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调查唐山地区绝经期妇女常见身心症状严重程度与其绝经年限的关系,并比较不同雌激素水平绝经期妇女身心症状严重程度的差异。方法:选择2001—02/2005—02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门诊体检的绝经期妇女267例,年龄42~55岁,平均(53&;#177;11)岁;绝经年限1~13年。均自愿接受量表调查测试。绝经年限〈3年121例,3~8年67例,〉8年79例。高雌二醇组94例(血清雌二醇≥100pmol/L)和低雌二醇组173例(血清雌二醇〈100pmol/L);高睾酮组108例(血清睾酮≥30mmol/L)和低睾酮组159例(血清睾酮〈30mmol/L);高促卵泡素组163例(血清促卵泡素≥30μg/L)和低促卵泡素组104例(血清促卵泡素〈30μg/L);高促黄体生成素组155例(血清促黄体生成素≥40μg/L)和低促黄体生成素组112例(血清促黄体生成素〈40μg/L)。①身心症状严重程度调查:采用绝经期妇女常见身心症状调查表[该调查表共分14项内容:烦恼;情绪低落;皮肤感觉异常;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肢体凉;梦多易醒;腰背酸痛;疑病;疲倦乏力;耳鸣;易激动;入睡困难;记忆力减退。每个项目根据无、轻、重评分为0~2分。严重程度总分:14个单项分总和为严重程度总分。严重程度总均分:严重程度总分/14]。②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雌二醇、睾酮、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③组间显著性测定:用t检验完成。结果:绝经期妇女26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并完成量表调查。①绝经期妇女267例常见身心症状发生率:最高的为疲倦乏力,占79.8%,情绪低落次之,占78.2%,梦多易醒发生率最低,占24.3%。②绝经年限与常见身心症状程度评分关系:绝经年限〈3年组的严重程度平均总分和每项严重程度平均分均明显高于3~8年和〉8年组(t=2.210-2365,P〈0.05)。③雌二醇、睾酮浓度与常见身心症状程度评分:低雌二醇组和高睾酮组的严重程度平均总分和每项严重程度平均分明显高于高雌二醇组和低睾酮组(t=2.294-2.879,P〈0.05)。④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浓度与常见身心症状严重程度评分:高促卵泡素组和高促黄体生成素组的严重程度平均总分和每项严重程度平均分均明显高于低促卵泡素组和低促黄体生成素组(t=2.250~2.794,P〈0.05)。结论:绝经期妇女身心症状以疲倦乏力最多见;绝经年限短、血清雌二醇浓度低和睾酮、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浓度高的绝经期妇女身心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绝经综合征妇女身心症状、抑郁情绪和性激素水平,并与健康女性进行比较。方法:①选择2003-05/2005-10在广东省普宁华侨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绝经期妇女154例,年龄42~55岁。选择同期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39人为对照组,年龄41~59岁。上述对象均自愿接受量表调查和指标检测。②参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关于“围绝经综合征”所确定的辨证标准,并结合临床实际,初步拟设肝郁证(n=21),肾虚证(n=31),肝郁肾虚证(n=46),肝郁肾虚夹瘀证(n=56)4个证型。③身心症状调查采用稍作改动后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彭解英教授设计的绝经期妇女常见身心症状调查表。共分14项内容:烦恼、情绪低落、皮肤感觉异常、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肢体凉、梦多易醒、腰背酸痛、疑病、疲倦乏力、耳鸣、易激动、入睡困难、记忆力减退。每个项目根据无、轻、重评分为0~2分。④抑郁情绪评定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内容:躯体化(包括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疑病和自知力);体质量变化;认知障碍(有罪感、自杀、激越和偏执);昼夜变化;迟缓(抑郁情绪、工作和兴趣迟缓);睡眠(入睡困难、睡眠浅和早醒);绝望感(能力减退感、绝望感和自卑感)。大部分评定结果分为5级(无、轻、中度、重和极重度),评分为0~4分,少部分为无、轻、中度和重度4级,评分0~3分。⑤采用RIA法测定血清雌二醇、睾酮、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⑥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154例和健康女性39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身心症状调查表分项评分比较:肾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明显低于其他3种证型(P<0.05~0.01),各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身心症状分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各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汉密顿抑郁量表分项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鸦肝郁型、肝郁肾虚夹型和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妇女的多数穴除肝郁肾虚型妇女昼夜变化和迟缓评分及肝郁肾虚夹瘀型妇女认知障碍和昼夜变化及睡眠障碍评分外雪汉密顿抑郁量表分项评分和总分也明显低于肾虚型围绝经期妇女(P<0.05)。③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肝郁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高于肾虚型妇女(P<0.05),肝郁肾虚夹瘀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肾虚型妇女(P<0.05),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高于肾虚型妇女(P<0.05)。各证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睾酮、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各中医证型围绝经期妇女身心症状和抑郁情绪均较健康女性严重,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异常。各中医证型中肾虚型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症状和抑郁情绪最轻微,性激素水平与健康女性最接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绝经期妇女抑郁和焦虑的临床特征,寻求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109例绝经期妇女在体检时接受了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评,并与她们的绝经年限及雌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09例受试者中SDS标准分≥50分者67例(61.5%),标准分均值为(46.84±10.96)分,明显高于正常人常模(41.88±8.55,t=2.586,P<0.02)。SAS标准分≥50分者69例(63.3%),标准分均值(44.62±10.31),明显高于正常人常模(40.06±10.52,t=2.347,P<0.05)。109例受试者按绝经年限分组后,≤3年组的SDS和SAS标准分明显高于3~8年和>8年组(t=2.196~2.365,P均<0.05)。在按雌激素不同浓度分组比较中,低雌二醇组(<100pmol/L,68例)的SDS和SAS标准分明显高于雌二醇组(≥100pmol/L,41例)(t=2.218和2.156,P均<0.05),而高睾酮组(≥30mmol/L)、高促卵泡素组(≥30μg/L)和高促黄体生成素组(≥40μg/L)的SDS和SAS标准分明显高于浓度低各组(t=2.197~2.295,P均<0.05)。结论:绝经期妇女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表现的与绝经年限和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绝经综合征妇女身心症状、抑郁情绪和性激素水平,并与健康女性进行比较。 方法:①选择2003—05/2005—10在广东省普宁华侨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绝经期妇女154例,年龄42-55岁。选择同期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39人为对照组。年龄41-59岁。上述对象均自愿接受量表调查和指标检测。《多参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关于“围绝经综合征”所确定的辨证标准,并结合临床实际,初步拟设肝郁旺(n=21),肾虚证(n=31).肝郁肾虚证(n=46),肝郁肾虚夹瘀证(n=56)4个证型。③身心症状调查采用稍作改动后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彭解英教授设计的绝经期妇女常见身心症状调查表。共分14项内容:烦恼、情绪低落.皮肤感觉异常、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肢体凉、梦多易醒.腰背酸痛.疑病、疲倦乏力、耳鸣、易激动、入睡困难、记忆力减退。每个项目根据无、轻、重评分为0—2分。④抑郁情绪评定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内容:躯体化(包括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疑病和自知力);体质量变化;认知障碍(有罪感、自杀、激越和偏执);昼夜变化;迟缓(抑郁情绪、工作和兴趣迟缓);睡眠(入睡困难,睡眠浅和早醒);绝望感(能力减退感、绝望感和自卑感)。大部分评定结果分为5级(无、轻、中度、重和极重度),评分为0~4分。少部分为无、轻、中度和重度4级,评分0-3分。⑤采用RIA法测定血清雌二醇、睾酮、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⑥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154例和健康女性39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身心症状调查表分项评分比较;肾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明显低于其他3种证型(P〈0.05~0.01),各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身心症状分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各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汉密顿抑郁量表分项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肝郁型、肝郁肾虚夹型和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妇女的多数(除肝郁肾虚型妇女昼夜变化和迟缓评分及肝郁肾虚夹瘀型妇女认知障碍和昼夜变化及睡眠障碍评分外)汉密顿抑郁量表分项评分和总分也明显低于肾虚型围绝经期妇女(P〈0.05)。③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肝郁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高于肾虚型妇女(P〈0.05)。肝郁肾虚央瘀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肾虚型妇女(P〈0.05)。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高于肾虚型妇女(P〈0.05)。各证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睾酮、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各中医证型围绝经期妇女身心症状和抑郁情绪均较健康女性严重,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异常。各中医证型中肾虚型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症状和抑郁情绪最轻微,性激素水平与健康女性最接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身锻炼对绝经期妇女身心症状、生物学指标和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并寻找其规律性。方法:选择2003-06/2004-06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门诊体检的绝经期妇女,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健身锻炼组43例和对照组54例。运动方式选择每天匀速平路步行,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每周至少坚持5d,6个月为1个疗程。运动前后接受了Kupperman设计的绝经期妇女常见身心症状自评表评估、相关生物学指标和雌激素实验室检查。对照组不进行健身锻炼并在同期进行相同项目检查。身心症状自评表进行调查包括13项内容,根据无、轻、重、极重分4级进行0~3分的相应评分。身心症状自评量表主要评分指标为:①严重程度总分:自评结束后将13个单项分相加,即得严重程度总分。②严重程度总均分:严重程度总分/13。评估时间及相关生物学指标和雌激素实验室采样时间安排在锻炼开始前1周内和治疗结束后1周内,对照组第2次评估在首次检查6个月后进行。结果:两组97名绝经期妇女均完成量表测试,并测得各项指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健身组锻炼前身心症状自评表严重程度总分和分项均分与对照组首次检查结果接近,犤(42.5±13.2),(41.9±18.4)分/例,P>0.05犦和犤(3.21±0.26),(3.27±0.31)分/例,P>0.05犦,但健身组锻炼后严重程度总分和分项均分均明显低于锻炼前(t=2.929~3.207;P均<0.01),对照组两次结果无明显差异(P均>0.05)。②健身组锻炼后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值均明显低于锻炼前(t=2.370~3.182;P均<0.05~0.01),但对照组6个月后的各项生物学指标均较首次检查差异不明显(P均>0.05)。③健身组锻炼后雌二醇和睾酮水平较锻炼前明显升高,而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较锻炼前明显降低(t=2.327~3.170;P均>0.05~0.01),对照组6个月后的各项雌激素指标均较首次检查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健身锻炼可以改善绝经期妇女的常见身心症状,降低生物学指标,使雌二醇和睾酮水平明显升高,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广场舞"活动改善社区围绝经期高血压妇女动态血压、生物学及身心症状指标。方法:选择某社区围绝经期高血压病妇女55例,均自愿参加"广场舞"活动,每次60~120min,每周5~7次。对照组为居住在该街道未参加各种健身活动的同龄、同病女性52例。2组对象入选后分别在入选时和3个月后接受了24h动态血压、生物学(体重指数、血清脂类、性激素)及身心症状(绝经期妇女常见身心症状自评量表"Kupperman自评量表")指标检测及评估。结果:3个月后广场舞组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白天收缩压、白天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体重指数及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浓度均明显低于入选时和对照组,而血雌二醇、孕酮、睾酮及高密度脂蛋白-C浓度均明显高于入选时和对照组(P0.01,0.05)。6个月后广场舞组多数项目分及Kupperman总分均明显低于入选时及对照组(P0.01,0.05)。结论:"广场舞"活动可明显改善社区绝经期高血压妇女血压、体重指数、性激素、血清脂类等相关生物学指标和绝经期身心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身锻炼财绝经期妇女身心症状、生物学指标和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并寻找其规律性.方法:选择2003—06/2004—06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门诊体检的绝经期妇女,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健身锻炼组43例和对照组54例。运动方式选择每天匀速平路步行,每灭早晚各进行1次,每周至少坚持5d,6个月为1个疗程。运动前后接受了Kupperman设计的绝经期妇女常见身心症状自评表评估、相关生物学指标和雌激素实验室检查。对照组不进行健身锻炼并在同期进行相同项目检杳。身心症状自评表进行调查包括13项内容,根据无、轻、重、极重分4级进行0-3分的相应评分。身心症状自评量表主要评分指标为:①严重程度总分:自评结束后将13个单项分相加,即得严重程度总分。②严重程度总均分:严重程度总分/13。评估时间及相关生物学指标和雌激素实验室采样时间安排在锻炼开始前1周内和治疗结束后1周内,对照组第2次评估在首次检查6个月后进行。结果:两组97名绝经期妇女均完成量表测试,并测得各项指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健身组锻炼前身心症状自评表严重程度总分和分项均分与对照组首次检查结果接近,[(42.5&;#177;13.2),(41.9&;#177;18.4)分/例,P〉0.05]和[(3.21&;#177;026),(3.27&;#177;0.31)分/例,P〉0.05],但健身组锻炼后严重程度总分和分项均分均明显低于锻炼前(t=2.929~3.207;P均〈0.01),对照组两次结果无明显差异(P均〉0.05)。②健身组锻炼后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值均明显低于锻炼前(t=2.370~3.182;P均〈0.05-0.01),但对照组6个月后的各项生物学指标均较首次检查差异不明显(P均〉0.05)。③健身组锻炼后雌二醇和睾酮水平较锻炼前明显升高,而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较锻炼前明显降低(t=2.327~3.170;P均〉0.05-0.01),对照组6个月后的各项雌激素指标均较首次检查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健身锻炼可以改善绝经期妇女的常见身心症状,降低生物学指标,使雌二醇和睾酮水平明显升高,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蒋尚融  舒丹  何金彩 《新医学》2012,43(7):447-449
目的:探讨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与围绝经期妇女睡眠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调查情况将41例围绝经期妇女分为睡眠情况差组(Ⅰ组)及睡眠正常组(Ⅱ组),并检测两组血清雌二醇、FSH及LH水平及3者与睡眠的相关性。结果:Ⅰ组的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Ⅱ组,而FSH、LH水平均高于Ⅱ组(均为P<0.05)。3者与睡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二醇水平越低,FSH、LH水平越高,睡眠越差。  相似文献   

9.
谢月霞  郭惠仙 《护理学报》2009,16(23):47-49
目的探讨有氧健身操锻炼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60例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妇女实施6个月有氧健身操锻炼,比较受试者锻炼前后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有氧健身操锻炼,明显缓解受试者潮热出汗、烦躁不安、失眠、疲乏、心悸、易激动、头痛、眩晕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各项症状Kupperman评分降低,与锻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中雌二醇、孕酮、睾酮水平升高,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降低,与锻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健身操锻炼能使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明显减轻,适当维持围绝经期妇女体内激素水平,保证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背景女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患病率较男性明显增高,雌激素替代治疗可预防和/或延缓AD的发生,因此推测AD的发病与雌激素缺乏有一定的关系.目的探讨AD患者血清性激素,特别是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设计11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所有研究对象均来源于西安地区老年期痴呆患病率调查人群中确诊的AD患者和健康老年人.AD组27例,平均年龄(71.9±10.8)岁,男9例,女18例.对照组严格按照11配对的原则,选择与AD患者同性别,年龄相差小于3岁、同等文化程度、同一居住地,没有认知损害和精神症状的27例健康老人作为对照.干预两组均在清晨空腹800~900采集静脉血3 mL,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性激素.主要观察指标血清性激素水平(包括血清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孕酮、睾酮和雌二醇).血清雌二醇水平与AD患者痴呆的严重程度及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分值的相关性.结果血清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孕酮、睾酮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AD组血清雌二醇水平[(119.54±44.15)μg/L]比对照组[(154.55±63.62)μg/L]明显低(t=2.756,P<0.05);血清雌二醇水平与AD患者痴呆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12,P=0.013);在AD组,血清雌二醇水平与MMSE分值呈正相关(r=0.59,P=0.25),但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关系.结论雌激素水平降低可能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