR组各时间点均可见ALT和AST增高,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细胞肿胀,肝窦变窄,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片状坏死等变化,肝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Bcl-2的表达减少,而Caspase-3的表达增加。在氯高血红素组再灌注后1.5、4h和8h ALT和AST值明显降低,肝脏病理学改善,凋亡细胞减少及细胞凋亡率降低,肝脏Bcl-2的表达增加,Caspase-3的表达减少。ZnPP组则显示与之相反的结果。结论HO在肝脏IR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对顺铂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成对照组、顺铂组、杏丁+顺铂组,采用顺铂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模型,用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Case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杏丁注射液可抑制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并降低细胞凋亡率,降低Casepase-3 mRNA的表达。结论杏丁注射液显著抑制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抗凋亡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asepase-3 mRNA表达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内酯醇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炎症因子刺激下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KC细胞)抗原呈递能力和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IFN-γ(200μg/L)和TNF-α(20μg/L)联合刺激HKC细胞或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二类复合体(MHC-Ⅱ),共刺激分子B7-1,B7-2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情况,细胞内ICAM-1mRNA 表达量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结果:普能培养时HKC细胞低度表达MHC-II分子,大量表达ICAM-1分子,不表达B7-1和B7-2分子,IFN-γ(200μg/L)和TNF-α(20μg/L)联合刺激24h后,小管细胞表面MHC-Ⅱ,ICAM-1,B7分子表达均显著增强,其中MHC-Ⅱ变化最大,RTPCR显示ICAM-1 mRNA表达也明显增加,雷公藤内酯醇可以剂理依赖性地抑制炎症因子引起的细胞MHC-Ⅱ,B7-1以及B7-2分子表达上调,但对刺激引起的ICAM-1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无明显影响。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以抑制炎症因子刺激下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MHC-Ⅱ及B7分子表达上调,减弱肾小管上皮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活化T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清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02-02~2003-03在无菌条件下的40份尿毒症病人血清和20名正常人血清,应用超滤离心装置将尿毒症患者血清分离成分子质量>10 000 u,5 000~10 000 u,<5 000 u 3个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K-2细胞培养上清液TGF-β1蛋白分泌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GF-β1 mRN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尿毒血清组TGF-β1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以10%尿毒血清组最高;分子质量>10 000 u的组分TGF-β1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量最高,分子质量5 000~10 000 u的组分TGF-β1基因表达轻度增高;分子质量<5 000 u的组分TGF-β1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尿毒症毒素通过影响HK-2细胞TGF-β1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从而在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而以分子质量大于10 000 u的尿毒症毒素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液体流动诱导的切应力所引起的细胞生物学改变是目前许多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既往研究主要集中于血流诱导的切应力在调节内皮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最近研究发现,在肾脏的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由尿液流动诱导的切应力对其具有多效性,如调节溶质的转运、影响细胞骨架的重组、改变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及调节选择性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等。管流诱导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生物学改变的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重排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术中不同自体血回收方式对患者血液成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分为A、B两组,均为30例。A组为观察组,全部术野出血用自体血液回收机离心洗涤后于手术结束前回输体内。B组为对照组,不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将肝素化后的术野出血直接吸回体外循环系统停机前回输体内,鱼精蛋白拮抗后机器余血打入输血袋,于手术结束前静脉回输。对两组患者麻醉前、体外循环中及术毕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四项指标的测定,记录停机后两组激活凝血时间(ACT)及术后24h内胸腔引流量和输注异体血用量,并对以上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内胸腔引流量及异体血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PLT)均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术毕观察组Hb和Hct值较体外循环中明显回升,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仍略低于术前。④两组术毕PLT、PT、APTT和TT均明显低于术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期间自体血回收对患者血液成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不明显,是一种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0%及20%的人血白蛋白(HSA)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接受CPB心脏手术后低蛋白血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接受10%HSA组及20%HSA组,每组各50例。2组患者给予对应浓度HSA,至白蛋白(ALB)水平35 g/L。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临床相关指标、肾功能、HSA使用量、药物使用情况、尿量及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或χ~2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2组患者术后当天ALB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补充HSA后第1、2天ALB水平有所上升但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当天2组患者血肌酐(SCr)水平升高不明显,但术后第1、2天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尿素氮(BUN)水平在手术当天、第1、2天呈上升趋势,但第1、2天水平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手术当天2组患者血红蛋白(Hb)显著低于手术前,术后第1、2天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前及术后2组患者各时间点ALB、SCr、BUN、尿酸(UA)、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0%HSA组比较,20%HSA组HSA用量降低[(21.20±8.81)vs(30.00±10.41)g,P0.01],术后第2天尿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2±0.67)vs(2.13±0.82)ml/(kg·h),P0.05]。其他相关指标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及20%浓度的HSA对CPB心脏手术后低蛋白血症患者肾功能无明显不同影响,但20%的HSA使用总量少,且在增加术后尿量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Cyr 61基因过表达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目的:观察Cyr61基因过表达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凋亡的影响,探讨Cyr61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RT PCR扩增Cyr61基因全长,构建pcDNA3. 1 Cyr61重组质粒,转染并筛选获得稳定转染pcDNA3. 1 Cyr61的HKC细胞。经RT PCR、Northern、Westernblot鉴定转染细胞系基因的整合及表达。对空白HKC、空质粒pcDNA3. 1转染的HKC、Cyr61转染的HKC和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去血清培养 72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Akt和Bad含量。 结果:构建了pcDNA3. 1 Cyr61重组质粒并获得稳定转染该质粒的HKC细胞。空白HKC与质粒pcDNA3. 1转染组之间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 05),Cyr61基因转染组与空白组、pcDNA3. 1转染组相比,凋亡指数显著降低 (P<0. 01),磷酸化Akt和磷酸化Bad含量显著增高 (P<0 .01 ),Cyr61基因转染组与囊肿衬里上皮细胞之间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 (P>0. 05);在Cyr61抗体存在下,Cyr61基因转染组的上述指标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 (P>0 .05 )。 结论:过表达Cyr61的HKC对去血清诱导的凋亡特性与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相似,过表达的Cyr61可能通过自分泌途径,促进Akt和Bad磷酸化,抑制细胞凋亡,参与ADPKD囊肿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膜性肾病尿蛋白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存在剂量依赖关系。方法提取膜性肾病患者尿蛋白,进行蛋白成分分析、细菌内毒素试验、蛋白溶液的肌酐水平等质量鉴定后,试验组分别按1.0、2.0、4.0、8.0 mg/ml蛋白浓度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48 h,空白组无蛋白,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膜性肾病尿蛋白由56.4%白蛋白、34.6%转铁蛋白、6.9%IgG组成。肌酐水平、内毒素均低于人体正常范围的下限。Hoechst33258染色法分析发现试验组与空白组之间,较大浓度尿蛋白组与较小浓度尿蛋白组之间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程度与膜性肾病尿蛋白存在浓度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0.
Does desmopressin acetate reduce blood loss after surgery in patients on cardiopulmonary bypa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desmopressin acetate (DDAVP) administration reduces blood loss after cardiac surgery.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DDAVP administration in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rospective trial including 100 patients placed on cardiopulmonary bypass during surgery. Fifty patients received 0.3 micrograms/kg DDAVP and 50 patients received a placebo administered in a 50 ml saline solution over 15 min when cardiopulmonary bypass had been concluded. Resul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ither in total blood loss per square meter (458 +/- 206 ml in the DDAVP group vs 536 +/- 304 ml in the placebo group) or in necessity for red cell transfusions (1642 +/- 705 ml in the DDAVP group vs 1574 +/- 645 ml in the placebo group) in the first 72 hr after surgery. Only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er square mete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 less than .02) in the DDAVP group (131 +/- 106 ml) as compared with the placebo group (193 +/- 137 ml). The prolongation of bleeding time and the decrease of factor VIII:C and factor VIII:von Willebrand factor 90 min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 less than .001) in the DDAVP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e placebo group. We conclude that the administration of DDAVP in patients placed on cardiopulmonary bypass during surgery does not reduce total blood loss and is only effective in reducing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