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髓基质干细胞靶向胶质瘤迁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向胶质瘤迁徙的能力及其分布模式。方法应用纳米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SPIO)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双重标记大鼠MSCs,Transwell系统定量分析MSCs的迁徙能力。将标记的MSCs经静脉注射人胶质瘤荷瘤大鼠体内,普鲁士蓝和荧光染色检测MSCs靶向颅内胶质瘤迁移的分布模式。结果与生理盐水或正常脑组织溶解物比较,F98胶质瘤细胞和F98胶质瘤溶解物显著诱导MSCs向其迁徙(P<0.01)。F98胶质瘤细胞显著刺激MSCs的迁徙(三倍于对照组),而F98胶质瘤溶解物具有最强的诱导MSCs迁徙的能力(五倍于对照组)。移植MSCs后第7天,SPIO/EGFP双标细胞散在分布于肿瘤中;第14天,绝大多数标记的MSCs位于肿瘤和正常脑组织之间沿肿瘤边界分布。结论系统移植的MSCs高度特异性地向颅内胶质瘤"归巢",呈时空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细胞移植组,分别在细胞移植后1、2、4周应用斜板实验和Tarlov评分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进行评价,应用nestin标记观察移植后干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移植后1周、2周、4周,移植组和对照组斜板试验结果分别为(38.30±0.84)°、(18.50±0.76)°;jm(39.40±0.78)°、(19.70±0.66)°;(45.00±0.81)°、(22.30±0.69)°;Tarlov评分分别为3.37±0.45、2.32±0.34;3.45±0.38、2.41±0.43;3.63±0.47、2.45±0.48;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可见在损伤的脊髓组织中有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结论胚胎脊髓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治疗帕金森病(PD)模型鼠的疗效.方法 采用贴壁法培养、纯化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BMSCs细胞的表面标志表达情况;将6-OHDA单侧损毁成功的PD模型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7只,分别移植BMSCs 12 μl(细胞密度为1×10~5个/μl)、同数量的BMSCs+胰岛素50 nmol/L和生理盐水12μl于模型鼠右侧纹状体.在干预后4周分别观察模型大鼠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的变化,运用免疫荧光观察每组2只模型大鼠脑内BMSCs细胞存活情况以及高效液相HPLC法检测每组5只模型人鼠脑内双侧黑质-纹状体区DA含量的变化.结果 (1)第3代的BMSCs表面标志物CD29、CD34、CD44和CD45表达分别为97.1%、0.0%、99.0%和0.5%;(2)细胞移植治疗4周后联合组旋转次数较BMSCs组(P<0.05)和生理盐水组(P<0.01)明显减少;(3)免疫荧光观察模型鼠脑内BMSCs细胞存活情况:BrdU阳性细胞数量胰岛素+BMSCs组干预4周后BrdU阳性细胞数比BMSCs组明显增多(P<0.01);(4)HPLC结果示:胰岛素联合组模型鼠脑内黑质.纹状体区DA含量虽较其他两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胰岛素联合BMSCs移植治疗PD模型的疗效总体好于BMSCs组和生理盐水组.  相似文献   

4.
异体和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周围神经移植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异体和自体骨髓源性神经十细胞移植于周围神经后神经修复情况,以及所移植神经干细胞能否以分化神经元的形式存活。[方法]取新西兰人白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采用Brdu标记细胞和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观察培养细胞:随机选择同种异体BMSCS移植、自体BMSCS移植和未移植组。[结果]异体和处自体移植区生K的神经纤维均显波纹状排列,神经纤维密度比正常神经低但形态近似,可见有髓神经纤维的郎飞氏结,可见到神经纤维间隙的黏液基质及少量成纤维细胞,但均未见分化神经元样的细胞存在;未移植侧生K的神经纤维稀疏,可见到比较多的断裂和不连续,基质黏液变明显;异体移植组神经纤维生K的走行序列比自体移植组神经纤维紊乱,可见到反应性增生。[结论]异体和白体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周围神经缺损区移植均有利于神经纤维的修复,异体比自体移植后神经纤生长较差但差别较小;本方法神经干细胞朱见以分化神经元的形式存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为巢蛋白(nestin)阳性的神经干细胞(NSCs)后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16只)、生理盐水组(成功的PD模型大鼠22只)、细胞移植组(成功的PD模型大鼠22只).溴尿嘧啶(BrdU)标记NSCs( 1.2×106个/只),生理盐水12μl分别注入模型鼠右侧纹状体,在干预后2、4、8周分别观察行为学变化;脑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双标细胞;8周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数量变化;RT-PCR检测脑内TH mRNA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脑内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 ADSCs可定向诱导表达nestin的NSCs;细胞移植干预后4周(29±7)r、8周(21 ±4)r,PD大鼠行为学得到明显改善;在纹状体移植区可见BrdU/nestin、BrdU/NF-200、BrdU/GFAP双标的神经细胞,但未发现明显的BrdU/TH双标的细胞;脑内TH数量[(17.70±4.61)个/视野]、TH mRNA (2.79±0.40)及DA[ (25.60±0.79) μg/g]含量都有所增加.结论 脂肪源性的NSCs移植治疗PD大鼠可以有效改善行为学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体内、外迁移模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胶质瘤的趋向性。方法 体外应用圆环柱细胞共培养体系、Matrigel细胞球体共培养体系和Transwell双室培养体系模型观察BMSCs向胶质瘤细胞的趋瘤效应。建立颅内c6胶质瘤模型,将预先标记BrdU的BMSCs注射人对侧脑半球。免疫学方法检测BMSCs在胶质瘤内的分布。结果 3种体外模型从不同角度显示了BMSCs的胶质瘤趋向性的存在。体内经对侧注射的BMSCs向肿瘤侧发生迁移,主要分布于包括浸润区和肿瘤小灶在内的肿瘤与正常脑组织交界部位。结论 BMSCs具有明显的胶质瘤趋向性,可作为治疗胶质瘤新的侯选的基因药物投递系统。  相似文献   

7.
张弩  周辉  杨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10):1250-1250
近年来,胚胎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研究已有报道,我们通过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进行成年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出血部位移植神经干细胞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8.
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复合移植的成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观察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内复合移植的成骨能力,以寻求理想的MSCs载体。方法将1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两组,从自体骨髓中分离出MSCs,体外培养并扩增后分别与相同大小的小牛脱钙骨(DBCB),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复合移植于两组大白兔左侧骶棘肌中,同时右侧骶棘肌分别植入相同大小的DBCB,CPC作空白对照;16周后取出标本,观察成骨情况并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A组5例:MSCs DBCB侧均发现有新骨组织形成,单纯DBCB侧3例被完全吸收,降解,2例大部分吸收,降解;B组5例;MSCs CPC侧和单纯CPC侧均未见骨组织形成,植入物也无明显吸收,结论 自体骨髓MSCs在适合载体负载下可在体内自动分化成骨,DBCB是MSCs的良好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 NSC)向胶质瘤干细胞(GSC)及其分化细胞的迁移能力,探讨其趋化机制。方法 干细胞条件培养U251和3例原代胶质瘤干细胞,以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对其鉴定;Transwell小室法检测GSC和其分化细胞条件培养液(CM)对NSC迁移的趋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CM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分泌水平,并以表皮生长因子(EGF)、bFGF为对照分析CM对NSC的化学趋化作用;进一步以Dio和Dil分别标记NSC和GSC,体外混合培养观察NSC向GSC的迁移、以及对肿瘤干细胞球生长的影响。结果 干细胞培养条件下的胶质瘤干细胞球,高表达干细胞标志物Nestin和/或CD133( 11.02%~ 33.55%);分化后干细胞标志物表达下降,分化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增加(P<0.05);GSC与其分化细胞比较,分泌高水平的趋化因子VEGF和bFGF(P <0.05),并对NSC有高度趋化能力;体外混合接触培养也显示NSC向肿瘤干细胞球的迁移和包绕,并且能够显著抑制肿瘤干细胞球的生长(P<0.05)。结论 GSC体外可趋化NSC向其迁移,其趋化作用较分化的肿瘤细胞更为显著,并且与其分泌高水平的生长因子有关;向肿瘤干细胞球迁移的NSC可抑制其体外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诱导分化为多巴胺(DA)能前体细胞后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模型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纯化的BMSCs诱导为DA前体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TH阳性细胞的表达及百分比.将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注入诱导、未诱导的BMSCs和生理盐水于模型鼠右侧纹状体区.干预后观察行为学的变化,免疫荧光鉴定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腑内DA含量的变化.结果 诱导后可见TH阳性细胞,且比例可达10.3%.移植治疗6周后诱导组旋转次数变化多于未诱导组(P<0.05)和生理盐水组(P<0.01);诱导组可见BrdU/TH、BrdU/NSE双标阳性的细胞,未诱导组只见BrdU/GFAP双标细胞;BMSCs诱导组DA脑内含量明显高于未诱导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而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诱导为DA前体细胞移植治疗PD模型的疗效总体好于未诱导的BMSCs组和生理盐水组.  相似文献   

11.
脐带Wharton胶来源MSCs生物学特性及其优越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脐带Wharton胶来源MSCs(Wharton’s jelly-MSCs,WJ-MSCs)生物学特性及其优越性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WJ-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脐带血MSCs(umbilical cord blood MSCs,UBMSCs)和BMSCs相比较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从脐带Wharton胶中可分离获得大量具有自我复制、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MSCs。与UBMSCs和BMSCs相比较,WJ-MSCs在分离时间、分离成功率、倍增时间、传代数量和扩增潜能等方面均具有优越性。结论 WJ-MSCs具有取材简便、来源丰富、相对纯净、无伦理问题等优点,是细胞移植治疗、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器官构建的理想种子细胞,为组织再生修复与原位重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AS)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分离ADAS和BMSC,比较它们的表型、细胞倍增时间及分泌的相关因子,分别检测它们对T淋巴细胞的活化、细胞周期、增殖及凋亡的作用.结果 BMSC和ADAS在细胞表型上类似,只有CD106的表达有差异;在增殖速率上,ADAS群体倍增时间为28 h,显著高于BMSC的39 h(P<0.05);ADAS和BMSC同样具有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在有丝分裂原刺激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T淋巴细胞增殖中,这种抑制作用都具有剂量依赖性,在1:2时抑制作用极强,但是在1:100时这种抑制作用基本消失;在共培养时,ADAS和BMSC都可以使绝大多数的T淋巴细胞被抑制在G0/G1期,同时也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早期活化,但是ADAS的上述作用均比BMSC弱;ADAS并不具有抑制T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而在TH0细胞向TH 1细胞或TH2细胞分化中所起的作用基本相似,主要抑制TH0细胞向TH1细胞(表达IL-2和IFN-γ的T淋巴细胞)的分化,而对向TH2细胞(表达IL4和IL-10的T淋巴细胞)分化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ADAS与BMSC具有类似的免疫调节作用,在相同体积的脂肪组织中能够得到的干细胞前体细胞的数量是骨髓组织的10倍以上,因此ADAS较难以获得的BMSC更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加条件培养基体外诱导大鼠 MSCs 向表皮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 Ficoll-Paque 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扩增大鼠骨髓 M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传至第3代的大鼠 MSCs 用表皮生长因子(EGF)、条件培养基等定向诱导 MSCs 分化为表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对细胞角蛋白 CK5/8、19(Cytokeratin5/8、19)阳性表达细胞进行检测。结果: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的 MSCs 增殖能力强,细胞表面标志 CD34、CD45阴性,CD29、CD44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纯度高,诱导后7d 细胞免疫化学显示角蛋白5/8、19染色阳性,具有表皮细胞特征。结论: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出的问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强的特点,经诱导可定向分化表达角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与BMSCs的免疫学特性及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的新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NSCs与BMSCs的免疫学特性、移植治疗SCI的实验研究与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动物实验表明NSCs与BMSCs移植可促进SCI动物行为学改善,但由于两种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后将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结论 NSCs与BMSCs对SCI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免疫排斥问题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15.
骨髓源神经干细胞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用于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 每组12只。A组: 将骨髓源神经干细胞与ECM凝胶混合, 种植于几丁糖神经导管中修复10mm坐骨神经缺损; B组: 仅将ECM凝胶种植于神经导管中; C组: 坐骨神经切下10mm, 翻转180°后缝合。16周后, 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腓肠肌湿重测定、组织学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和轴突计数等检查。结果: A组的各项检测指标与C组相近, 明显优于B组, 差异显著(P<0. 05)。结论: 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可作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菲立磁(Feridex)标记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增殖及向肝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探讨Feridex标记大鼠BMSCs的最佳标记方案.方法 SD大鼠BMSCs按Fefi-dex浓度11.2、14.0、16.8、19.6mg/L分组并进行标记,设空白对照组(无Feridex标记的BMSCs).采用普鲁士兰染色和透射电镜鉴定Feridex标记后各组BMSCs的标记效率.噻唑蓝(MTY)比色法检测Feridex标记后各组BMSCs的增殖水平.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Feridex标记后各组BMSCs经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共同诱导后ALB和AFP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11.2、14.0、16.8、19.6 mg/L组的标记率分别为71%、83%、91%、96%.16.8 ms/L和19.6 mg/L组的标记率显著高于11.2 ms/L和14 mg/L组(P<0.05).11.2、14.0、16.8 mg/L组的细胞增殖水平及诱导后ALB、AFP基因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9.6 mg/L组的细胞增殖水平及诱导后ALB、AF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Fefidex浓度16.8mg/L可能是Feridex标记BMSCs最适标记浓度,该浓度既能使Fefidex对BMSCs的标记达到较理想效果,同时不影响BMSCs的增殖及向肝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取大鼠股骨和胫骨,以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BMSCs,传代扩增,倒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细胞表面抗原.结果 原代分离的BMSCs,培养48 h开始贴壁,胞体由圆形变为椭圆形、多角形或短梭型;培养第12天,见胞体渐变为长梭型,并达90%单层融合;经传代扩增,细胞进一步纯化.7代以前,细胞在2 d内处于潜伏期,第3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7天进入平台期;10代后增殖速度变慢;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s表而抗原,CD44、CD90、CD34阳性率分别为99.62%、95.13%、2.06%.结论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有效分离纯化大鼠BMSCs,且细胞生长稳定,增值能力活跃,具有MSCs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菲立磁(Fefidex)和转染试剂体外标记兔骨髓基质细胞的可行性,为临床上应用磁共振成像(MRI)追踪标记细胞奠定基础.方法:9只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无菌条件下行股骨穿刺取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兔骨髓基质细胞,用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FE-PLL)标记骨髓基质细胞,采用普鲁士蓝染色和台盼蓝拒染实验等方法鉴定FE-PLL标记兔骨髓基质细胞的效率和细胞的活力,并在增殖条件下用改良SABC法进行抗单克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AB-H<,2>O<,2>棕色法呈色)和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染色.对FE-PLL标记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菲立磁可以高效率地标记兔骨髓基质细胞,标记效率在99%左右.普鲁士蓝染色显示FE-PIJL标记骨髓基质细胞胞质内出现细小的蓝色铁颗粒.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与正常未标记细胞相比较,细胞的活力、增殖和分化等能力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菲立磁可以用来体外标记骨髓基质细胞,标记后对骨髓基质细胞活力、增殖和分化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