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体定位开放显微术摘除重要功能区脑内小病变郭之通王廷友朱成李伯恩苏杰我科从1995年4月至1997年4月利用立体定向开放显微手术,成功地摘除了12例脑重要功能区小病变。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5~55岁,平均3...  相似文献   

2.
CT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临床应用(附100例报告)张剑宁,章翔,易声禹,李安民,梁景文自1994年5月~1996年12月,我科采用CT脑立体定向技术引导开颅手术治疗颅内病变100例,其中脑重要功能区及深部小病灶72例(功能区皮质下60例。深部12例),...  相似文献   

3.
CT监护下脑小脓肿的药物保守治疗许建强,田德棒,李玉生,田更戍1987年7月~1993年3月,我们收治的直径等于或小于二.scm的脑小脓肿41例,其中38例在CT监护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脓肿完全吸收,另外3例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切除。现将药物保守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4.
立体定向脑内窥镜手术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窥镜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位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病变,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施行脑内窥镜手术50例;其中包括脑瘤切除,异物、囊肿、脓肿或囊虫摘除,脑内病变活检,血肿排空,脉络丛烧灼等手术。术中成功应用了双套管法和钬激光。结果:手术有效率96%(术后1月)。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昏迷、偏瘫、颅内出血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此方法使以往立体定向穿刺的不可视性,变为可视性操作;扩大了手术范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功能区深部小病灶手术切除的方式和方法。方法 22例位于脑功能区深部小病灶,均采用立体定向引导,经脑沟入路的方式进行病灶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22例病灶均获得全切除,术后3例短期内功能下降,3个月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立体定向引导经脑沟入路进行脑功能区深部小病灶显微手术切除,可以在保留皮层功能的情况下切除病灶。  相似文献   

6.
隐源性脑内小脓肿及药物治疗:(附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源性脑内小脓肿及药物治疗(附30例临床分析)王振金,陈恒年,李新占,张国发,纪清树隐源性脑内小脓肿因其临床表现、CT影像学改变均与典型脑脓肿不同,常造成诊断的困难并影响治疗。我院自1988年以来收治隐源性脑内小脓肿30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  相似文献   

7.
脑内小脓肿并发癫痫的治疗武警总医院神经外科张蕴增本文报告一组经CT或MRI确诊的53例脑内小脓肿所致癫痫的外科治疗经验。临床资料:本组53例,男31,女22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9岁,平均38.4岁;发作病史:最长6年,最短23天,平均6.2个月;...  相似文献   

8.
脑内窥镜立体定向手术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施行脑内窥镜手术45例,包括脑肿瘤切除25例,脑囊肿摘除8例,脑内异物摘除6例,脑脓肿瘤除3例,脉络丛烧灼治疗脑积水2例,脑内寄生虫取出1例,病变均位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术中应用钬激光和Nd:YAG激光效果良好,手术有效率95%(术后1月)术后无昏迷,偏瘫,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施行脑内窥镜手术45例,包括脑肿瘤切除25例,脑囊肿摘除8例,脑内异物摘除6例,脑脓肿摘除3例,脉络丛烧灼治疗脑积水2例,脑内寄生虫取出1例。病变均位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术中应用钬激光和Nd:YAG激光效果良好。手术有效率95%(术后1月)。术后无昏迷、偏瘫、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小脓肿型脑囊虫与脑内小脓肿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脓肿型脑囊虫的临床、计算机体层摄影(CT)特点及与脑内小脓肿的鉴别。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手段,对10年间手术证实的14例小脓肿型脑囊虫和16例脑内小脓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小脓肿型脑囊虫病人无高颅压和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而小脓肿病人有3例出现了高颅压或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小脓肿型脑囊虫的CT表现为规则的环形强化灶,小于或等于15mm,灶周水肿较轻,脑室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而小脓肿多为不规则的环形强化灶,多数大于或等于10mm,灶周水肿明显,少数病人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移位。结论:小脓肿型脑囊虫和脑内小脓肿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有所不同,认识其特点有利于正确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脑内小病灶手术治疗在于定位困难 ,易造成不必要的脑组织损伤 ,特别对位于脑功能区的病变 ,手术常给病人带来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自 1 998年1 1月到 2 0 0 1年 9月 ,我们应用导航系统显微手术切除脑内小病灶 2 4例。由于手术定位精确 ,侵袭性小 ,安全性高 ,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11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的手术特点、手术指征及并发症等问题,作者总结1115例(10个月~90岁)该类手术的临床经验。主要手术包括:脑肿瘤的内放疗(注入同位素胶体或后装192Ⅰr)、内化疗、内窥镜激光切除、射频热凝治疗、脑内血肿清除、脑深部脓肿排空、脑深部病变活检、脑内核团或传导束毁损、脑深部金属异物摘除、脑移植手术等。本组手术一次定位成功率99.8%,手术总有效率(术后1个月)91.8%。本文认为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疗效可靠、病人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较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3.
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15,他引:5  
目的探讨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新技术与方法。方法48例脑功能区胶质瘤经术前常规MRI、弥散张力成像(DTI)和fMRI定位大脑皮层功能区及功能投射纤维束,以神经导航为前导,在术中全麻唤醒状态下,通过术中B超定位脑内病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及皮层直接电刺激术(Co-ST)脑功能区定位,并在清醒状态下切除病变。术后随访时间3-42个月。结果16例Co-SEP确定中央沟,42例Co-ST明确运动区,16例Co-ST确定语言运动区;肿瘤全切35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1个月神经症状好转44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局部神经症状36例;长期局部神经症状加重4例,无手术死亡。全部患者无手术痛苦回忆。结论术中全麻唤醒、皮层-皮层下电刺激术和脑超声技术是切除功能区胶质瘤必备的三项基本技术;术前fMRI与DTI为脑功能区手术提供十分重要信息,神经功能导航为术中功能区定位提供重要前导,综合使用这些现代技术能够在术中明确脑功能区与肿瘤切除范围的关系,做到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术中全麻唤醒下定位切除脑功能区病变(附5例报告)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9  
目的 初步探讨全麻唤醒状态下定位切除脑功能区病变的方法,为深入研究脑功能区微创手术提供经验。方法 对5例脑功能区脑内占位病变病人进行喉罩插管、全麻下神经导航解剖定位开颅,术中麻醉唤醒,在清醒状态下,通过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电刺激等方法进行脑功能区定位,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前题下切除脑内病变后再在全麻下关颅。结果 5例病人均顺利经过喉罩插管下全麻一术中唤醒一再全麻,其中3例安全经历术中拔管和再插管。唤醒后脑功能区经采用神经电生理技术得到定位,脑内病变得到最大程度切除,无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术前神经功能障碍均明显恢复,其中3例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手术并发症,病人术后无痛苦回忆。1例术前频繁发作癫痫唤醒后出现癫痫发作。结论 全麻唤醒状态下进行皮质电刺激及皮质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手术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灶,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脑深部病变立体定向活检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1月至1996年12月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对386例脑深部和脑功能区病灶进行了活检手术,男232例,女154例,年龄4.5 ̄71岁,平均40.5%岁。病变位于离深部90例,鞍区74例,基底节区73例,三脑室后部46例,多发病灶45例,脑室内45例,脑23例,小脑半球19例,脑干内14例,斜坡2例。结果共有372例作出了病理诊断,活检阳性率为96.37%,其中肿瘤327例(肿瘤检出率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3例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治疗70例,血管内治疗53例。结果手术治疗70例中,病灶完全切除61例;小部分残留患者9例,其中7例行伽玛刀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按GOS评分:恢复良好59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栓塞治疗53例中,一次完全栓塞21例;分次完全栓塞25例;小部分残留7例,行伽玛刀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2年,按GOS评分:恢复良好48例,中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显微手术是脑AVM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既可以单独用于治疗,又可以作为显微手术重要辅助手段;病灶体积较大、位置在功能区或结构复杂的脑AVM常需要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CT引导立体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术(附3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1月至1995年9月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对310例脑深部或脑功能区病灶进行了活检手术。病变位于鞍区62例,基底节区51例,第三脑室后部38例,大脑半球深部74例,脑室内21例,颅内多发性病灶38例,脑干内9例,小脑半球17例。活检总阳性率为96%,肿瘤检出率为85.8%。5例并发颅内出血(1.61%)。认为CT引导的立体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是一种明确颅内占位病变的组织学诊断并利于采取最佳治疗措施的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脑深部病变立体定向活检方法的临床研究于新,刘宗惠,田增民,李士月,黄红云,修波,赵全军,徐永革,杜青祥1991年1月至1996年12月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对386例脑深部或脑功能区病灶进行了定向活检手术,男232例,女154例,年龄4.5~71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治疗在功能区皮层下小肿瘤性癫痫中的应用方法、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功能区皮层下小肿瘤性癫痫患者67例,通过立体定向进行功能区皮层下靶向微创手术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通过开颅手术进行肿瘤切除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2~36个月,观察组患者立体定向术后总有效率97.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5.0%(P0.05);立体定向手术6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显示病灶全切的满意率为94.2%高于次全切、部分切除的满意率68.6%(P0.05)。结论原发性脑肿瘤是引发癫痫的常见因素,采用立体定向对脑功能区皮层下小肿瘤及其至痫灶进行切除,不仅可以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对脑功能区的损伤,均有精确、微创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脑AVM的治疗时机和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AVM的治疗时机和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63例脑AVM的治疗时机和方法进行分析。手术切除50例,除部分急诊手术外均在显微镜下完成;对重要功能区的脑AVM行血管内栓塞8例,3例术前栓塞,3例栓塞完全,2例栓塞不全行伽玛刀治疗;直接行γ-刀治疗2例。结果 44例全切,6例部分切除,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脑AVM。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显示畸形血管3例消失、5例缩小50%以上;γ-刀治疗4例,见AVM血管影变淡、缩小,周围残留放射反应区。全组随访3个月-9年,效果良好41例,占65.1%;轻残13例,占20.6%;重残6例,占9.5%;术后死亡3例,占4.8%。结论 显微手术是脑AVM的主要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是主要而获显效的方法之一,对大型、复杂的AVM栓塞与手术结合是较佳方案。对小型、深部、功能区难以切除及不能接受手术或栓塞者γ-刀治疗更具有治疗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