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总的分为分流手术和断流手术两大类。本文提供了与脾肾静脉分流术、选择性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Warren手术)、冠腔静脉分流术(井口洁手术)、门奇静脉断流术、肠系膜上、下腔静脉分流术以  相似文献   

2.
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术式。方法:采用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即脾切除。脾肾分流,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食道下段离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20例。术中连续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的动态变化。术后随访12例。随访时间6-30个月。结果:术后死亡1例,随随例患者无1例再出血及发生肝性脑病。术后2个月行食道钡餐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0例,明显好转2例。11例术前有腹水,其中2例术前大量腹水,10例术后2个月左右腹水消失,1例术前大量腹水者术后6个月腹水基本消失,术后6个月内彩色多普勒检查9例,均显示门静脉向肝血流,脾肾吻合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而且联合断流术使断流更加彻底。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1980年1月至1985年12月使用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曲张静脉出血41例,其中一组行非选择性肠-腔桥式分流术12例;另一组行选择性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29例。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肝功能分级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结果非选择性分流组术后1例死亡,经随诊平均59.5月复发出血率27.3%,肝性脑病率9.1%,1~5年生存率90.9%;选择性分流组亦1例术后死亡,随诊平均33.4月,复发出血率3.6%,无脑病发生,1~5年均存活。从治疗效果看选择性分流优于非选择性分流。本文还对治疗方法选择的认识,施行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的体会和理想手术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丁辉  胡永光  曾勇  蔡岷  何彦安 《西部医学》2011,23(12):2387-2389
目的观察选择性断流术与断流加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采用断流术加脾肾分流术(联合组)与14例选择性断流术(断流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及手术前后下降的自由门静脉压、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胃镜检查的食道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无手术死亡、再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断流组FPP降低(4.25±0.74)cmH2O,联合组降低(7.49±1.23)cmH2O,联合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断流组(t=-8.078,P〈0.01)。胃镜检查食道静脉曲张均有明显好转,组间无差异(P〉0.05),而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好转情况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门静脉降压及胃黏膜病变改善均明显好于选择性断流术,故联合手术应作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 29例病人术前均确诊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全部采用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达100%,术后自由门静脉压(FPP)降低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随访6~24个月,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部分消失,少部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肝功亦有好转,无肝性脑病发生,无再出血。结论 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既保留了断流术和分流术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脾切除近端脾肾分流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探讨。方法:我院对8例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近端脾肾分流术,采用分流口径为0.8~0.9cm,分流后测得自由门静脉压为17~20cmH2O。结果: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腹腔创面出血再次手术止血。术后随访0.5~4年,吻合口通畅,1例术后2年出血一次。结论:对有出血史、肝功能ChildA~ChildB级的患者,采用脾切除脾近端肾分流治疗门脉高压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196例,急诊手术57例,择期手术139例。计脾切除57例,断流术81例,分流术58例。术后近期再出血20例(10.2%),住院死亡22例(11.2%)。认为单纯性脾切除虽可治愈脾亢,但远期并发食管贲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高(43.9%);断流术术式繁多,以食管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较为方便易行,适于急诊止血;脾肾分流近期疗效满意,若与门奇断流术(Hassab's手术)联合应用,更符合门脉高压症之处理。此外,肠系膜上静脉与腔静脉端侧吻合术能选择性分流肠系膜区血流,减压效果确切,可用于脾切除或脾肾分流术后,以及断流术后再出血者。  相似文献   

8.
目前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常用的分流术有:端侧门腔分流术、侧侧门腔分流术,脾肾静脉分流术、肠腔“H”搭桥分流术和选择性远端肾静脉吻合术等五种形式,其中肠腔分流术(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分流)由Reynolds和Clatwarthy(1955)首倡。继之,尹惠罗(1964)、Drapanas(1972)、Stipa(1973)、Nay(1976)、Stipa(1978)、金庆丰(1978)、高根五(1978)和朱雍然(1979)等相继作了肠腔分流术疗效的观察。Drapanas(1975)还做了血液动力学的分析。他们都认为肠腔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式治疗门脉高压症(PHT)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PHT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施以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对照组施以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选择测量术前、术后门静脉(PV)和脾静脉(SV)的压力、血流量、最大流速和直径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作为评定近期疗效指标,追踪随访1~5年,观察再出血、肝性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术后PV、SV血流量、最大流速、直径均显著下降,自身前后比较P〈0.01,研究组PV最大流速降低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PV流量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术后门静脉压(FPP)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再次出血、肝性脑病和死亡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的联合术式能使门脉系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为PHT合并出血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1967年Warren首先提出了选择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减压的概念,并设计远端脾肾静脉分流。这种概念的形成主要基于下列原因:①对门腔分流术后的随访,显示术后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